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明鹿鼎记

作者:轩樟 | 分类:历史 | 字数:663万

【0678 有口难言的杨涟】

书名:明鹿鼎记 作者:轩樟 字数:6634 更新时间:2024-11-07 18:31:53

右佥都御史杨维垣高声叫骂:“你们几个东林的滚出来,说说看,为什么把屎盆子往咱们这么些人脑袋上扣?卑鄙下作,简直丧尽天良!”

韦宝差点没有晕倒,这还是一个正四品高官应该卖出来的话么?整个一个地痞无赖啊。

你好歹也是进士出身,官场历练几十年的人。

而且,你这么骂,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阉党的人一样?

其他几位阉党高官也不遑多让。

同为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王德完接着杨维垣的话道:“东林的人什么时候要过脸面?向来以背后使阴招为拿手好戏!你们看看,他们除了几个铁杆东林党没有高,把所有人都捎上了,这是要将铁杆东林党之外的人都一网打尽啊!好变成他们几个说了算,这得有多么歹毒才能做得出来?”

一众人等纷纷点头赞成,纷纷咒骂东林党。

韦宝暗自佩服自己这一手,虽然并不如何高明,只是很简单的离间计,却很管用,一下子将几名铁杆东林党与所有倾向于东林党的,并不是很铁杆的东林党,以及中立派中倾向于东林党的人,以及中立派原本就不倾向于东林党,却也没有到与东林党为敌的人,都剥离开来了,所有人一起仇恨东林党。

虽然手段并不如何高明,但韦宝找的攻击点很准,正好打在东林党的要害上,打在东林党的命门上。

阉党一直以来拿东林党的办法不多,主要就是因为东林党的最大优势是人数优势,兵多将广,群众基础庞大,而且比较团结。

现在被韦宝这么一弄,颇有要众叛亲离的架势。

原本很多官员要么心向东林党,要么已经属于东林党的人了,只是没有到冲锋陷阵的地步。

现在这帮人心里虽然怀疑这件事情很有可能不是杨涟他们几个人做的,而是被阉党陷害的,却也不得不说东林党的坏话。

为什么?因为这事情既然已经出了,肯定不会简简单单的过去,不反击,就等于默认,谁愿意承担罪名?

现在不是站在哪一边的问题,而是承不承认罪名的问题,不管是谁告自己,不管告的是什么,都是万万不能承认的!

就连李利民这种胆小怕事,每日胆战心惊做一点点具体的事情,谁都不敢得罪的正七品小吏,都在说东林党的坏话:“真特娘的缺德了,我李利民的为人大家都知道吧?我从来没有得罪过谁啊,一辈子为官都谨小慎微,别说得罪人,我连一只蚂蚁都不敢得罪啊。却没有想到,居然连我都告了!这不是无中生有么?”

李利民交好的人不少,众人纷纷安慰李利民,同时又咒骂东林党咒骂的更狠了一些。

韦宝微微一笑,一直站在原地保持缄默,不打算参与进去。

韦宝只打算安安静静做个幕后推手就可以了。

“韦大人,你今天没有在司狱待着啊?你知道吗?他们也把你给告了!”在众人骂声纷纷中,李利民看见了韦宝,凑过来对韦宝道。

韦宝暗暗好笑,我都多少天没有去过司狱了,你今天才知道啊?猜想这些天,李利民应该也没有去过司狱,估计从那日与自己一起撞破荣正语抓杨雪之后,李利民就没有再去过司狱了。

“你怎么还不当回事啊?韦大人,你可别当成好玩的啊,这种实名举报,并且从东厂报上去的,直接捅上天了!每个人都要被查呢。”李利民见韦宝似乎不怎么担心,加重了语气。

韦宝淡淡道:“李大人啊,关我什么事情?我一个才来了几日的观政,鸟事没有一件,我又没有参与过什么案子,能告我什么呢?”

“告你什么?随便告你什么都行,就光拿薪俸不干活这一条,就能直接然一个人卷铺盖回家啊。”李利民蔫头耷脑道。

韦宝呵呵一笑,估计李利民应该也是与自己一样,被告了散漫怠政这一条,“李大人啊,放宽心吧。唉对了,听说是杨大人的女儿告的?她是亲自去的东厂么?她现在怎么样了?”

李利民知道韦宝与自己一样,知道一点点底细,将韦宝神秘的拉到了一边,轻声道:‘你还这么大声?那杨家小姐听说已经回家了!虽然不是她亲自去的东厂,但是她将供状扔在了东厂衙门口,这和她亲自告的有什么区别?’

韦宝暗暗点头,心说你老小子装的真像,你肯定能猜到是荣正语一手搞的鬼,还装的这么气愤做什么?“李大人,我觉得这事情,不是杨家姑娘做的吧?应该也不是杨涟大人做的,估计是被有心人给陷害了,你说呢?”

