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作者:白石头 | 分类:军事 | 字数:449.6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章 《兵法二十四篇》【二】
说到这了,就要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兵法二十四篇》这其实不太能算是一种兵书的实际名称,但是没有办法,先人们留下了这样瑰宝,那么就不得不说上一所了,论起《兵法二十四篇》的来源,首先就要说起它的铸造者,就是非常有名的武乡侯诸葛孔明了。
三晋中蜀汉的丞相,也是小说《三国演义》中鼎鼎大名的,神鬼莫测,气死周瑜、火烧博望,借东风、草船借箭的诸葛亮了,当然了,历史上的诸葛武侯肯定是于小说中的诸葛亮不同的,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所谓的“草船借箭”大智大勇的情节,实际上并非是诸葛武侯所做,而至于缔造出这样奇迹的,乃是三晋吴国之主,孙权。
《三国志》中有记载,曰:“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而后裴松之有注文,又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放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魏略又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魏略》也是史书的一本,是魏朝中郎鱼豢私撰,鱼豢此人虽然名字比较陌生,但是通晓历史的人应该对这个人还是有所了解的,鱼豢,长鱼氏,京兆人,著名的史学家。其著作以《魏略》最为出名。
其次就是很多人都可能出现一个误区,那就是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所写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描述的其实是周瑜,而并非诸葛亮,历史考证,当年赤壁之战的时候,其实诸葛亮并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可以说赤壁之战是周瑜为主的东吴将领,再加上刘备方面以刘备为主的诸将,与诸葛武侯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可是这也不能否定诸葛武侯的军事贡献与历史价值,比如武侯所著的《兵法二十四篇》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比如名传天下的隆中对、足食足兵、先主托孤、北伐中原等等,其实如果要是武侯在军事才干上没有那么高的建树的话,那么他也就不会在死后被追封为忠武侯了,而且尤其要说的就是晋朝政、权的时候,为了表彰诸葛亮的功绩还加封他为武兴王。
虽然武兴王的称号是其死后追封的,但是对于晋国政、权来说,晋国的开山老祖司马懿与诸葛亮可谓是老对手了,他的后人能够如此的表彰加封诸葛孔明,足可见其在军事上的建树与功绩。
我之所以要拿《兵法二十四篇》说事,其实我也是希望他们能够从这兵书的撰者也就是诸葛亮身上,学习到他的忠诚,不然的话,我也不会浪费那么多的时间来给他们讲述有关诸葛亮的那些封号了。
看着他们都被我的话勾起了兴趣,随即我便开始对他们讲述起了《兵法二十四篇》中的正文来,当然了,作为讲武堂出身的他们,肯定的对于这样的必读的兵书肯定是阅读甚至是研究过的,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用这本兵书来举例,因为这样的话,我就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来给他们解释这其中的要义了。
“兵法云: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士卒惰慢,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此必败之征也;翻译过来也就是说军队出师必胜的条件是,真正有才德的人担任着重要职务,没有才德的人被贬斥到最低位置,三军将士情绪高昂,团结统一,上下关系和睦,士卒服从命令,勇敢善战,军容威武雄壮,法纪严明。军队出师不利,必然伴随下列征兆:士兵懒惰、散漫,不遵守军纪,全军将士非常畏惧对敌作战,兵卒不讲信义,不畏惧刑罚,对敌军实力估计过高,内部不团结,彼此之间通常的话题是与利益有关的事情,喜欢猜测事情的吉凶祸福,附会各种无稽之谈,军内流言蜚语盛行,军心涣散。”
