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 分类:穿越 | 字数:15.2万

还原真相

书名: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字数:3405 更新时间:2025-01-25 01:35:40

一个人是张昭,我们前面一章节说到了这个性格刚烈的老头子虽然对孙权有大恩,但最终没有得到孙要的青睐。

别一个人便是周瑜,准备地来说,知道三国的人都会知道张昭,但不知道三国的人却也都知道周瑜。这同瑜的名气和诸葛亮一样齐名于三国历史。这也是为什么在下会屡次在谈诸葛亮的文章中提到周瑜。

但是与诸葛亮不同的是,诸葛亮以忠贞,以超强的能力与名望存在于大家伙的印象中,但这个周瑜却没有得到大在家的认同。

原因很简单,就是那部三国演义。如果周瑜黄泉之下有一部历史小说是这么描述自己的,定会被气醒(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周瑜真的会如三国演义那样如此的小气吗?

答案是否定的。

周瑜应该也是典型的官二代,但他这样的官二代和袁绍那不一样。袁绍兄弟是属于我爹是李刚类别的官二代,除了依靠显赫的家庭留下的资历与名望自己一无所获。周瑜则不同,虽然周瑜的家世没有袁绍家世那般显赫,他的祖父为汉太尉,而父亲为洛阳令。

但周瑜并没有自己的祖父两辈的权力而不学无术。相反周瑜不仅熟读兵法,而且深知音律。这两点有史书可以证明的。周瑜率兵攻下宛城后,在古桑落州按八卦的原理修建了九州八卦阵,而且赤壁大战,周瑜便是从这里出兵,才有了赤壁大捷。这个古桑落州便是周瑜练兵的地方。

从这点便可以看出周瑜是熟读兵法的。

而周瑜却不仅仅是一代智将如此简单,他还深知韵律。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向演奏者相顾,微微一笑,提醒抚琴者,错音了。这便是三国志中描述的:曲有误,周郎顾的意思了。

从这两点我们是可以看出周朗上战场能排兵布阵,下马后则风流倜傥。要知道,在三国那样的历史时期,在人人都为自己的前程,为生计而发愁之时,做为一员大将耐下性子听小曲是多么的有镇定力。(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而且三国志中描述周瑜是长壮有资貌,精音律。这个很明显地说明了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

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描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个更加能说明周瑜为一代儒将。

小乔是谁?

曹操曾写了一篇诗名为铜雀赋,大大赞赏了大乔小乔二姐妹。此二女为江东最漂亮的眉眉。自古美女嫁英雄,如果周瑜就是一如刘表一样漂亮的草包,或者如袁绍袁术一般的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小乔会嫁给他吗?周瑜娶了小乔,而周瑜的兄弟孙策娶了小乔的姐姐大乔,这在当时的江东也是成为一番美谈。而词中又说道:羽扇纶巾。就是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这也适时地形容了周瑜的从容娴雅。

那么做为一代儒将,又是东吴的重臣,而且娶了江东最漂亮的眉眉,你说他会是小心眼,会有很强的嫉恨心?他嫉妒什么呢?身在东汉末年这种乱世之

中,无论权势,地位,家庭生活他都得到了最好的满足,他有什么可嫉妒的?依我之言,别人嫉妒他还差不多。

所以从同瑜的个人情况来分析,三国演义中描述周瑜的心胸狭窄,度量小也就是无稽之谈。

周瑜的品性很高,也是汉末少数儒将的代表,那他为东吴立下了何种功劳。让孙策将他立为托孤重臣之一呢?事情还得追溯到孙坚时代。

孙坚当年响应曹操的号召,加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周瑜便随家移至舒县,与孙策交往甚密。

因为他们是同年嘛,又都是官家子弟,自然会有共同语言,也就成了非同一般的好朋友。而且周瑜让出一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而且还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关系也就非常铁了。(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要知道古时侯,这个登堂拜母可不是随随便便都可以的。这个是和我们现在有区别的。现在我们说去某某同事家,同学玩,看见对方的父亲母亲叫一声叔叔,阿姨就完了。但那时侯,不是那种特别的关系,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叔叔,阿姨不是这么容易叫的出来的。而且两家均为官宦之家,规矩会更多,所以,这时侯周瑜的登堂拜母意义非同小可。

周瑜和孙策在此地方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后来,孙坚被黄祖射杀,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这个时侯的孙策是非常艰难的,孙坚经过与刘表一战,士兵损失也非常大,而如此大的损失换回来的仅仅是一颗玉玺。孙策带着这些残余的兵马入历阳,准备东渡,恰恰周瑜去看望他的叔叔周尚,周尚当时为丹阳太守,也是有一些兵权的。孙策便写信给周瑜请求帮助。周瑜立即带兵迎接。

