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先忧
作者:长缨书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76.9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三章 劈裂
“华灯未列千门户,往日明烛已去芯”
-
两日后的清晨,一用完朝饭,珠玑撤下碗箸时,就见萧秀匆匆赶来我住处。
“刚得到消息,京兆府派人去万年县得知,北司的人昨夜就已将饶阳公主送去万年县的证人提走了。”萧秀一坐下,就急忙说道。
我一皱眉,怕此事不妥,便问道:“是不是鱼弘志的人?”
“目前还不得而知,正在派人去查。要真是鱼弘志,那就麻烦了!”萧秀也皱起眉头说。
我忙安慰道:“也不打紧,让饶阳公主再送一个证人去便是。”
“已经不会再有其他证人了。”萧秀答道。
我不解地问:“为何?”
“昨日饶阳公主不仅听从了尚兄的计谋,还对其他证人痛下杀手。所以,目前饶阳公主手上,已经没有别的证人了。我们手上虽有人,却无法送出去。不仅是因为手头的这些人,大多不听话,还因为这个时候送出去,会暴露我们自己。所以此事需再想办法。”萧秀对我回道。
我想了想,对萧秀说:“饶阳公主不是养了死士么?让他挑出一个来,提前教教,然后送京兆府冒充一下盗墓贼,或可蒙混过去。”
“有韦澳相助,虽能蒙混一时,可盗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要是在御前,杜悰与之对质,必然会露出破绽。”萧秀对我解释道,接着又说:“此事我来想办法,尚兄且宽心等等。”
“嗯···或许不是鱼弘志的人所为,那样就更好了。我们昨日才让马元贽联合北司,而饶阳公主也是昨日将人送去万年县的。鱼弘志能有什么神通,竟然如此迅速。此事,我看八成是饶阳公主安排的。”我稍思之后,道出心中所想。
萧秀也点点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为防万一,还是要做两手准备。今日我会好好想些法子,以备不测。”
这时邓属进来,行完礼,对我们说道:“先生、二公子,崔珙已经上了马车,今日就要离开长安去澧州了。”
“先盯着他吧,这左迁之路,苦涩着呢。长安到澧州八百里路,怕是要走上小半个月,再磨蹭些,一个多月也不是没有可能。等他差不多走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再动崔铉不迟,反正盗墓案也还没着落呢。”我对邓属回道。
萧秀接过话问:“让暗杀崔铉的人,先准备着。你也多推演几遍,确保万无一失。”
“诺!”邓属应道,接着行礼出门了。
-
快到中午的时候,邓属回来,带了一个让人安心的消息过来。
“先生、二公子,里面传来消息,今日朝堂上,北司的人将那个盗墓贼直接带到御前。那些已经察觉祖茔被盗的六部官员,便跟着北司的人,一起控诉杜悰和鱼弘志。”邓属行完礼坐下后,对我们说道。
“看来北司去万年县提人,确实是饶阳公主一手安排的。他倒是不怕被人顺藤摸瓜查出是他的阴谋,竟这般耐不住性子!呵呵···”我轻蔑地一笑,接着问邓属道:“这个时辰才传出消息,今日朝堂上颇不安宁吧?”
“正是!被万夫所指,杜悰和鱼弘志自然是极力辩驳。当然,这般龌龊无道的事情,别说那些被盗了祖茔的官员,就是一些没有牵扯的官员,也愤慨指责。”邓属回道。
萧秀没有耐心地又问:“别说这些能猜到的事情,直接说皇帝对二人是如何处置的。”
“陛下命人当场羁押了杜悰,同时让鱼弘志十日内找出证据,自证清白。对于杜家荥阳旧宅的赃物,也派出金吾卫前去证实。同时杜家上下均不得出府门,由金吾卫封锁杜府及家族宅院,外人不得入内,连吃食都是由宫内的尚食局统一安排。”邓属对萧秀答道。
萧秀又问:“那此案,最终落到了谁的手里?”
“大理寺卿韩湘。”邓属忙答道。
我听完,倒是纳闷起来:“怎么会到他手里?杜悰和鱼弘志,哪一个他敢惹,这让他如何断?”
