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明天子

作者:名剑山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362.4万

第三十一章 一波又起

书名:明天子 作者:名剑山庄 字数:2683 更新时间:2024-10-22 09:03:59

第三十一章 一波又起

徐春申当街斩首,这一场大热闹,让很多苏州百姓围观。

但是陆麟却没有心思去管这个。

他已经无心在苏州城之中再待下去了。

在他心中徐春申已经死了。

因为就在徐春申被处死的同时,王恕一些关于商税的政策,也已经确定了。

当然了,还没有到公之于众的时候。

对于一些有关系的人来说,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棉布征税,是板上钉钉了。

这就不用说什么了。

丝绸征税也与棉布一并征税。

但是王恕也高抬了一手。他对丝绸征税的数目,也与棉布一样。

要知道丝绸普遍比棉布价高,甚至最顶级的丝绸,一寸一金。王恕却大而化之,给出一个数目。

实际上对丝绸方面的征税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少。

这也是王恕权衡利弊的原因。

在棉布产业之上,徐春申一死,剩下的人都不成气候,或许有一些士绅参与进去,但是在瓜分徐家产业的浪潮之中,也会狠狠的捞上一笔,虽然不情愿,但是这税率也就认了。

毕竟,官府能抄了徐家,但是徐家的产业大部分也是要发卖的,真要说徐家的现银,是没有一千万两的。但是如果徐家的产业全部发卖,所得定然要超过一千万两的。

瓜分徐家的产业的一大主力,就是少府。

可以说,少府从今之后,虽然未必可以在棉布产业之中,占据领导地位。但是却也是相当重要的参与者。

其次,就是其他士绅了。

对于丝绸产业背后,却大部分是当地士绅,这个产业虽然这些年有些扩张,但是毕竟不是新生的产业。

利益纠葛太过复杂了。

王恕也担心,逼得太狠,会出事情。

所以,放宽了这方面的事情,先确定能征税,至于将来分不同种类,收不同的赋税,等操作,就等后来人完成了。

陆麟在这里已经没有一点作用了。

他也不想在这里待着了。

他乘船准备回陆家镇,只是还没有到家,却听见周围喊杀之声大做。

陆麟大吃一惊,推开船上的窗户,说道:“怎么回事?”

江南之地,近百年没有听闻兵戈之声,这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

他推开窗户一看,却见河道两侧有不知道多少短打的汉子,高声大喊,手中也没有多少弓箭,甚至拿一些石头向水道之中砸。而河道之中,有几十艘船只已经围了过来。

这些船只,也没有什么大船,都是寻常百姓家所用的小船,甚至有些都是舢板。对面陆家的大船,这些舢板根本不顶用。

但是这些人前仆后继,源源不断。

陆家子弟倒是装备不错。

朝廷禁弩,禁甲,禁火器。但是并不禁弓,也不禁刀兵。几十个陆家子弟长刀都是军中制式长刀,乃是遵化造的。

钢口很好。

但是再好的武器,也要人用的。

陆家子弟欺负一下平头老百姓还好,但是真到了拼命的时候,哪里有这个胆气。

僵持了一阵子,攻上来的人死了不少人。但是最后这些人还是冲上了船只。不多时陆麟就被拖了出来。

按在甲板之上。

平日陆麟养尊处优,即便是面对王恕,被王恕威胁,也没有失了体面,但是此刻就好像是一头肥猪一般,死死的按在甲板之上,任陆麟怎么动,也挣扎不开。

陆麟大声说道:“我乃陆家家主。你们是什么人?”

“我等乃大周天军,下凡杀朱而来。”

陆麟猛地一愣,说道:“张士诚?根本不可能。”

听这个口号,陆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士诚,张士诚的国号就是周。只是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张士诚哪里有那么高的号召力。

一个头目上前说道:“你愿不愿弃暗投明?”

陆麟心中苦笑,但是大义凛然的说道:“我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要杀便杀,休得多言,我再听你一句,就是污了我的耳朵。”

陆麟并非不怕死。

只是他乃是陆家族长,就要承担起责任。

他这个族长如果背叛朝廷,那么陆家就会被打入另册。这些事情是,他百死莫赎的。

虽然而今他还不知道,这一股大周天军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但是他却知道大明朝廷而今如日中天。

一时间或许有些困难,但是绝对不是这些草台班子所能战胜的。

“好。”却听这头目冷笑一声,手中长刀一挥,陆麟人头飞起,鲜血迸射。带着他的疑问,一并下了地府。

这头目分了船上的财物,站在高处大声,说道:“乡亲们,而今我们什么也没有了,只要打下苏州,才有吃的,不拼命也死,拼命最少吃饱了才死了。”

“打苏州,打苏州。”

一时间群情激奋,这些人一身短打,看上去与百姓无疑,但是此刻却都跟着这些头目向苏州而去。

经过苏州士绅与王恕两方,长达数月的折腾,他们终于达成协议了,看上去这一场大戏要收场了。

但是沉默的大多数却爆发了。

这半年市场上风云变化,简直如坐过山车一般。

是的,有些大胆的人,在这种变化之中赚了钱,但是对大多数百姓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一年。

大部分都赔了。

今年没有天灾,但是人祸却胜过了天灾。

江南虽然富甲天下,但是江南的底层百姓与其他地方的普通百姓,也是一样的苦哈哈的,一年赔了,不知道要过多少年苦日子。

是的。王恕一直稳定粮价。

因为王恕知道粮价是关系百姓生计。

但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平原,与其他地方并不是一样的,因为经济作物种植的太多,粮食自给率有多少,而今没有人统计,也不知道。

常年从外地采买粮食,却是有的。

王恕用来稳定粮价的粮食,一大部分都是外地的粮食。

只是百姓手中没有粮食,他们种粮食的不多。而他们手中今日都赔了,也没有钱。

只有一些往年的积蓄。

大部分百姓往年的积蓄也没有多少。

也就造成了而今粮食并没有涨价,但是百姓却买不起的情况。

只是如果单单是这样。

苏州百姓还不至于造反。

更重要的是另外一点。

那就是江南的奴仆制度。

这个问题,之前都说过了。

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工厂之中,大部分工人都不是工人,都是奴隶。有着非常强的人身依附关系的。

这种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奴隶工人的数量也在大规模扩张,一般来说,本地人是不做这个的,做这个的人都是江北人。

因为江淮地方水旱多发。很多灾民不得已只能卖身为奴。

而徐春申产业之大,麾下更是有不知道多少这样的人,有男有女。

说实话,虽然朝廷禁止,但是很多人都依附着徐春申活了下来。倒不是说徐春申与这些人有什么恩德。

而是徐春申在,徐家的体制就在。

徐家的打手什么的,都能卖力镇压这些人。

但是徐春申死了。

苏州这边还在争夺徐春申的遗产,却不知道这些徐家的打手也是人心惶惶,毕竟徐春申很多事情,下面人能脱得了关系。

他们自然无心管理。

对于很多强制管理的奴隶来说,这是一个大好机会。

就随便撤了旗帜,就反了。什么大周,什么张士诚都是幌子而已。

他们这些人刚刚开始是为了逃走,但是他们发现似乎各地百姓也是穷困之极,几乎一拍即合,于是就被裹挟起来,成了而今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