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群英
作者:洪刘华 | 分类:历史 | 字数:6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二章 周郎有后人
他是三国帅哥名将周瑜的N代后人,却家道中落,凭武勇奋起于江淮,效命于杨吴。他每战必前,身被数创,自火炙之,颜色不变,俨然关圣再世。他的风雅远逊乃祖,智略却不亚周郎,象牙潭半渡破敌,信州城谈笑退兵,无不显示出大智大勇。李昪代杨,老迈年高、满身伤痛的他心念故主,却无力回天,郁郁而终。他就是杨吴大将西平王周本。
三国美周郎对于今人来说,始终是个梦幻般的存在。美姿貌、善音律、雅量高致、运筹帷幄的周公瑾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羡煞多少英雄。本文所述猪脚正是他的后裔――杨吴大将周本。
不输关公的打虎将
周本是位于今天安徽安庆市境内的舒州宿松人。据说周瑜殁后,葬于宿松,其后人遂居宿松,守护先祖祠庙(这么一说,好些地方都会跳起脚来,因为周郎葬地说法颇多,目前最主流的是庐江),生于公元861年,这一年,大唐王朝正在为收复安南大费周章。
周氏显赫一时,至周本时早已家道中落、孤苦无依。幸好,周本勇力过人,曾经在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的严恭山上徒手格杀猛虎一只,声名鹊起。彼时,北有李存孝,南有周本,都是凭着打虎起家,看来,生在那个年代的老虎真得很悲催。
西风残照下的大唐经过黄巢起义的冲击,早已是威风扫地,只能听任强藩崛起,坐看群雄逐鹿。周本的日子更加艰难,山里的野兽都快让饥饿的百姓吃光了,周本空有一身本领,却食不裹腹、衣不遮体。周本决定告别故乡,从军打出一方天地来。正好赶上池州节度使赵锽招兵,周本毅然投效旗下。
新兵周本已经26岁了,此时从一个大头兵做起,有点不赶趟,不过,一力降十会的周本在军中凭着实打实的战功,很快成为赵锽军中悍将。
赵锽不是乱世之主,注定会成为周本的人生过客。就在赵锽调任宣州时,周本遇上了自己的命中主公。
杨行密被孙儒逼出扬州后,看上了宣州,决定在此建立根据地。杨行密率军急速赶到宣州的门户曷山(今安徽芜湖市四褐山),然后就坚壁不出。镇守曷山的赵军大将多次搦战,杨行密只是一顿乱箭射退了事。久而久之,赵军认为杨大个子怯战,便不作防备。结果,杨行密选准时机,一举杀上曷山。此后,杨行密尾随败军,一路掩杀,顺利冲进了宣州。周本虽勇,也架不住杨军势众,兵败被捉。
本来以为从军路自此终结的周本,并没有因为是阶下囚遭到虐杀,相反,他的名气和勇武受到了杨行密赏识。杨行密不仅不杀周本,还将他待若上宾,上马金下马银地伺候着,颇有点曹操待关公的规格。周本深受感动,从此甘心为杨行密效命。
牙将周本,为了报答杨行密的知遇之恩,披坚执锐,每战必前,以致于伤痕累累、血流如注。周本在激战中,伤痕遍体也不顾及,战后竟然自烧烙铁,烫治创口。随着烙铁接触皮肤,发出嗞嗞的声音,一缕焦烟窜入鼻中,胆小的人看得心惊肉跳,周本却依然谈笑自若、了无惧色,真是蛮拼的。这一幕不次于关公刮骨疗毒的场景,不时上演,每每令营中将士叹服不已。
在周本的神助攻下,杨行密的大军先后攻取了浙西、苏州、常州、滁州、和州等地,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公元892年,在杨行密重新进入扬州,受封为淮南节度使时,周本晋升为淮南马步军指挥使,协掌兵权。
象牙潭一战成名
杨行密善于网罗人才,帐下智将颇多,以勇力闻名的周本难以出头。不过杨行密死后,随着一大批功臣宿将相继凋零,周本也一改形象,展现出不亚于先祖的无双智谋。
公元909年,割据抚州(今江西吉安市)的危全讽野心膨胀,趁着杨隆演刚刚上台,杨吴政权交接的混乱之机,联络周边的信、袁、吉数州,合兵十万,进攻杨氏控制的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同时,还约会湖南的马殷,出兵进攻高安。
