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作者:江山不落 | 分类:历史 | 字数:134.6万

第251章 借兵

书名: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作者:江山不落 字数:3207 更新时间:2025-01-24 01:41:10

要说段祺瑞虽然强势,但比起袁世凯来,差的不是一个等级。

至少他想借势的各省督军,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给力。这些督军团开始也含糊,为什么?一宣战要他们去打仗,他们怕死,不敢去!

段祺瑞只好说不用,我们宣战后只需要派一些民工到欧洲支援就行了,你们都听我的。这些人看段祺瑞大权在握,全说行,都同意了,集体宣布要向黎元洪施压,同意宣战。可黎元洪这个时候保持了少有的强硬,就不同意。

5月1日,内阁讨论对德宣战问题。皖系打手倪嗣冲、张怀芝、孟恩远、李厚基等督军闯入会场。倪嗣冲并以军界首脑名义表示,“各省督军一致支持估总理的对德方针,政|府应当立即对德宣战!”有人说军人干政,傅良佐却辩解道:“军人也是国民的一员,对国事发表意见,怎能说是干政?大总统这么害怕军人的意见,难道是心中有鬼不成?”

参加内阁会议的阁员可怜只有3人:海军总长程璧光、司法总长张耀曾、农商总长谷钟秀,军人倒有一大班。

在督军团的胁迫下,内阁匆匆通过对德宣战案,段祺瑞便想趁热打铁,利用督军团使国会和总统屈服,他随即率领当日出席会议的阁员到总统府面请黎元洪核准。同日,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拜访黎元洪威胁说:“如国会否决参战案,政局将发生纷扰!”

黎元洪这里终于通过了,但国会却出了问题。本来国会通过宣战案问题并不大,汤化龙、梁启超早就在议员中活动支持段祺瑞,但傅良佐却在国会里帮了倒忙。

一周后,段祺瑞到国会解释对德政策并接受质询,他矢口否认中国参战背后有着中日幕后交易,声称宣战是本着正义的需要。当两院即将讨论宣战案的时候,各地人民团体纷纷来电支持宣战,北京城中也有一些“自发”的群众的代表强烈要求对德宣战,段祺瑞闻之十分满意。一些外地人民团体的电报实际上都是傅良佐派人从北京电报局发出的。

5月10日下午,成群的“自发公民”包围了众院大楼,他们或摇旗呐喊,或散发“请愿书”,有的甚至闯进议长办公室,要求汤化龙允许公民代表列席讨论。

“公民团”的行径引起了众议员的义愤,大家集体罢会,以示抗议,并准备离开会场,于是一场骚乱发生了。傅良佐急于求成,结果弄巧成拙,反而使段祺瑞的宣战案中途告吹,内阁总长纷纷辞职,只剩下一个光杆总理。

段祺瑞决定坚持下去,此时他急切需要加强实力,决定一意孤行,不理睬反对声浪。他一面酝酿新的阁员,一面授意滞京的部分督军和代表们,继续对国会施压,企图重开议会通过宣战案。

在黎总统要支持不住的时候,有一件事出现了。

英国的报纸(其实是英文的《京报》)把一个秘闻给揭出来了,说段祺瑞跟日本的军政|府签了一个协议,有一亿元军事借款。这个事根本没通过国会,国务院总理就敢私自跟日本签这个协议,这不等于私自勾结日本吗?这个事揭露出来,段祺瑞威名扫地。

段祺瑞在国会所作关于中日之间绝无秘密外交的证词完全是一个谎言!这个时候黎元洪逮着机会了,他一改此前软弱可欺的形象,利用人们反段要求,在国会的支持和美国公使“允为后盾”的情况下,突然挺直了腰杆,一拍桌子,你有这事?我以大总统名义罢免你国务院总理和陆军总长的职务!

5月23日,黎元洪口授总统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令伍廷芳代理。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张国淦听说黎元洪要免段,刚想开口劝说,站在旁边的金水炎冲了过去,拔出手枪对准张国淦:“不许开口!开口我就打死你!”

金水炎是陆军次长,黎元洪的铁杆。不用说,老黎是铁了心要撕破脸了,段祺瑞气得鼻子又歪了。由于京冀的地方势力倾向于黎元洪,所以段祺瑞为安全起见,便跑到天津,就是跟黎元洪分裂了。

张作霖审时夺势,就此发出“勘电”,抨击黎元洪,吹捧段祺瑞,要求黎元洪“解散国会、重新任命段总理组织内阁”,并以与中|央“断绝关系”相要挟。

还是张作霖仗义啊!别看是土匪出身,但“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原先对张作霖的一点芥蒂都消失了。不但如此,段总理还觉得自己先前对冯、张之争所抱持的坐山观虎斗的心态十分不端正,对张作霖的投怀送抱之举十分感念,虽然他目前并不缺张作霖这点势力。但是,张作霖有心了!

