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大唐捡空投

作者:醉千君 | 分类:历史 | 字数:68.5万

第166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

书名:穿越大唐捡空投 作者:醉千君 字数:2325 更新时间:2024-12-19 02:05:53

当开元九年,二月十三日的太阳露出了半边脸的时候,考场里面所有的考生都站到了一边,监考人员开始收卷。每一组考试隔间都有三名监考人员,一人负责糊名,一人负责收卷,一人监督,有无违规。

“这是什么意思?”

有考生立即发现了此番考试与以前的不同,以前考完了,试卷直接收走就是了,可为何这次还要把名字糊上呢。

对于多出的一道流程,考生们心思回转,不明所以,但也有些考生似乎猜到了什么,一时间,在考生心里出现了各种的想法,那些有了投献并且反应不错的考生,心里有些慌乱了,或者说是有些担忧了,但是那些没有投献或者投献没成功的考生,则是眼神中多了一丝神采。

只不过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在自己隔间里,不能交流,若非如此,此刻怕是非要炸锅了不可。

当王维王缙看到监考官员开始把考卷上自己的名字糊起来的时候,一脸平静,但心中却是有些震惊,从糊名开始,他们想到了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科举制度怕是从此开始又要改变了。

科举制度的每一次改变,对于世家大族来说,都是权力的一种削弱,因为他们享有的特权,会被新的科举制度屏蔽掉,而对于普通士子来说,无疑多了公平多了机会。

这一点,早在云居书院与冯元一交流历朝历代朝廷取士的时候,就已经明了了。

从秦始皇废除分封,行郡县制开始,任何一个朝代都把选拔人才当做了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现如今的科举制,帝王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在不断的变化,无论如何的变化,其方向似乎都是在朝着摆脱少数人对人才选拔途径的控制或者影响,转而变成有帝王或者朝廷直接掌控。

选拔的对象也从少数人,朝着广泛的阶层发展,科举制度的出现显然是帝皇人才选拔的又一次巨大的跨越,而糊名法则是在科举制度之上的再次跨越。

投献诗文的作用几乎是没有了,毕竟糊名了,判卷的时候,谁又知道是谁了,当然有些人还在心存侥幸,希望判卷官能从自己的字迹中认出一二,以便能获得优待,但是他们不会知道,糊名法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一个步骤,那就是誊抄试卷。

等到判卷管开始判卷的时候,看到的几乎就是一模一样的字迹了,想在答案中留下蛛丝马迹,那就死心吧。

王维王缙能想到,糊名法的出现表明诗文投献已经失去了意义,王子昂同样也能想到。

所以面对着监考官员把试卷上自己的名字糊起来的时候心境微微出现了波动,但很快就被他压制了,因为他知道这时候心境绝对不能出现问题,因为接下来的考试,才是真正影响结果的考试。

……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土!

就是说一个人三十岁如果考中了明经科,那么就是属于老人了,要是五十岁考中了进士,依然算是年轻进士,因此可见,进士非常难考。

但是在大唐为官,若是此生不能考上进士,无疑是一辈子的遗憾,并且如果你想位极人臣,那么必须考中进士才行。

三郎陛下时期,那些能够坐上宰相之位的,就没有一个不是考上了进士的。

对于一些有心高位的考生而言,进士科才算是真正的考试。

这也是为何,王子昂要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好好备战今日的进士科了,同样的王维也想看看自己实力在此番考生中到底如何,所以也是卯足了劲。

相比明经的帖经、墨义,进士考试的内容,则是考的真才实学了,不是简单的背诵就能达到了。进士考试除了经学和时务策以外,重点还有考“诗赋”。

这里面既要看一个人对经典的学习程度,又要看分析时务,解决时务的能力,同时还有考察一个人诗赋的才能,这才是考核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

如果说明经考试存在这标准答案的话,那么进士科许多的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关键就在于考生的应答结果如何,能够切中要害,或者说刺准判卷官的心。

所以在后世朝代,明清时期,有不少考生会押宝主考官是谁,然后针对主考官的文笔喜好,去练习自己的思路和文笔,然后在考试时,按照主考官喜好的方式答题。

不得不说,这样的一种方式,若是操作得当的话,却是有助于判卷时的高分,但是这个前提就是你既要判断准,主考官是谁,又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放行。

按照以往的常规,主考官就是礼部侍郎,所以确实有不少人研究过礼部侍郎的个人偏好,然后训练自己,可突然出现的礼部尚书裴光庭却是打破了不少了的侥幸。

这一次的进士考,只能完全凭借个人实力了,这几乎是在场所有人没有商量的情况下达成的共识。

试卷发下来了,不少了看了一遍题目之后,就开始选择一些相对简单,或者自己有把握的试题开始下笔,王子昂也如此,他确实有着不俗的实力,所以看完试卷不久,就已经开始答题了。

相比于其他考生,已经开始答题的情况,王维王缙哥俩似乎并没有急着下笔,他们还在研究试题。

这如何应对考试方面,作为后世经历了无数考试,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从山沟沟里面走出了,进入名校的冯元一来说,有着许多的经验可以传授。

所以在日常聊天的时候,冯元一都会有意无意的传授一些后事考试经验,有冯元一这种深谙考试之道的老麻雀指导,再加上王维王缙哥俩的实力,想不考好,都难了……

因为第一场明经考试,三王给裴光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进士科考试的时候,他重点关注了三人的表现,同样的那位也被三王震惊的眼珠子掉地的监考官,在进士考试开始不久后,巡视考场,然后分别重点注意了三王的情况。

最先到了王子昂考间,看到他下笔如飞,面色很平静,似乎觉得这很正常,这很王子昂,可当他再看到王维王缙哥俩,还在研究题目时,他的眉头却是皱到了一起。

“他俩在干嘛?为何还不开始答题?”

他当然不会知道,王维哥俩可是接受了冯元一传授的考试大-法,通篇了解试卷,研究试题,追溯到出题者的目的,然后有的放矢的下笔。

其实,这哥俩之所以这么做,真的不是他们故意的,实在是被冯元一说的说了,竟然在考试时,形成了条件反射,看到卷子第一反应不是答题,而是研究试题……

用冯元一的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