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1627崛起南海

作者:零点浪漫 | 分类:历史 | 字数:1.2千万

第1909章 境遇差异

书名:1627崛起南海 作者:零点浪漫 字数:4098 更新时间:2025-01-22 01:40:46

站在安道石的立场上,自然希望能够把握好这次难得的留学机会,从海汉尽可能多地学到真本领。今后自己能爬到多高的位置,很可能就要看留学期间的努力程度和造化了。但能在三亚留学多久,并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事情,最终还是要看国家的安排,毕竟他们的留学费用相当昂贵,在海汉多待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钱,国家当然希望他们越快学成归国越好。

关于海汉提供的军事培训在专业方向上的分类,朝鲜方面此前的确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什么针对性的准备。安道石之前的猜测,认为海汉人可能会根据不同兵种来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但没想到这培训课程的专业划分并非根据兵种,而是军官在军队中的不同职能。

以安道石的认知,作为一名合格的军官当然不能只会指挥打仗,跟军事相关的事务都得懂点会点才行,但他也从未想过这些东西还要通过专门的课程去学习,如果只学其中一个专业,成效肯定要大打折扣。

不过安道石立刻便想到福建明军历年来派遣了多批学员到海汉学习军事技能,对此应该早就有了妥善的安排,倒不如问问董尚义,要如何选择才最为合理。

董尚义听了他的问题后笑道:“安兄的意思是所有专业都想学,但又不想因此大大延长留学的时间,这样理解可对?”

安道石道:“正是如此,还请董兄弟为我指点迷津。”

董尚义道:“过往从我福建军中派来三亚留学的人员其实也有过类似的问题,倒也不是没有解决之法。其实很简单,一次留学学不完的东西,那以后再多来几次就是了。”

“多来几次?”安道石第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董尚义的意思,琢磨了一下才道:“董兄弟是说,多来三亚留学几次?”

董尚义点点头道:“是啊,以后再找机会来进修就是了。我福建军中有三四次留学经历的也不乏其人。每次学一部分课程,多得几次就能学完了。”

董尚义并非吹牛,福建军中许甲齐、许裕拙等将领都曾多次到三亚进修,接受短期的军事培训。而像这样比较灵活地安排留学时间,也能将这些高级军官不在岗期间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他们不用在三亚一待就是一年半载,只要有那么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联系海汉军方,自行到这边来学习一些单独的课程。当然了,这种单独开小灶的费用,肯定要比成批培训的大锅饭高多了。

然而这在董尚义看来再正常不过的操作,对朝鲜学员来说却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难题,他们能够来这一趟就已经殊为不易,至于今后还有没有再来留学的机会,当下根本连想都不敢想。这种一次学不完就安排多次进修的操作,他们肯定没法效仿福建明军。

安道石苦笑道:“董兄弟说得有理,不过在下恐怕没有条件能想来便来,这一次能来就已经殊为不易了。”

董尚义恍然道:“对啊,贵国距离三亚实在太远,这往返一趟路上就得好长时间了……那要解决安兄的问题,可能就只有向海汉申请,延长在三亚的留学时间了。”

安道石当然不便跟外人说明本国的具体困难所在,申请延长留学时间是可以,但相应的经费问题却没法解决。福建明军出了名的财大气粗,自然不会将留学经费问题列入到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而董尚义也是如此,就没有想到朝鲜的难处并不是时间问题,而在于别的地方。

安道石见无法从董尚义这里获取到有价值的答案,又不想说多了暴露自身的问题,便主动转移了话题:“不知董兄弟这次是选了什么专业,可否透露一二?”

董尚义道:“在下身为千户,自然是以作战指挥专业为先。至于其他专业,看今后有机会再来学吧……对了,听说今年朝鲜战事颇为激烈,安兄能够被选派来三亚留学,想必是凭战功拿到这个资格了?”

董尚义这话试探的意味颇浓,安道石点点头承认了他的猜测:“在下有幸曾随海汉军一同出战,表现也得到了海汉将领认可,所以才会被朝廷选中送来三亚留学。”

董尚义一听安道石参加了今年的战事,顿时也来了兴趣,连忙追问道:“安兄可否说一说,是与哪位海汉将领并肩而战?”

“并肩而战可称不上,在下只是适逢其会,随高桥南将军在我国北部平安道追击战败逃窜的清军,前前后后大约有十几天吧。”安道石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一些,不要显得太卖弄,但实际上他自己对这段难得的经历还是相当骄傲。只是作战行动中涉及很多军事机密,他也不便向外人卖弄其中细节,以免节外生枝。

董尚义倒是听得两眼放光:“原来安兄曾随高桥南将军一同作战!这真是好生让人羡慕,听说平安道追击战中联军歼敌数千,安兄能获得高桥将军认可,想必也是表现颇为出众,斩获了不少清军人头吧!”

