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作者:a去年今日此门中 | 分类:历史 | 字数:70.9万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夜

书名: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作者:a去年今日此门中 字数:4641 更新时间:2025-01-27 02:08:44

二十二日夜。

夜静更深却非万籁俱寂,毕竟还是初冬,夜晚变得很冷,凛凛寒风片刻不停地吹着,发出呜呜呜的响声,仿佛皇天后土皆在哭泣。

汉中城却似一头无情的巨兽,无动于衷兀自酣睡。

坊街无人一片漆黑,连白天衣冠云集的天街此时也昏沉沉、黑魆魆的,端门和则天门虽有灯火,却照不见很远,越发显得幽暗阴森。

东宫位于宫城东南部,正门曰重光门,此外东西各有一道侧门,东曰宾善门、西曰延义门,尤其宾善门位置最是偏僻,几乎紧挨着左藏库。

皇家重地防卫森严,即便洛阳市井繁杂良莠不齐,哪个胆大的贼人敢到宫城来撒野?

可是这一晚气氛有些诡异,就在宾善门外隐约有一道黢黑的身影,如鬼魅般无声无息游荡着。

如果借着微弱的月光仔细观察,会发现稍远的城墙下人影还有许多。

吊诡的是东宫三座门皆有卫兵,而且每半个时辰就有一队南衙卫兵举着火把来往巡视,怎会察觉不到此处有人?

难道他们都瞎了?

卫兵还真的确实“瞎”了,因为今晚负责巡察的左威卫将军薛思行下令叫他们“瞎”,这意味着这一场酝酿已久的政变已拉开序幕。

此时此刻参与政变的军官都守候在宾善门外,那个如鬼魅一般晃来晃去的人是右羽林将军李湛。

作为大将军李多祚的部下,这件事怎么可能少了他?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按照原先的计划由王同皎进入东宫将武贤迎出,在众将护卫下赶往皇宫与杨元琰、敬晖、桓彦范等人会合,率羽林军诛杀武攸宜、进入北门。

直奔奉宸府除掉二张,逼女皇让位。

与此同时相王和袁恕己率领同谋的南衙将领进入宫城,控制三省六部,擒拿二张党羽,薛季昶突袭张府,擒拿张昌仪等人,并稳定京城秩序。

可政变还没正式开始就出了问题,王同皎进入东宫已半个时辰,仍不见武贤。这不把人活活急死?

难道出现变故?

众将都等得不耐烦了,李多祚脾气甚是火爆,已与众人商议,若东宫再不出来就直接进行下一步。

可那样情况就不妙了,且不论没有太子出面他们能否动员将士诛杀武攸宜、打开玄武门,即便政变成功也名不正言不顺,他们岂不成了谋反?到时候如何收场?

李湛是聪明人,自然晓得其中利害,越等越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踱来踱去……

殊不知此刻王同皎比他更着急!

之所以由王同皎办这件差事,不仅因为他是禁军将领,更因为他尚新宁郡主,是武显的女婿。

毕竟是亲戚。

筹划政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崔玄暐早和显事先沟通好,王同皎原以为三两句就能把请出来,哪知东宫竟然临时变卦,不参与啦!

东宫正殿中,王同皎满头大汗,不厌其烦反复劝说,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昔先帝以神器托付殿下,此事人神共愤,至今四五年。如今天意昭彰,南北军将士同心戮力,必可诛除凶逆光复李唐。此时节陛下岂可甘心屈辱,弃祖宗社稷于不顾?”

是啊!这几年春秋武显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时刻都生活在压抑和恐惧中,难道他不渴望自由?他不愿报复这一切吗?

遥想青春之时他也曾有过帝王梦,也曾与兄弟争锋,也曾因李弘身死暗自庆幸,父皇临终的嘱托他何尝忘记?

可是……

武贤脸色苍白,一头虚汗,竭力躲避侄女婿焦急的目光:“圣上龙体欠安,倘若发兵惊扰圣驾,只恐……圣上……”

王同皎明白武贤的顾虑。

女皇老了,据说还有病,若被兵马惊吓呜呼哀哉怎么办?

武显岂不要落个害死母亲的恶名?

可王朝社稷面前岂能顾及亲情?

当初武曌废他的时候顾念亲情了吗?

太宗李世民逼迫李渊退位时顾念亲情了吗?

李佑造反时顾念亲情了吗?

这就是李家的传统。

成王败寇你死我活,权力之争自古便如此!

女皇虽是武贤之母,却也是李唐的敌人,若能光复社稷何必管其死活?