解释过之后,我继续说道:“我的意思其实我想大家都明白,现在军队的胜利的同时还伴随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而且我虽然相信护国军的军纪严明,但是我却在之前的困难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的军队已经变得不再像是在云南时候的滇军那样了,现在护国军更为功利了,当然了,这没有错,可是我在想是不是我在任用人员的方面出现了问题,当然了,或许没有,可是我觉得现在的军队中确实的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不过好在这样的不稳定因素没有渗透到参谋部中。”
说起来,我这一番话已经变了味道,不再是与战术有关的东西了,而是我对于他们的思想的洗礼与灌输,其实我原本没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想来我还是觉得应该这样做,因为参谋部是军队的核心之一,所以同一参谋部参谋立场,是必要的,而且想来自从护国军开战以后,我已经很久没有和他们说过这样的东西了, 所以借着今天的场合,我同他们讲一讲这些事情,想来也是合理的,而且我觉得这是必要的。
参谋们用点头与沉默来回应我,而我却也满意此时他们给我的回应,因为原本要是他们之中有人开口回应我的话,或许我未必能够接下来,因为语言总是不可预知的,或者说,是无法完全预知的,所以这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现在的情景的话,那么可能就会导致我无法继续下去,因为我太清楚这些家伙在语言上的能力了,他们绝对都是能言善辩的家伙。
看着他们点头,我不由的满意的笑了笑,而后接着刚刚的话,继续开口道:“或许大家对于这本兵书非常的了解,甚至是有人能够倒背如流,但是我想来,大家现在还是未必的能够完全的将兵法中的道理以及切实的东西落实到实际上,所以不要认为我啰嗦,因为我之前说过了,或许现在我说的话,会给你们新的启示,以及让你们对于兵法的理解上,以及对于战术上的问题有一个新的角度。”
说着,我又开始继续其兵法来,道:“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非虑也。解释过来就是说必胜的要诀及掌握情势变化以指挥调动部队的方法是出其不意。如果不是智者,谁又能把握时机当机立断呢?掌握时机的秘诀在于出其不意。如果猛兽离开山区,失去了险峻的山势做依托,就是个孩子手持长戟也可以吓退它,而小小的毒蜂只凭借自己一根毒刺,就可使强壮的大汉不敢靠近,对敌人来说,让灾祸突然出现,防不胜防,无法预料,是最好的制胜办法。”
“战术的制定未必需要硬碰硬的战斗,而且我军的情况至少现在看来还不允许我军与袁军硬碰硬的决战,所以就需要各位在战术的制定上,能够尽可能的采取避实就虚的方式,而且要有效,有力的给予敌军沉重的打击,现在我军虽然连战连捷,但是实际上,我军依然是处弱势的,曹锟未败,吴佩孚等人尚能与我军展开正面的攻击,而且他们最希望的也就是我军能够与他们正面硬碰硬的对抗,虽然我军擅长硬战,而且从不畏惧硬战,可是这对于我们又有什么好处那?”
说到这,我不由得用自己的目光从他们的脸上扫过,而且我的目光非常的威严,异常的威严,因为这个时候我要让他们清楚的知道,他们的一些决定是错的!梭型战术的首要核心就是将全军战力归结于一处,然后通过一个点给予前后双面的敌人已压力,从而撕开战线,进入敌人的纵深,而后伤害他们的战线,从而达到击溃敌军的目的,但是实际上,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军队的士气,士兵的作战素养,更需要的就是强大的后援,这个后援值得不是友邻部队,而是军队本部中的士兵储蓄与武器弹药的储备,实际上现在护国军的武器弹药,所使用的都是我们攻城略地之后,缴获的东西,从云南带出来的弹药早就已经打光了。
所以他们的战术上,在这一点上还是有着问题的,因为强力的压迫式攻击,以至于能够撕裂对方战线的攻击,需要的是强大的火力,虽然我军现在有能力应付这样的火力消耗,但是万一一战不成那?而且我虽然没有说明白,但是他们也都知道,我现在不单单要对抗正面的袁军,同时我也要提防着背后的唐继尧,即便现在看起来这是毫无用处杞人忧天的,所以这种集中火力的作战方式并不适用于我军。
而且加入就算是唐继尧方面没有任何的动向,可是如果我军一战未能撕裂袁军的防御战线那?而且现在曹锟虽然暂时失去了优势,但是他所布置的战线根本就没有动摇,而且现在马继增、伍祥桢、龙觐光、张敬尧四人的部队,还在撒网式的对我军各方面施加无力压迫,同时也是对于我军展开了不定时,不定程度的攻击,如果一战未能撕裂正面战线的话,那么我军肯定要出于一个僵持的状态下,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失去了弹药的军队来说,这样的对峙与持、久战有可能实现吗?