中华民国的总统法规定,你大总统是没有权力罢免国务院总理的,我就跟你对着干!身后有张作霖支持,段祺瑞也不含糊,愤然带着自己的兵上天津,声称要打到北京去。

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段祺瑞不承认黎元洪的免职令,黎总统也是无可奈何,而且对这事吓坏了,为什么?他手里没军队啊,要一打仗他非玩儿完不可。

备受威胁的黎总统没办法,想出了借兵“平乱”的主意。正好,在徐州的张勋声称要调解两人的矛盾,让困境中的黎元洪大喜过望,便同意张勋的“辫子军”入京。他却没想到这是前脚拒狼,后脚迎虎。

张勋是他的故旧,现任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作为辛亥后中国唯一的一支在明面上仍忠于皇室的地方军阀,满清遗老张勋进入民国之后,脑后依然留着辫子。不但如此,他麾下五千大兵,个个都有辫子,所以他的部队,人称“辫子军”,他也被尊称为“辫帅”。

“辫帅”留辫子,是为了显示他对清朝的忠诚。可张勋是民国的将军,他的部下是民国的士兵,民国明令剪辫,他们却坚持不遵行,严格说来,这属于违法行为。袁世凯做民国总统,自己都剪了辫子,但拿张勋就是没辙,没有丝毫的处罚,连句硬话都没有。

张勋的驻地,先是兖州,后为徐州,部下士兵都是鲁南和苏北的农民,个子高,块头大。当地穷,当兵吃粮,是个好去处。但是,这样的士兵观念保守。听说当张勋的士兵可以不剪辫子,个个都高兴。辫子兵在外人看来都像怪物,但个个对张勋都很效忠。

他的人缘也特别好,早在安徽督军任上,就在徐州成立北洋十三省同盟,自任盟主。军阀们开会都喜欢到徐州去,不是徐州风景好,也不是徐州的妓|女漂亮,而是因为张勋舍得出钱。好吃好喝好招待,哪怕花大价钱从上海找厨师,从北京请戏班子,也要让大家吃好玩好。虽说军阀们不缺钱,但抠门的人也不少,碰上这样的大头,大家乐得奉承,张勋也吃这个奉承。

文化人特别是老式的文化人也喜欢他。张勋三代贫雇农,没有文化,是自己混社会的时候,识了几个字,据说是到了可以看《论语》、写大字的水平了。对有文化的人,他格外尊敬。当年清末有名的文人,如沈曾植、郑孝胥、刘廷琛、赵尔巽之辈,都是他礼遇的前辈。张勋特别喜欢向这些人求教,他们有困难找他,也一准帮着解决。诗酒酬唱谈不上,但酒肉招待绝对没有问题。这些人经常跟张勋发脾气,张勋却没脾气。当然,这些人都是怀念清室的遗老,难免对他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段祺瑞完全有能力打败黎元洪,但那样会坐实了他跋扈的名声。冯国璋等人只是口头声援,实借机以“独|立”巩固地盘,算来算去,只有张勋对赶走黎元洪最热心。于是他派去心腹徐树铮,到徐州谈条件来了。

冯国璋的代表胡嗣瑗、段祺瑞的代表曾毓隽、曹锟的代表、张作霖的代表等也一齐到了,他们劝说张勋出兵,推翻黎元洪、拥戴冯国璋当大总统,并恢复段祺瑞总理之职。张勋的秘书长万绳栻提出条件:可以出兵推翻黎元洪,但是要求扶持前清废帝溥仪复辟。

这个问题比较有原则,大家没想来想去,没作声,谁能想到是这个条件啊?倒是张作霖的代表张惠临把徐树铮和胡嗣瑗拉出来:“事急从权,先答应再说,不就五千人吗?”

这是张作霖按照张汉卿的意思给他的吩咐。没有张勋复辟,就没有冯德麟失势,就没有大一统的奉天和未来的奉系。该“帮忙”的时候,张汉卿不会没人味。

张勋醉心于清室复辟,由来已久。其道台衙门就是复辟的策源地,集聚了保皇党魁康有为、日本军部参谋次长田中义一和黑龙会成员,以及驻天津的日军司令石光真臣等大批人物。只是因为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实力超强,又被袁打造得铁桶一块,无法插足而已。

这句话的意味大家都听得出来,先让张勋这只螳螂捕蝉,再由黄雀吃掉它。

于是大家欣然允诺,并在张勋取出的黄缎子上签名。天真的老张以为这样做,就等于给复辟之事上了保险。

“辫子军”顺利开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