“本是到不了他手里的。不过崔铉和饶阳公主那边的人说,此案重大,本该三司会审,然而事涉刑部尚书,不再适合让刑部经手。所以提议由门下省和中书省挑些人出来,审理此案。中书侍郎李让夷甚至毛遂自荐,但陛下并未答应。之后李德裕站出来说,此案虽刑部不可插手,但也该由大理寺正断。既然刑部涉案,那就在大理寺审完以后,交由御史中丞复核,最后送中书门下处分。”邓属跟我详细说道。
“呵呵···只怕大理寺卿韩湘,此刻正在家中骂娘呢!最近这些难办的案子,都落到他手中了。”萧秀笑着说,接着命令邓属道:“不过这个同平章事的李让夷,为何如此积极?回头你查查他,有可能他已经倒向饶阳公主了。”
“诺!”邓属应道。
我正在理着其中思路,就听珠玑接过话,有些担心地说道:“陛下将此案交给韩湘,恐怕是有意要放鱼弘志和杜悰一条生路。”
“杜悰做出此等事,本就死有余辜。只不过鱼弘志也被牵扯其中,陛下忌惮他手中的神策军,才不得不退让一步。既然暂时还动不了鱼弘志,就帮帮他吧。”我有些无奈地说着,随后转向珠玑说:“诗岚姑娘,此事还需麻烦你跑一趟。”
“为先生效劳,诗岚荣幸之至。要如何做,还请先生吩咐!”珠玑客气地对我回道。
我看着他,心里明白他这样客气的原因。但此刻我没时间纠结,便笑着对珠玑说道:“既然陛下忌惮鱼弘志,那我们就只对付杜悰。先让鱼弘志脱离出来,日后再跟鱼弘志清算,反正该事鱼弘志本就不太可能知情。所以就得劳烦诗岚姑娘去一趟清平乐,找个借口与阎守信见上一面。‘无意’间告诉他,还有胡八可以证明鱼弘志清白。凭着鱼弘志的老辣和狠毒,知道了胡八,他就会一口咬定对盗墓毫不知情,同时将杜悰一脚踢开,撇清自己。”
“鱼弘志真的会舍弃杜悰?杜悰可是六部中,唯一对他言听计从的。”邓属有些不解地问。
萧秀笑道:“呵···有什么舍不得?鱼弘志和杜悰又不是患难之交,不过利益勾连罢了。都到了生死关头,鱼弘志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想别的了。若不知道胡八,他可能极力去保住杜悰。哪怕再来一次‘甘露之变’,只要有杜悰在,事后就会为他辩解。不过若是鱼弘志知道能撇清自己,又何必要大动干戈呢?在他看来,这个时候,弃卒保车实在是上策。朝堂六部的人,日后可以慢慢培养。可若是在悠悠众口的愤怒声中,陛下顺水推舟,将他捉拿下狱,那他就再无翻身的可能了。而‘甘露之变’,他曾亲身经历,知道其中凶险,若非逼入绝境,他又岂会轻举妄动。两相权衡,当然是舍弃杜悰更划算。这点小账,他怎会算不清楚?”
“先生的意思,诗岚明白了。若没有其它吩咐,诗岚这即动身过去。”珠玑对我说完,便准备起身。
我忙阻止他道:“姑娘不必忙,用过午膳再去,也来得及,只要天黑前能赶回来就行了。”
“先生的好意,诗岚心领了。不过,还是现下就过去吧。若是用了午膳,再去跟他说斋祭,恐会被察觉出异常来。”珠玑站起身对我解释道。
我皱着眉头,心疼地看着说:“姑娘可换些别的借口啊······”
“临近‘岁终大祭’,再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了。先生不必担心,新莹妹妹在马车里都备有点心,待回来的时候,若是饿了,我自会吃些。”珠玑说完,便对我行礼。
我眼看着他离开,却不知该如何劝说。这一刻,倒是在心中责怪自己,何必要急着现在说,吃完饭再说不也一样么?
“对了,旁边杜孺休的宅子,也被金吾卫看起来了吧?”萧秀问邓属道。
“方才回来时,看到一队金吾卫正在向那边过去。”邓属答道。
萧秀又问:“里面可有认识的?”