一旦成功武显便是“中兴之主”,那时还有谁敢追究他不孝?但这些话王同皎心里可以想,嘴上怎好说?眼珠一转,换了副口吻道:“陛下倘真仁孝,此时更应举兵。宫中已传出确切消息,二张挟女皇恐有逆谋,今主上受制于贼祸福难测,陛下发兵也是救驾啊!”

唉……”武贤撩起眼皮瞥了女婿一眼,叹道,“难道连你也相信二张敢挟持女皇谋夺天下?”

这话正戳到关键,以二张的才智声望真的足以撼动社稷吗?

他们即便狂妄敢做篡国之事吗?

女皇移驾究竟是被胁迫还是出于己意?

诛杀二张、拯救女皇根本不是理由,只是兴兵攻阀的借口!

王同皎无言以对,也不知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事态危急不容再想这些,兴许这会儿杨元琰等人已和武攸宜杀起来了,相王和公主也在等候消息,再不出发一切都晚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夜

他只能跪地苦劝:“陛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您已经与张柬之等人串通,倘若事败难逃干系!再说您就甘心受屈受辱吗?且不论光复社稷,不除掉二张、推翻女皇您何以得安?若女皇弥留之际突发敕书更改立嗣,传位武三思,那时该当如何?”他急得口不择言,该说的不该说的全说了。

这么多理由摆在面前,武显还不动容?可他偏偏下不了决心,仍是哆哆嗦嗦支支吾吾:“可、可是我……我……”

这时大殿屏风后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你过来,我有话说。”

那嗓音不甚嘹亮,却透着一股不屑,王同皎初闻一惊,但随即辨出是太子妃韦氏。

两人最终还是勾搭成奸。

武曌自以为韦团儿是她的心腹,派她去监视武贤自然完美。

于是当即赐婚。

可惜韦团儿作为一个破产版武则天,自然不甘心当一个卧底。

于是遇见这事情就知道机会来了。

翻身的机会到了。

武贤也不知妻子在旁偷听,不过这种事常有,他也见怪不怪,立刻乖乖绕到后面。

巨大的屏风挡住烛光,韦妃站在晦暗之中,唯有一双眸子莹莹有神,流露出的却是鄙夷的目光。

韦妃早就从后门溜进来了,一直在偷听,本来不想插言,可见武贤迟迟难下决心。

她并不正眼瞧武显,只是低声道:“他说得对,你已经和张柬之通谋,他们事败你躲得过追查吗?到时候又连累整个东宫,我可不想再跟着你流放受苦啦!再者你要想清楚,主谋之一的袁恕己是老四府里的司马跟。就连你那个妹妹也不是省油的灯,招蜂引蝶拉拢多少人?许多宦官宫女都被她买通。今日事急,你不出来领头他们照样干,若是事成皇位还轮得到你坐吗?别忘了你现在是武周的皇嗣。推翻大周女皇连带把你这大周太子一并推翻,也是顺利成章。哼!你舍得你不想当皇帝,我还想当皇后呢!窝窝囊囊大半辈子,你长点儿心吧。”

说罢她便拂袖而去。

虽然被妻子数落一顿,武贤却清醒了,站在屏风旁愣了片刻,终于鼓足勇气把牙一咬:“咱们走!”

王同皎心里可算踏实了,赶紧喝令准备。这么大的事东宫岂能毫无准备?

不少宦官侍卫乃至僚属都参与其中,这会儿全在殿外候着,听到号令立刻行动起来,牵马的牵马、拿刀的拿刀,几名宦官跑进来给武贤穿上铠甲以防不测,又披上一件杏黄袍以表身份。

“沉住气,能成功的……”武显不住叨念着,似是给自己鼓气,可他一只脚刚迈到门槛边,立刻浑身僵硬,似是被牢牢钉在地上。

今夜怎么这么黑啊?

黑得叫人瘆得慌!那呜呜沙沙的是什么声音?

是风声还是伏兵?扭曲幽暗的什么是东西?树影还是敌人?

若羽林军不肯跟从我怎么办?

即便听令,他们保护不周怎么办?会不会有人朝我放冷箭?

母亲真的已卧病?

倘若这一切是她设的圈套,我岂不是自寻死路?

我还有性命活到明天吗?

僵直过后武贤一阵战栗,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一张面孔,那是母亲苍老而又威严的脸,正朝他冷笑,那笑容饱含着嘲讽和不屑,似乎像是在问他。

就凭你也敢举兵造反?

你是为娘的对手吗?