李利民闻言,瞪了一眼韦宝,很着急的样子,恨不得两只手捂住韦宝的嘴巴,“这件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荣大人知道,你切莫再提!他们上面人要怎么玩,轮不到咱们想,更轮不到咱们掺和!懂吗?反正供状就是杨家姑娘告了所有人!这是明面上摊开了的事情,你就得看明面上的,千万莫自作聪明去深究台面下的真相。”

韦宝点了点头,暗忖看来老李也不傻,只是装傻而已呢。“李大人,我有个疑问,只能跟你一个人说说,你要是觉得不愿意谈,你就别理我。”

李利民猜到韦宝大概想问什么,怔了怔,叹口气道:“说罢,你们年轻人就是年轻人,肚子里藏不住事。”

“我的疑问是,既然不是杨家姑娘和杨涟大人要告这么些人,现在杨家姑娘又回了家,那她肯定知道有人拿她当刀子使,不知道站出来说明一切吗?”韦宝问道。

其实韦宝是故意这么问的,一切计划都是他自己策划的,他怎么会不知道为什么?

如果杨雪没有被放回家,用杨雪的名义告,然后杨雪又不见了人影,那肯定是查无实证,光有供词,没有原告,不成案子。

至少短期内不成案子,就算要查,也得确定是杨雪的签字画押,就算杨雪已经死了,也要确定杨雪死了。

可杨雪被放回家,情况就不同了,已经告了的情况下,杨雪撤诉,只能说明杨家心虚了!而且是诬告,诬告这么多朝廷命官,朝廷大员,而且都察院和大理寺又是大明最高司法衙门,这本身就已经是惊天动地的大案子了,哪里还能撤?

就算杨涟不惜女儿的性命,撤了之后,他和其他几名没有在供状上的东林党铁杆官员们也是脱不了干系的,一定会被揪住不放!

所以,只有杨雪回家,这桩案子才能坐实,才能将杨涟和几名铁杆东林党官员捅到刀尖上,彻底让他们与所有人成为对立面!

“嗨。韦大人,你还是太年轻,初入官场,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呢。”李利民轻声指点韦宝道:“这还想不明白吗?这种事情,说得清楚吗?东厂是什么衙门啊?能容得你想告状就告状,不想告状就不告状么?既然有人有心要把这件事情做大,东厂都已经备案了,撤诉也已经来不及了,反正,这回不知道又要弄的多少人丢官罢爵,家破人亡了。”

韦宝点了点头,李利民能对自己说的这么详细,肯定是没有怀疑自己了,轻声问道:“那您说,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我这种才入仕途几日功夫的人,有什么好告的?明摆着就是诬告。”

“是啊,你就咬住这一条就行,不管别人告你什么,你都要反击,打死不能承认!现在就多找点朋友给你作证,证明你当初在翰林院,后来在都察院,都有做事的,没有怠政。知道吗?”李利民好心嘱咐道。

韦宝微微一笑:“多谢李大人提醒了,可我在都察院就你一个朋友啊,在翰林院还好说,我可以找到几个朋友给我作证。”

李利民拍了拍韦宝肩膀:“成,我知道了,你放心,若有人问起我,我一定给你作证,说你来了都察院之后勤勉于政,不曾怠惰。”

韦宝感激道:“多谢李大人啊,要是有人问起我,我也一定说李大人勤于公务,实乃我辈楷模。”

李利民笑了笑,对于韦宝的态度很满意,“放心,咱们这些底子干净的,没啥大事。我猜他们可能就是想让咱们一起扳倒东林那几位,咱们适当的摇旗呐喊助威也就是了。这回他们出手倒是很聪明,这一招,怪狠的!估计够杨大人他们喝一壶。”

韦宝知道李利民指的是魏系一伙人,只是不敢明着说,点头称是,同意了李利民的隐晦猜测。

“咱们知道的这些事情啊,千万别跟任何人说,不说的话,咱们俩这回肯定没事,乱说的话,就一定有事!明白了吗?”李利民又不放心的嘱咐了一句。

韦宝笑道:“您放心吧,我绝不会说出那日咱们在司狱见到什么!我怕司狱那些个狱卒嘴巴不把门。”

“这你尽可以放一百个心,狱卒,牢头,他们都是一辈子,世世代代吃牢饭的人,嘴巴是最严的,荣大人既然已经威胁过他们,他们绝不敢说出去的。”李利民道。

韦宝嗯了一声,又很小白的轻声问道:“李大人,那你说,他们不会杀了咱们俩灭口吧?毕竟咱们知道一点点。”

李利民噗嗤一声,没有忍住,差点笑喷出来,用拳头嘟着嘴,咳嗽了好几下,才稍微平复了一些。

“韦大人,你当是唱大戏呢?动不动杀人?这里是京城,斗来斗去,都逃不过一个理字,没有那么容易杀人的,而且,杀了一个人,要生出多少事情来?得杀更多的人才能掩盖!别说你韦大人家大业大,在京城有大宅子,有一大堆下人,不是举目无亲的孤家寡人。我在京城这么些年,家人朋友也不老少,谁敢轻易杀咱们?记住我刚才说的,管好嘴巴,不走漏风声的话,咱们俩准没事!”

