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手册
作者:风吹过的沙 | 分类:历史 | 字数:226.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62章 天子的托付
散朝之后,小皇帝刘协在众内侍的前呼后拥下返回寝宫。
说是寝宫,实际上也只是大一些的屋舍罢了。
因为雒阳被西凉贼纵火焚毁,天子不得不在曹操的建议下暂都许县。
如今雒京的重建工程仍在继续,因为经费原因进度缓慢,建成之期遥遥无期。
在朝堂上,以及在路上,刘协基本上很少说话,表情严肃,显现出与他这个年纪不相称的成熟。
不过当他回到寝宫后却不再维持着那份严肃表情,整个人放松了下来,如释重负。
皇后伏寿迎出来道:“县官,下朝啦?”
刘协与伏寿也算是患难夫妻,二人一起从长安艰辛跋涉逃离西凉贼的控制,回到雒阳,没曾想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长时间的苦难,让二人之间的感情比平常的帝后要更好。
刘协道:“嗯,又当了一天傀儡木偶。”
伏寿道:“县官不必在意,如今县官年纪还小,理政经验不足,待县官再大一些,朝廷大臣们会更看重县官的意见。”
刘协压低声音道:“还小?我都二十一了,即便是普通百姓也加冠一年多,哪里小了。分明是有些权臣不把我放在眼里,着实可恨!”
伏寿忙向屋外张望,发现只有几个跟随多年值得信任的侍者侍女在才稍稍宽心。
“县官莫要置气了,此话在心里想想便罢,还是不要说出来为好。”
刘协毫无形象地箕坐在床榻边沿道:“哎……!不消你说我也知晓。董卓、王允、李傕、郭汜、杨奉,这些人一个个地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原以为曹操是个忠臣,哪想到貌似忠悃实则大奸似忠。”
伏寿来到刘协身旁,轻轻为他抚背道:“县官,莫要再说了,让那奸贼的人听去就不好了。”
刘协怒道:“难不成这奸贼还敢害我不成?!”
就在去年,因为董承谋诛曹操之事牵连,曹操索求董承之女董贵人杀之。
当时董贵人已经怀有身孕,刘协多次派人求情但曹操不为所动,终于诛杀董贵人。
连自己宫中的女人都保不住,这让刘协深受打击,内心愈发忌恨曹操。
皇后伏寿与董贵人关系很一般,但却不是因为董贵人之故,而是因为她的父亲董承。
昔日皇帝寻机离开长安东归,李傕、郭汜察觉不对后派兵追击,击败天子的护卫兵马。
皇帝趁夜渡河,条件简陋,六宫皆步行出营。
当时皇后手持缣布数匹,董承指使符节令孙徽以兵刃胁迫抢夺。
皇后的侍者上前阻拦,孙徽竟然出手杀害侍者,侍者的血溅到皇后的衣服上。
虽然皇后至今也没搞懂董承为何行此冒犯之举,但哪里会与董承之女友爱。
不过董贵人从行宫中被捕拿杀害,仍是让伏皇后物伤其类,深感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平日里多有劝慰皇帝隐忍。
安慰了皇帝一番后,伏寿也不愿就这个话题多谈,便引开话题问道:“县官,今日朝堂上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刘协道:“确有一事甚是稀奇,是众臣议论大将军明发表章之事。”
伏寿问道:“此事不是已经议了几天,并无结果么?”
刘协道:“我原以为今日也是如此,不想董昭提出要应大将军之请,封拜颜良,令我大为讶异?”
伏寿疑惑道:“董昭?此人不是投靠了曹操么?为何竟会为袁绍说话。”
刘协道:“我也不知,且董昭所提对颜良封拜之事极为隆重,不仅封其为高邑侯,还拜度辽将军,领常山相,都督幽、并二州沿边诸郡军事。”
伏寿张口结舌道:“啊?如此隆遇?此议通过了?曹操也答应了?”
刘协道:“是啊!前几日众议不决,今日竟众口一词,曹操也并不反对,定是他暗中授意。我就纳闷了,先前车府令不是对我言,颜良曾在兖州、在官渡屡屡击退过曹操,令曹操功亏一篑么?为何此次却要如此厚赏颜良?”
