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回古代,带着全家发家致富

作者:清芷是只猫 | 分类:古言 | 字数:25.1万

第105章 回县城

书名:穿回古代,带着全家发家致富 作者:清芷是只猫 字数:1948 更新时间:2024-11-16 13:53:59

唐裕眼神微闪,笑眯眯的问道:“村里用新犁具的人家多吗?”

老人摇了摇头,“哪能啊,庄户人家很少会换这样的大件农具,好贵的,那次我们去,总的也就五家一起做了。”

唐裕笑着点头,没有再问什么,将牛交给了陈四郎。

都将牛牵到人家地里了,陈四郎也不能就这么将牛直接赶回家,乡里乡亲的,这样是会被戳脊梁骨的。

再说了,唐县令在这这么久,耽误了人家不少事,陈四郎索性就直接将牛留给他们用了,让他们用完再将牛还回来就行了。

老人接过牛绳一脸欣喜,这是他们要种的最后一块田了,本来要是人拉,那得干到明天才能干完,现在有了犁,抓紧点今天就能全部犁好了。

老人的两个儿子也很高兴,揉了揉觉得要废的双肩,笑嘻嘻的接着干活。

唐裕一回到陈家就去找陈林,陈林这会还在和姜先生在喝茶聊天呢。

当然,唐裕并没有直接问农书的事,而是询问他能否将这新农具推广出去。

陈林没有拒绝的理由,这东西也不是他们发明的,没道理将它据为己有。

唐裕朝着陈林的肩膀就是一拳,“陈兄爽快,就是不知这图纸?”

“图纸之前已经给了李木匠,这会儿太晚了不好动笔,明早就给你重新画一份。”

唐裕欣喜的点头。

第二天一早,成功拿到图纸的唐裕就踏上了回县城的路。

观棋:……谢天谢地,县里总算愿意回去了,再不回去夫人都要直接杀过来了。

当然,唐县令并不是一个人回去的,后面还跟着陈林一家。

一来他们要帮忙将番薯种子运到县衙,二来家里没什么存粮了,最近的粮价还不算很高,钱茵想着先让他们再买点大米和小麦回来。

家里刚得了那么多钱,说是一夜暴富也是可以的,怎么能吃掺麸皮的粮食呢。

“爹,买肉,买肉。”

陈二郎还没出门,就被二丫拉着说悄悄话。

王氏又是气又是笑的点了点她的小鼻子,“你个小馋猫,家里缺你那口吃的吗,一天天的这么馋,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虐待你,从来不给你买肉吃呢。”

二丫皱起好看的鼻子,不服气的轻轻哼了一声,“我们都好多天没吃到肉啦,一,二,三……有五天啦。”

王氏又戳了戳她的小胖脸,“你每天早上喝的鸡蛋水不是肉吗?你看看你的小肚子,都要有我的圆了,我这里还有你弟弟妹妹呢。”

二丫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肚子,努力的吸气,企图将肚子上的肉吸回去。

陈二郎被自己宝贝闺女逗得笑弯了腰,擦去眼角沁出的泪水,捏着她肥嘟嘟的手臂低声道:“爹给你买,买好多好多肉,争取让我们二丫吃得圆滚滚的。”

二丫很不想承认自己长得圆滚滚的,但看在肉肉的份上,还是乖巧的点点头。

唐裕在旁边看着他们的互动,觉得心都要化了,决定回去就跟自己夫人造个娃,成亲也好久了,是该要个娃来玩了,要是能生个像二丫一样粉嘟嘟肉滚滚的可爱女儿该有多好。

千万别是个臭小子,要是跟他小时候是个混世魔王,他担心夫人会被气死。

父女俩亲亲热热的说了会话,陈二郎依依不舍的走了。

二丫还瘪着嘴追了几步,最后被王氏揪着领子拎回家。

“行了,你爹已经走远了,收起你那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他是去县城又不是去其他地方,待会就回来了至于这么依依不舍的吗?”王氏一脸无奈。

“嗯!”二丫郑重的点头,“爹最好了,娘也好嘿嘿嘿,娘要是出门,我也会想娘的。”

察觉到王氏有些吃味,二丫抱住她的脸,轻轻的啄了一口。

王氏觉得自己的心都要化了,此刻二丫就是想要天上的星星,估计王氏都会想办法摘给她。

王氏就想不明白了,自己和丈夫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怎么就生出这么个鬼灵精的女儿,村里其他小孩像二丫这么大的时候,不是脏兮兮的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就是天天黏在父母身后。

哪里像二丫似的,一天嘴吧嗒吧嗒说个不停,还不会惹人厌烦,之前的季皓,现在的唐县令,都被她给唬住了。

看看刚刚唐县令走前依依不舍的模样,王氏都怕他下一句就开口想带二丫去他家玩几天。

“走吧,我们喂鸡,喂完鸡给你做吃的。”王氏将怀里的二丫放下。

二丫乖巧的点头,任由王氏拉着她去喂鸡。

陈家养的鸡越来越多,现在都还有一百多只,钱茵嫌味道太重,早早的就让陈二郎在院子后面单独弄了个鸡舍。

家里的小孩们最喜欢的就是每天早上起来捡鸡蛋。

鸡多,下的蛋自然就多,每天早上都能捡到一大篮。

刚走到鸡舍门口,二丫就想到了捡鸡蛋的游戏,挣开王氏的手就往后跑,“娘,你先去,我去找姐姐一起捡鸡蛋。”

王氏苦笑不得的摇头,还是自己进去喂鸡了。

不过她没动地上的鸡蛋,这是孩子们每天都要玩的游戏,要是她先将鸡蛋捡了,大丫还罢,二丫是会真哭的,这孩子哭起来就不会停,全家人都怕她。

之前大姑姐忘了这事,喂鸡的时候顺手将鸡蛋捡出去了,三个孩子愣是难过了一早上。

大丫大头还能控制得住情绪,二丫哭起来没完,最后还是她爹扛着她骑了好一会的大马,才将她哄好。

从那次之后,家里就没人再敢忘记这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