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作者:倦鸟迷途 | 分类:历史 | 字数:169.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八十二章 陈友正反正军的危急
陈友正也在痛苦煎熬着,他没有忠贞营那么大势力和实力,官场上也不被永历大明承认,反而受到排挤。
他们原先就在这一代活动,打击清军,同清军周旋,打的不过是清军里面的一些练勇,乡勇,至多是打击一些兵少的绿营清军,真正同清军正面对抗的时候很少。
清军撤出去以后,他本来以为这一代将是他的天下了,可何腾蛟马上派人过来给了他一顶官帽,九品巡检,然后把他的兵收编了,带走了队伍中大部分精锐,分化瓦解了他的部队,他也安心做他的九品巡检。
后来形势发展的太快,何腾蛟派来的将领在一夜之间带着一部分精锐跑了,他们收编的本地属于他的兵则散了。
但他明白过来的时候,是那些原先的部下来找他的时候,听说华夏军打过来了。
对于华夏军他早就如雷贯耳,久闻大名了。
从性质上来看,华夏军其实也是一支义军,和他原先拉起的队伍差不多,可从阵营分割来看,华夏军是属于东南一带的鲁监国的明军,后来是隆武南明的明军,和他崛起以来就同清军对抗,接触的永历大明不再一个阵营。
地域上也隔着那么远,如果没有以后的发展,他们估计很难聚在一块,或者有什么交集,可随着形势的发展,华夏军屡次打败剿灭他们的清军,实力越来越强大,而永历大明却一败再败,被清军压着打。
而属于永历大明阵营中的一支起义军,反清复明的他们则不得不狼狈逃窜,四处投靠无门,先后被几处永历大明的武将和文官坑了,帮助他们同围剿大明的清军作战,死伤无数,但这也让陈友正他们这支部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陈友正这人很精明,他把自己这支部队的战斗目标定在那些弱小的乡勇,练勇,团练身上,在他们身上找回了自信,发展了队伍。
再这一带闯出了名堂,投奔来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弱小的起义军头领带着自己的队伍来投奔他,这些起义军头领成为他军中的将领和骨干,他带着他们到处流窜,打击敌人,后来袭击一些兵力少的绿营清军,给敌人造成不少的伤害。
即锻炼了部队的作战能力,训练出了不少精兵,又扩大了这支部队的影响力,声名远播。
不过爷惹上了麻烦,被谭泰的部队,一支精锐的清军满族部队追的狼狈不堪。
后来遇到了李过的忠贞营,两支部队互相配合,打了几次大战,弄得谭泰灰头灰脸,正在他们想要再接再厉的时候,李过带着忠贞营跑到了江西州,甚至跑到了福建去帮助永历大明打清军去了。
他只能带着越来越壮大的起义军继续作战,后来一支明军收编了他们,给了他们武器装备,把他们混编进了明军队伍里面,这是江西州逃过来的堵胤锡的大军。
跟着这支大军,他们足迹遍布江西州,湖北州,湖广州,甚至进入了云贵州,广西州,同清军作战,但一次战斗中阿济格,多铎的部队围困了正在县城里面休整的明军部队,激战数日,他跟着明军的一名参将带着残兵败将突围了出去,不久这名参将就投降了清军,他也从反清复明的起义军将领,变成了清军的绿营将领。
反而追杀起何腾蛟的明军来了。
几个月以后,他已经成为一支两千人的部队的守备同知,在一次同满族将领不和的情况下,带着这支部队杀了监视他们的满清几十名清兵和将领,然后宣布反正,他带着部队回到了他发家的地方,振臂一呼,招募了三千名青壮,成为一支反正军。
由于这一代活动的都是永历大明的明军势力,他就和他们挂钩,成为永历大明朝廷阵营里面的一支明军部队。
不过由于他先前是清军,因此和其他的起义军格格不入,对方和看不起他,防备着他,所以他这支部队相当独立,也让他牢牢的掌控住了部队。
同清军的交战时有发生,同永历大明的瓜葛是若即若离,大家即是盟友,又是敌人,互相争斗。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直到华夏军强势崛起,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打败了清军,收复了东南大片土地,他们才仰视起这一支部队来了。
随着局势的继续变化,大明土地上四分五裂的局面出现,并且形成了多个实体国家,进入了诸国纷争的时代,南方华夏军一枝独秀,北方,清军照样强大,永历大明却照样松散如往昔,陈友正的反正军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还是保持原样,呆在永历大明阵营里面。
如今,华夏军和南明军发力,将势力从东南发展到了西南,北方,连续占了江西州,湖广州,如今深入到了湖北州境内,直接面对永历大明最东北的势力范围内,永历大明将要被驱逐出去了,以后这里将是华夏军同清军较量的地方,其他势力根本无法生存。
可陈友正,李过,何腾蛟不甘心,三支势力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想要保持这种局面。
第四百八十二章 陈友正反正军的危急
华夏军的强大他们不是不知道,可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清军的强大他们是领教过的,可有什么?他们还不是夹在清军和永历大明,隆武南明的缝隙里面过来了?
