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红人
作者:居庸先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40.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8章 怪事发生了
心里有了此等念头,郑封嘴上便毫不客气回敬道:“皇帝老子不管你们,是你们跟他没有半分关系。你是死是活,关他屁事?可你们与我则大不相同,我们有着同样的目标,同样的利害关系。他们不管你,我必须管你。你们活着跟我离开南召,将来我要活着将你们带回南召,明白不明白?”
鲁冠英嘿嘿一笑,道:“论年龄,你跟我儿子差不多少。要说回南召,也是我们带你回去,而不是你带我们。”
郑封不阴不阳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有许多事情,不是按年龄大小来算的,而是看你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就如你们兄弟二人,来到陌生地带,不思约束自己,还敢痛饮三百杯,最后醉倒街头,由别人架回客栈,脸面丢尽,斯文扫地,还谈什么带别人回家?”
二人被郑封的话逼得神情一愣,脸腾地红到耳朵根上,半晌说不上来话。
鲁冠英暗道:这个小子虽然年龄不大,口舌却锋利如刀,割得人心头直颤。我等在南召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潇洒,何等的快活?哪受过这样的委屈?必须找回面子,不然以后怎么混人?
鲁冠杰心里则想:你只不过是一个领队的孩子,现在手上有了蝇头权力,就耀武扬威的。等回到南召县,回到老子的地盘,那时候要你哭,你便得哭,要你笑,你便得笑。无论做什么,还不是由我们兄弟来定?哼,暂时忍耐一下,将来有你好看。
从二人阴晴不定的脸色变化上,郑封猜测出他们在想什么。冷笑道:“我们一行五十二人中,只有一个人去过南方,这个人就是我。论经验,你们不如我。听我的,准没错。回到南召以后,你们都是大爷,你们想怎么来就怎么来,那时你们就自由了。”
二人听了又是一怔,心里寻思道:嗬,这个小子有两套啊,我们心里想什么,他都能猜出来,看来是有两把刷子。
老大鲁冠英不服道:“不让人说话,那好,我且问你,屙屎撒尿难道也不许说话吗?”
郑封轻蔑瞥他一眼:“你是三岁小孩?这等简单之事也拿来烦我?麻烦你犯些高级的错误好不好?”
“……”搬砖砸了自己的脚,二人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娄浩然不失时机走过来,温声安慰他们,劝他们不要与郑封呛口,凡事按郑封所说去办,准没错。他们二人看在娄浩然面子上悻悻然只好作罢。
郑封知道,与他们兄弟二人的交锋,这只是一个开始,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心里就提防上了他们二人。
一行人越过新野,进入襄阳地带。襄阳是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时期,这儿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丘陵、岗地、山地相连,有些地带荒芜无人烟,路上极不安全。
因事先有郑封的交待,大家认真做事,赶着马车一直向南。纵使在路上偶然遇到行人,大家只管赶车,无人与他们搭话,所以并没有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
走了一段荒野之后,来到繁华地段,人烟渐渐稠密起来,路上行人亦渐渐见多。大家仍然遵守着郑封的叮嘱,不与路人说话。可鲁冠英兄弟二人,故意与郑封赌气,便时不时地与路人问话,问他们离襄阳还有多远的距离。
郑封走在前面,远远地听到他们二人不遵守规矩,心里自忖道:他们是青皮地痞,狗改不了吃屎,非要吃些大亏,跌几个筋斗,才能认识到错误。
他们犯错误不打紧,大家与他们同行,会连累大家的。这么多货,如此值钱,生出什么事端,如何对得起东家?
郑封掉头往回走,再三警告他们,不要多生事端。
鲁冠杰嬉皮笑脸道:“放心吧,有我们跟着,就算惹出天大的事也轮不到你担责。”
郑封道:“希望你们记住这句话,将来不要孩子似地哭鼻子。”
鲁氏兄弟相视二笑,对郑封的话恬不为意。
又向南行了几十里路,离襄阳城越来越近,路上行人如织,不绝如缕。鲁家兄弟二人欢天喜地的,看到稀奇之处大嚷大叫,完全不将郑封的话放在心上。
后来,打南方走过来一个老人,他白发苍苍,脸上有块指甲大小的胎记,显得非常惹眼。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看到这么多人,赶着相同的车辆,车上货物也相同,就问前面的人,车上装的是什么。
大家严记郑封的叮嘱,都笑着和他打哈哈,说拉的是土特产,并不告诉他实情。
当鲁家兄弟二人从老头身边经过时,大声告诉他:“车上装的是棉花,我们要运到南方去,赚大钱呢。”
老头闻言欣喜道:“襄阳也是南方啊,你们是不是要运到襄阳城?”
鲁冠英道:“我们不是到襄阳的,而是更南的南方。”
“那你们究竟要运到哪里去?”老头驻足问道。
鲁冠英道:“哎呀,最南的南方。那儿我没去过,告诉你你也不知道,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好好,去南方好啊。那儿地广人稀,能卖一个好价钱。”老头笑着说。
当鲁冠英还想再说几句时,娄浩然断然喝道:“冠英,专心赶路,不要多生事端。”
鲁冠英调皮地朝老头吐了吐舌头,两手一摊,意思是我不能说话了。
然后,大家默然无声,赶着马车相继从老人身边而过。
郑封当然听到了鲁冠英与老人的全部对话,他们的对话初听没什么大不了的,仔细一分析,疑窦重重。
老人行走不便的情况下,还要拄着拐杖出远门?他的家人就如此放心吗?老人问前面的人时,无人告诉他真相,直到鲁家兄弟告诉他真相,他却一点不惊讶。说明他已经发现车上拉的不是土特产,而是棉花。看透不点透,这点尤其令人匪疑所思。
关键的是,他对这些棉花能卖多少钱特别关心。这是一个老人应该有的行为?自己在家也经常遇到相同的老人,他们大多蹲墙根晒太阳,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说句难听话,混吃等死而已。
这个有胎记的老人好奇心太重,肯定有问题。郑封给他下了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