洪州城中只有千余镇兵,众寡悬殊,吏民惶惧,形势十分危急。幸好,镇守洪州的是杨吴老将刘威,颇有勇略,他一面遣使告急,一面置酒高会,故作镇定。长于治政、拙于军略的危全讽听说后,不知虚实,遂下令驻军象牙潭(今江西南昌市新建区赣江回曲处),等到后续军队集合完毕再定行止。
此时的杨吴政权实际上已落入徐温之手。徐温对于危全讽的大兵压境也感到非常紧张,就求教于首席谋士严可求。严可求主张派周本率军迎敌。
徐温也看好周本,询问周本要带多少兵马迎敌。周本认为,杨吴军中,历来主帅权轻,难以统驭众将,因此,率领的军队多了,反而会令出多门,调度不灵,再者洪州危急,渴盼救兵,召集大军多费时日,不如只率7000人马赴援破敌。
同时,周本一针见血地指出,马殷进攻高安,无非是为了声援危全讽,并非一定要攻取高安,所以只要破了危全讽,高安之围自解。
徐温见周本主意已定,只得任命周本为西南面行营招讨应援使,率军救援洪州。
赶到洪州,见到刘威后,周本询问了战况,听说危全讽大军逗留观望,不肯前进,不觉大笑道:“危全讽不通军略,破之易也!”刘威听说周本军少,颇有些担心地问:“几时进攻?”周本正色道:“我军远来,并不知危军势众,故宜急战,否则时日一长,难免军心动摇!”
刘威与周本相交多年,自然知道周本不是蛮勇之夫,从不打无把握之战,既然周本有心破敌,必是胜券在握,自己只需要做好接应就是。
果然,当周本率领跟随自己多年的7000千士兵到达象牙潭时,危全讽的大军仍在象牙潭临溪扎营,连绵数十里,颇具气势。曾经打过几仗、败过几个小敌的危全讽根本看不起周本,虽然他并不清楚周本到底带来多少军队,却知道周本的军队远远少于自己。而且,他认为周本只是个一勇之夫,不足为惧。多年的养尊处优、顺风顺水,早就让这位体质明秀、豪勇任气的抚州大吏找不到北了。
七月十七日这天,双方军队隔溪列阵。
周本为了麻痹敌人,同时试探敌军虚实,故意派出老弱士兵在前,渡过溪水疾攻危全讽营垒。危全讽见周本兵少,却率先进攻,真是自不量力,不觉大怒,命令部下全力反击,一定要让周本吃到苦头。哪知周本的老兵虽然上了点岁数,却都是老兵油子,见势不妙,虚晃一枪,转身上了筏子就向对岸逃去。
早就被周本不按常理出牌气晕了头的的危全讽见状,二话不说,命令大军渡溪追击。危军在此多日,渡溪工具虽然造了不少,但也不能在短时间渡过全军,只有一部分军队踏上了对岸。
就在危军立足未稳之际,早就蓄势待发的周军伏兵从两翼冲出来,对着危军发起猛攻。周军久经战阵,无不以一当百,危军过惯了太平日子,加上又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且指挥者尚未过河,因此虽然人多,却不堪一击。很快,危军前锋就被打垮了,败兵转身向后队冲去。
战场上最可怕的就是乱军,一旦这些只顾逃命的乱军冲入自家队伍,那么战场上就没有什么悬念呢。危军这回真得变成“危军”了,成功渡溪的危军要么战死当场,要么淹死溪中,要么举手投降。那些未及渡溪的危军看到这一幕,登时傻了眼。
就要这时,周本派出的先遣小校王舆又来了临门一脚。他率领的劲卒悄然出现在危军后方,乘乱攻入水栅。然后,这些士兵站在高处大声呼喊“危全讽败了,大营已破”!本就被周军的悍勇吓傻了的危军,这下再也顾不得什么了,一味地撒丫子展开逃跑追逐赛。
周本树起大将旗鼓,率领大军驾着危军留下的船只,快速渡过溪水,然后徐徐冲入危军之中,追杀残敌。危军哪里还有胆反抗,见周军给自己留下了逃跑时间,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
可怜的危全讽,此时还据在胡床上,不停地挥舞着旗帜,希望制止住狼奔豕突的部下,可是,现在谁还听他的。很快周本杀至跟前,一把将危全讽抄到马上,同时被俘的将士达到5000余人。
此后,周本全取危氏地盘,让杨吴政权的基本盘逐步深入江西。高安的楚军闻讯,立即退走。
象牙潭之战,周本示形用兵,施计诱歼,以7000兵破数万之众,可谓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战后,周本升任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剌史。