皇帝所言的车府令是屯骑校尉伏完之子,皇后的长兄伏德。
伏德在皇帝东返时任中宫仆,都许后拜议郎,封为列侯,迁车府令,主管天子乘舆诸车,是皇帝御用车辆总管。
刘协居于深宫,除了朝堂议事外,几乎不知外界消息。
伏德作为天子近臣,时常把外界的消息禀告给天子知晓。
官渡之战的消息,虽然曹操一系的臣僚对其中一些败事三缄其口,但仍被有心人在暗中流传。
伏德知晓天子忌恨曹操,颇是投其所好,把听来的传言告诉了天子,所以天子竟然知晓颜良的名字。
伏寿一介妇人,虽然耳濡目染对权势斗争有所体悟,但对这种太过复杂的朝堂之事也不甚了了,答道:“妾亦不解,不若召兄长来垂询一二?”
皇帝听从了皇后的建议,召来车府令伏德询问。
伏德虽然秩禄不高,但作为内朝之臣也有份列席朝会,当时就把众臣的反应尽收眼底。
他毕竟见多识广,政治经验要比帝后二人丰富得多,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司空故意赐高邑侯高官显爵,乃是欲使其受大将军所忌,若河北上下疑心,则不成司空之患也。”
刘协恍然大悟道:“你是说封赏颜良,会令袁绍猜忌?”
伏德道:“高邑侯连连建功,在河北独树一帜,不遭人忌也难,司空此举乃推波助澜之计也!想大将军的奏章之中,亦有提及幽州刺史袁熙、骑都尉牵招等人,然董魏郡却提都不提,但言封赏高邑侯,其用意昭然若揭。”
刘协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这颜良能屡败曹操,看来是个有本事的,却不知其心意如何,是否忠于汉室?”
伏德心知小皇帝动了招揽心思,虽然他也不认得颜良,不知此人究竟如何,但仍是顺着皇帝的心意道:“其人除黑山之患,平幽州之乱,当为大汉忠臣无疑。”
刘协叹道:“只可惜如此忠臣良将,朕竟不能得见,不能为用乎!”
伏德劝慰道:“陛下切勿忧心,有此忠臣良将在外,朝堂上的奸臣方才不至于太过肆意妄为。”
刘协又叹道:“也只能寄望于此了,伏卿,你以为,朕可有办法拉拢颜良?”
伏德闻言一警,问道:“高邑侯远在河北,陛下意欲何为?”
刘协道:“朕又能何为,不过是盼着忠臣良将可以到许都勤王,除去朝中奸佞,助朕重掌大权罢了。”
伏德道:“此事终究太过难为,想那刘皇叔倒是屡屡起事,但却均为司空平灭,日前更从汝南被赶去了荆州。”
刘协伤感道:“朕亦知之,亦知之……”
伏德见刘协神情悲怆,似有哀声,不免感慨道:“臣有一计,或能让陛下与高邑侯说上话。”
刘协立刻来了兴致,问道:“伏卿有何计策,快快说来。”
伏德道:“此番既要拜颜立善为高邑侯,必遣大鸿胪属吏前往宣诏,大鸿胪段忠明一路卫护陛下东返,素有忠悃之名,陛下不妨召大鸿胪秘议一番,令其遣亲信之人前去,或能传话与高邑侯。”
刘协拊掌道:“妙也!我怎没想到!”
伏德又道:“臣闻昔日护驾东返的尚书郭溥,如今在中山为相,中山又与常山比邻,或亦可联络一二。”
刘协道:“是郭尚书么?朕记得他,亦是汉室忠臣也!朕这就要召见大鸿胪,着他安排此事。”
伏德道:“陛下切莫心急,今日方召见了臣,若立即召见宗正,恐引人注目,反为不美。”
刘协咬着牙齿道:“朕乃天下之主,不意也如此掣肘,朕心实恨!”
虽然刘协心中大恨,但仍是听从了伏德的劝告,第二天才以询问封拜诸侯事务为名,召了大鸿胪段煨入见。
“臣大鸿胪煨,拜见陛下!”
