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农女姜月的古代田园生活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34万

第147章 旱涝保收的书契合约

书名:农女姜月的古代田园生活 作者: 字数:2621 更新时间:2024-11-16 15:31:16

许是过了困点,走了睡意,躺在床上的姜月在拆开顾青峰给的尾款荷包,看到一张八十两的银票后,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了。

满身疲累却精神亢奋,无奈之下只得去系统空间打发打发时间,点进自己的后台,发现并无留言,不死心之下又点进自己发的帖子,也无人留言,看来她想着用AI来弄棉花一事终究不可行。

她上传的那些图片并没有吸引别的时空宿主的东西。

姜月有些沮丧,算了,也许她这个身体的耐寒性很好,这么多年的历练能很好的适应严寒呢,再说还有取暖神器火炕。

馒头坊和豆腐坊建好后,谢东海就能着手建她的房子,到时候让谢东海弄个地龙在屋里,这样冬日起夜想来也会好许多。

二日吃过早食,姜月先去猪圈看一遍猪,就见猪们精神挺好,吃食也香。

一旁站着的姜大山笑呵呵道:“昨儿喂了最后一次药,今儿早上没见到虫子,想来都打下来了。”

“………”救命!

姜月忙嗯嗯应和两句,看着拱食的猪又想到前两天早上的情景,指了个事儿落荒而逃。

刚到前院就见谢东海拿着张图纸,在和姜来福确定馒头坊的大小,见姜月过来,忙招手问她豆腐坊具体建哪儿,建多大,一会儿淋白灰水划定地基的时候让姜月过去看看。

这就要开始挖地基了,姜月也不耽搁,忙随谢东海去荒地划分地盘。

这片荒地颇大,猪窝肯定是建最后面,离新房和豆腐坊远远的才行,免得夏天时候味儿飘的哪里都是,把猪们的地盘预留好,又划定豆腐坊的位置,再就是新房的位置。

谢东海跟在姜月身后,默默记下各处的大致位置,最后冷不防听姜月要求新房要铺地龙。

地龙那都是富贵人家才用的,费工费料费钱费柴,也只有地主老爷家才有财力用,不过姜家现在日子红红火火,这点钱想来也就不算什么。

听得姜月要把所有的屋子都铺上地龙,谢东海委婉表示造价会比原来的预算高上三成。

刚得了一笔钱的姜月大手一挥表示没关系,房子是要住一辈子的,现在弄好,省的以后还要折腾更是麻烦。

豆腐坊的位置,工坊大小,格局都商定好后,谢东海便招呼三个小工划定地基。

姜月只见两个小工在定点位置一人一头拉着根长绳绷紧,另有执铜壶的小工把石灰水顺着铜壶细细的口淋下,据谢东海说这样到时挖地基的时候,沿着石灰线挖就不用担心挖偏。

这边豆腐坊的房屋大小、格局,都用石灰线淋过一遍后,谢东海留下十来个人挖地基,带着这三个小工准备去姜来福家西侧的宅基地继续量馒头坊的地基。

姜月觉得这种古代的建筑技术也蛮有趣,正准备跟着一起去凑个热闹,就听到有人唤她的声音。

“姜姑娘,姜姑娘。”

声音还有些耳熟,姜月转头去看,就见路边停着一辆马车,从里面下来的正是赵成。

姜月忙扭头对好奇看向赵成的谢东海道:“东海叔,还请你去宅基地知会我阿爷一声,就说府城的赵管事家来了。”

