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晚金
作者:边郡箭手 | 分类:历史 | 字数:250.3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章 沃州的援军(上)
不用猜,高俊也知道他的北上行动已经在朝廷内引起轩然大波,完颜珣对他的印象也急转直下,当年在中都忠心护主,有从龙之功的史全现如今已经变成了桀骜不驯的一方军阀,甚至比封建的河北诸公都更加独立强势,这让完颜珣痛悔自己真是看错了人,怎么会赏识高俊这么一个虎豹豺狼。
最要命的是,朝堂上的人对高俊的态度却并非一致谴责,不少官员额手称庆,觉得高俊才是北伐的真正希望,这种态度更让完颜珣如坐针毡。
现如今朝野中的少壮派官员都对高俊有一种莫名的同情,尽管他们也知道高俊这是抗命,是不遵从朝廷,可是他在北伐,他在收复失地,他在解救受苦受难的同胞啊,这让不少人感到了道德上的矛盾和良心上的折磨。
完颜珣想的倒是没有这么多,当了皇帝之后,他才意识到,以前他不理解的种种政策并不是因为昏庸,实质上都是不得已。
这样的话和别人说不了,但是可以与未来的皇帝说,完颜珣忍不住对太子守绪说:“如今方知坐龙椅难。”
看得出儿子欲言又止,完颜珣鼓励了一下:“你以为如何?”
“男常读书,古人云,亲贤臣,远小人,如今来看,父亲的身边却有小人乱政,男以为,应该驱逐这些小人,重振君臣士气,朝廷既然掌握正朔,一旦号令北伐,焉有不从者?”
不用问,完颜珣也知道儿子所说的小人是谁,他何尝不犹豫,高琪此人权力欲极其旺盛,也就是眼下情势急迫,他还满足于现在的位置。要不然,就以他独断专行,贪恋权位的性格,恐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尚且不能满足。
但是除去此人,又有谁能用得舒心呢?
父子两人同时语塞,无论是完颜珣还是完颜守绪,在内心里都提防着汉人,并不愿意让一位汉人参与金朝的核心决策,以至于就连普通的女真人似乎都不应该进入这一层级。
良久,完颜守绪还是有些迟疑的说:“现如今蒙古在河北烧杀抢掠,扰乱中原,汉人与蒙古人仇深似海,只要我们坚持抗蒙,还可以收拢汉人之心。到那个时候,以汉人之储蓄供养女真之猛士,或许可以驱除蒙鞑,恢复祖宗陵寝。”
完颜珣苦笑了一下,作为现任皇帝,他是不大相信女真勇士这种只存在于本朝史书上的东西的。
并不知道父子二人对话的详情,但是高俊却对两人的态度把握得八九不离十,此刻,他与王浍二人正在邢州城外,一边散步,一边探讨后方的局势。
“完颜珣是个很精明的人,对大部分具体事务都拿捏的很清楚,他曾经是知府,历任州县,对于金朝基层的状况、蕃汉之间的矛盾、财政凋敝、官吏贪墨、士道不行的现状都了如指掌。
但是,小事不糊涂,大事必然糊涂,他对细节拿捏得很准,但是却认不清当下的天下大势,所以才会连连错误,昏招迭出,金朝已经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至于太子守绪,我与他在中都倒也见过几次,太子是个有决心毅力的人,相比于官家,他对天下大势的把握更清楚。然而,太子言先于行,不黯世事,即位之后,未必为佳。”
在高俊看来,完颜守绪确实理清了金朝的主要矛盾,但是,这并不源于什么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而是先入为主的思想。某种程度上,完颜守绪更像是一个狂热分子,十分相信那些他从小被教育的东西,中国之尊,金朝之强,正统在我,以及女真的不败神话,这些他都无原则的相信,即便是即位之后,见到世道的更易变化,也一厢情愿的相信那些东西。
所以完颜守绪清廉,勤政,爱民,但是却对他遭遇的危机一筹莫展,他只相信那些从书本上看到的圣人真理,却缺少对现实的观察。
“如果两父子的优点能够结合,或许也是一代明君,以金朝经略中原百年之底蕴,驱逐鞑虏,或有可为,只可惜事违人愿呐。”高俊转过头来,突然向王浍问了一句很奇怪的话:“王先生,假如我在此不幸身死,光军还能推出一位有魄力的领导人吗?”
“太尉颁行新政,如今光军的制度条格都源于太尉之手,太尉纵死而魂犹在,推选一位新的领导,只要萧规曹随,则事业可保。”
“假如,我是说假如,我现在有个年不及总角的儿子,他显然是不能承担大任的,而且说不准长大后还是个放浪之徒。我再说一下,是假如我现在死了,你们推选潘正做光军首领,那对我这个儿子应该怎么处理呢?”
表面上云淡风轻,但王浍的心里却有些高兴,他见到高俊之后,一直觉得这个人着实有些奇怪,归根结底,是高俊对这个世界一直采取了一种有些不屑的态度。
天下人熙熙攘攘,谁不爱名利?谁不爱官爵?然而,王浍却发觉高俊此人对于权力以及声势地位却有一种不相称的淡漠。
对于王浍来说无比精彩的大千世界,在高俊眼里却似乎残破不堪,甚至于,高俊在心底骄傲的认为自己比整个世界都强。那么,就算是大国皇位,在他眼里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而已。此人掌握权力,似乎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他真正想做的是改换世道,翻天覆地。
这一直让王浍忐忑不安,不过现如今高俊问出这番话,说明他似乎有些想得通了,从心底,高俊似乎也在考虑起为帝图皇的事情了。
大概也觉得自己的问题太过失态,高俊摆摆手,示意王浍不要介意,两个人结束这场散步之后回到中军营帐,在这里,他们又接到了新的好消息:燕宁在北京和大破安鲁军,杀敌军二千余人。
没有亲临战场,但高俊在露布的字里行间中依然可以想象当时战场激烈的厮杀,镇防军是如何运筹帷幄,利用兵力优势包夹敌人,通过这几年采用的各类新式技术震慑了早就脱离太平军的那群叛徒,又是怎么让他们彻底的绝望逃亡,之后追亡逐北,让河水都为之尽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