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
作者:晴空一度 | 分类:历史 | 字数:190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
康熙皇帝苏醒之后,发落了马齐和张廷玉,便感觉有些微微疲倦,只是这番吐血昏迷,已经让康熙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当下这一仗怕是难了,就算想要带着这七万人离开这里,怕也是没那么容易。
不过这一仗对于康熙来说,却依然要打,而且不得不打,毕竟如今桐城被围困,大军后勤被断,若是不夺回桐城,想要摆脱困境也实在是不太可能。
“叫他们都进来吧。”康熙细细思索了一番,心里也是有了定计。
张廷玉连忙拱手一礼,随后便出去唤来了众位文官武将,礼部满尚书赖都、兵部满尚书逊柱、户部尚书孙渣济还有刑部满尚书托赖等一干大员汇聚一堂,可以说此时整个朝廷上下一半的重臣都已经聚集在了此处。
“奴才等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跪在了地上,却是满满一地,张廷玉也只能跪在队伍的最后方,毕竟这帐内的大臣们,就属他的官最低了。
康熙抬起手示意众臣起身,随后叹息道:“这天底下哪有真正的万岁?不过是凡夫俗子的一些妄语罢了。”
众臣一听却是大为震撼,这康熙皇帝的话头,怎么听怎么感觉不妙啊......这是已经变得有些魔怔了吗?
“朕的一生也算是屡经动乱,这楚逆说起来再大,可也大不过天去......朕心里是想明白了,是咱们自己出了问题,否则岂会给楚逆机会?”
康熙脸色有些沉重,他已经放弃了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打算跟复汉军,跟宁渝好好打上一仗,这一仗既是为了求生,也是为了未来。
这一仗若是赢了,不管怎么样,短时间内楚逆也就没有威胁了,而康熙的圣名也能挽回几分,大清王朝也能多一些喘气的机会。若是输了,那自然不用多说,原本就雪上加霜的大清王朝,也算是越发岌岌可危了。
众臣闻言也不敢多说什么,纷纷跪在了地上,等候着康熙发落。
“当下与楚逆一战在所难免,大军即日启程,奔赴桐城!”
好半晌,康熙一脸决绝之意,“告诉所有人,一路所遇乡镇,皆归其所有。”这番话却是说得杀气腾腾,让人不寒而栗。
这话什么意思?很明显了,只要大军抵达桐城,这些乡镇百姓便是赐给他们的开拔费,以鼓舞其士气,增加其锐气。
众人一听心下便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过谁也没有在意,毕竟这些人是死是活,与自己又有何干?反而现如今大军士气不振,若真能以血开锋,还真有机会击败复汉军,到时候大家伙也就能顺势升官发财了。
跪在最后面的张廷玉,脸上平静无比,只是心底却在滴血,他自己便是安徽桐城人,这附近的百姓说起来可都是他的父老乡亲,如今却眼睁睁看着这些人,即将成为清军屠刀下的亡魂,焉能不心痛?
只是张廷玉也在心里给自己找借口,皇上此举也实属无奈,大军后勤断绝,士气全无,若是再不施以雷霆手段,怕是悔之晚矣.....至于那些百姓,张廷玉微微闭上了双眼,合该这些人的命数如此,实在是无可挽救了。
康熙在上面睥睨着张廷玉,他当然知道,这个貌似纯良的汉臣,祖籍就在现下的桐城,可是他依然决意如此,一来自然为了心中的大计,二来也想看看这个汉臣内心的所思所想,若是能忍住不开口,则说明此人的隐忍功夫已经大成,到时候必定能成为经纬大才。
“启程!”
七万余人顺着来时的道路,一路向着桐城出发,只是这沿途的村镇却都一一化成了灰烬,清军士卒在鲜血的刺激下,士气大为振作,人人皆奋勇向前,许多人的身上都已经塞满了银钱,只是上面沾满了血迹.....
...........................................................................................................................................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桐城上已经插上了复汉军的大旗,就在两千八旗兵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白潢无奈之下只得将剩余的三千绿营兵赶上了城楼,却没想到在复汉军的猛烈进攻下,绿营兵直接一战而溃。
特别是一名叫做赵大虎的参将,直接带着亲信在战场上倒戈投降,随后便带着人将剩余的清兵都给击溃了,复汉大军也就趁着这个机会入了城,彻底拿下了桐城。
在这一仗当中,八旗兵不可谓打得不壮烈,整整两千人坚守近两天,死伤高达一千三百余人,相比起来,那三千绿营兵在战死者不过数十人后,便彻底溃退了,实在是差得有些远了。
在拿下桐城后,剩余的两千多清军全都成了俘兵不说,阿尔松阿在战局崩溃时选择了吞金自杀,而兵部汉尚书白潢选择了弃城而逃,带着一百多人便从城南门溜出去了,而复汉军缺乏骑兵,因此一时也没有拦截上。
宁渝踏着地面上的血渍,一点点走进了城里,到处都堆放着清军的尸体,这些战后的尸体都将会集中焚烧,主要便是为了防止出现战后的瘟疫,只是眼下看到这一幕,心里微微有些不适,这一仗实在是太血腥了。
严格来说,这一仗复汉军的损失并不大,消灭清军近两千人,活捉清军也有两千多人,自身伤亡却只有五百余人,怎么说也不算吃亏了。只是桐城狭小,再加上这两日的攻城着实有些残酷,因此不免有些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