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作者:零点浪漫 | 分类:历史 | 字数:1.2千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13章
从居高临下的视角中,孙丙能通过望远镜确认这名军官并不是清军中最为常见的女真人、蒙古人或者汉人。此人五官生得高鼻深目,其样貌与自己所熟识的东方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倒是与先前曾在马尼拉和朝鲜两处战事中并肩作战过的葡萄牙人有七八分相似。
葡萄牙派出的特遣舰队参与了海汉对朝鲜的紧急救援行动,在几个月之前刚随海汉军一起对清军实施过数次打击行动,自然不可能在此同时与清军开展军事合作。而且葡萄牙人在长江以北的大陆沿海区域活动都必须要向海汉提前报备,即便是与大明治下地区的商贸往来也同样得遵循这个原则,更勿论偷偷潜入辽东与清国接触了,想必葡萄牙人也不会为了些许经济利益而背叛海汉这个实力强大的盟友。
所以孙丙在排除了葡萄牙人的嫌疑之后,剩下的答案似乎就呼之欲出了。军情局在这次行动之前所提供的情报中就提醒过他,要特别留意清军营中是否有类似西班牙人的域外人士在活动,因为其列装的火枪极有可能是来自于海外渠道,而目前嫌疑最大的便是西班牙人。
孙丙其实很难从外貌上分辨出故乡同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不过这在他看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那位率军到朝鲜参战的葡萄牙军官西芒,也会时常分不清北方汉人和朝鲜人在外貌上的差别。而孙丙所作出的的推理也正是基于这种相似性——既然眼下观察的这个对象长得像葡萄牙人又不可能是葡萄牙人,那他必然就是一个西班牙人了。
很快孙丙又留意到这名西班牙军官身边还有一人值得注意,从望远镜中看去,此人不时在模仿着西班牙军官的表情和动作,口中念念有词,看样子应该是一名翻译,只是不知他是将这军官的指令翻作汉语还是满语。
但这辽东极北之地,哪来能通晓西班牙语的人才,而西班牙人的基地远在南海深处,麾下应该也不太可能有人熟悉满语。倒是懂得西班牙语和汉语的人不算难找,孙丙当初在马尼拉城就见过不少当地汉人后裔会讲双语。不过西班牙人的传统活动区域是以南海为主,对他们来说辽东应该是一片很陌生的地域,他们是怎么跟清国勾搭上的?
这个问题大概只能把山坡下那个西班牙人抓回来审一审才会有答案,但孙丙知道当下却不太可能实现这种打算。虽说正在山坡下训练的这支火枪队不过五六十人规模,搏一搏或许也有戏,但就算当场擒获这西班牙人,也不太可能将他顺利带走。毕竟这地方距离清军大营太近,他们靠两条腿无论如何都跑不过敌军骑兵的追击,到时候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孙丙努力抑制住自己想有所行动的欲望,将精力重新放到观察这些人的动向上。
这些清军虽然列阵举枪,摆出了打靶的姿势,但却并未开枪,只是做做样子。当然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实弹射击训练这种消耗颇大的方式,就算是在海汉军中也得量力而行,想必清军更是负担不起这样的耗费。钱还只是一方面,这些从海外运来的弹药,以及枪支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对清军而言都难以进行及时补充,肯定只能省着点用了。
但既然特地弄了靶子出来,那必定最终还是要进行实弹射击,而孙丙想看的便是这一环节。以他从军这几年的经验,他相信自己必定可以从中看出一些问题——比如枪支性能、装填速度、基本战术等等。
在这种寒冷天气进行此类训练,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裸露在外的手很快就会变得僵硬,不管是装填弹药还是举枪瞄准,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这支火枪队在令行禁止方面所能做到的程度,距离海汉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孙丙看到有很多人都不时在搓手或是朝手上哈气,或是原地跺脚取暖,并未完全遵照军官的指令进行训练。
不过这种略微散漫的状况很快就发生了改变,从营地来了数骑人马,孙丙观其行止,应该是清军某位高级将官前来督训。刚才那些看起来有些懒散的士兵立刻就打起了精神,唯恐被上司发现自己在训练中划水。
孙丙嘴角微微一扬,似乎也从这样的场景中找到了熟悉的感觉,他以前在训练中也有曾有过类似的做法,不过很不幸地被现场抓包,让教官罚他绕着校场跑了整整一个小时,那之后就再不敢在训练期间偷懒划水了。不过他还是很庆幸有那次的经历,若非如此他在之后也不会如此用功地训练,可能也就没有机会从普通部队被选拔到海军陆战队里服役了。
当然对于这些清军士兵,孙丙并不会因此而生出任何的好感,毕竟他自己就是辽东出身的汉人,若不是故乡被满人占领,他也不至于背井离乡逃难去了南方。不过好在他命还不错,阴差阳错以难民身份投到了海汉阵营中,然后便入伍从军征战四方。去年年底奉命南下之后,他就觉得可能不会再有机会回辽东了,但如今居然又一次回辽东执行任务,若是有动手的机会,他肯定不吝下狠手多宰几个敌人,以祭奠被其屠戮的父老乡亲。
那名西班牙军官在训练中还挺注重细节,不时叫停然后亲自上前给士兵纠正动作。而前来督训的清军将官看样子也很有耐心,便在旁边静静地站着观看,并未插手训练过程。
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基础动作练习之后,那名清军将官估计也是耐心消磨得差不多了,便将西班牙军官身边的翻译叫过来吩咐了几句,然后转达过去。那西班牙军官听完翻译的话,便叫停了训练,让人给这些士兵分发弹药。孙丙精神一振,心道等了这么久,总算是到正戏了。
