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晚金
作者:边郡箭手 | 分类:历史 | 字数:250.3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章 战与和(上)
最让许国出乎意料的惊喜是爱申,此人祖籍乃是汪古部人,但是已经连续几代人定居中原,为阿勒坦汗效力。他本人也曾是虢州镇防军的总领,在秦州之战中被潘正赏识,随后经过几轮协同作战,负责驻守德顺州的爱申逐渐被潘正拉拢。
此番北伐,考虑到爱申与潘正关系过密,完颜合达之前并没有通知他,直到大军北进才致信于此人,令他从中协助。
但是爱申得知之后勃然大怒,拒绝与完颜合达合作,反而怒斥其人自相残杀,不但没有攻打许国,反而与许国联手,决心坚守德顺州,他下令全军树起光军大旗,以示与光军合作。
但是德顺州缺少军队,只能募集义勇守城,爱申在德顺的处境甚至比庆州更加危险,正当他哀叹朝廷无道,自己死也不得瞑目的时候,战况却突然起了变化。
潘正率领骑兵直接向心突击,连续收复了数座被金军占据的县城,边境一带的蕃汉人等对潘正极为景仰,再加上光军新政早就培育出了忠于光军事业的可靠群众,当地分到土地的农民以及被解放的驱口双手欢迎光军骑兵归来,并且为之补充给养和贴军人员。
潘正也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目前陕西战况,考虑到山地地形因素,他决心并不从北面直接攻打庆州,而向东先解除德顺之围,然后以德顺之兵与光军骑兵结合,沿山向庆州方向行进,并消灭盘踞在沿途的敌军,以此动摇完颜合达对庆州的包围。
战术大获成功,1500名光军骑兵冲到德顺州城下的时候,爱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围城的金军也没想到光军骑兵会首先光顾这里,一下就被打得大败亏输,残余兵马慌忙南逃,丢弃的辎重堆积如山。
“朝廷无道啊。”爱申见到潘正,忍不住叹了口气:“眼下我是和你拴到一条绳上了,只求此番能够扛住朝廷的进攻,以后自然有自证清白的机会。”
潘正突如其来的旋风攻势果真大大动摇了完颜合达的包围,庆州之战本就不顺利,守军打得异常顽强,让军队士气低落,现在潘正率领骑兵从西夏杀了回来,所当皆克,所击皆服,金军的布置一下子混乱许多,庆州东面的金军营盘被潘正轻轻松松踩烂,一千五百骑兵再加上爱申所率领的德顺州义勇近千人成功撤入庆州城内,顿时守军士气大振,当天晚上又敲锣又打鼓,城外金军的士气更是一落千丈。
洮州那边的战况也与此类似,尽管野战得胜,但是人心动摇却丝毫不比光军差,潘正大将风度早已陕西知名,地方守将无不对之倾心。
陕西军将樊泽、高英等人都站出来,指出朝廷此举有失人心。这些还只是小人物,通远军节度使陀满胡土门作为沙场宿将,也素来与潘正等人交好,连续质问前来主持战事的完颜白撒潘正何罪之有,朝廷为何无故攻其军马。
最直接的是巩州守将杨沃衍,他干脆就没来,还派遣手下大将刘兴哥前往洮州通风报信,协助当地留守军马稳定形势。
虽然朝廷有大义名分在,光军看似处于下风。但是由于光军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工作体制,1所以在这场同室操戈的混战当中,光军反而意志更坚定,更能同仇敌忾,反倒是金军内部已经出现了思想裂痕。
但绝对的实力差距依然不容小趋,即便是不少军将同情潘正,但他们也认为潘正已经不可能胜利了,分散在三处的光军怎么能抵挡金朝的全力一击呢,这可是连参知政事完颜白撒都亲自过来指挥对光军的围剿了。
但是潘正并没有失望,现在的形势已经大为好转,只要坚守庆州,等到僧虔来支援,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然而,他在苦苦期盼的那个人此时却犹疑不定,生前下令士兵集结之后,却迟迟没有向西南方向挺进解除庆州的包围,反而下令让全军保持最大克制,不可违背朝廷的意思,绝对不对朝廷兵马兵戈相向,只是不断上书请朝廷明鉴是非,放过潘正。
陕西的战况短暂的陷入僵局,也就在这个时候,高俊一声令下,光军兵分五路,自河北平原启程,越过漫长的太行山陉道,开始了河东战役的伟大篇章。
第一路,高俊率领,44000人,自威州出发,过井陉,攻打娘子关,目标是平定州乃至太原。
第二路,燕宁率领,19500人,自定州出发,过蒲阴陉,攻打倒马关,目标是灵丘,牵制刘伯林。
第三路,李铭率领,12400人,自磁州出发,过滏口陉,目标是与蒙古纲共同威胁潞州、泽州。
第四路,冯达率领,16300人,同样走滏口陉,但过关后向北,威胁沁州。
第五路,宋永童、三模合率领,4400人,向南,干翻庆山奴。
除此之外,楼升率领24000人的军队镇守溏泺,河北平原上也留有上万人的预备队。
各路大军携带了近二百门不同口径的火炮,还有将近三万匹万马、与之相等的牛、以及近八千头驴和骡子。
河北山东征发的支前民工超过二十万人,高俊用数年来积攒的粮食支付其报酬,河北军民踊跃应征,手提肩挑的将粮食送往河东前线。
从十一月开始,河北路机关继山东之后也宣布进行交通管制,严格规范户口,减少战争时期的随意流动。
山东已经全面转向战时经济体制,普通人就连大米都吃不上了,这些东西全部都要送到军队去。
战士们知道,军队的粮仓是满的;所有的兵器都制作考究,由负责任的工匠交到战士手中;军饷没有贪污,家属受到了照顾;指挥他们的将领都是多年苦战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人士,爱惜他们并愿意对他们负责;军人地位崇高,沦陷区人民对他们有殷切期待,此时他们接收到了人民的命令,向西一头扎入河东地区的崇山峻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