孙策十分高兴,之后两个便宜协同作战,一路东进,攻横江,取秣陵,败笮融,退薛礼,占湖孰,进曲阿,逼的当时的刘瑶走投无路。

两人一路高歌猛进,此时的孙策一边发动战争,一边招兵买马。经过这一系列的战争,孙策的军事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已经发展有了好几万人。

其实我们看看这个时侯的孙策出兵还是有方法可言的。可以看下孙策的攻打的是些什么人?笮融,薛礼都是无名鼠辈,实力弱小,而且占据的地盘不错。即使孙策不取,也会被其他诸侯取。

孙策也是看中了这样的要害,挥师东进,取得如此重要的战果不出意料。孙策发展到如此规模后,审地度势,认为这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剩下都是些势力强大的角色,如刘表,曹操之类的人,不是现在的实力能够拿的下的。于是对周瑜说:我能用这些人马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已经足够了,兄弟可以先回丹阳。

于是周瑜便回到丹阳。这个丹阳是袁术的地盘,也就是说周瑜的兵马实际上是袁术的兵马,后来袁术派了一个叫袁胤的人接替周尚。这个袁胤是袁术的堂弟,他接替这个地方之后呢,周瑜也就随着他的叔叔回到了寿春。

袁术也是得知周瑜之才,便想网罗周瑜,周瑜还是非常会看人的,一眼便知道个袁术成不了气侯。

试想,如果周瑜如果真的跟着当时风头正盛的袁术,袁术一称帝,周

瑜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看来周瑜的选择还是非常正确的。周瑜回复袁术说居巢县长,袁术同意了,于是,周瑜赶紧回到了江东。这孙策一听周瑜回来了,喜出望外,亲自出门相迎。这个时侯的孙策见到周瑜的感觉便如鱼儿入水的感觉,爽到极致。岂有不封赏的。于是,官位,金钱,房产,兵马,粮食大笔大笔的赏赐。

然后,孙策自己觉得还不够,对众人说:我今天给周公瑾的这一些根本抵不了当初公瑾对我的帮助。这话的确一点不谦虚。孙策接下父亲留下的人马后,就那点兵马实际上成不了什么大事的,而且那个烫手的山芋—玉玺在手里。其他的诸侯很可能会来取,后来的袁术不就借着给兵的名义把玉玺拿走了吗?

所以说了,孙策要是没有周瑜从丹阳带过来的兵马,即使笮融,薛礼再笨再傻,也不会轻易落败。由此可以看出,孙策还是非常重情义的,懂的感恩的人。

但是个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孙策也不例外。孙策的嗜杀成性,骄傲自大以致于最后自己被刺杀。

临死之时,孙策选择了孙权做为接班人。而当时的孙权还非常的小,孙策自然而然地会将托孤之事给两个,一个是跟随孙坚多年的张昭,另一个便是周瑜。

所谓,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一文一武,让他两托起孙权的明天。周瑜也的确没有让他孙策失望。

在孙权面对孙策留下的江山哇哇大哭时,张昭的劝慰只能宽解孙权懵懂的内心,可孙策刚取得的江山并不稳定,只有江东六郡的大小。孙策一死,外部的势力会死盯着这一块,而东吴内部的不安定的分子也是蠢蠢欲动。面对孙权这个小毛孩,谁不想趁他根基不稳的时侯踹上两脚,自己上位,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而张昭毕竟是个文臣,以他的威望当然可以说服那些东吴的文臣。可那些有兵权的人,他如何应付?在那样一个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面对这些有兵权有反叛之心之人张昭也是毫办法。

而这个时侯,周瑜挺身而出,和张昭两人共同保孙权顺利登位。由周瑜这样的强硬的而且又掌握大量兵力的将军撑着,谁还敢做乱。也只能乖乖地就范。

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在孙权登位之初周瑜和张昭的贡献绝不亚于后来的诸葛亮对刘禅的贡献。周瑜对东吴对孙氏家族的贡献绝不亚于诸葛亮对于蜀国对于刘氏家庭的贡献。

然而,就单凭一本三国演义,这些史实全部被遮掩了,就单凭一本三国演义,一个如此出众的人才就这样被黑掉了,就单凭一本三国演义,让后来许多人对这段故事情节的结论发生了根本的扭曲。

三国演义让人们熟知了这段历史,却也让他们歪解了这段历史,成也演义,败也演义。到底三国演义是如何黑掉周瑜这位卓越的儒将的呢?明天咱继续!

(在下第一次写东西,可能在过程中没有那种带故事情节的小说那么高潮迭起,所以在下现在正在构思一部三国题材的穿越剧,如果各位看官有兴趣的话短信一下,提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下不胜感激,最后求好评一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