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秦二世
作者:独爱红塔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234.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0章 你终究长大了,再也不需要老夫的庇护了!【求收藏,求推荐】
现在整个咸阳的二代纨绔们,他们对于嬴高充满了复杂。
毕竟在大秦,建功立业是唯一的主题,所有人,包括长公子扶苏都在学宫学习,而嬴高却成了郎中,秩比三百石。
可以说,如今的嬴高虽然才八岁,却已经开始自食其力。
自然而然,嬴高变成了所有人羡慕的存在,同样,也是他们共同抵触的对象。
……
嬴高对此并不知晓,就算知晓了也不在意,只不过王离是唯一的例外,他看到王离眼中的向往,会心一笑。
“高,你都已经有了俸禄,而为兄痴长数年,却始终碌碌无为,你还笑……”王离见到嬴高嘴角的笑,顿时不满了。
“好了好了!”
拍了拍王离的肩头,嬴高摇了摇头,道:“离兄,别说你不知道,你的路在军中,在战场。”
“在战场之上,去的早了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在家里好好打磨,唯有如此,才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说到这里,嬴高深深的看了一眼王离,苦笑一声:“我只是一个预备的秦吏,啥时候转正都不知道……”
被嬴高这么一说,王离心情顿时好了起来,毕竟秦吏升迁之难,难于上青天。
而且秦吏只是官职,而不是爵位,大秦二十级军功爵,必须要战功,亦或者对于大秦作出巨大的贡献才能授爵。
十个秦吏之中,只怕是连一个有爵位的都没有。
一想到这里,王离心下平衡了。
人生在世,最怕的便是比较,毕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一个人擅长的方向大不相同。
“高,武道与兵道不要落下!”王离目光如炬,眼底深处有一抹炙热:“希望有朝一日,你我兄弟在沙场之上纵横不败。”
“嗯嗯!”
闻言,嬴高心头也是豪情万丈,忍不住:“总有一天,放眼望去,皆是我大秦之土!”
……
秋藏。
意思就是在秋收之后,清点汇总各大郡县大小府库的赋税收入,以达到了让朝廷了如指掌的目的。
丞相作为领政大臣必然会在,而只要是大秦官吏,只要在咸阳,没有当日当值的官吏,都需要参加。
这是一年之中,几个特大朝会之一。
特别是大秦,历来征伐无数,秋藏朝会,逐渐变成了朝会之中人数最多,也是耗时最长的朝会。
这一日,嬴高起了个大早,在王府侍女的侍奉下穿戴整齐,方才走出了房门。
自从在王府之中联系剑术,学习筋骨打磨之法,他早已经习惯了任何事情都自己来。
只不过,这一次是参加朝会。
这是嬴高人生之中,第一次参加大秦朝会,自然是慎重对待,一袭白衣长衫,让本就俊郎的少年,变得面目如玉。
大秦尚黑!
嬴高不是没有想过,换上一身黑色长袍,在秦王政那里博一个好感,毕竟在任何时代,看脸是存在的。
只不过,一想起他最近出的风头太多了,最近还是消停一阵子,所以,嬴高并未改变。
枪打出头鸟,这句话他还是一清二楚。
……
嬴高与王翦,王贲三人进入王城,三人下得辎车,望着聚集在一起的文武百官目光闪烁了一下。
此刻,文武百官们站在车马场外的大水池旁边,一点也没有上朝的肃然,反而在不住的打量与低语。
作为始作俑者,嬴高心里掠过一抹了然,必然是秦王政按照他的建议对这里的黄帝指南车进行加工了。
“老师,过去看一看?”目光一闪,嬴高对着王翦,道。
“好!”
三个人走到大水池边上,只见大池中的铜铸指南车上高大铜人遥指南天,手中托着一束青铜制作的简书。
简面之上,三个大红字隐隐可见——商君书!
看到这一幕,王翦三人对视一眼,心下念头闪烁,所有人都清楚,能够在王城之中大动干戈的就只有秦王政。
商君书!
这便是秦王政的选择!
一念至此,众人心下一动,《吕氏春秋》在咸阳城中犹如飓风一般刮过,一字千金,求天下斧正的那一幕,还恍若作日。
作为大秦官吏,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心思聪慧,对于秦王政一抬手,都能够猜测到是要吃饭还是如厕的人精儿。
秦王政如此明显的示意,没有人会不懂。若是不懂,那么他也就没有资格站在这里,成为大秦官吏的一员。
“文信侯……”
一道底喝声传来,人群中让开了一条缝隙,文信侯吕不韦走了过来。
“有好戏看了!”嬴高轻笑一声,身子往后退了一步,躲在了王翦与王贲之间。
马上就要对上文信侯了!
但是,嬴高依旧觉得能够低调,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没有必要在朝会未开,秦王政不在的时候背负压力。
他若是出手,必然要让秦王政见到,从而换取各种利益。
嬴高对于王室之中的情感,并没有太寄希望,因为他清楚,不管是在那个世界权与财都是冷漠的。
但是,当你手握大权,拥有生杀予夺大权之时,一切都将会变得色彩,也变得生动有趣的多。
走过来,吕不韦一时愕然。
作为大秦的丞相,他自然清楚这殿前大水池的石山上矗立的指南车,原本是一辆人人皆知的黄帝指南车。
吕不韦清楚的记得,这指南车,是惠文王第一次与六国合纵联军决战前特意铸造安放的。
这黄帝指南车代表着大秦君王的战意,以及大秦誓将东出的不屈意志。
大秦以耕战立国,尊奉黄帝战阵指南车,以示不亡歧路决战决胜之壮心,自然再正常不过。
百余年下来,黄帝指南车一直放在这里,从未变过。
如今陡然之间,黄帝变成了商鞅,青铜长剑变成了竹简《商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