即便是我军一战撕裂了战线,成功的进入了正面敌军的纵深,而且弹药也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可是这样的一来的话,虽然初步的计划成功了,但是一旦进入敌军纵深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要三面对敌,甚至是四面对敌,这绝对是我军现在所不能应付的,而且现在赵又新与刘存厚两个人虽然处于激战的状态下,可是他们没有前进的意思,虽然打得激烈,但是不前进的话,基本上是无法对进入到敌军纵深的我军展开有利的增援的,而且也不能够很好的分担我军的压力。
说起来,对于赵又新我是完全信任的,但是我也能够理解现在他们为什么没有进军的意思,一问题吗恩现在立足未稳,而且他们所处的位置与我军所处的位置不同,之所以我军能够连战连捷,突近对方战线,是因为我与王文华二人能够成行呼应,叙府城也好,蜈蚣关也罢,我们连个个人的遥相呼应就已经足够缓解我们双方的压力了,如果现在赵又新、刘存厚他们也能够到达预计的位置的话,或许我会选择现在的已经改变好的这份作战计划,可是现实的情况不允许我如此,所以我也就只好再一次要求他们该变更作战计划了。
“在《兵法二十四篇》中,还有这样的一节,云: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迫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车来也;尘土卑而广者,徒来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而半退者,诱也;杖而行者,饥也;见和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倦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弊重言甘者,诱也。”
WWW ▲ttk an ▲c o
“解释一下的话,就是说将帅领兵打仗需要根据一些现象判断敌人的真实情况。如果敌人在与我军争战时按兵不动,一定是凭借了险要的地势;如果敌人不断地向我军挑战,一定是想引诱我军首先出击;看到树木无风而动,一定是敌人的战车悄悄驶来;看到尘土低飞而且范围很广,肯定是敌人的步兵正在进袭途中;当敌人言辞强硬而且做出向我军进攻的样子时,一定是在准备撤退;当敌人忽而前进,忽而后退时,就是在引诱我军进击;发现敌军扶仗而行、萎靡不振,敌人肯定已经饥饿难忍;发觉敌人对有利的时机不加以利用,则敌人肯定已相当疲劳,无力再进;飞鸟在敌军的阵地群集栖飞,则表示敌军阵营已开始空虚;夜间听到敌军阵地喧哗吵闹的声音,则表示敌人内部对战争十分恐惧害怕;敌人的军队涣散,混乱不堪,是因为敌军主将正失去应有的威势;敌军的旗帜混杂纷乱,表示敌军内部已经大乱;敌军的将、官不断地发怒,则表示战争形势的发展使他们感到无可奈何,敌人对取胜已失去信心;敌军奖赏过频,刑罚过繁,表示敌军主帅已无力扭转自己内部的混乱和士兵不服从将帅命令的局面;当敌人派遣使者低声下气地来求敌时,则表示敌军想停战;如果敌人送来贵重的物品,说尽甜言蜜语,则表示敌军想私下讲和。”
“但是!”说到这我不由再一次忍受着咽喉的不适,提高了音量,说道:“这些都是兵书上写的,但是我觉得,这对于我军来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是至于为什么值得讨论,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判断。”
随着我音量的降低,这些家伙开始有些不安起来,而这,说实话,却正是我所需要的,而且我甚至看到了有几个人的额头上渗出了冷汗,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够得知,他们所紧张的并不是我的话,而是我的言外之意,当然了,这也正是我最需要了解到了。
看着他们紧张起来,我不由得在沉默过后笑了起来,而后看着他们,又看了看站在么口的邹若衡,不由得说道:“不要紧张,这样吧,我在北、京带了一段时间,也学了一些东西,今天已经这么晚了,而且打了这么久的丈了,我就说一段评书,就当是让大家轻松一下吧!”
说着,我拿起手旁的水杯,当做惊堂木一般,摔了一下,便开始了我的表演!当然了,我的表演,也绝不是就是为了博取大家一笑那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