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小龙崽,全王朝被我带飞
作者:月半圆 | 分类: | 字数:58.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3章 有救了
“大帝,您看此物~”
不止天酋元帅一人捧着红绳上前,更有其余两位星君。
互相扫一眼,忙将手中物品往大帝跟前递。
“不急。”
数根红绳飞到大帝近前,阵阵光华下,众仙屏息凝神。
生怕自己一点动静影响大帝推演。
似一生又似只过了盏茶的功夫,大帝缓缓睁眼,满目慈悲中含着一点欢喜。
“仙界之劫,有救了。”
不止大帝处,再度推演的逍遥道人忍不住再度推算。
直到面色惨白一片,随即笑出声,“果真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哈哈哈,好啊。”
“可联系到帝君,他们有说是何人?”
见天酋元帅几人摇头,大帝面色如常,随手推算下,笑言:“午后入梦,定有结论。”
听闻此言,众仙当即便言留在大帝处论道,等午时后。
一时,仙音缭绕。
不同于仙界陡然的轻松,凡间,卢府见着沈公子以及身后数箱谢礼,一时有些诚惶诚恐。
这样多的东西,怎么能收下。
唯有元珤面色如常。
推辞数回,胡老太只能言几句客气,往后万不能如此,慌着一颗心将东西收下。
朝堂上为着边疆鞑子入侵,破了边城。
有提议和,有提从南方派遣将领前往支援,更有言其国库银两不足,自也有举荐朝中留守老将。
一时没个结论,争论不休。
朝中如何吵闹,也影响不到宫墙之外的生活。
再一场雪落下,银装素裹的京城便入了腊月,街头巷尾人越发多起来。
东宫内
看着一堆堆奏折,再听闻父皇与贵妃依旧病恹恹,太子揉着发痛的眉心,有些明白为何元珤要送安眠香。
无奈苦笑摇头,饮过浓茶,继续处理着案头奏折。
更深露重
瞧着自鸣钟将要指到子时,小内侍在众太监期盼中走到太子身边。
“殿下,时辰不早了,还是早些安歇吧。”
“孤还不困。”说着,太子快速批阅完手上奏折,拿起下一本,“院正如何说?”
“还是说着陛下因早些年过度劳累,神思不属……”小内侍越说越小声,生怕殿下一个不高兴迁怒。
忐忑等待的小内侍只听到一声极低的叹息,而后只剩御笔朱批。
小内侍看着近来消瘦不少的太子殿下,心头满是酸涩。
如此监国,也不知对太子殿下是好是坏。
小内侍的忧虑无人可诉,也无人能知。
得了父母今日便到的萱姐儿自打吃过早饭,便开始坐立不安,饶是有蓉姐儿、元珤和满宝、意宝逗乐,也有些心不在焉。
上辈子,是她忧思过重,不止在那样的地方熬坏了身子,归家更是没能好好陪伴家人。
如今早早归家,也不知爹娘是否与信中所言一切皆好,没因她哭坏身子。
随着门外小丫鬟打帘言人过二门了,萱姐儿一双眼直勾勾的盯着门厅。
两抹熟悉又比印象中年轻许多的夫妇身影映入萱姐儿眼帘。
“这孩子,可是欢喜坏了,去见过你爹娘。”随着李夫人轻轻一推,萱姐儿迅速回神。
“女儿见过爹爹,娘亲。”不等拜下去,满眼通红的美貌妇人一把将萱姐儿揽入怀中。
“娘的乖乖,当年都是娘不好……以后娘再也不会让你离开娘半步,都是娘不好……”
陪同在美貌妇人一旁的儒雅男士听着此话亦红了眼眶,半弯着腰轻声哄着哭作一团的妻女。
呜咽声听得满厅人心酸,李夫人给蓉姐儿与元珤使个眼色,上前劝人。
“好了,好了,萱姐儿回来,以后就能长长久久在身边,这是喜事,姑奶奶可不能再哭了。”
