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姜月的古代田园生活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34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9章 老太太是懂得内涵的
时间在忙碌中过的飞快,二日一早起来后,姜老太太就在安排家里各项事宜,家里三个儿媳随自己走了俩,所有的对内事情就都落到了叶氏的肩头。
经过商讨,最终一致决定家里的猪牛羊,请邻居家大铁媳妇帮着喂养,工钱就算十三文一天。
这样留在家里的姜来福爷仨就能脱开身做别的事情,大铜媳妇这几日不管是揉面,还是蒸制馒头也很有模有样,陈氏走后,就由大铁媳妇带着帮工按往常一样蒸制就行。
叶氏则被委以重任,赵翠英这一走,日常供应顾青峰家酒楼的豆腐,也不能断货,豆腐坊还没建成呐,做豆腐的关窍是万万不能泄露出去的。
看着婆婆甚之又甚的交代自己点豆腐的时候,千万把灶屋清场,万不能被哪个丧良心的偷窥去,原本还觉点豆腐轻松的叶氏,顿觉压力山大。
这天一日比一日要凉,姜月就把自个屋里的木棉参和的棉絮搬了两袋到叶氏屋里,让她若有闲暇先给姜来福和几个小的把冬衣做了。
叶氏解开麻布口袋,只见满口袋都是如白云一样柔软蓬松的雪白棉絮,顿时又惊又喜,抓一把放进手里,那轻薄温暖的触感,令叶氏舍不得撒手。
“这,这些是什么树上头长出来的,从哪儿收集的。”叶氏连连追问,这雪白柔软的棉絮可比芦花和鸡毛鸭毛之类的填充物强了不知多少。
不管是芦花还是鸡鸭毛填充的衣被,虽则也能御寒,但因为麻布天然织就的纹路不够细密,总是跑毛,一到冬天,常常一身一床的绒毛和跑出的芦花。
手上的棉花棉丝细长,互相缠绕攀附,轻轻吹上一口气也并无棉絮跑的满天飞的迹象。
叶氏看着自己扯开的棉絮显出的细长棉丝,脑海中灵光一闪:“月娘,这棉絮可能纺纱织布。”
能是肯定能的,但是姜月对棉花纺纱织布完全没多少印象,极少的前世记忆片段里,奶奶家有一辆纺车,当然如果那确实是纺车的话,奶奶会把去籽的皮棉弄成长长的棉捻子,再用纺车把棉捻子纺成棉线,把棉线缠到线梭上,就能上织布机织成土布了。
手摇脚踩辛苦织出的布大多也是拼成床单被里,或者截成婴孩的尿布,不过现代社会摒弃不用的手工织布机织出的粗棉衣料,在这物资匮乏的古代可着实算得上好东西。
棉布冬天保暖亲肤,夏天吸汗透气,更有麻布所没有的细软,若是能大面积推广,也算是造福万千如她们一般的平民了。
看着叶氏亮晶晶的眼睛,姜月暗叹一口气,半真半假道:“这是那日陪许太夫人去顾家赴宴,回家的时候太夫人赠的,说是雇人从绵山深处的一处河谷采出的木棉花絮,许太夫人一共送我五袋,我屋子里还剩三袋,那些等过几日回来让我娘和二婶也上手,给家里人每人都缝制一身冬衣。”
叶氏听到是许家雇人从绵山深处采出来的,双眼就暗淡下去,传言绵山深处毒虫猛兽不知凡几,等闲之辈都不会轻易冒进,原本她还想着若知道是何样树,也让家里的男人们沿着大青山山脉找找,这样好的丝絮既能做御寒的填充物,说不得还能织成更为暖和的布料,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姜月看着叶氏颇为可惜的模样,心中不由一动,不在意道:“三婶莫要灰心,府城里说不得就有卖的,到时我找赵管事打听打听,看看府城辖下的百姓都用什么御寒,听说从清河府往东三百里就是郡城所在,那里常有海外异邦的船只停泊,说不得那些异邦人的国土有栽种更为暖和的御寒丝棉,到时看看能不能寻些种子回来。”
大虞朝的国土颇大,分三十六郡,每郡辖下六到十个不等州府,每个州府辖下数个县城,他们永宁县还有临县的平安县青梅县等县就隶属于清河府。
清河府隶属于青阳郡,青阳郡是一座建立在海边的郡城,据从赵管事处听来的消息,整个大虞朝需用的官盐绝大多数都是青阳郡晒制熬煮的。
至于海外异邦这话,姜月也不是无的放矢,上次赵管事和刘管事家来的时候,一行人一起爬山,为了打发时间活络气氛,姜月随口问过大虞朝可有海禁,据赵管事说,每三年海外异国会出使船队到上国拜访,走时再带回相应的礼物,照赵管事的说法,他们大虞朝和海外异邦也算相处和谐,有来有往。
至于平常年月,在适合海上航行的月份里,也会有商船靠岸交易。
“算了,别误了去府城的正事,你也说府城离着郡城尚有三百里,哪里就有那么多异邦的船只航到清河府让你碰上,你且去收拾明儿带去的行李吧,你二婶方才让我得空去她屋里一趟,想是有事呢。”万一月娘此次去府城到处打听海外异邦的御寒丝绵,稀奇种子,反耽误了正事,婆婆非得以为是自己撺掇的不可。
姜月见叶氏有意回避,也无可无不可的收回话题,这都已经到半下午,她确实也要回屋收拾东西,这一去说不得就要离家好几天,日常用品,换洗的衣裳啥的总要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