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1836
作者:舟至九天 | 分类:历史 | 字数:193.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八十六章 请战建虏
十二月初五的朝堂上,这个大明的最高决策场所已经是人心惶惶。
刘锡命站在朝官的队伍之中,已经几次听到官员们担忧京城被破的言论。
“靼虏凶悍,如何能够匹敌,这可怎么是好啊?”
“这帮贼配军,连个关口都守不住,朝廷每年花这么多钱养他们有何用。”
议论声、辱骂声不绝于耳。
黄宗会、杜良骥和刘锡命走在一起,三人一言不发地看着这场面,心中全是鄙夷之色。
这些人只知空谈,却提不出些具体的御敌之策,不过是一群草包罢了。
午门外,杨嗣昌和孔贞远等阁臣也是心急如焚,建虏再次入关,将大明的国策全盘打翻。
这个时候,就连素来乐观的杨嗣昌都感觉到有些回天乏术了。
“上朝!”
太监们清亮尖锐的声音在皇极殿前广场上大声响起,数百位朝臣亦步亦趋地走入皇极殿内。
“陛下,方今东虏入寇,已然临近京师,还请陛下尽快戒严京师,封闭九门,以免被东虏所趁。”
杨嗣昌不等孔贞远开口,率先出列建言道。
谁知他不说还好,一说这话立刻便引来一串的驳斥弹劾。
御史张范直接大步走了出来,横眉冷对地朝杨嗣昌破口大骂:“你这贼臣,还好意思做如此说辞,前次是谁向陛下进谗言,要和东虏媾和的。”
“杨文弱,你身为阁臣,不知为国谋划良策,只知道钻营这些卑劣之道,你怎么还有脸立在这大殿之上。”
张范一番痛骂,马上转头向崇祯跪地哭诉道:“臣启陛下,当此之即,便要先治杨嗣昌等人之罪,方才能保得京城不失。”
“混账,东虏入寇与杨阁老有何关系,你们这是胡牵乱扯。”
楚党成员礼部侍郎姚明恭一脸怒色地站了出来。
东林中不少大臣对视一眼,少詹事黄道周默默地站到了张范身旁跟着跪了下去。
“陛下,臣以为张御史所说并非没有道理,杨阁老首倡议和,如今东虏寇边,他这个提议者自然也有责任。”
“哼”
崇祯没有回话,站在前排的大臣里面却有一声冷哼传来。
刘锡命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正二品红色官服、肤色白皙,一脸清瘦的官员站了出来朝崇祯拱手。
“陛下,如今京城已处险境,哪里有先惩治国家大臣的道理,还请陛下明鉴,尽快整顿兵马,严守备战才是。”
刘锡命认出了这人,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卢象升。
卢象升是上个月才被崇祯提拔为兵部尚书,不过据刘锡命所知,此人和杨嗣昌颇有些不对付。
当然了,主要是杨嗣昌看不惯他。
因为卢象升不止反对杨嗣昌提出的均输加征粮饷的策略,还极力反对杨嗣昌的议和之策。
本来杨嗣昌提议议和,包括让方一藻等人派人前往东虏商议都是秘密进行,但是大明朝这种筛子一般的朝堂上如何保存得了秘密。
方一藻派去的人才回来没多久,这消息便传遍了朝堂,引得黄道周等人对杨嗣昌大加弹劾,刘锡命记得,卢象升也是极力反对中的一员。
却没想到这个时候反而是他最能识大体,竟然还能站出来替杨嗣昌说话。
果然是位胸怀坦荡之臣,刘锡命心中赞叹一声。
朝堂上吵闹如同市场一般,纠仪御史都有些按压不住,引得崇祯眉头大皱,面上怒气渐渐堆积了起来。
“够了!”,龙椅上传来一声暴喝,崇祯两颊上青筋直冒。
“堂堂国家大臣,在此如同泼妇一般吵闹,成何体统,着令,凡是失仪之官,一律罚去一个月俸禄。”
见皇帝动了真怒,朝堂之上各自中伤的各派官僚这才闭口不言。
崇祯看向卢象升和杨嗣昌两人,“东虏入寇一事,便由杨卿负责,卢卿为督师带领军队出战,朕另派高起潜为监军,无论如何,你们先要尽快给朕拿出个方略来。”
“臣等遵旨。”
卢象升做了多年的宣大总督见剿匪总理,对于北方军队布置早已聊熟于心,听到崇祯任命,他当即便俯首拜道:
“陛下,当务之急一是要京师戒严,二是要将宣府、大同、山西的杨国柱、王朴、虎大威三位总兵尽快调入京师入卫,同时着令中原之兵准备勤王。”
“不可”,杨嗣昌有些急了,“陛下,中原剿贼正是关键时刻,此时若是调兵离开,只怕剿贼一事便要功亏一篑啊。”
站在御座上的王承恩有些不满地瞥了杨嗣昌一眼,“按杨阁老这个说法,莫非京师便不重要了吗?”