在强大的对手中间左右逢源,生存下去,他们早就有了丰富的经验。
三家各怀异心,两个阵营里面的盟友联手对抗强大的华夏军也是他们的保命方法之一。
陈友正是坚决反清的,也不想成为现在性质是叛军的华夏军的一员,因为他心中的合法正统的朝廷是永历大明。
至于隆武南明,对于那个屡次灭亡,屡次复起的朝廷,他不看好,他觉得能和清廷抗衡十几年不倒的永历大明才是以后的正统王朝,他只能跟着这样的王朝走。
而永历大明里面有不少的原先大西和大顺的军将和士兵,可以说之所以能这么多年不倒,还多亏了这些人,所以陈友正对于这个先前就是叛军,现在受到招抚,帮助永历大明的大顺军部队,李过的忠贞营还是亲近一些的,觉得是盟友,因此他和他们合作,帮助他们镇守这里,要不然,以他的习性早就跑了。
逃跑,然后趁机打击敌人,也是他这支队伍生存下来的秘诀之一。
不过他无法理解的是这次李过吃了什么药,要留下来正面抗击华夏军,也许他的底气是拿三十万被他裹挟而来的百姓,开头他也这么认为,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因为他觉得华夏军和清军不一样,人家是实力碾压,直接就把他们包围了。
他多次试图跑出去,可每次都被打回来,如今他只能凭着荆门县城据守,希望何腾蛟的永历大明正统明军能来援救自己和李过。
或者李过能在荆州府打败华夏军的部队,继续维持这个局面。
李过还是很仗义的,了解到敌人突然从襄阳府撤军,来围攻他,马上派来了十万百姓和一万可战之兵,增强了他这支反正军的实力。
陈友正在恐惧,紧张,患得患失,期望,希冀,逃跑或者死亡中煎熬,犹豫,彷徨,完全不知道他这支部队的危急正在悄悄靠近。
陈友正也在痛苦煎熬着,他没有忠贞营那么大势力和实力,官场上也不被永历大明承认,反而受到排挤。
他们原先就在这一代活动,打击清军,同清军周旋,打的不过是清军里面的一些练勇,乡勇,至多是打击一些兵少的绿营清军,真正同清军正面对抗的时候很少。
清军撤出去以后,他本来以为这一代将是他的天下了,可何腾蛟马上派人过来给了他一顶官帽,九品巡检,然后把他的兵收编了,带走了队伍中大部分精锐,分化瓦解了他的部队,他也安心做他的九品巡检。
后来形势发展的太快,何腾蛟派来的将领在一夜之间带着一部分精锐跑了,他们收编的本地属于他的兵则散了。
但他明白过来的时候,是那些原先的部下来找他的时候,听说华夏军打过来了。
对于华夏军他早就如雷贯耳,久闻大名了。
从性质上来看,华夏军其实也是一支义军,和他原先拉起的队伍差不多,可从阵营分割来看,华夏军是属于东南一带的鲁监国的明军,后来是隆武南明的明军,和他崛起以来就同清军对抗,接触的永历大明不再一个阵营。
地域上也隔着那么远,如果没有以后的发展,他们估计很难聚在一块,或者有什么交集,可随着形势的发展,华夏军屡次打败剿灭他们的清军,实力越来越强大,而永历大明却一败再败,被清军压着打。
而属于永历大明阵营中的一支起义军,反清复明的他们则不得不狼狈逃窜,四处投靠无门,先后被几处永历大明的武将和文官坑了,帮助他们同围剿大明的清军作战,死伤无数,但这也让陈友正他们这支部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陈友正这人很精明,他把自己这支部队的战斗目标定在那些弱小的乡勇,练勇,团练身上,在他们身上找回了自信,发展了队伍。
再这一带闯出了名堂,投奔来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弱小的起义军头领带着自己的队伍来投奔他,这些起义军头领成为他军中的将领和骨干,他带着他们到处流窜,打击敌人,后来袭击一些兵力少的绿营清军,给敌人造成不少的伤害。
即锻炼了部队的作战能力,训练出了不少精兵,又扩大了这支部队的影响力,声名远播。
不过爷惹上了麻烦,被谭泰的部队,一支精锐的清军满族部队追的狼狈不堪。
后来遇到了李过的忠贞营,两支部队互相配合,打了几次大战,弄得谭泰灰头灰脸,正在他们想要再接再厉的时候,李过带着忠贞营跑到了江西州,甚至跑到了福建去帮助永历大明打清军去了。
他只能带着越来越壮大的起义军继续作战,后来一支明军收编了他们,给了他们武器装备,把他们混编进了明军队伍里面,这是江西州逃过来的堵胤锡的大军。