但孙丙所看到的实弹训练场景其实没有太多的新东西,基本上都是在他才入伍当兵的时候操练过的技战术。这原因也很简单,他所学习的基础作战技能都来自于军方高层传授下来的固定套路,而这些东西的来源本来就是历史上火枪战术较为先进的西方国家,两相比较之下,自然相似的成分就居多了。
当然他现在已经进入海军陆战队服役,所使用的步枪也早就不是当初才入伍时所装备的旧式燧发枪了,所以相应的战术也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不再使用山坡下这种排队枪毙阵形了。今年年初在马尼拉与西班牙军队的交战结果,已经充分证明了海汉军在战术方面的先进,所以此时孙丙在看到山坡下这种火枪兵基本战术的时候,心中也不免生出了些许优越感,暗道就算你能将这学个十足十,也休想打得过我海汉国的精兵。
海汉军的先进战术是其他国家军队难以效仿的,这不仅仅是作战理念层面的差距,更是装备、后勤、运输等等方面综合实力的体现。起码在武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之前,其他国家的火枪兵战术都不太可能摆脱现有的框架,整体的战斗力自然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孙丙不太懂得这些深层的原因,但他知道即便清军能够培训出一些火枪兵,也根本无法改变目前与海汉相持下的被动局面,这样的火枪部队也就只能伏击一下麻痹大意的海汉军巡逻队,如果投放在正面战场上与海汉军主力部队抗衡,不消片刻就会被消灭干净。
当然了,如果将清军的对手换作明军或者朝鲜军,那这种火枪部队的发挥空间就要大得多了。虽然明军阵中也有火器营的编制,但据孙丙所知,装备的火枪大多只是较为原始的火绳枪,而今年攻打马尼拉的时候,当地的西班牙武装却已经列装有相当比例的燧发枪了,如果这些武器都是由西班牙人提供,那装备水平上应该能较明军更胜一筹了。至于朝鲜军,或许两三年以后能在海汉的帮助之下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就目前而言,就算是没有装备火器的清军,也不是朝鲜军能够抵抗的对手,双方的实力差距并不仅仅局限于武器装备领域。
理论上清军其实也有靠着提升武器性能来与海汉军对抗的可能,但质量上的差距就只能通过数量来弥补,他们必须组建起数倍于海汉辽东驻军兵力的火器部队,才有可能抹平武器性能的劣势。但问题是在于这个时代的东亚地区并没有哪一国能具备这样的工业能力,让清军能够在短时间内用火枪火炮武装起数以千记的人马,别说远在南海的西班牙人了,就算是海汉兵工也难以达到这样的生产要求。
所以这就几乎注定了清军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期内,火器部队的扩展速度会受到武器供应量的限制,哪怕他们今后拥有了自产能力也是一样。不过如果朝这个方向发展得顺利,那清军列装火器的速度说不定能在几年之后赶上并超过大明,而这也正是海汉执委会为何要将辽东地区出现的清军火枪部队视作必须查明的隐患。
海汉劳师远征驻军辽东,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要在这个方向拖住清国的军力,让其不敢放心大胆地举兵南下,以保证大明的安定。但如果清国与大明之间的实力对比如果出现了大的变化,让皇太极野心爆棚提前南下叩关,那就意味着海汉不得不出兵介入其中。毕竟大明是海汉最主要的生产原料来源地和销售市场,维持其社会安定对海汉现阶段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天下大乱,对海汉来说是现阶段不可接受的局面。
但这种大规模战事开打,其战场若是在远离海岸的内陆,海汉军其实就派不上太大的用场了。所以对海汉而言最有效的做法,便是尽量压制清国发展军事技术,三不五时地在辽东发动几次小规模战争给清国紧一紧发条,让其无法分心南顾。
而将孙丙派到敌后执行侦察任务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确认这个隐患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已经到了需要动用手段尽快将其消灭的程度。不过就孙丙目前所见的情况来看,这些火枪兵的训练水平也就那样了,而且估计是因为实战经验太少,他们在实弹射击时的阵形转换速度明显过慢,以至于两轮开火的间歇太长,大大影响到火力输出的强度。孙丙与同样列装燧发枪的福建明军一起训练过,其开火的频率至少比这支火枪队要快上一半。
如果清军的火枪部队就只有眼下这个规模,孙丙觉得这其实远远不足以对辽东局势造成明显的影响,倒是这西班牙人和这些武器是怎么弄进来的,绝对是一个值得调查的方向。如果能够切断其武器来源,那这火枪队其实很快就会名存实亡了。
孙丙在马尼拉作战期间见过西班牙战船,像那样外形特殊的帆船,如果出现在辽东海域,必然会是海面上一个显眼的目标,但迄今为止军情局从未接到过这方面的目击报告,这也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然有可能是西班牙人避开了海汉海军在辽东半岛东岸海域的日常巡逻,但相较于这种风险极大的做法,孙丙倒是觉得另外一种可能性比较大,即西班牙人进入清国的方式或许并不是搭乘那种外形显眼的大型帆船。如果是中式帆船出现在这一海域,大概就没有人会去特别在意了。
孙丙越是猜测,就越是想立刻下山去将那西班牙军官抓回来审一审,但是他也知道此时冲动不得,继续观察这支火枪队的动向才是自己当下该做的事情。不过等今晚回到海边之后,就得尽快撰写一份书面报告,将今日所见呈报给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