韦宝哦了一声,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李大人,原来你心里有底啊?那你刚才那么气,还一个劲吓唬我干啥啊?”

李利民呵呵一笑,“要不是你一个劲问,我能教你这么多么?合着你自己不知道掂量,全都要我给你说透啊?不管知不知道,要装不知道。不管害不害怕,要装成担心害怕,最好还得很生气,懂了吗?”

韦宝一汗,暗忖你个老小子,怎么不去当间谍?你进天地会统计署倒是挺合适的。

不过,官场上有哪一个老油条的素质会比间谍差?

甚至可以说,人人都是间谍,不管清官还是贪官,不管循吏还是昏官!

“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

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的概念外,到元杂剧中又有了“清官”乃至民间的“青天大老爷”的称谓。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说白了就是好官。

司马迁先作《循吏列传》,后世因之,代有循吏传。

一个真正的好官,其受百姓钦敬的程度甚至使人羡慕。

如汉武帝时的名臣倪宽,任左内史时,收税看百姓的情形而决定时间的急缓,所以许多税常常拖着。有一次,军队要出征,国家急需钱粮,而倪宽由于税收得不足,法当免职。

治下百姓一听说这个消息,惟恐失去这位好父母官,不约而同一起来交粮食。大家族用牛车拉,小家庭则挑担来,前脚接着后脚,队伍如长龙,络绎不绝。

最后一算,收的钱粮还以倪宽最多。当官当到这个份上,真可称绝。

一般认为循吏的政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改善人民的经济生活;二、教育;三、理讼。

体现“和”精神。

按照儒家传统的“先富后教”的政治模式,那么,这三者中当以改善人民经济生活最为重要,教育、理讼,细究之,是为前者服务的。

中国重农历史尚焉。

循吏重农行为可窥见古代国家重农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

从宏观上看循吏重农行为价值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循吏是国家重农政策实施的中介过程;另一方面,循吏从其自身建功立业的愿望出发,采取了以道德政治为特点的治理措施,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而这两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又都体现了儒家文化“和”的精神。

在长篇小说《张居正》中,作家详细阐述了“循吏”与“清流”两种截然不同的做官方式,其分析透彻而精辟,令我印象深刻。

张居正荣膺首辅之后,为开创“万历新政”,实施了“重用循吏,慎用清流”的用人方略。

那么何为循吏?何为清流?

循吏是指那些勇于任事、不避险阻、政绩突出、心系朝廷,但是会在做事手段以及个人品德上有些瑕疵的官员。

清流是指那些正直忠贞、性情耿介、学问一流、道德一等,但是浮于清议、不善解决实际问题、上不能为君解忧、下不能为民谋福的官员。

循吏与清流,正如矛和盾一样,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在《张居正》一书中,循吏的代表是张居正本人,清流的代表是海瑞。

张居正在继任首辅的时候,百废待兴。政府中,冗官冗员,掌权者懈怠于政务,汲汲于钻营;国库中,空空如也,不要说维持国用,就连京官的俸禄都没了着落;地方上,广西民变,用人不当,剿匪不力,形势严峻。

张居正继任首辅之后,运筹帷幄,选择以“整顿吏治”作为开辟新政的突破口。首先,他实行京察,裁撤那些存在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玩忽职守、怀私进邪等劣迹的京官;其次,他创立“考成法”,即各项工作任务都要专人负责、限期完成,并考核完成情况作为官员升降赏罚的依据,从而根治官场敷衍塞责、拖延政务的不良风气。

在整顿吏治之后,张居正着手“整顿财政”,开源与节流并举,取得尤为显著的效果。首先,他通过核实成本的方式缩减皇室支出,仅核实龙袍成本价一项就节省了六十万两银子;其次,他对享有免税权的“子粒田”每亩征收三分税银,仅此一项国库每年可增加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再次,他更改了全国十大税关的管理体制,严查偷税漏税,使得每年的榷税收入翻了一番。

