扫码手机阅读

三十六计故事集

作者:国珍玉华 | 分类:军事 | 字数:29.9万

第二十七章

书名:三十六计故事集 作者:国珍玉华 字数:8900 更新时间:2025-01-24 01:41:34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的故事

本指假装痴呆或装疯卖傻,实际上做出的假象都是为了蒙骗对手,为以后的出奇制胜做铺垫或创造条件。

【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雪屯也②。

【注释】

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难也”。《屯卦》的《彖》辞又说“云雷,屯。”坎为雨,又为云,震为雷。这是说,云行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这是屯卦之卦象。

【白话译文】

宁愿假装不知道、不采取行动,也不要假装知道、轻举妄动。镇静而不泄露机密,就像惊雷藏在浓云里,等待发作的时机。

【按语】

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则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或日:假痴可以对敌,并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侬智高时,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钱尽钱面也。”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沮师。”青不听。万众方耸视,已而挥手一掷,百钱旨面。于是举兵欢呼,声震林野。青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帖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酬神取钱。”其后平邕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视,乃两面钱也。

【白话译文】

假装不知道而实际上知道,假装不采取行动而实际上不能行动,或者将要采取行动。司马懿假装病重,神志不清,进而杀了掌握兵权的曹爽;接受了诸葛亮故意激怒他的女人衣物,假装向皇帝请求进攻,实际上是实施拖累蜀国士兵的计策,所以成功了;姜维九次讨伐中原,明明知道不可成功,仍狂妄地进攻,这只是与“痴”相似,所以破灭。《孙子兵法》说:“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当行动没有发作时,镇定安静好像痴人一样;若是假装癫狂,任意行动,不但泄露了机密,反而因为自己胡乱作为,引起了别人的怀疑。所以假装“痴”,会胜利,假装“颠”,会失败。或者说:假装痴傻,可以对付敌人,也可以指挥军队。

宋代,南方迷信鬼神。大将狄青讨伐侬智高的时候,大部队在桂林的南面。狄青假装祈祷说:“对胜利还没有把握。”拿来一百个铜钱,向神灵约定:“如果真能打胜仗,那我投出这一百个铜钱都是面向上的。”旁边的人劝道:“如果如如意,恐怕会打击士气。”狄青不听。全军将士都紧张地凝视。狄青挥手一掷,一百个铜钱都是面向上。部队欢呼,声音震动了山林。狄青也十分高兴,要左右拿一百个钉子来,按照铜钱在地上的分布情况,把钱钉在地上,亲手用青纱笼封盖,说:“凯旋之后,定当酬谢神灵,取拿铜钱。”平定邕州后,果真来取钱,幕府士大夫们一看,原来铜钱两面都是一样的。

第一部分 正比较假痴不癫

下面正比较假痴不癫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军事领域的“假痴不癫”

拿破仑“假痴不癫”,诱使沙皇上当。

1805年,拿破仑统帅部队与第三次反法联盟激战。凭借拿破仑的军事天才,法军一开始就取得了不俗的战绩。然而到了11月下旬,获得俄国援军加强的俄奥联军8.7万人在奥尔米茨地区稳住阵脚。眼看硬拼不易得手,拿破仑立即摆出力不从心的架势。当法军追至布吕恩地区时,拿破仑有意卖个破绽,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派代表同俄方谈判,请求停战。拿破仑把自己装扮成害怕继续战斗的人。沙皇由此利令智昏,否定了库图佐夫继续后撤、诱敌深入的意见,企图追击法军。由于联军对敌情估计错误,不待后续部队到达即于11月27日开始向布吕恩以东地区开进,企图从南面迂回包抄法军。为诱使联军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主动放弃利于防守的普拉岑高地。联军到达奥斯特利茨地区后,误认为法军惧战收缩,于12月2日仓促发起进攻,并将主力集中于左翼,以求切断法军退向维也纳的道路,造成围歼态势。拿破仑则在右翼利用河流有利地形设置阵地,以较少兵力阻击联军主力的进攻,牵制了联军约一半兵力,而将法军主力集中在中央和左翼阵地上,形成了优势兵力。会战开始后不久,法军首先顶住了联军主力的进攻,随即在有利时机夺回普拉岑高地,接着完成中央突破,将联军切成两段,使其处于首尾不能相顾的被动局面。随后向联军左翼侧后发起猛攻。联军溃退时,法军在炮火支援下全线追击,将联军主力逼到湖泊沼泽地区,致使联军成为瓮中之鳖,遭到法军的毁灭性打击。

政治领域的“假痴不癫”

