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
作者:铁流徐锦庚 | 分类:历史 | 字数:2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2.让空想变成现实
1847年12月,马克思回到布鲁塞尔,紧接着给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作关于工资的系列讲座,又帮助民主协会创建了一个地方新支部。而恩格斯则绕道布鲁塞尔回到巴黎。两人一时无暇顾及起草纲领。
过了一个月,见他俩没有动静,共产主义同盟伦敦中央委员会急了,带话给同盟布鲁塞尔区部:请你们通知公民马克思,如果他所承担的起草任务在2月1日前还没有送到伦敦,就要对他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伦敦中央委员会并不知道,在马克思高速运转的大脑里,一直在思索着如何起草这份纲领。伦敦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提供了一叠资料,恩格斯代表巴黎支部起草了一份草稿,题目是《共产主义原理》,由二十五个问答组成,马克思吸收了其中的思想。
这个纲领叫什么名字合适呢?恩格斯建议:就叫“共产主义原理”,行吗?
马克思摇摇头:还不够响亮。
恩格斯拿一支雪茄,递给马克思,然后自己点了一支。在烟雾缭绕中,苦苦思索。
恩格斯一拍大腿:有了!“共产党宣言”,怎么样?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口中喃喃重复着,眼睛里渐渐放出亮光来:好!既响亮上口,又提纲挈领。我认为,它不能仅仅是一份政治纲领,还必须成为无产阶级的指路明灯。
夜已深,布鲁塞尔的街头空旷静寂,零星的夜行者匆匆而过,燕妮和孩子已沉沉入睡,只有书房里那盏昏暗的台灯依然亮着。书桌前的马克思犹如人定一般,背后墙上的巨大黑影纹丝不动。
一番思考之后,马克思呷了一口浓得发苦的咖啡,展开粗糙的稿笺,鹅毛笔下如行云流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
马克思用通俗洗练的语言,表述了自己所有的思想精华: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
一个多月过去了,马克思殚精竭虑的心血,转化成一行行蝌蚪般的德文,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一沓稿笺。
深夜,长时间伏案疾书的马克思放下鹅毛笔,揉了揉发胀的双眼,活动下酸麻的颈椎和双臂。望着散落一地的参考书籍,他长吁了一口气。那是直抒胸臆、畅所欲言后的一种放松。
马克思站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着,口里念念有词,墙上的身影忽大忽小。过了良久,他重新坐到书桌前,郑重写下:
“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在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当时的发展程度怎样。”
该结尾了。马克思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情,站起来绕着不大的书房转了几圈,疾速回到书桌前,饱蘸墨水,凝神屏气,力透纸背地发出一声地动山摇、震撼世界的召唤: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然后,他把鹅毛笔往后一扔。鹅毛笔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形,飘飘扬扬地落到地板上。滴下的墨水连同笔一道,构成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马克思拉开窗帘。天空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在马克思眼里,这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
马克思顾不上休息,立刻将书稿寄到伦敦付印。
1848年2月19日,伦敦瓦伦街十九号,哈里逊印刷所,《共产党宣言》正在悄悄印刷。这本绿色封面、只有二十三页的德文小册子,首次印了几百册。
恰在这时,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油墨未干的《共产党宣言》立即分发到各国的同盟会员手里,成为工人的思想武器。
这一年,马克思三十岁,恩格斯二十八岁。
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作的序言中,都多次表明:虽然《宣言》是我们两个人的共同作品,但我终究认为必须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尽管《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执笔完成,但它所包含的思想,没有一种不是他和恩格斯在过去的各种著作中表述过的。在思想形成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可谓殊途同归。马克思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法国工人阶级的经验,而恩格斯则是源于他在工业化英国的经历。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
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人类一直都在苦苦寻找理想社会。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中国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曾描绘过作者心目中的完美世界。从《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到《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人类在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
如果按汉字计,“宣言”全文只有大约两万五千字,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本小册子。然而,它却震撼了世界,犹如黑暗中高擎起的一束火炬,照亮了人类前行的方向,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直到今天,这束火炬依然熊熊燃烧。
迄今,它仍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政治文献。
据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故居展览馆统计,《共产党宣言》问世一百六十多年来,已以二百多种语言出版,被公认是全世界传播最广泛的社会政治文献。
在《共产党宣言》的传播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政治形势和工人运动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共产党宣言》。这些新思想,主要体现在不同版本的序言中。这些序言,也是国际工人运动变化发展的晴雨表。
