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汉元1836

作者:舟至九天 | 分类:历史 | 字数:193.7万

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关

书名:汉元1836 作者:舟至九天 字数:3005 更新时间:2025-01-21 01:30:07

刘锡命这番拍马屁的话挠到了崇祯的痒处,他这个人可不就是这么觉得吗,朝廷的事情没做好,那自然是臣子们不得力。

若是做好了,那肯定是他用人有方啊。

刘锡命正是这两年摸清了崇祯的脾性,加上有温体仁这么个大奸臣做榜样,拍起马屁说漂亮话简直毫无压力。

“爱卿与那些朝臣不同,朕便对你直说了,杨文弱还倡议与东虏媾和,以便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流贼,不知爱卿觉得如何?”

刘锡命心中咯噔一下,果然来了,还好他已然和黄宗会等人商量了对策。

他马上昂首挺身回道:“臣请陛下三思,东虏数次寇关,劫掠地方,杀戮百姓,早已与我大明有不共戴天之仇,杨公此论固然是出于公心,但是臣怕……”

见刘锡命吞吞吐吐,崇祯好奇追问道:“但是怕什么?”

“但是臣怕天下人以为是陛下想要媾和,反倒伤了陛下威名”。

崇祯闭目站定,开始一言不发。

他何尝不是担忧这个,今日把刘锡命找来,一方面是咨询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便是想要看看能不能让刘锡命出头倡议此事。

上次刘锡命直接在朝堂上弹劾温体仁一事让崇祯印象深刻,在他心中已经给刘锡命打上了一个年轻气盛的标签,却没想到刘锡命一语戳中他的要害。

“那爱卿是不赞成议和了?”,崇祯沉声问道。

刘锡命赶忙垂首低头,“只要能够有利于朝廷,臣觉得任何做法都可以尝试,只是此事实在兹事体大,一旦操作不当,只怕会引得朝野上下抵触,所以臣才请陛下三思。”

乾清宫内,崇祯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苍凉,浑身充满着一股左右为难的气质。

就在距京师一千二百里外的沈阳,现在被黄台吉改名为盛京的满清宫城崇政殿内,同样也有一场关于大明议和的讨论。

黄台吉长得宽脸长面,只不过一双单眼皮衬托下的眯眯眼让他两道八字胡好不容易蓄积起来的威势破坏殆尽。

满清起自蛮夷,宫殿庙宇无不是依靠汉人工匠来修建,因此宫殿与汉地类似,但是也融合了颇多满蒙特色。

若是刘锡命在此,只怕会嗤之以鼻,蛮子对蓝绿两色的喜欢简直深入骨髓,花花绿绿的看上去要多俗有多俗,全不似华夏这般大气蓬勃又兼色彩分明。

崇政殿内,密密麻麻聚集了数十位满清的满汉重臣,身着明黄色服装的黄台吉高居御座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着殿内众人。

“明国几番遣使想要与我大清约谈议和之事,不知众卿怎么看?”

崇祯虽然还没有找到背锅的人,但是早已经在杨嗣昌的建议下由辽东巡抚方一藻出面,派了几个使者前来协商。

自努尔哈赤时期便存在的四大贝勒之首礼亲王代善率先开口道:“大汗,明人与我乃是世仇,南蛮子说话最不可信,这事说不得便是假的。”

“对,南蛮子这是看打不过俺们,才想要投降,但要真是议了和,咱们要的女人奴隶和牲畜到哪儿抢去,大汗,这事不能答应。”

英亲王阿济格有些暴躁地跟着大声咆哮起来,他是努尔哈赤的十二子,说话自然也没有太多顾忌。

黄台吉有些不满地看了代善和阿济格一眼,“说了多少次了,咱们现在已然建国大清,以后要叫陛下。”

阿济格应和了一声,低头小声嘀咕,“干啥依着南蛮子的那套东西,俺看俺们叫大汗就挺好。”

黄台吉有些气恼地看了看嘟嘟囔囔的阿济格,转头看向自己手下的头号汉人文臣,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

范文程虽是文人,但是却长得颇有勇力,历次黄台吉亲征,他都有跟随作战,因此深得黄台吉信任。

见他看向自己,范文程赶忙出列小心翼翼地拱手施礼,“陛下,明人议和之事万不可行。”

“奴才听闻如今明国境内正在大肆围剿流寇,据说已然将不少流寇逼入绝地,所以明皇才想要议和以图加大对中原流寇的剿灭。”

“如今这个关头,咱们大清非但不能与明人议和,反而应该趁此机会,再次入关攻打明国才是。”

“这说的是什么蠢主意,俺们年前才打完朝鲜,儿郎们还没有修整过来呢,怎么现在又要说入关的事,大汗,不,陛下,俺看还是晚一些时间的好。”

阿济格有些不乐意了,上次攻打朝鲜,他的部队受损最多,要是现在伐明,他可就吃不上肉了,因此便有些抵触。

反倒是黄台吉想的清楚,他示意阿济格闭嘴,转头看向范文程。

“范卿是说我等应当趁此机会,将明国兵马调到北方,以便明国境内的流寇再次坐大?”