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的“大智若愚”。

自从入主白宫以后,柯立芝经常悠闲地坐在摇椅上一边抽雪茄一边欣赏美景。有评论家说:比起其他任何一个总统来,他做的工作最少,做的决策也最少。他在五年又七个月的总统生涯中,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比其他任何一个总统睡得都多,说的话都少。人们给柯立芝起了一个“沉默的卡尔文”的绰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1984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柯立芝(1872-1933)时是这样写的:小心谨慎,稳扎稳打,以巧妙的手腕对美国行政管理进行改革,控制住共和党,给伟大的美利坚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没有危机,大大繁荣。的确,当时美国的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出现了兴旺发达景象。老百姓也享受到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等奢侈品的乐趣。由于这一时期,正值柯立芝担任总统,因而有人把这一时期美国的繁荣,称为“柯立芝繁荣”。

经济领域的“假痴不癫”

两个商人的“愚蠢”行径。

在美国某城的一条街上,有两家**廉价商品的商店A和B。这两家商店虽然相邻,但两个店主却是死对头。一天,A店的橱窗中挂出一幅广告:低价出售被单,每床售价8.5美元。顾客一看有便宜货,便纷纷购买。等到A店中购买被单的顾客稀少之后,隔壁B店的橱窗里又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我店的被单更好,但是价格更便宜:每床7.9美元。由此,B店又重新出现抢购热潮。类似的场面在这两家商店之间经常出现。附近的居民也总是盼望着两家商店出现“竞争”,以便从中渔利。当时也有人认为他们俩人真傻,如果两人搞好关系,不就可以联手垄断价格吗?不过也没有人深究。不知不觉之间,几十年过去了,两家商店的主人都老了。终于有一天,两家商店先后关门了,两位店主也先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商店的新主人前来接收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两家商店间有一条秘密通道相连。原来,这两个店主竟然是一对亲兄弟,他们的“战斗”都是骗局,真正受欺骗的是顾客。

文体领域的“假痴不癫”

容国团“假痴不癫”,最终获胜。

自从容国团获得世界冠军之后,便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容国团却能做到每临大事有惊人之举。当年直拍削球打法的张燮林崭露头角之后,由于击球旋转性强变化多,以守为攻,积极主动,被誉为“魔术师”。张燮林入选国家队之前是上海队的选手。在1960年4月的全国比赛中,张燮林出人意料地接连击败国家队的主力运动员王传耀、徐寅生、杨瑞华、庄则栋、李富荣等。进入前八名之后,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容国团。当时国家队领队特别希望容国团战胜张燮林,以保住国家队的颜面。不料容国团答道:“我上去恐怕也不行。”领队听了以后大失所望。其实,容国团只是故作姿态。暗地里已经认真研究过张燮林的打法,并且准备了多种方案。只见容国团在比赛一开始先实施第一种方案,以拉攻为主,企图令对手疲于奔命。然而步法极为灵活的张燮林却能从容应对。于是容国团又换了第二种方案,实行长短结合,一有机会便发力重扣。由于战术得当,最后终于赢了张燮林。

科技领域的“假痴不癫”

农业大学毕业生“假痴不癫”,用知识创造财富。

从农村考入农业大学畜牧养殖专业学习的王裕,毕业后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千方百计企图留在城市,而是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他的这一打算,开始时被乡亲们视为愚蠢至极的行为。然而王裕却认为,自己经过审时度势,走的是最适合本身条件的路。他首先经过考察,发现以前当地的猪仔都是从外地购买,不仅需要支付运费,而且在运输过程中猪仔还会有伤亡。于是王裕决定自己动手繁殖猪仔。这件事对于一个畜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第一年,几十头猪仔的成活率就达到98%,使得每头猪的成本降低了50元,实现了旗开得胜。随后,他又利用所学的知识研发饲料,还发明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了猪的抗病能力。此项成果荣获市科技局颁发的科学技术创新一等奖。在极短时间内,王裕的养殖场年收入已达到近20万元,而且发展势头将会越来越好。

“假痴不癫”的失败反例

应聘者本想“假痴不癫”,结果却弄巧成拙。

考官对一位前几轮成绩不错的应聘者提出如下问题:“2008年中国神七飞船发射成功,请就神七精神谈谈自己的感想。”对于飞船发射的问题,绝大多数应聘者都是外行。在这方面贸然发挥,往往就会出乖露丑。但是这位应聘者根本不考虑这一点,而是企图给考官以自己擅长“假痴不癫”之道的好印象,于是一开口竟然说“中国神七飞船成功登上月球并顺利返回”。此言一出,把考官们全都逗乐了。这种信口开河的做法,理所当然地就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如果真想给人以“假痴不癫”的印象,首先应该承认自己对于航天方面的事情知之甚少,然后强调:纵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神七飞船发射成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件,接下来联系其中体现的神七精神畅谈自己的感想。

