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入宫,我给皇孙当后娘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50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84章 戎国国灭,煌朝的土地增加了新的板块
这次萧玄出征,月璃和月华是想要跟着去的。
她们一直都是萧玄的暗卫,负责保护萧玄的安全。
可是,萧玄对她们说,沐梓鸢比他更重要,以后,沐梓鸢便是她们的主人。
萧玄也是怕万一的,他很想不久的将来,完好无损的站在沐梓鸢面前,实现彼此的承诺,可他没有完全的把握。
所以,在走之前,萧玄以最坏的打算,做了安排。
如果他回不来了,那么,沐梓鸢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是继续在宫中当皇太后,还是出宫追求自由,萧玄都为她安排了一直保护她的人。
而月璃和月华也会不离不弃。
其实大家心里都怕有万一,但还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没有万一。
自战报传来那一日起,京中的氛围便日益紧张起来。
平时家长里短,为点蝇头小利都会吵得不可开交。
如今,人人心系着西境,毕竟,国在家才在,家在人才安。
沐梓鸢每日里,都会祈祷着煌朝大捷,祈祷着萧玄以及那些士兵们平安。
心静不下来的时候,便开始抄写佛经。
当沐梓鸢抄写的佛经堆满案头的时候,西境传来的战报已经基本都是好消息了。
戎国大败,眼见煌朝大军步步紧逼,之前被姬显策反的几个周边小国也因为姬显之前的算计损失惨重,不得已开始退缩,并向煌朝投诚和忏悔。
萧玄没有放过姬显派来和谈的使臣,并率领大军直逼戎国,煌朝大军的马蹄踏遍了戎国的土地。
自此,戎国国灭,煌朝的土地增加了新的板块。
周边其他小国瑟瑟发抖,都担心落得和戎国一样的下场,面对强大的煌朝军队,他们已经没有一丁点抵御的能力了。
但萧玄却收了兵,煌朝没有怪罪其他小国之前落井下石的小人行径。
朝廷发了国书,煌朝主张天下和平,百姓安乐,但决不允许有人来触逆鳞,否则便是如戎国一般的下场,念在各国是受姬显蛊惑,如今也得到了教训,便既往不咎,若是不服,煌朝绝对奉陪。
哪里还敢不服,煌朝大军从一开始处于下风,到渐渐占了上风,这一路是怎么打过来的,他们清清楚楚。
姬显是有头脑,策划多年,说服了他们参与战争。
姬显和他们几国联手,占了突然袭击、到处点火、声东击西的先机。
而且,姬显选的季节和发起攻击的时间点、地点对煌朝士兵十分不友好。
这场战役,煌朝大军打得并不轻松,牺牲也惨烈。
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状况下,依然反败为胜,灭了戎国。
这样的战斗力,谁敢不服。
如今,他们损失惨重,已经没有抵御的能力,更遑论进攻,但煌朝大军要想灭了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煌朝大军还在边境,等着看各国的态度。
在这样的威慑下,各国纷纷递上投降书,悔恨之前公然破坏身为附属国应该遵守的规则,以后定规规矩矩,臣服煌朝。
之所以放过这些周边小国,并不是因为煌朝没有灭了他们的能力,也不是因为煌朝以德报怨。
这些小国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恶劣,国情、民风与煌朝大不相同,真要灭了国,那边的百姓管理起来也是一大难题。
百姓是无辜的,灭国不灭人,很多百姓根本不喜欢战争。
身为煌朝的附属国,每年,都要向煌朝进贡,同样的,朝廷也会拨给他们相应的财物,以保证他们的生活。
与其以后费财费力,还管理不好他们,不如就让他们以他们熟悉的生活方式生活。
至此,这场战役结束。
历时近两年,嘉瑞十三年春,萧玄终于要带着大军回朝了。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
多少人盼着这一日。
胆战心惊的日子结束了,沐梓鸢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煌朝,上至当权者,下至老百姓,愁眉不展近两年,如今个个喜笑颜开。
大军即将回朝,京城中又恢复了往昔的欣欣向荣。
沐梓鸢坐在梳妆台前,任凭月璃给她梳着如墨长发。
看着镜中明眸皓齿的容颜,沐梓鸢的思绪已经飘到了萧玄身上。
不知萧玄如今是什么样子?
肯定添了风霜。
自萧玄离京后,沐梓鸢一直心系西境的境况,心系萧玄,以致忧思过重。
那段时间,沐梓鸢感觉自己渐渐憔悴下去,但她没法控制自己的心绪。
特别是战报传来失利的时候。
除了担心萧玄,还忧心煌朝的未来。
那些沦陷的城池,死伤的士兵人数,触目惊心。
直至形势好转,沐梓鸢才渐渐淡然下来。
如今,大军很快回朝,沐梓鸢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休养,气色基本已经恢复。
只是,终究是三十六岁了,已经不再是青春年华。
这日,萧瑞凌到长乐宫陪沐梓鸢用膳,看得出来,母子两人心情都十分愉悦。
用完膳后,萧瑞凌并没有着急走,而是一副有心事的样子。
沐梓鸢看着这个已经成年,行事、思维越加有帝王风范的养子,心中感慨。
虽不是自己生的,但也是从襁褓中就带着的孩子,都这么大了,何谈自己不老,岁月不饶人呐。
从萧瑞凌的轮廓上看,隐隐能看得出萧青羽的影子,但性格却与曾经的萧青羽大不相同。
沐梓鸢这些年潜移默化给萧瑞凌灌输的思想,在萧瑞凌德行上,治理国事上还是多多少少有些正面的影响。
曾经一度质疑萧瑞凌的人,如今也渐渐没了声息。
毕竟,摄政王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少年皇帝依然能独当一面,可见之前并不完全是靠着摄政王来治理煌朝。
质疑的声音少了,又有人开始操心起少年皇帝的婚事。
若不是这两年的西境战事,十九岁的萧瑞凌确实早就应该大婚了。
这两年来,不是没有大臣提出立后封妃,绵延皇家子嗣的奏章,都被萧瑞凌一一驳回了。
边境不宁,国之不安,多少将士亡魂在外,身为天下之主,百姓父母,有什么资格在这个时候享齐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