杨嗣昌一时语塞。
崇祯长叹一声,他何尝不知道中原剿贼正在关键之时,只是……
这天杀的东虏,朕恨不能生啖其肉。
刘锡命混在朝臣人群中冷眼旁观,见到这一幕知道时机差不多了。
他当下整肃了一下衣冠,快步从官员右后方的队列里走了出来。
“陛下,东虏大兵忽至,光靠卢尚书一人出战难免有些力量单薄,臣虽驽钝,但亦知忠君报国之道,臣请战,愿为杨阁老、卢尚书奔走差遣,共抗东虏。”
“臣等也请战,愿为前线效力。”
刘锡命说完,站在殿外的黄宗会和杜良骥两人也跟着大步走了出来。
朝堂之上原本因为党派之争而变得有些沉闷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数百大臣如同看天外来客一般看向刘锡命等三人。
这可是东虏!
寻常官员听见了,躲都避之不及,这三个二傻子竟然还敢主动请战,莫不是想升官想疯了不成。
当然,其间也不乏有如刘宗周、黄道周等老学究颇为激动地看过来,如此忠勇之士,果然是国之栋梁。
大殿之上,崇祯听到刘锡命等人请战的言论顿时笑的合不拢嘴来。
东虏入侵不是一回两回了,上次崇祯九年的入侵,连兵部尚书张凤翼都只敢当缩头乌龟,哪里还有官员敢主动请战。
现在刘锡命等人请战,无疑是给了崇祯一个天大的惊喜。
没由来地,崇祯再次想到了钦天监监正替自己解梦的说辞,看向刘锡命的目光更显亲昵。
“好,好,好”,崇祯大笑着连说了三个好字,“三位爱卿忠勇体国,朕便任命你们为杨卿、卢卿等人的副使,若是立下大功,朕必定不吝赏赐。”
御座下方,卢象升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出列跪地的刘锡命,这位新安伯他自然知道,早听说颇得陛下看重,经常有朝政与其询策,却没想到还能有这种担当。
兵部衙门里,下朝后的杨嗣昌和卢象升等人齐聚一堂,得了崇祯圣令的刘锡命等人自然也跟着一起过来,不一会儿,被任命为监军的高起潜也来了。
又是一个老熟人,刘锡命微笑着朝高起潜点点头,两人颇有默契地笑而不语。
高起潜一进来便大大咧咧地在左手首位上坐了下来,将衣裾一抖直接问道:
“皇爷让咱家来做监军,杨阁老、卢尚书方略可曾定下来?”
卢象升对高起潜这做派明显有些不满,他也不客气地跟着坐了下来,“高公公这话说的似乎是已经有了定计,不防说来我等听听。”
高起潜一脸阴阳怪气的表情端起一旁的茶盏自顾自地拨弄其来。
“咱家倒是没什么方略,不过咱家觉得,这防备东虏,自然是首重京师,卢尚书身为督师,只要能把京师平平安安地守住,那便是大功一件。”
卢象升顿时勃然色变,刘锡命和黄宗会等人也脸上有些不好看。
要按照高起潜这话,那便是只顾京师,不管京师周遭百姓的死活。
黄宗会当即便皱眉想要反驳,却被刘锡命一个眼神制止住。
这会儿还是卢象升咳嗽了一声道,“高公公这说法是陛下的意思吗?”
“这种事怎么还需要陛下来考虑,我等做臣子的不就是替陛下分忧吗?”
“那便是没有陛下认可了”,卢象升有些面色沉重地点点头。
“高公公可知道京师左近的北直隶有多少百姓?”
“光是北直隶一地便有1000余万人,若是我等不出战抗敌,这些人便要沦为靼虏之手,你我于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