当年,异人陈允升曾警示危全讽:“慎勿入口中。”危全讽一直不悟,今天在象牙潭败于周本之手,危全讽似乎才读懂了陈氏的预言。
空城计1.0版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对于诸葛亮的空城计都不会陌生。可是,我们知道那不过是为了美化“状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而从别人成功案例中移植过来的。周本唱的那出空城计,无疑是诸葛亮版空城计的蓝本。
公元918年,闽、楚、吴越三家组团,共同对付国势蒸蒸日上的杨吴。三国联军共计20000人,浩浩荡荡地杀向信州,打算以此为突破口,给杨吴政权迎头痛击。
此时的信州剌史正是老将周本。面对气势汹汹的敌军,周本不免有些紧张。他不是怕敌人,而是因为城中的守兵太少,只有区区数百人。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周本忠于杨吴,引起了权臣徐温的猜忌,因此借故裁撤了周本的部伍。甚至,徐温想着借三国联军之手除掉周本。
强敌当前,周本绝不甘心束手就擒。他派出一支小部队,想打联军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却碰了个钉子。这让他知道敌军主帅一定是个很谨慎的人。
很快,联军进至信州城下。周本知道一旦弃城,自己恐怕难逃徐温的制裁,于是决定剑走偏锋、设险用奇,充分利用敌军分属不同阵营心思不齐,加上过于谨慎不肯行险的机会,打一场心理战。
周本命令部下打开城门,“张虚幕于门内,召僚佐登城楼作乐宴饮”。正在城下观望的敌军主帅见到周本如此从容,想着老周是不是又想玩示弱诱敌的故计,不觉有点心里发毛。
敌军主帅决定试探一下,就命人对着城上放箭。霎时,箭如飞蝗,纷纷坠落在城头壕边,甚至有善射者,将箭射到了角楼的立柱上。面对着敌军遮天的流矢,周本安坐不动,鼓乐声也丝毫不乱。
这让敌军主帅狐疑不已,就想让手下冲城作进一步试探。哪知道,联军各家主将却都畏葸不前,互相推诿。这时,敌帅又注意到信州附近山中鸟鹊惊飞,城中隐隐透着杀气,越发怀疑周本设有伏兵,于是在半夜悄悄撤走,信州终于转危为安。
此后数年,周本虽然参与的战事少了,可是功名却越发显耀。923年,后唐庄宗封周本为雄武将军、德胜节度使、安西大将军、西平王。这份荣耀超过了淮南第一战将李神福,也让他成为宿松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王爵。
不食唐粟的孤忠之臣
就在徐温养子李昪(徐知诰)篡吴大业水到渠成的时候,周本依然保持着忠于杨氏的革命本色,这无疑引起了李昪的猜忌。
李昪顾虑周本威望太高,难以控制,就想诛杀了事。有一次,李昪设宴款待周本,席间,他亲自倒了一杯鸩酒,敬劳苦功高的周老将军。
周本察觉了李昪神色有异,知道酒里有问题,就用御杯分出一半酒反敬道:“奉敬大王,从此君臣一心。”李昪当即色变,不知如何是好?
为酒筵奏乐的伶人申渐高见此情景,一边跳舞一边走了上来,接过鸩酒说:“请大王把它赐给我吧。”说毕,一饮而尽,还将酒杯揣在怀中走了。
李昪立即暗中遣人带着解药去给申渐高,但是未等药到,申渐高已经脑裂而死。
这则君臣相杀的故事出自陆游之手,在此前的《资治通鉴》里却说是李昪为对付徐温亲子徐知询而上演的兄弟相残大戏。不管事实是否如此,不难看出,周本与李昪是道不同不相与谋。
但是,历史潮流往往是孤臣孽子们难以阻挡的。周本对李昪不感冒,但他的次子周弘祚却加入了劝进的队伍,这让因不肯领衔奉表劝进而闲居在家的周本愤而长叹:“岂能复事二姓乎?”数日后,周本抑郁而死。时年为公元937年,周本享寿76岁,算是那个年代的高寿之人。
周本长子周邺,颇有乃父之风,自幼追随周本出阵,以作战勇猛闻名,并屡建战功。南唐建立后,周邺任庐江节度使,承继周本之职。即便趋奉李昪的次子周弘祚也不输勇略,曾任舒州刺史,在后周大举南征,南唐诸军争相败降时,独慷慨不屈,赴水而死,时人比之“嵇绍死晋”。周本父子同为名将,皆载入国史,详于邑乘,其丰功伟绩、劲节英风,在十国春秋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