“哦!哦!”谢东海冲赵成打个招呼就忙去叫姜来福,虽然不知这管事老爷咋没几天又从府城下来了,总不能是上回来他们村收上的山货特别好,这又跑来收山货了吧。

姜来福正在宅基地那处看打井队给新打的井做最后的收尾工作,心里正盘算着馒头坊盖在哪处位置更方便取水,就听到谢东海让他快些家去,府城的赵管事又来啦。

等姜来福回到家的时候,姜月正好把人招呼到堂屋坐下歇息。

“赵管事,一路辛苦了。”说罢姜来福就进屋同赵管事寒暄起来。

姜月见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气氛也不算冷场,就去灶房烧水泡茶。

好在家里最近客人多,从赵管事家来后,姜来福不知怎么想的又去镇上买了套喝茶专用的瓷杯,刚好赵管事今儿家来,这瓷杯还是头一遭用,姜月从两老屋里把瓷杯翻找出来,清洗干净拿来泡茶待客。

“这茶叶还是春上时候家里人去大青山采的野茶,赵管事也尝尝味儿如何。”家里也有买的茶叶,但赵管事在府城甚样的好茶没喝过,姜月想了想便把自家炒制的野山茶取了出来。

赵管事接过,吹凉到微微烫,牛饮一大口,爽朗笑到:“咱也不懂那些茶道啥的,在我喝来都是解渴的东西,啥野茶色浊,味道过香,名茶清苦回甘,不过都是各喝各的理,各得各的趣。”

他这番话说的有趣,姜月不禁莞尔。

一杯茶水润过嗓子,赵成也说明此次来意,原来当日他与刘新回到府城后,就拿着草约带着馒头包子等物去找他们当家的乔老大。

两人把来龙去脉说给乔老大,乔老大又亲自尝过厨娘热好的馒头包子后,便拍板同意签下这个分成买卖,赵成此次就是带着正式的书契合约来找姜月商定此事的,至于刘新,说是在府城带人收拾改装宅院,用作以后蒸制馒头的工坊。

姜月接过赵成递来的书契合约,上面的内容根据他们上次签订的草约进一步细化,姜月细细看过一遍,协议内容充分保障了双方的权益,极好的避免以后合作中一方背刺另一方后的被动。

尤其是保证她这个合伙人的权益,姜月看着手中利益充分向自己倾斜的书契合约,不禁挑眉,这乔老大果然是个妙人!

“姜姑娘,来时我们东家交代过这份合约条款可以好商量,万不能叫姜姑娘一个姑娘家吃亏。”赵成心里不由苦笑,这份书契与其说是约束双方,不如说是约束他们自个,不过自家东家执意这么签订协议,说是农户之家有份挣钱的门路不容易,得给人家最大的保障。

姜月听赵成如此问,回想一下合约中的附加条款里最低保障分成的四十两银子。

那下面的批注还细细解释这四十两银子的来历,若是每年分红时姜月一方所得分成超过四十两,就按超过的数额分,若是生意不好,每年的分红不足以平掉四十两,乔老大一方会补足四十两银子给姜月一方,另外府城馒头坊的账本会每月都送来一份给姜月过目,单看这份合约确实诚意十足。

这样旱涝保收的条款协议姜月从未见过,她心里也有些明白许老太爷说出乔老大是个好人时的不忍之色了,目前从书契合约中看这确实是个怜贫惜弱的大好人。

如果经营不善,生意不好,每年四十两也足以让姜家这个庄户人家过得十分富足。

“赵管事,你们乔老大真是厚道细心,里面的条款协议我能想到的,我想不到的,乔老大都添了上去,我并没有什么要提的意见。”姜月心里微有感慨,说的很是诚恳。

虽然赵成日常也是不赞成他们东家大手大脚的花费银钱,但听到姜月真诚的赞自家老板厚道细心,还是忍不住满心自豪。

书契合约一式三份,姜月细细看过另外一模一样的两份,冲赵成点头表示都很妥当。

商定完书契合约的事儿,接下来赵成就和姜月商量去府城教他们的工人如何蒸制馒头的事儿,本来若是姜月这边不方便过去府城,他们来人过来学也成,只是还要书契的双方面对面签订合约,再去官府存档,因为他们乔老大实在脱不开身,这就需要姜月辛苦跑一趟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