安道石道:“当时清军惶惶如丧家之犬,只想着逃回辽东,根本无心与联军交战,的确是被消灭了几千兵马。不过当时打主力的仍是海汉军,我等只在其中出了些许微薄之力而已。”

安道石嘴上说得谦虚,但也没有否认董尚义的说法,清军在那一段追击战中为了保住主力能够撤回辽东,不断在途中使出断尾求生的战术,让小股部队留下来截击追兵。但这种战术对山林作战能力强悍的海汉独立团并无太好的效果,反倒是因为一拨一拨地分批脱离大部队,兵力太少难以形成合力,结果就打成了添油战术,每一拨留下来截击追兵的清军都没法坚持多久就会被消灭掉。

安道石在此期间也参与到了作战行动当中,使用弓箭、短矛和海汉军临时配发给他的短铳,前前后后的确是干掉了至少十多个清军。也正因为其作战勇猛且个人战斗技能不错,才会得到了高桥南的赏识,在战后的联军战功通报中提及了他的名字,从而让他有了后面的机遇。而这段经历也让安道石真正感受到了本国与海汉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坚定了向海汉学习的决心。

董尚义虽然身为正五品千户,而且在少年时便以军事天赋著称,但实际上他真正开始带兵执行作战任务也只是近两年的事,更没有在海外征战的经验。而对于福建明军军官来说,要与海汉军一同出征作战,才算是完成了某种特殊意义的认证,这正是董尚义目前所欠缺的部分——他需要一个这样的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朝鲜军力羸弱是人所共知的事,董尚义也是在朝鲜战事开始之前就听父亲提到过他们向海汉求救的情况,但这样的一支弱军中能有人凭借作战表现得到海汉名将的赏识和提拔,董尚义也不由对安道石有了更多的好奇心。

眼见已经到了晚饭时分,董尚义便主动建议带安道石等人营区的食堂吃饭。他们这些留学人员都向海汉军方缴纳了昂贵的费用,在基地内的吃住也都是包括在其中的。

海汉做生意一向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这些留学人员所能享受的待遇也是遵照着统一的标准来执行。既然是花钱留学,基本的待遇都不会太差,吃饭也是在基地内的军官食堂解决。

这个时间在这里进餐的海汉军官也为数不少,这不免让安道石等人略微有些紧张。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种紧张其实是多余的,对于他们这些外军学员的存在,海汉军官都是习以为常,并不会把他们当稀奇物看待。

对于这里的伙食,朝鲜学员们倒是没有太大的适应问题,除了因为地域原因而使用的食材有所不同,这些菜品的味道与他们在大同江基地以及南下途中逗留过的海汉殖民地并无太大差异——也就是所谓的海汉风味了。

不过对安道石而言,这里的伙食还是要比朝鲜军中的水准好多了,想当初他在平安道当差的时候,除了口粮定量之外,荤腥也得每三天才有一顿,普通士兵被克扣军粮配额更是常事。只有那些出入都坐轿乘车的大人物,才可以享受这种顿顿有肉吃的待遇。

当然这也与海汉军相对更充裕的军费预算有关,如果按照去年的标准,海汉军的人均军费开支至少是比朝鲜军多了五十倍左右,除开武器装备、训练消耗和作战行动方面的支出,就只计算个人待遇方面的费用,两军至少也相差十倍以上。而经济上的投入差异,也会由军队的战斗力得到直观的体现。

要完全按照海汉的标准来重建朝鲜军队显然不太可能,军费的压力足以让朝鲜官方很快破产,至少在军人待遇方面,安道石认为本国不太可能效仿海汉的做法,除非是大幅缩减军队规模,走海汉式的精兵路线。

“安兄,可否与我说说,跟高桥将军一起追击清军的感受?”

董尚义对安道石先前所提及的经历还念念不忘,特意坐到安道石对面,想听他说一说这段故事。当然他所感兴趣的真正重点还是高桥南,毕竟那可是海汉王牌军的指挥官,福建明军的将领都无不以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经历为荣。董尚义好几年前,便已经从几位许姓将领那里听过不少关于这位海汉猛将的光荣战绩了。

安道石也拿不准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当下只好先放下筷子,含糊其辞道:“高桥将军指挥果决,且对清军动向判断极为准确,往往能做到料敌先机。清军虽负隅顽抗,但却每每被高桥将军的提前部署所制裁,在下以为称其用兵如神也不为过。”

董尚义听得心驰神往,忍不住叹道:“可惜我晚生数年,否则贵国战事也当有我随海汉军一同出战打击清军的机会!”

今年的朝鲜战事中,福建方面虽然派兵出作战,但其实是以许裕拙所率的水师部队为主,陆军并非参战部队主力。但毫无疑问的是,不管出战的兵种为何,只要去了朝鲜战场,就相当于是拿到了刷战绩的机会。而董尚义因为资历尚浅,这种任务还暂时排不到他头上,也就只能通过各种消息渠道从侧面去了解朝鲜战事的进展,羡慕一下在那边带兵的同僚了。

安道石心道这人倒是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求战欲望如此之强,但那清军又岂是好打发的对象。朝鲜战场上如果不是有海汉军这个主心骨,其他各国组成的联军未必能完成对清军的阻击战,更别说后期的反击了。不过他转念一想,大明与清国连年交战,早就势如水火,像董尚义这样的年轻军官,心存与清军一较高下的念头也很正常。

安道石道:“辽东战事未歇,海汉军与清军在金州仍保持对峙之势,迟早还会有一场大战。如今大明与海汉已经立下兄弟之盟,届时贵国朝廷肯定不会放过打击大清的好机会,福建明军也会挥师北上,董兄弟就有出战的机会了。”

安道石在大同江基地的时候便听说在辽东驻扎的可不止海汉一家的部队,福建方面也一直都有参与其中。如果金州一旦再开打,福建明军多半也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会直接参战。

不过有一件事其实是安道石不太清楚的,那就是福建方面与大明朝廷之间的别扭关系。许心素在海汉的扶持之下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地方割据军阀,大明朝廷为了保留颜面避免爆发内战,也只能对福建的状况视若无睹。福建明军是否参与辽东的战事,并不会因为大明朝廷的态度而定,而是要看许心素与海汉的协商结果。当然如果大明的执政者足够聪明,届时完全可以顺水推舟给福建明军下一道调令,让他们能名正言顺地出兵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