正所谓“手里有钱,心中不慌”,作为大明王朝首辅的张居正也是这样。

在国库充盈之后,他就可以放心地着手维修长城、防止边患,治理河道、杜绝水患等重大国事了。

此外,张居正重用生性贪鄙但具有军事才能的殷正茂,彻底剿灭了广西韦银豹叛乱,维护了国家的安定。

张居正固然是“治世之能臣”,但却因“夺情事件”,而被天下读书人所不耻。

明太祖朱元璋定下规矩,即凡是在职官员,遇到父母去世的情况,必须要除去官职,回家守孝三年,称之“守制”。朝廷下令不批准辞官守制,或者在守制期内征召出来做官,称之“夺情”。

张居正在担任首辅期间,遭遇父丧,他考虑到一旦去职守制,“万历新政”可能会改弦更张。

因此,在皇帝的征召下,他同意“夺情”。

而按照儒家正统观点,“夺情”就是不孝,不孝之人是没有资格治理国家的。

再说海瑞,海瑞曾出任应天巡抚,治理应天,大明朝留都、苏州、常州、松江、镇江等江南富庶之地。

凡是穷人与富人打官司,海瑞不问是非曲直,一律判处穷人胜诉、富人败诉;当穷人交不起赋税的时候,海瑞会免除他们的赋税,并将其转嫁到富人身上。

海瑞上任两年,地方乡绅怨气沸腾,富户巨室纷纷迁徙他乡以避祸,繁荣的经济变得萧条,优厚的赋税变得稀少。

海瑞出门时总是骑一头驴子,带一个差人,这不符合朝廷的规矩。

海瑞如此简朴的工作作风,跟同僚合乎朝廷礼仪规矩的作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并使得海瑞几乎得罪了所有同僚。

海瑞应天巡抚的任期未满,弹劾他的奏疏却像雪片一样飞进来北京城。

结果,海瑞大人负气之下,挂印而去,辞官回乡。

论人品,海瑞既廉洁且耿直,无可挑剔;论做官,就不好说了。

韦宝与李利民又聊了一会儿之后,准备离开都察院大院,回他的都察院司狱去躲清闲。

这个时候,被堵在屋子里骂了许久的几名铁杆东林党官员们实在是忍不了了,他们跑出来了。

“你们骂够了吗?”当先说话的是杨涟,左副都御史,正三品大员!也是都察院和科道言官,大理寺一帮清流东林党人的带头大佬。

“没骂够,怎么的?你女儿把我们所有人都诬告了,我们还不能骂了?若不是怕我们人多,真的动起手来,肯定把你们几个狗东西给打死了,我们早就动手了,呵呵。”左佥都御史王德完率先发声顶杨涟。

一直骂的最起劲的右佥都御史杨维垣一见杨涟出来了,则更加来劲,“杨涟,你狗东西也太霸道了吧?诬告了我们,还不准我们说话了?你告老子散漫怠政,掉弄机权,我问你,你狗东西有什么证据?说不出来的话,老子现在就揍你!”

“你一口一个老子,你称谁老子,这些罪状倒也没错!”与杨涟交好的左佥都御史左光斗大怒,替杨涟回话道。

“你个老狗东西,你是不是也想挨揍?你与杨涟沆瀣一气,当我们不知道?”杨维垣跳起来,指着左光斗的鼻子谩骂道。

杨涟他们出来,是因为实在是被骂的受不了了。

杨涟现在心里很乱,举步维艰,他知道,女儿被人利用当了刀子,现在想撤诉是办不到的!他绝不能让女儿有事!而且,就算让女儿当了替罪羊,撤诉之后,他与几位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友人也脱不了干系,所以,撤诉这条路几乎是断绝的。

不撤诉就要硬扛到底。

杨涟已经看过从内阁发回的供状手抄本了,虽然告的人很多,但大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罪过。

而且,绝大部分罪过都是有那么回事的!

所以,杨涟和几个友人商议之后,觉得只能将计就计,一方面与阉党斗到底,一方面设法各个击破,对那些已经接近东林党铁杆的官员,以及那些平日里对东林党有好感,有一定倾心的官员,还有那些平时谨小慎微的中立派官员,加以私下解释,让他们明白,这些都是阉党的奸计!让他们不要上当,不必动怒。

这是杨涟等人目前的想法。

既然抱了这种想法,就不能与所有人都顶着来啊,却也不能在阉党面前堕了威风。

这真是有苦难言,让杨涟几个人,非常的为难。

否则依着他们几位的脾气,别说对方人多,就算是刀子架在脖子上,他们又会怕什么?就是在金銮殿对陛下忠言直谏,他们又何曾怕过一次了?

现在让他们最气的是,好些个原本就是东林人士的官员,此时要么跟着煽风点火,倒戈相向,要么沉默不语,静观事态发展,没有与他们站在一起。

一场风雨,让杨涟几名东林党急先锋,将这些人的丑恶嘴脸看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