他一直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下,早已习惯胆怯、习惯懦弱、习惯畏缩不前。

此时他不是不明白道理,可就是害怕!他简直快哭出来了。

“不行!不行!”武贤一个劲儿摇头,“此事还须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今夜不成必然暴露,哪还有机会?可摊上这么一位主子又能怎么样?正在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从前方黑暗中快步奔来一人。

李湛!

李湛实在等不下去,跑进宫来窥探,大老远一看这情形就明白了。

小时候就在一块玩,又一起读书,这位什么德行他会不了解?

怎么以前挺有本事的人,还敢和李弘争一争的人,现在成了这模样?

于是快步上前,一把攥住武贤手腕。

“你做什么?”武贤一惊。

“走!”

“我不干了!”

“不干了?”李湛冷冷一笑,“将士们不顾身家性命匡复社稷,你说不干就不干,难道置他们于死地?不干可以,你自己出去跟他们说!”

再不由他推脱,拉着胳膊就往外走。

二人又推又拽,总算把武显带到宾善门,见外面灯火闪耀铠甲鲜明。

耽误老半天,诸卫士兵早就嚷嚷动了,幸而有薛思行、赵承恩等将配合,干脆也别藏着掖着,都簇拥到门前,点起火把个清楚。

一出东宫大门武贤立时不嚷了,眼见李多祚为首,十几个大小将领满身披挂、腰悬兵刃、肩挎弓弩,个个骑在马上拧眉瞪眼,皆是一副不耐烦的神情。

告诉他们不去?甭等事败,这帮武夫现在就能把他活吞啦!

他想了想,只能干下去了。

好死不如赖活。

李多祚抱拳施礼:“请殿下速速上马。”

武贤一点儿没犹豫,当即应了声:“好!”

东宫之人陆续跟出,侍卫牵过马,王同皎亲自将战战兢兢的武贤扶上去。

众人不敢再耽搁,当即扬鞭而去,绕过左藏库转而向北,奔皇宫而去。

武贤的位置在众将正中间,稍微靠前,把他夹中间便于保护,靠前些是为了叫其他将士看到,毕竟他是政变的旗帜,事成之后当皇帝的也是他,无论救驾还是夺权,有他才师出有名啊!

武贤刚开始紧张得要命,然而行出一阵子,见众将对自己甚是恭敬礼待,尤其李湛、王同皎一左一右继续说着鼓励的话,他悬着的心渐渐放下。

反正已经这样了,开弓没有回头箭,那就干吧。

拉到吧。

累了。

快马奔腾一阵,堪堪行至路程的一半,前方隐约出现一队兵士,约莫十几人,为首两人身披铠甲骑在马上,却不是禁军装束,是敌是友?

武贤显脸色又有些转白,众将也心生狐疑,有人已暗暗握住兵刃,做好厮杀的准备。

却见那群士兵主动避到城墙边,为首二将翻身下马,摘掉头盔。

既然让路施礼定是自己人,或许是某位大臣带来的家兵,也是迎接武贤的。

渐渐将至近前,众人放缓速度刚要询问玄武门情势如何,忽见那两人跪倒在地,高声道:“奉梁王之命拜谒太子!”

武三思的人?!

众人又紧张起来。

兴兵攻阀要推翻的就是武氏,就算他们不想为女皇殉葬,今晚第一个要杀的便是武攸宜,岂能不结怨于武家?

况且近来群臣揣测女皇似有意传位武三思。

管他们好意歹意,一并杀了倒也省李多祚朝左右使了个眼色,他儿子李承训、女婿野呼利会意,各抽肋下千牛刀,纵马向前便要行凶。眼见刀已经举起来了,那跪在地上的两人一抬头,火光之下瞧得分明,刀又停住了。

不能杀!是陈王武延晖和高阳王武崇训!

武延晖娶新都郡主,武崇训娶安乐郡主,都是武显的女婿,这岂能随便杀?

武显上窜下跳支持这次政变,出兵出人的。

连女婿王同皎都派来了。

可他们跟王同皎不一样,乃是武氏亲贵,发动政变为的是推翻武周王朝,怎么能告知他们?

崔玄暐还曾特意嘱咐武显,绝不可将消息泄露给武氏,故而武显守口如瓶,对这俩女婿也只字未提。

武三思怎么知道的?怪哉!还叫子侄在必经之路迎候,似是对整个计划有了了解。

见到武贤,连忙磕头。

武显本来就对武三思没什么敌意,又见这俩侄女婿如此乖巧,竟因此信心大增,赶忙道:“快快请起,梁王何在?”

武崇训垂首作答:“我父本欲助太子成就大事,然则偶感风寒卧病在床,故命我等前来拜谒,陛下若有吩咐,我梁府、陈府阖门之众皆听调遣!”

“好……”武贤大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