两个小的围在萱姐儿母女面前,亲亲热热喊人。
又有着穿着万蝠锦缎衣袍的意宝与满宝两个尚未满周岁的白胖团子咿咿呀呀,不多时厅堂内阵阵笑声选来。
萱姐儿父母因上京述职,一早租了屋舍,此刻见着萱姐儿腻在自己怀里,一旁蓉姐儿几个也皆围在周遭,或挑些果子或寻个趣事。
当年因独女走失,李家姑奶奶伤心欲绝,日日又是自责又是哭泣,不过半月身子便垮了下来,偏被诊出喜脉。
一时,李家姑奶奶为着肚里的孩子也只能强忍下泪水,但因一直记挂因自己之故走丢的女儿,常在夜里独自泣泪。
等到八个月后,产下一瘦弱男婴,李家姑奶奶哭的更甚,好在婆家陈家也算有些名望的士族,人品端方,未曾苛责,只让其好好将养,言定会寻回陈家大姑娘。
上辈子十年才寻回萱姐儿,彼时李家姑奶奶早已因愧疚与思念,郁结于心,身子不好,见着萱姐儿也多是泣泪,而后更是走在父母前,让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好在如今李 加姑奶奶虽也满心愧疚,好在早早寻回,不曾受太多委屈,于未来也并不会有妨碍。
萱姐儿因看开上辈子又被李夫人和姐姐们宠着,性子娇憨中透着一股天真,李家姑奶奶细细观察下来,心口念佛,又忙对着李夫人道谢。
又见其几个孩子玩的好,卢夫人苦留,想着女儿若骤然换了地方怕是不习惯,卢大人在京中为官多年,自家夫君正等待述职后再派官,住在卢家不止能得卢大人指点,少不得也要跟着出去结交一番。
李家姑奶奶推脱两回便也应下,只是在年节上的礼又厚了三分。
主客皆是和善知礼的人,又皆是官家小姐,一时几人或照看几个孩子或讨论各地风俗与京中人事,亲密不少。
不同于女眷们的轻松。
陛下病重,太子监国,然三、五、六、八皇子也都领了差事,身后也各有支持的,加之边疆选将未定,是战是和也未有个定论。
随着卢大人刚拜访一二故旧的陈大人饶是不在京中多年,也察觉出了京中骤然紧张起来的气氛。
与卢大人商议一番,陈大人直留在府中指点胡广文与张衍一二。
因着是做过地方官的,很多观点皆是两人未曾想到的,碰上下衙早或休沐,卢大人也会细心指点一番。
更是寻了历届科举的题与卷子让两人或写或思考。
当然因着两人的天赋与当下所欠缺的,又有不同的单独教授。
直到爆竹声声,两人都没忘记考二人策论与诗词。
卢夫人忍不住瞪夫君一眼,“这除夕夜,便是官府也都封了印,再是要考,也得让人歇歇吧。”
书院夫子虽有不少身上有功名的,但大多要么寄情山水,要么官场不得志,不然如何会教书育人。
更遑论这种做了多年官,两人都知这是难得的机会,哪里肯放过,直言是他们想多学一些。
见两人并未因除夕有所放松,卢大人腰杆挺的更直,脸上笑意更深,直言:“不错不错,以后有多少除夕过不得。”
瞧着几人不识好人心,卢夫人想着当年听闻夫君乃至家里父兄,读书科举时也未松散几日。
想着这俩孩子一个农家子,一个家里虽也是大家世族,却因着嫡系子弟少,向来一辈只一个为官的。
那张迁大人去的离去且早,虽有底蕴,这些年未有人带领,少不得也要再下一番苦功。
卢夫人也不再劝,回身叮嘱小厮多送些温补的药膳来。
如此一来,整个卢府内,前院爷们们整日教导张衍与胡广文。
因着风声正紧,除去正经亲戚与关系极好的人家,自过了初二,鲜少有递帖子登门的。
乐得清闲的胡夫人与李家姑奶奶皆听自家老爷夸过两人,又都是亲戚,无论处理家事还是宴客,皆带着胡老太与冯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