所以,实施“假痴不癫”时,不但要“假”,而且要“痴”。

第二部分 反比较假痴不癫

我们在此只讨论两种方式的“反比较假痴不癫”(或“反假痴不癫”):第一种方式是从涵义或形式上与“正假痴不癫”完全相反或明显不同,此计可以称为“假诚不癫”,“假哑不癫”,“假笑不癫”,“假快不癫”,“真诚不癫”,“真痴不癫”,“主动不癫”,“开创而不癫”,“借力不癫”,“假痴真癫”,“真痴真癫”等;第二种方式则考虑如何破解“正假痴不癫”,此计可称为“阻击假痴不癫”等。

军事领域的“反假痴不癫”

俄皇亚历山大扮演“真痴不癫”的精彩一幕。

在俄国历代沙皇中,亚历山大的思想和经历最为复杂。他从小就要艰难地在祖母叶卡捷琳娜和父亲保罗的重重矛盾之间获得生存。万幸的是,他以一个“好演员”的身份,同时得到祖母和父亲的喜爱。1806年,拿破仑攻进波兰,威胁到了沙俄的利益,亚历山大不得不下令进行抵抗。然而由于俄军在战场上连吃败仗,亚历山大又被迫求和。亚历山大与拿破仑在涅曼河上的一只木筏上举行会谈,亚历山大又一次施展“好演员”的特技,虚情假意地表示愿意充当拿破仑对付英国的助手,对拿破仑的其他要求也满口答应。在随后双方签订的和约中,俄国承认拿破仑的兄长为那不勒斯国王和荷兰国王,答应将卡塔罗海湾转让给法国,承认法国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主权等。在英国拒绝俄国提出的媾和条件时,俄国将同英国断绝外交关系并参加对英国的大陆封锁。在和约中,俄国还做出了许多让步。这里,沙皇亚历山大如同木偶一般的表演,确实是“真痴”、而不是“假痴”,因为俄国实实在在是失败了,没有一点装疯卖傻的可能性。俄国不得不吞下一切苦果。正像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俄国借此换来的唯一成果是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这样亚历山大就有充分时间重整军队、***炮、贮备粮草,完成以后战胜拿破仑的一切准备工作。这里,沙皇亚历山大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使拿破仑相信,俄国今后,至少是在短期内,再也没有能力与法国抗衡。否则,拿破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也是“真痴不癫”的精髓所在。

政治领域的“反假痴不癫”

阿斗“真痴真癫”,得以善终。

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被人称为“扶不起来的阿斗”。此外,古籍和民间还有许多拿阿斗开玩笑的故事。例如,人们常把胸无斗志,贪图享受,苟且偷安,不思归国归乡的情绪,称为“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出自阿斗身上。当魏军兵临城下,后主刘禅毫不抵抗就开城投降,然后被押解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还赏赐住宅、生活费用等。为了表示感恩戴德,刘禅带领一帮人登门致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国的旧臣们想起国破家亡的惨状,不禁悲伤不已,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依旧谈笑风生。司马昭见状就问刘禅:你不思念蜀地吗?刘禅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地。他的旧臣郤正见状赶紧献上一计:您不能这么说,如果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我没有一天不想念蜀地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您回蜀地了。”刘禅表示同意。后来在歌舞声中,司马昭果然又问了一次,刘禅赶忙把郤正提议的话重复一遍,不过一滴眼泪也没有挤出来。司马昭听了便问: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立即将郤正出卖,说情况正是这样。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都笑了。这样,刘禅给司马昭留下了一个好印象,从而成功地保住了性命。这在亡国之君中是十分难得的。

经济领域的“反假痴不癫”

以“假哑不癫”化解语言障碍。

英语本来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然而,到了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有时候说英语就吃不开了。其原因在于,当地的许多人出于民族自豪感等原因而排斥英语。有时候你和他们讲英语,他们却用英语回答:“对不起,我不会讲英语。”这时候,就有一个好办法:装成聋哑人!在餐馆里点菜,如果发现邻桌有你要吃的品种,就可以用手指一指,表示自己也来一份。如果要吃牛肉,就学几句牛叫。在商店里买东西同样可以照此办理。如果迷了路,可以拿出所住旅馆的宣传小册子,然后用手势和肢体语言表示求助。遇到好心人,他们甚至会开车送你到达目的地。