从1872年到1893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这七篇序言的写作地,无一例外都是伦敦。其中,第一、二篇序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写作,其余则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单独写就。
第一篇序言写于1872年6月24日,是新的德文版,距离“宣言”发表二十五年。在这二十五年中,“宣言”除首版外,又用德文在德、英、美至少翻印过十二次,用英文在英、美至少翻印过四次,此外还有法文译本、波兰文译本、俄文译本、丹麦文译本等。
这二十五年间,马克思历尽磨难,生活颠沛流离。
1849年5月,马克思被普鲁士当局驱逐,被迫回到巴黎;八月又被法国**驱逐,流亡到英国伦敦,但仍被普鲁士**监视。
在伦敦,他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这位思想上的富有者,经济上却是赤贫户。由于没有固定工作,经济来源主要靠微薄的稿费收入,加之资产阶级对他的迫害和封锁,使他常常囊空如洗,全家衣食无着,贫困潦倒,不得不靠典当衣服渡过难关。贫病交加,夺去了他的四个儿女的生命,包括八岁的男孩埃德加尔。
1870年9月,恩格斯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住在离马克思家不远的地方,一直陪伴马克思度过余生。
1880年,燕妮患上了肝癌。马克思在精心照料妻子的过程中,因体力消耗过度患上了支气管炎。1881年12月2日,燕妮逝世,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巨大打击。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昵称,意思是黑面人)也死了。
马克思和燕妮一共生育了七个孩子,只有珍妮(也叫小燕妮)、劳拉和艾琳娜三个女儿活了下来。马克思对女儿们疼爱有加。
1883年1月11日,年仅三十八岁的小燕妮突然病故。此时,马克思正在抱病研究数学,并准备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白发人送黑发人,须发皆白的马克思惊闻噩耗,心如刀割,身体被彻底击垮了。
3月14日下午两点半,恩格斯来看望马克思,本想陪他聊聊天,见他正躺在炉旁的安乐椅上打盹,便退了出去。
一两分钟后,恩格斯不放心,又走进马克思的卧室,发现他的头歪向一边。恩格斯情知不妙,赶紧上前,轻轻地摇了摇马克思的肩头,可他毫无知觉。恩格斯又试了试他鼻息和脉搏,顿时泪如雨下——这位相伴四十多年的老战友,已经长眠不醒了!
然而,英国各界对马克思的逝世反应冷淡。《泰晤士报》的讣告仅有一段文字,而且行行都有谬误,比如说马克思“出生在科隆”,“二十岁时移居法国”,等等。只有一家报纸提到了马克思可能会留名后世。
令人唏嘘的是,这位胸怀全人类的伟人,直到逝世,依然没有国籍!
十二年后的1895年8月6日,一则发自伦敦的电讯震惊了全世界:恩格斯于昨晚十时三十分安然逝世。
这一年,恩格斯七十五岁。
遵照恩格斯的遗嘱,他的骨灰罐被送到他所喜爱的伊斯特勃恩海滨,沉入波涛滚滚的大海之中。
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恩格斯终身未娶。根据他生前的安排,他的遗产被分配给马克思的孩子们和外孙们,以及同他亲近的人;他的文学和科学藏书,移交给德国社会民主党全权处理。
1895年夏天,恩格斯去世两周前,一位二十五岁的小个子俄国青年,从瑞士首都伯尔尼来到巴黎。他在与第二国际的领导者频繁接触中,曾请求马克思的女儿劳拉和女婿拉法格介绍他去拜会恩格斯。然而,由于恩格斯病情已经恶化,这位青年未能如愿。
这位小个子青年就是列宁。
惊闻恩格斯逝世的噩耗后,列宁含悲写下悼文:“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一颗多么伟大的心停止跳动了!”他这样评价恩格斯:“他对在世时的马克思无限热爱,对死后的马克思无限敬仰。这位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颗深情挚爱的心。”
为了弥补与恩格斯失之交臂的终身遗憾,列宁后来特地住在了伦敦的马克思故居,在这里阅读了大量的马恩著作。对《共产党宣言》,列宁更是阅读了数遍。
这位伟人这样评价《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以天才的透彻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这本书篇幅不多,即使多部巨著都无法与它相比。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当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传到马克思、恩格斯耳里的时候,两位胸怀世界的巨人奋笔痛斥。至今,在西方教科书里,那场战争还被称为“英中战争”,而马克思、恩格斯说这是强盗逻辑,坚称“英中战争”是“鸦片战争”,是英国人对中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
马克思的目光关注过那个陌生的国度——中国。他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大胆预言道,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即将爆炸的**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危机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后来的发展确实如马克思所预料。
由于中国等一些国家的反抗斗争,引爆了1857年西方的经济危机,从而把世界工人运动推向了更**。
就在这位巨人离开世界三十年多年后,他的《共产党宣言》震撼了中国。
也犹如当年他预言的一样,中国共产***的革命,再次影响了世界。
1917年8月,列宁躲在俄芬边境的一间草棚里,撰写了《国家与革命》,提出了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现实任务。他的这部著作,参考了《共产党宣言》。后来列宁说:《国家与革命》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共产党宣言》的光芒。
三个月后,在列宁的亲自指挥下,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工农苏维埃政权宣告成立。
如果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那么十月革命则是把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正是这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从遥远的西方送到了中国,并唤醒了沉睡很久的东方雄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