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界直播开始
作者:凤栖桐 | 分类:现言 | 字数:97.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19.第319章 人口问题
无忧外加六位古人,七个人的努力下,很快就做出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当然,做饭的时候,六位古人都忍不住为无忧那干净又方便快捷的厨房感慨一番,同时也为后世物产之丰富多样,饮食花样之繁多而惊叹。
后世的物资实在是丰富到令人发指啊。
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边给无忧打下手,一边洗菜一边问:“后世只是权贵富户才能吃到这般鲜美的食物吗?”
无忧接过菜去切:“不是,一般来说,平常人家都能够吃得上。”
“寻常人家都吃什么?”
苏轼也走过来问了一句。
无忧想了想:“要是只说你们或者还不信,也许不会切身感受得到,这样吧,吃过饭我带你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过了,也许你们心里就有数了。”
既然来了,那肯定是想要到处走走瞧瞧的啊。
大家就加快速度,饭菜很快就弄好了。
等到饭菜一入口,六个人的眼睛都在发亮。
实在太好吃了,真的太太太好吃了。
尤其是三国来的那三位,吃着大米饭,再咬一口无忧专门买的各色小面点,不用吃菜,就这些他们就能干饱。
米饭他们倒是能吃得上,但是面点是真没吃过的呀。
三国时候倒是有了面食,但是发面馒头啥的是没有的,多数都是烙的饼或者弄成面片汤什么的。
而且那时候的面粉和现代的面粉差距也很大的。
那时候的面粉磨的粗的很,不像现代的面粉磨的那样细,吃起来有着说不出来的香味和甜味,而且口感绵软细腻,吃到嘴里又有一点嚼劲,真的是美味之极。
而且古代时候蔬菜种类也极少,很多都是后世从国外引进的,吃着桌上摆着的各种各样的炒菜,古人都快要幸福的掉眼泪了。
吃过饭,无忧又端过水果还有饮料。
几个人好多水果都不认得,问了无忧好一通才开动。
等到终于把所有的食物一扫而空,无忧把碗盘放到洗碗机里,把厨房和餐桌又收拾了一下,这才回屋换衣服。
同时呢,她也让六位古人回屋去换上厚衣服,毕竟这个时候外头是很冷的,出去的话,穿的单薄一定会冻着。
苏轼进了房间,打开衣柜去取衣服。
他照着无忧教过的那样穿上保暖的秋衣秋裤,又套上加了点绒的裤子,再摸摸衣柜里挂着的长款羽绒服,只觉得又软又轻,拿起来穿在身上,真的别提有多舒适了。
穿戴好了之后去客厅,另外五人也都穿好了。
每个人的衣着都差不多,全都是卫衣卫裤再加上长款羽绒服。
只是颜色不太一样。
苏轼穿的是一件浅灰色的,李白穿的是枣红色的,杜甫穿的是藏青色的,而荀彧穿的是白色的,周瑜是浅蓝色,赵云则是黑色。
六个人坐在沙发上等着无忧。
他们就觉得吧无忧是女子,想来定是要梳妆打扮的,必然费一番时间,就很耐心的等待。
等着的时候当然也不只是干坐着,六个人都在互相询问对方时空的事情。
还没等多久,就看到无忧从楼上下来。
她是真没太费心思打扮。
她的穿着和六个人差不了多少,都是卫衣卫裤还有羽绒服。
不过呢,无忧的卫衣卫裤都是白色的,羽绒服则是那种很干净的粉色。
她也没有浓妆艳抹,只是化了个淡妆,涂了颜色很浅的口红,这么从楼上下来,真的是鲜嫩之极,就像是初春枝头绽放的第一朵桃花。
“好了,我们出发吧。”
无忧当先冲到玄关拿了一双白色运动鞋换上。
换好了鞋,她拿起包背上,开门去院子里。 才刚下过雪,外边虽然冷,但空气十分清新,站在院子里,一阵冷冽的空气扑面而来,让无忧头脑都觉得清醒了不少。
六个人出来时都还忍不住摸了摸身上的羽绒服。
穿着羽绒服,在屋里是就感觉热的不行,出来把拉链拉上,一点冷意都感觉不到。
然后几个人就问无忧这是什么做的。
无忧一边走一边讲了一下羽绒服的制作过程。
“要做的话,首先要有纺织的十分绵密又结实的布料,不然羽绒会从织物里跑出来,弄的到处都是,另外还要有好的清新烘干羽绒的方法,鸭绒洗不干净会有味道,而且很容易坏掉……”
那几个人听着,也在心里盘算。
原来他们以为很容易就能做出来。
但现在想想,以他们那时的工艺水平,要做这么一件羽绒服真的挺难的。
原来后世一件很平常的衣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千难万难的啊。
杜甫还拉了拉拉链:“这种机关真的十分精巧,做起来不知道麻不麻烦。”
无忧笑笑:“这个是有专门的工厂生产,买的话是很便宜的。”
说说笑笑间大家坐上车。
无忧为了迎接几位,还专门买了一辆七座的商务车,现在坐着正好。
车子开出去,六个人都好奇的看向外边。
马路上行行色色的人,还有几乎要堵在路上的各种品牌的车子。
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公交车等等,让整个马路都热闹异常。
无忧看了看时间:“糟了,正好碰到上班高峰时间段,恐怕路上会很堵。”
“上班?”
荀彧忍不住询问。
这段堵的很,无忧只能慢吞吞的开着车,还分出神来给六位古人解释:“我们这里大多数都是八小时工作制,一般来说都是上午四个小时,下午四个小时,有的是朝九晚五……中午有些人会回家吃饭,吃完饭继续工作,这个点正好是吃完饭去工作地点的时间。”
六位点头,表示明白了。
无忧笑道:“不只是上班,很多学生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学的。”
正说着话呢,就看到不远处有个学校。
李白也老远就看着了,便指过去:“那里是什么?”
无忧道:“学校。”
她专门看了一眼学校门口的字:“是市里的十五中,算是我们这里的重点中学了。”
“十五中?”
既然叫十五中,那就表示前边还有十四个中学,或者后边还有中学。
也就是说,这一个市里至少有十五个中学。
“中学?一个学校有多少人?”
这个无忧还真不晓得:“我真不太知道,不过呢,我家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在市里的三中读书,据说他们学校学生大概有三千多人,三中是老牌学校,在市中心,因为建的早,占地面积就小,招生人数自然也少,十五中比三中大很多,学生肯定要多许多。”
这……
无忧一番话,在六人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小的中学都要三千多人,十五中比三中大,人数多,往少了算五千人吧,两个学校平均一下,一个学校四千人,十五个中学至少也要有六万名学生。
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就有六万名,一个市得有多少人口?
也难怪路上会有这么多车,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