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 分类:穿越 | 字数:15.2万

周瑜之功

书名: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字数:3513 更新时间:2025-01-25 01:35:40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赤壁之战。

无论我们后来是如何看待赤壁之战的,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应该是绝对的主角。

我们通过三国演义知道了周瑜,知道了赤壁之战,但不得不说三国演义将这段历史事件描述的是非常不靠谱。

首先对周瑜这个人进行了绝对的诋毁。我们上一章节说过,如周瑜这般有权,有钱,有美女而且文治武功样样精通的人才,说他心胸狭窄,的确让人难以相信(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但三国演义却偏偏这样说了,而且还编纂了这样一个故事,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貌似是在初中课本中就有的故事,写的非常精彩,不管是否属实,我们也应该回味一翻。

不去深入地研究周瑜是否是心胸狭窄之人,也不用去理会诸葛亮是否真的是如此神通广大。而仅仅就是为了这么一个精彩而脍炙人口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赤壁之战中,赤壁之战本来孙权与刘备的一次联合行动。但此时刘备的实力弱小,差点被曹操灭了门,所以谈联合行动有点夸大刘备的作用。

而赤壁之战实际上就是一次孙权与曹操之间的战争,只不过诸葛亮掺合进来罢了。

诸葛亮在江东,痛骂了江东的那些大文豪,而且在平时的军事行动中也经常提到一些好的建议,于是,周瑜就有些嫉妒诸葛亮的才气。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

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

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问:“哪里去取?”

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就这样,诸葛亮便利用大雾的天气和战船上的草人取得了十万支箭。

看完这个故事,不觉让人捧腹。在下愚见给大家说道说道。

首先,诸葛亮是如何知道船当晚有大雾的,说诸葛亮会掐会算,他即使再会再天象也不至于看准何时何日会有雾吧。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也预报不了这么准呀?莫非时代在退步?所以这个吹捧诸葛亮的成分实在太离谱,此为可笑点之一(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可笑点之二:我们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到,说诸葛亮取得箭后,船到岸边,让周瑜派的人来取箭,不多不少,刚刚十万支。天啊,还有这么准的事情?莫非诸葛亮坐在船舱里喝着小酒都能算到船上有多少支箭,这也太神奇了吧!难怪现在很多年轻的朋友都会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原来是从这里开始的?

可笑点之三:如果说曹操没有水战的经验,看见有大雾,敌军来袭不敢匆忙出战,这个是符合常理的。可是如果曹操要用弓箭攻击孙权的军队,为什么不用带火的弓箭呢?如果射上船上,会令孙权的军队不战自乱,而且还可以看清敌方来袭的军队的实力。但曹操没有,这样一个连我这样的人都想到的理由,难道曹操想不到?这也太污辱了曹操的智商了吧?

从这些可笑之处不难看出所谓的草船借箭和我们之前说过的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一样的虚假。如果放在今天,罗贯中应该在此故事后面增添一句话: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那么再来看看整个赤壁之战,为什么孙权的军队能够战胜曹操?

整个事

情的经过大概如此,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荆州,刘琮投降后,曹操接收了荆州一部分的地盘,而后顺势南下,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

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曹操半辈子的江山几乎毁在了这场战争之中。这便是被称为三国历史上三大战役的赤壁之战。

从整场战争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看到刘备军队的身影。从孙权决定授权周瑜为大都督对曹应战开始,无论是火攻的计谋也好,上演打黄盖的苦肉计也好,还是后来黄盖载着装油料的船做为敢死队也好,全部都是吴国的军队在完成的事情。而刘备方面做的最大的贡献便是诸葛亮所谓的借东风。

这个事情靠的住吗?

当然靠不住!

原因也不用多说,一个能改变天象的人,还能成为人吗?

所以这场本就是吴国和魏国之间发生的赤壁之战却硬生生被三国演义描述成了诸葛亮的功劳了。

可悲,可笑!(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回到正题,我们可以说周瑜最大的功劳并不是主导了这场战争取得了胜利。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周瑜一个人的智慧。如果吴国没有黄盖这样的忠臣来上演苦肉计,周瑜也是无计可施的。

那么周瑜的最大的功劳在哪?

便是力劝孙权,对曹应战。

孙权当时的两位重臣,一个张昭,都知道他是坚决主张投降的。而且这个张昭当时率全东吴重要的大文豪一齐像远道而来求助的诸葛亮发难,这个可不是一个首辅大臣该做的事。但此时的张昭偏偏这样做的原因也正能够说明他对投降曹操这一观点的坚定性。已经顾不得自己的身份了。

但此时的周瑜却不一样,在鲁肃为孙权算好政治帐后,周瑜再为孙权细算了一笔军事帐。

三国演义将这个功劳又计在了诸葛亮的头上,说诸葛亮是算准了孙权对曹操实力的顾虑,怕不敢真心应战,所以诸葛亮让周瑜为孙权去算这一笔帐。试想一下,周瑜会听诸葛亮的安排?周瑜如此聪慧的人会不了解自己的主公?孙权会相信一个来救援的角色的话?因此周瑜给孙权算的这笔军事帐是周瑜自己的主见,他知道孙权的心思,他也有取胜的把握。(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因此,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孙权才敢与曹操叫板。

所以对于孙权前期的统治,周瑜是功不可没。但这样一位英豪,却在三十六岁的时侯死去?这不得不说是吴国的损失,是整个三国历史的损失,他的死和郭嘉的死一样,都是各自集团最大的悲哀。也减少了三国历史很多精彩的对决。但曹操的郭嘉没了,还有其他众多谋士可以代替。而对于孙权呢?孙权的谋士可不比曹操那么多,因此周瑜的死彻底让孙权陷入了茫然与无助。明天我们不得不说,周瑜之死。

(在下第一次写东西,可能在过程中没有那种带故事情节的小说那么高潮迭起,所以在下现在正在构思一部三国题材的穿越剧,如果各位看官有兴趣的话短信一下,提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下不胜感激,最后求好评一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