跟着这支大军,他们足迹遍布江西州,湖北州,湖广州,甚至进入了云贵州,广西州,同清军作战,但一次战斗中阿济格,多铎的部队围困了正在县城里面休整的明军部队,激战数日,他跟着明军的一名参将带着残兵败将突围了出去,不久这名参将就投降了清军,他也从反清复明的起义军将领,变成了清军的绿营将领。
反而追杀起何腾蛟的明军来了。
几个月以后,他已经成为一支两千人的部队的守备同知,在一次同满族将领不和的情况下,带着这支部队杀了监视他们的满清几十名清兵和将领,然后宣布反正,他带着部队回到了他发家的地方,振臂一呼,招募了三千名青壮,成为一支反正军。
由于这一代活动的都是永历大明的明军势力,他就和他们挂钩,成为永历大明朝廷阵营里面的一支明军部队。
不过由于他先前是清军,因此和其他的起义军格格不入,对方和看不起他,防备着他,所以他这支部队相当独立,也让他牢牢的掌控住了部队。
同清军的交战时有发生,同永历大明的瓜葛是若即若离,大家即是盟友,又是敌人,互相争斗。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直到华夏军强势崛起,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打败了清军,收复了东南大片土地,他们才仰视起这一支部队来了。
随着局势的继续变化,大明土地上四分五裂的局面出现,并且形成了多个实体国家,进入了诸国纷争的时代,南方华夏军一枝独秀,北方,清军照样强大,永历大明却照样松散如往昔,陈友正的反正军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还是保持原样,呆在永历大明阵营里面。
如今,华夏军和南明军发力,将势力从东南发展到了西南,北方,连续占了江西州,湖广州,如今深入到了湖北州境内,直接面对永历大明最东北的势力范围内,永历大明将要被驱逐出去了,以后这里将是华夏军同清军较量的地方,其他势力根本无法生存。
可陈友正,李过,何腾蛟不甘心,三支势力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想要保持这种局面。
华夏军的强大他们不是不知道,可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清军的强大他们是领教过的,可有什么?他们还不是夹在清军和永历大明,隆武南明的缝隙里面过来了?
在强大的对手中间左右逢源,生存下去,他们早就有了丰富的经验。
三家各怀异心,两个阵营里面的盟友联手对抗强大的华夏军也是他们的保命方法之一。
陈友正是坚决反清的,也不想成为现在性质是叛军的华夏军的一员,因为他心中的合法正统的朝廷是永历大明。
至于隆武南明,对于那个屡次灭亡,屡次复起的朝廷,他不看好,他觉得能和清廷抗衡十几年不倒的永历大明才是以后的正统王朝,他只能跟着这样的王朝走。
而永历大明里面有不少的原先大西和大顺的军将和士兵,可以说之所以能这么多年不倒,还多亏了这些人,所以陈友正对于这个先前就是叛军,现在受到招抚,帮助永历大明的大顺军部队,李过的忠贞营还是亲近一些的,觉得是盟友,因此他和他们合作,帮助他们镇守这里,要不然,以他的习性早就跑了。
逃跑,然后趁机打击敌人,也是他这支队伍生存下来的秘诀之一。
不过他无法理解的是这次李过吃了什么药,要留下来正面抗击华夏军,也许他的底气是拿三十万被他裹挟而来的百姓,开头他也这么认为,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因为他觉得华夏军和清军不一样,人家是实力碾压,直接就把他们包围了。
他多次试图跑出去,可每次都被打回来,如今他只能凭着荆门县城据守,希望何腾蛟的永历大明正统明军能来援救自己和李过。
或者李过能在荆州府打败华夏军的部队,继续维持这个局面。
李过还是很仗义的,了解到敌人突然从襄阳府撤军,来围攻他,马上派来了十万百姓和一万可战之兵,增强了他这支反正军的实力。
陈友正在恐惧,紧张,患得患失,期望,希冀,逃跑或者死亡中煎熬,犹豫,彷徨,完全不知道他这支部队的危急正在悄悄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