段煨字忠明,乃是凉州武威郡姑臧人,“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的同族兄弟,与贾诩、张绣等人都是同乡。
他最初也是董卓手下部将,但与李傕郭汜等人的残暴不仁大相径庭,奉命屯兵华阴时非但不掳掠乡里,还广兴农业,安政抚民,深受百姓爱戴。
兴平二年,李傕与郭汜窝里反,长安喧嚣不宁,天子始筹划东返。
当天子车驾来到华阴时,段煨毫不犹豫地就带上粮秣前往迎候,欲使天子驻跸营中。
不过当时的护卫天子的后将军凉州人杨定曾与段煨有宿怨,段煨迎接天子的时候不敢下马靠近,只遥遥在马上作揖。
杨定便伺机联合始终种辑等人进谗言,诬陷段煨欲谋反。
刘协一开始是不信的,太尉杨彪等人也以性命担保。
不过杨定拉拢了董承一起造谣说郭汜的兵马入了段煨的营中,天子这才将信将疑宿于道南。
之后杨定更引兵攻打段煨营垒,只是攻打了十余天不克。
段煨在防守杨定进攻的同时,却不曾停止供输粮秣给天子和百官,很是博得了众人的称赞。
天子都许后,想起昔日被李傕郭汜欺辱,意欲征讨,而曹操也有意如此,便派谒者裴茂都督段煨与关中诸将前往讨伐李傕。
事成之后,段煨被任命为安南将军,封闅乡侯,其后又调为镇远将军,领北地太守,迁大鸿胪光禄大夫。
虽然段煨与董承、种辑等人同为卫护天子东返的功臣,但他与董承、种辑等人不和,并未参与他们谋诛曹操之事。
然而曹操对这些天子旧臣仍不放心,明面上召他入朝为九卿,实际上并无多少实权。
天子拉着段煨的手道:“段公,如今朝堂之上不乏奸佞之臣,幸有段公等忠勤之臣值得朕信赖啊!”
段煨闻言一惊,立刻答道:“老臣年迈昏聩,早已不堪大用,有司空、尚书令等重臣贤才在朝,陛下毋虑也!”
他一边说,一边还用眼角余光向四周打量,想要看看周围都有些谁人在。
近些年来,如杨彪、董承、种辑、王子服、吴子兰等反对曹操的大臣被一一罢黜、诛杀,使得人人自危,段煨也不能例外。
他来到朝堂中后,也学他的老朋友贾诩一般谨言慎行,轻易不发表意见,反正大鸿胪本就没多少事情要管,他更是索性都丢给属吏去做,提前过起了退休生活。
段煨虽见屋内只有两个侍者,但也不敢大意,言语之中滴水不漏,绝对不愿留下把柄。
皇帝刘协倒也是个玲珑剔透之人,察觉到了段煨语气有异,又看到了他的目光游移,便朝内侍挥手道:“汝等暂且退下,不得召见不可入内。”
待内侍退出后,刘协说道:“段公,如今并无旁人,你我当说些体己话。”
段煨心想还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自己终究还是躲不过么?
“陛下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便是,臣下自当依从。”
刘协道:“朕就知道段公忠悃为国,必不似曹贼大奸似忠,肆意妄为。”
段煨忙道:“陛下,曹司空亲信故吏遍及朝堂、地方,未可轻动也,还望陛下暂时隐忍,切莫操切。”
刘协叹道:“此事朕故知之,董、种等人例子在前,朕又如之奈何?”
段煨实在不愿在此等话题上多谈,岔开话题道:“那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刘协道:“倒也并没有什么,只是问一下颜良封侯之事。”
段煨问道:“哦?此事昨天在朝堂不是已经议定妥当了么?难道陛下还有什么其他旨意?”
刘协道:“段公对颜良此人如何看?”
段煨小心翼翼地斟酌用词道:“乃世之名将,国之干城!”
刘协问道:“朕闻颜良屡屡击败曹操,遂为曹操所忌。”
段煨隐约猜出了皇帝的想法,但却只是闭口不言。
刘协继续道:“此次封高邑侯之事,大鸿胪会否使行人宣诏?”
段煨道:“依制当有。”
刘协道:“那可否安排一亲信臣属,为朕向高邑侯带几句话?”
段煨实不忍拒绝皇帝,便道:“此事臣可代为安排,不过陛下可千万莫要再留下什么把柄,以免后患啊!”
刘协点点头,说道:“段公思虑缜密,我自不会留下字据,段公只需将此物交给高邑侯,并代朕嘱托:
若有机会,入朝除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