文体领域的“反假痴不癫”

施拉格“假笑不癫”,绝境中反败为胜。

在2003年5月举行的47届世乒赛男单1/4决赛中,中国选手王励勤开局之后发挥一直比较正常。第一局,王励勤以11:5获胜。第二局,奥地利名将施拉格以相同比分扳回一局。但王励勤在第三局以11:8胜出,形势占优。第四局的比赛格外激烈,王励勤面对三个局点毫无惧色,经过顽强奋战以13:11又拿下这一局。但施拉格在第五局以11:9获胜,重新获得一线希望。到了第六局王励勤一鼓作气以10比6领先,在握有四个赛点的大好形势下,施拉格主动提出暂停。随后,施拉格微笑着返回赛场。在几乎处于绝境的情况下,施拉格的微笑绝对不会是发自内心的,只能是一种故作姿态的假笑。然而,就是这种微笑,成为极具杀伤力的武器。王励勤本来就高度紧张的神经无法抵抗这致命的一击。此后王励勤的凌厉攻势突然不见了,只是消极地等待对方的失误。施拉格则趁机连扳5分,反而以13:11获胜。在这种情况下王励勤更被动了,在决胜局中竟然以5:11的悬殊比分失利。

朋友,当你面对强劲的对手时,不妨以微笑扭转颓势,打开胜利之门。

科技领域的“反假痴不癫”

借助于媒体阻击抄袭论文者的“装聋作哑”。

某高校知名“博导”以抄袭论文和窃取他人科研成果的方式实现了名利双收。几位老教授发现后,对其进行了揭发和上告。然而他却辩解说,他的“科研成果”与别人的成果“不谋而合”。至于抄袭论文的事,他则“装聋作哑”,企图以拖延的方式蒙混过关。由于几次揭发和上告都如同石沉大海,这几位老教授不得不借助于媒体。经过媒体曝光,特别是在网络上公布了其抄袭的论文与原作者论文的详细对比之后,这位“文抄公”再也不能置若罔闻了。最后在上级领导机关的干预下,他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抄袭行径,并受到了应得的处分。

第三部分 其它比较假痴不癫

我们在此只讨论三种方式的“其它比较假痴不癫”(或“其它假痴不癫”):第一种方式是非“正假痴不癫”非“反假痴不癫”的另外一条计谋,此计可称为“侧假痴不癫”,“偏假痴不癫”等;第二种方式是有“正假痴不癫”有“反假痴不癫”的另外一条计谋,此计可称为“正反假痴不癫”等;第三种方式是前两种方式的组合,即非正非反“假痴不癫”和有正有反“假痴不癫”的组合,此计可称为“组合假痴不癫”等。

军事领域的“其它假痴不癫”

林肯以“其它假痴不癫”之道,重用格兰特将军。

1861年4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时任总统的林肯发现,联邦军是一支缺乏卓越将领的队伍,所以林肯竟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任命了五位总指挥官。直到1863年10月格兰特挑起大梁,林肯用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才最后确定了最理想的人选格兰特。那么,林肯欣赏格兰特那些地方?第一是“假快不癫”。格兰特主张尽快进攻,即使是没有准备好也要进攻。这种“快”,在一般人眼中只能是“假快”。但是格兰特看问题的角度却令人拍案叫绝:如果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同样敌人也没有准备好,那我们还等什么?第二是“主动不癫”。在南北战争中,攻打亨利要塞是一个转折点。在林肯与格兰特的上级哈勒克将军讨论是否攻打亨利要塞时,曾经问过哈勒克几个问题。“在你的部属之中,有谁认为我们将在两年内取胜?”“格兰特。”“有谁觉得我们的士兵是最好的?”“格兰特。”“有谁主动提出向敌人发动进攻?”“只有格兰特。”正因为这样,林肯选择了格兰特。第三是“开创而不癫”。格兰特具有极强的创造性,然而在进行开创性行动时,随时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实际上,美国在不长的时间里能够迅速强大起来,正是因为有许多像格兰特这样的创造性人才。由于格兰特具有这些优点,所以林肯对于格兰特的缺点,以及某些人对于格兰特的诬告,都能采取“假痴不癫”的态度。据说,在格兰特屡建战功的时候,仍然有一些人对他进行中伤,说他不爱惜士兵的生命,一味蛮干。有人甚至说他嗜酒的恶习依然不改。1863年11月,格兰特刚上任一个月,就有好事者要求将格兰特免职。林肯大吃一惊,忙问何故。对方说:因为他喝威士忌太多了。林肯听了之后竟然说:我想给我的其他将军每人送一桶去。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却反映出林肯对部下的信任和清醒的大局观。事实上,格兰特在战争期间几乎就没怎么喝过酒。

