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作者:名剑山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362.4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章 议麓川
第一百一十章 议麓川
朱祁镇按部就班的回到大内之中,关于麓川之事会议也急不可待了。
这一两日之内,各方人士都为麓川之事议论纷纷。
朱祁镇首先看到是各方奏折。
结果不出朱祁镇所料,是群情激奋。大部分朝臣都支持大举增兵云南,回击麓川。
但是并非没有杂音的。
朱祁镇就发现两人反对征麓川,一个乃是礼部主事刘球,另外一个就是刑部右侍郎何文渊。
这两人都有名臣之姿。
礼部主事刘球倒也罢了,他是永乐十九年进士,与于谦同科。于谦向朱祁镇提过刘球,说他乃古之君子。
但是朱祁镇并不是多看重他。
盖因从他履历就可以看出来,他是单纯的词臣。又是在礼部任职,在士林之中声望很高,但是在朱祁镇看来,不过尔尔。
但是何文渊就不一样了。
何文渊乃是地方官出身,曾经治行浙东第一,是一步步从县令,知府升上来的,对地面情弊知道太多了。
他既然说不行,自然是很有原因的。
所以,朱祁镇将那些支持增兵云南的奏折撇开,先细细看何文渊的奏疏。
何文渊的奏折最重要的地方有两次,他提出了云南征战后勤上的困难,必然是天下骚动。其次,就是善后问题。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最后朝廷还是要退回来的。这种情况,对朝廷没有利益可言。
也提出了解决方法。
就是派重将坐镇云南,如赵充国平地羌乱,且屯且战,动兵不多,加以时日。必然能奏捷。
朱祁镇觉得,何文渊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只是良将难寻。
如果沐晟有能力的话,就不会让麓川坐大到如此地步。但是沐家两代坐镇云南,换沐家易他将,且不说沐家在云南的影响力。
单单是胜任的将领就少之有少。
何文渊的意思,将战事局限于云南一地,哪怕打的时间长一点,也不要紧。要坐镇云南的将领,自然要年纪轻一点,熬得住南方气候。并上马能理兵,下马能屯田,并能压服沐家,让沐家为之所用。
这样大将,朱祁镇的夹带之中是没有的。
而且何文渊毕竟长期在内地任职,对麓川的形式并不了解。在何文渊看来麓川不过弹丸之地,兵不过万。
却不知道麓川本部就有数十万百姓,影响力遍布千里之内。俨然一国,其势不过稍弱安南而已。
朱祁镇担心,如果不举增兵,大理,楚雄都危险了,云南非我所有。
打赢容易,如何一劳永逸就难了。
朱祁镇看过何文渊的奏疏之后,才去看朝臣支持大举增兵的奏疏。
这是朱祁镇从太皇太后那边学习的办法,无论什么时候,先看弱势一方的奏疏,并非不合流的声音一定都对。
而是在几乎举朝都一个声音说话的时候,发出不同意见,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不管对错,都应该慎重对待。
支持开战的人之中,也有两人的奏疏,朱祁镇细细看过。
其一就是张辅,其二就是杨荣。
张辅就不用说了。
张辅对外,从来是强硬派。
在弃安南一事上,即便满朝文武都赞成,张辅还是据理力争。而今他更是在奏疏上表明,而今不增兵云南,就是弃云南。
第二个就是杨荣。
杨荣就要比张辅理智多了,不过,他比张辅更进一步,如果说张辅还再说,朝廷为什么一定要增兵云南。那么杨荣就要开除方略了,举荐王骥督师,蒋贵为主将,带领边军一部,还有南方卫所军队南下云南。
朱祁镇想了想,对王振说道:“将其他支持出兵的奏折,全部贴上节略,等朕回来看。”
王振立即说道:“是。”
下面支持出兵的奏疏,最少有几百本。朱祁镇自然不会一一都看过。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去见太皇太后。
毕竟而今真正决定朝廷大事的,还是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未必想为了麓川大动干戈。
朱祁镇做如此想,也就将杨荣的奏疏与何文渊的奏疏一并带上去了。
到了慈宁宫,朱祁镇见太皇太后躺在躺椅之上,一晃一晃的,眼皮垂下来,似乎已经睡着了。
太皇太后似乎老得特别快。
岁月似乎在他身上加速流过。
在数年之前,太皇太后还行走如风,根本不用人搀扶,但是而今太皇太后的精神大不如前,身边一根拐杖,也成为身前常备的物件。
这似乎也是太皇太后有意将朱祁镇推上前台的原因之一。
“娘娘,娘娘。”朱祁镇半跪在太皇太后的躺椅前面。小声说道。
太皇太后口中咕嘟一声,这才睁开眼睛,见了朱祁镇说道:“皇帝,你来了。”
朱祁镇说道:“正是孙儿。”
太皇太后说道:“你做得不错,有几分静气了。却是我老了,想的有些差了。”
朱祁镇知道太皇太后所言,乃是他在南海子并没有回来,而是正常狩猎完了之后,才回来这一件事情。
“都是娘娘教得好。”朱祁镇笑道。
太皇太后说道:“小马屁精。”太皇太后从躺椅上站起来,朱祁镇立即搀扶着,如果刚刚开始,朱祁镇搀扶太皇太后,还是虚虚搀扶,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但是而今他却能感受到太皇太后身上的重量。
太皇太后真的老了。
朱祁镇搀扶太皇太后,小步向前走,太皇太后一边走一边说道:“你来是为了麓川一事吧。”
朱祁镇说道:“娘娘英明,这一件事情,总要是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都察院都到,到底该有一个什么章程,还请娘娘示下。”
正如一些人说的,会议越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决定。很多决定都是大会之前已经决定的。
大会上不过是统一思想而已。
太皇太后叹息一声,说道:“皇帝啊,我是不是错了,我不过是想太太平平过日子,这不好吗?鞑子也就罢了,毕竟是世仇,但是麓川又是怎么回事?”
“还让不让人安安分分过日子了。”
朱祁镇说道:“娘娘,麓川也是世仇。”
太皇太后有些诧异,说道:“有吗?”
朱祁镇不得不将麓川的由来全部说了出来,朱祁镇说道:“黔宁王大破任思发之父,将麓川分为十几个土司。而今任思发而今想重振家业。”
太皇太后已经到了大殿之中,坐在交椅之上,这才说道:“想起来了,黔宁王定边之战,打得就是他家啊。”
朱祁镇有些哭笑不得,也不知道太皇太后是真不记得了,还是从来没有将麓川当一回事。
太皇太后说道:“而今想不打都不行了,下面的人都是什么章程。”
朱祁镇随即将杨荣与何文渊的奏疏抵上去。
太皇太后眼睛也有些花了,不耐烦看,让朱祁镇读。
朱祁镇将两封奏疏都读了。太皇太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皇帝,你是什么意思?”
朱祁镇说道:“孙儿其实不想打的,毕竟我朝大敌乃是瓦刺,孙儿不同意任何从九边调兵的举动。乃至于京营。但是指望南方的卫所,恐怕不能平麓川。”
“这是两难。”
太皇太后说道:“你觉得何文渊说的怎么样?”
朱祁镇心中暗道:“果然,太皇太后还是喜欢何文渊的办法。”这就是朱祁镇将何文渊的奏疏拿来的原因所在。
他觉得这一封奏疏要比杨荣的奏疏更合太皇太后的心意。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孙儿也知道何大人的办法似乎好一点,只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