“正是。”

黄台吉眼睛微睁,瞬间想明白了其中关键。

不等再次征求代善等满臣的意见,他大手一挥定下调子。

“如此,便先派人与明使商议议和之事,除此之外,各旗整顿兵马,只待数月后再次伐明。”

“吼”

“大汗万岁”

除了阿济格等人外,其他满清八旗重臣无不欢喜鼓舞,又能入关了,那岂不是又要大发一笔。

自从回京面圣之后,刘锡命在京城中的生活渐渐又恢复了规律。

除了偶尔要被崇祯召唤过去咨询一些政事之外,他便是在慈庆宫内陪同太子朱慈烺读书。

有多年的刘家村庶务经历在,刘锡命对于朝政自有一番见解,说出来的话也往往能让崇祯耳目一新。

但是崇祯所问基本上都是如何足兵足食之类的问题,刘锡命虽然心有韬略,奈何明朝官僚体系已然成了大窟窿,在刘锡命自己看来,他的这些计策实际操作性几乎为零。

不过崇祯自然不知道刘锡命的这些想法,听到他那些闻所未闻的点子,刘锡命在崇祯心中的策士身份却日渐浓厚起来。

因此这几个月来,刘锡命往乾清宫跑动的时间却是比较多的,一时间朝野内外谁人不晓得这位新安伯是当今面前的大红人,巴结攀附的人往来络绎不绝。

经历了复社被弹劾一事,大同社也已经转入地下发展,在外人看来,刘锡命也属于不结党的一类。

只不过暗地里,他可没少和杨嗣昌等人的楚党联络。

一方面眼下刘家大肆在湖广等地拓展商路,急需与当地官绅打好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楚党的人脉,替自己人办一些事情。

至于内宫方面,刘锡命亲自上曹化淳在宫外的别院拜访了几次。

这老太监因为担任提督京营军事的职务,一年多来颇受了些劳累,因此身子骨便有些不爽利,这才想着辞职归乡。

刘锡命和他相识一场,自然要对曹化淳再次表示表示。

说起来他还要多谢曹化淳,就在曹化淳提督京营期间,他提前安排进京营的江德参等人果然都得到了曹化淳手下的照顾。

加上刘家大把的银钱支持,眼下江德参这二十几个亲卫军官已然在京营的中低级军官中混得风生水起。

这些亲卫身为京营把总、队官,各自手下都掌握着几十或者上百号人马,加起来也有近两千多人马,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人马基本上已经能够算是京营当中的精锐兵马。

一方面是因为江德参等人并无官军的不良习气,比如克扣军饷、打骂士卒等事情在他们营中绝不可能发生,因此京营中闻听了他们大名的有志之士纷纷申请调换。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家练军之术别出一格,首重纪律,其次便是操练。

眼下的大明京营虽然还有十数万人,但是早已糜烂,将不像将,兵不似兵,原本规定的数日一操也跟着荒废。

而江德参等人带领的部队却是每日一操,这样的场景在京营中初时还颇惹得许多军官不爽,幸好有刘锡命的请托,被曹化淳手下的人按了下来。

一众京营军官这才知道江德参等人背后还有大佬,因此也不敢作祟,这才给了江德参等人大肆发展的空间。

除了江德参等亲卫带领的军队以外,京营之中并非没有忠勇之将。

五军营副将周遇吉便是其中之一,在得知江德参等人练兵有方更兼治军严谨以后,周遇吉还多番想要招揽江德参等人到自己麾下。

щщщ¸ttκǎ n¸¢ ○

幸亏有曹化淳的幌子可以用,江德参等人才避免了这个尴尬的境遇,但是双方的人情却是结了下来。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有消息传入京师,清军再次入寇,分二路进至墙子岭、青山口。

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战败而死,中官郑希诏逃走,清军遂长驱直入,兵屯于牛栏山。

京师,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