政治领域的“其它假痴不癫”

刘睦应该采取的“其它假痴不癫”。

东汉明帝的堂侄刘睦,自幼好学上进,注重自身修养。成年后被封为北海敬王,而且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有一年年底,他派一名官员去京城洛阳朝贺。临行前他问:“皇帝如果问起我,你怎样回答呢?”这位官员说会如实禀告。刘睦听后,连连摇头说:“你如果这样说,就把我给害了!”见对方大惑不解,刘睦又说:“你见到皇帝后,就说我自从承袭王爵以来,每日只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刘睦是想以“假痴不癫”的方式,避免皇帝的猜测。但是,从一切可能的情况出发,仅仅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派去的官员可能出卖刘睦;其次,皇帝可能派人私访。这样,皇帝一旦了解真相,刘睦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刘睦应该如何做?答曰:刘睦至少还应该“真痴不癫”,在某些事情上真正糊涂,不与朝廷较真,在皇帝允许的范围内,为老百姓多做一些好事。其次,还可以要求派去的官员采取“偏假痴不癫”的态度。即从侧面说刘睦并非犯上作乱之徒。例如说刘睦极少与大臣来往,不知道他一天到晚做些什么,可能对女人情有独钟。至于其他应做的事情,相信读者开动脑筋之后,还可以想出很多。

经济领域的“其它假痴不癫”

前面在经济领域的“反假痴不癫”中提到,以“假哑不癫”化解语言障碍。

实际上,如果采用“其它假痴不癫”,效果会更好。亦即除了装成聋哑人,用手势和肢体语言与人交流之外,还可以“真痴不癫”,用笨办法事先做好准备。例如,将几句常用的话翻译成当地语言,抄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以备不时之需。还可以“借力不癫”,其中最好的是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克服困难。例如,携带具有翻译功能的掌上电脑;或者备有可以上网的手机,以便寻求具有翻译功能的网站的帮助。

文体领域的“其它假痴不癫”

容国团的“其它假痴不癫”。

前面在文体领域的“假痴不癫”中提到,容国团“假痴不癫”,最终获胜。如果单看这一部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容国团很聪明,善于运用巧计良谋。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容国团之所以能够成功,最基本的原因还在于“真痴不癫”,下苦功夫、笨功夫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在1956年夏天,容国团由**到北京访问比赛。在与全国冠军王传耀交手时,只见王传耀左右开弓,打得容国团守又守不住,攻又攻不成,以悬殊比分落败。回来后,他通过认真分析,觉得与王传耀那身硬功夫比较,自己还相距甚远。于是容国团根据自己防守差的弱点和对方攻球狠、准的特点,下决心学好两门基本功:一是发球,一是推挡。他常常一个人默默地练习发球,发了捡,捡了发,孜孜不倦,还经常用几个小时练习推挡。在苦练绝技的同时,容国团还不时做辅助运动,他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项运动就是跳绳和做柔软体操,这样就使得身手灵活,腰部力量大,两脚弹力足。经过这样的苦练,容国团才能先后成为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

科技领域的“其它假痴不癫”

既“真痴不癫”又“假痴不癫”的牛顿。

牛顿的“真痴不癫”是人所共知的。例如,牛顿曾经将怀表当成鸡蛋去煮,还经常开夜车、吃掉顿饭,有时连自己吃没吃饭都不知道。另一方面,牛顿的“假痴不癫”,也同样颇具特色。例如,牛顿在计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时,由于不知道某些准确数据,就把这一工作放下来。这个举动,许多人都会认为很傻,难道不能先用一个近似数据,以便抢先公布成果,获得发明权吗?然而牛顿却一直傻下去,直到13年以后知道了准确数据之后才重新开始进行工作。再如,牛顿完成《原理》之后不久,就当选为国会议员,以后又被任命为造币局副局长和局长,几乎完全脱离了科研工作。这又会被某些人认为很傻,是不务正业。然而实际情况是,牛顿一直设法使自己的科研能力没有丝毫的下降,以便随时准备在发现合适课题时重返科研领域。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件事证明了这一点。一是1696年(牛顿53岁),数学家伯努利提出两个数学难题向欧洲数学家挑战,牛顿获悉后当天晚上就解决了。二是牛顿70多岁时,数学家莱布尼兹提出一个问题企图难倒牛顿,结果牛顿一个下午就解决了。遗憾的是,牛顿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梅开二度,不过牛顿的做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