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作者:枚池 | 分类:历史 | 字数:71.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六十九章 兵败
第271章 兵败
左良玉突然间来了精神,如同换了个人一般,欣然道:“临侯,我知你素有大才,有匡扶天下之志,区区的江西,实在是有些小了。不如这样罢,咱们一道共谋大事,另立新君,届时你我共掌朝政,我只管军事,朝中大事悉归于君,你看如何?”
左良玉自觉说的天花乱坠,足以打动人心,袁继咸却是听的冷汗涔涔,大声劝道:“昆山!你莫要一错再错!即便你胆大包天,不顾千秋骂名,你手下这么多将士,他们可不会随你一起附逆犯上!”
“不,你错了,武人不知春秋大义,他们跟着我,想的就是升官发财。眼下有荣华富贵等着他们,他们比我还要上心,这一路的城池,根本不用我下令,他们自己都给打了下来。”
左良玉朝前走了两步,正走到一个小窗前。
窗外上百艘战船破浪而行,在江面上激荡出层层的波纹。
“你看,如今咱们已经行到了建德县以西,离安庆也就一百多里的水程,待拿下安庆,至少有一半把握拿下南京。那高悌和黄得功可以扶持一个假太子,难道我等就不能扶持楚王上位吗?”
“什么假太子!袁某只知道,今上是如假包换的先太子,且对袁某有提携之恩。先帝之旧德不可忘,今上之新恩不可负,公发布檄文,以下犯上,此乃乱国之举,袁某决计不会和你们沆瀣一气,做出误国误民之事!”
“临侯,莫要激动嘛,我知道你素来爱民,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此番东进的初衷,正是为吊民罚罪。”
袁继咸当下不再多说,只是冷笑。
说话间,大军一路顺风顺水,挺进了南直隶的境内。
听说左良玉的大军杀到,建德县干脆也不抵抗,直接献出城池。
好在这次有了左良玉的约束,左部军士稍有收敛,大军又急着朝安庆进发,是以没有进入建德县抢掠,只强迫建德县献出了两船军粮。
一行战船又在江上行了三四日,已然进入了安庆府的地界,再有两三日,便能抵达安庆府的城下,
这日天刚蒙蒙亮,左良玉睡的迷迷糊糊,便听外面轰隆隆的声响,接着便是船上士兵的惊叫。
左良玉登时从梦中惊醒,慌忙披了衣服去船舱去看。
淡淡的雾色之中,不断地有炮弹呼啸之声传来,落入到水中,溅起数尺高的水花。
更有炮弹落在船上炸裂开来,将附近的士兵炸的惨叫连连。
然而举目四顾,却根本看不到对面有什么敌人。
左良玉心念一动,命手下从船舱里取了千里镜,这才看到了对面的战船。
借着千里镜,可以隐约的看到,三四里之外的江面上,有三层的战船一字排开,船舷对着自己这边的船队,想必这些炮弹,都是从这些船上发射过来的。
左良玉登时吃了一惊,他得到的情报,是说朝廷军备空虚,没有什么可用之兵,这又是从哪里得到这么犀利的战船?
他的船上也装配有火炮,可他船上都是佛朗机炮,也就一二里的射程,对面隔了这么远的距离,又是用的什么炮?
左良玉忙将视线移到了这些战船的旗帜上,只见舰船上或树“忠”字旗帜,或树“勇”字旗帜,看不出是哪路的军队。
这可更让人迷惑了,左良玉的心头浮现出一阵不祥的预感。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方一副虚虚实实的姿态,偏生又拥有如此犀利的火炮,绝非好相与之辈。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到了这一步,那是决计没有撤回的道理。
功名富贵在望,即便是他愿意打道回府,他的部下也未必肯听他的号令。
左良玉只犹豫了一息,接着便将军令传了下去。
“全速前进!杀敌!”
得了号令,左右翼的战船如同脱弦的箭一般,冒着隆隆的炮声,朝着安庆的方向冲了过去。
眼看着己方的上百艘战船一拥而上,铺满了整个江面,左良玉的心中始安。
这五万军士,可是他积攒下来的中坚,一直被他视为和朝廷对抗的本钱。
其中两万人,是当年从朱仙镇大战撤回的精锐,毕竟经历过生死大战,比寻常的官军要强上许多;另外三万人,则是这一年从流民中新招募的军士,留作攻城时的先登之用。
他不相信,在如今的大明官军之中,还有比他这五万人更精锐的部队。
尤其这还是水战,除非遇上专习水战的水师,否则,这五万人在水面上也不会输于他人。
随着大炮的声音渐歇,前方开始传出一阵阵闷响。
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左良玉不过是听了几息,便听出了那是自家船上装备的火铳发出的声音。
他一向看不上火器,觉着火器造价昂贵不说,远远不及弓箭好用。
不过火铳的好处在于,和弓箭杀伤力不相上下,却不必练习挽弓射箭,更适合那些冲在前面的新兵使用。
这几声响动,说明前方已经开始交战。
左良玉撑开千里镜看向前方,正期待着自家能占得先机,突然响过一阵急促的响声,瞬间便盖过了方才的闷响。
这急促的响声足足响了有一盏茶时分,双方的船贴近,照左良玉的经验,这个时候,该跳上对面的船只杀上一波。
左良玉正期待着双方的接舷战,眼前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就见那些冲上前去的船只,突然调转了船头,拼命朝着他这边回转。
左良玉还在为眼前的一幕目瞪口呆,他部下的总兵李国英已然带着几个亲兵逃了回来,脸上全是狼狈。
“大帅,咱们遇上了硬茬子!”
“前面是什么情况!?”
“回大帅,敌方火器精良,似乎还和咱们用的不同,未及接舷,一船的军士便伤亡了一大半!”
李国英尚未回答,另外一个亲兵哭丧着脸答了左良玉的问话。
左良玉强忍住怒气,细看之下,这才发现几人身上或多或少,皆是沾着不少血迹,心中更是吃惊。
“咱们的人伤亡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