“有一两个,曾一起喝过酒。”邓属回道。
听完,萧秀便吩咐说:“稍后你去跟他们打声招呼,若有异常情况,让他们派人来知会一声。免得他们动静太大,我们还不知所以。”
“诺!我这即过去。”邓属应着,便起身行礼出去了。
随后,马新莹差人来叫我们去吃午饭。吃完饭后,萧秀领着三娘和仆人们,去东院布置晚上腊祭的东西了。由于珠玑不在,萧秀留下马新莹陪我。我与马新莹一边往住处走,一边闲聊着。
“小先生,你家中还有哪些人啊?”马新莹问道。
我思绪一下飞了回去,微笑着答道:“家中尚有老母在堂。”
“你家乡,也是这几天行腊祭吧?”马新莹又问。
我回想了一下,答道:“嗯···也不一定,除了‘岁终大祭’那天,朝廷明令禁止外。腊月的其它日子,都有可能。看天气吧,因为路不好,所以得挑个晴日才行。”
“那若是没有晴日呢?听说你们淮南,冬日雨雪天可多了。”马新莹好奇地继续问我。
我边走边扭头看向他,只见他睁着大大的眼睛,疑惑地看着我。我遂笑着回他:“淮南的雨雪,和这里不同。就算不晴,也不会下很大。若真遇不上晴日,就冒着雨雪也无碍,不过辛苦些罢了。哪怕穿着山屐,也难免陷入泥泞中,腊祭结束后,便需从上到下,大洗一番。”
“原来如此,确实会很辛苦!”马新莹叹道。
我突然想起“诵哀表”,故而问马新莹:“上次提到腊祭,让你将故人写入哀表,为何你那般严肃拒绝?这‘哀表’在萧府腊祭的时候,很金贵吗?”
“倒不是说金贵,只是十分庄重。而且一般人是不可以写进去哀诵的,只有萧氏先人才可入表。所以那日,我才会说你儿戏。诗岚姐姐应该也知道这件事乱来不得,当时就严词拒绝了。”马新莹对我解释道。
我突然有些反感,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一个哀表么,至于分得这么清楚吗?”
“你这话一听就小家子气!你见过哪个世家大族,哀表里可以有两家姓的?这就好比族谱,哪家族谱会写二姓?连女子都入不得族谱,更何况是别的姓了!”马新莹忙对我纠正道,接着又纳闷地说:“你是不是不懂这些啊?难道你家乡的哀表,可以写入异姓之人?”
“呵呵···我生在小户人家,腊祭时不曾诵过哀表。”我尴尬地笑着回道。
马新莹跟我进屋,接着搭话道:“倒也不奇怪,一般人家很少有诵哀表的。以前,在本家腊祭时,我也没见过有这个。”
“诵哀表大概是很久远的习俗了吧!开元定礼以后,很多旧习俗都改了。”我边走向火盆,边回马新莹。
马新莹好奇地问:“是吗?没听说过。”
“开元以前,腊月时皇家有三祭,季冬寅日在长安南郊蜡祭百神,卯日在社宫祭社稷,辰日腊享于太庙。开元定礼后,三祭皆于腊辰进行,简化了流程,并且定当日为‘岁终大祭’,除了皇家,平民不得举行祭祀。很多以前的旧习俗,在开元定礼之后,都逐渐改了。上行下效,民间的腊祭习俗,也跟着就慢慢简化了。”我坐下来,跟马新莹耐心介绍起来。
马新莹一边忙着煮茶,一边又问我道:“为啥要改呀?这改来改去的,也不嫌麻烦!”
“开元乃是我大唐最鼎盛之时,盛世自然需要有盛世的气象,这定礼便犹如‘鸣镝’,礼定则天下安,民心齐,风云所向,万邦臣服。华夏自周以来,便尊礼仪,重教化。纵观古今,凡不定礼之朝,皆无百年国祚。定礼,也是为了兴利剔弊。破旧立新才能更加让人感受到,盛世的荣耀和不凡!”我慢慢跟马新莹解释道。
马新莹坐下后,听完又歪着脑袋,手托着下巴,看着我,问道:“那要是不定礼会咋样?”
“不定礼,百姓便不会有归属感,甚至废礼忘义,退化成了野蛮之人。到那时,民众不知羞耻为何物,又如何能明白忠义的重要。忠义不存,谁来拥护国君?没有国君安邦治国,天下又如何能得以平定?就算以武力征服一时,也会在武力不济的时候,被不知忠义的莽夫推翻。因此,不定礼,则国必不长久。这也是为什么汉唐之间,会有三四百年乱世的原因。礼若兴,民众得以教化,明大义,爱家国,循人伦,忠孝不废,则民安而国昌,百业兴盛,政道畅达,而后享国日久,天下无事。因此才有周、汉、唐的几百年长盛不衰。”我一个人一股脑地将心中的想法全说出来了。
一旁的马新莹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一撇嘴说:“嗯···就是说,国家要安定长久,就需要先制定自己的礼仪规程呗?”
“嗯!不仅是礼仪规程,重中之重还在于教化。”我肯定地点点头,笑着看马新莹。我知道,他不必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是随口跟他说了。其实这些话,没什么意义,我不是国君,又生在礼仪健全的盛唐,所以没必要为此担忧。若是在废礼忘义的时代,就算我说了这些话,又有谁会听呢?
我正想着,被邓属从门外进来打断了思绪。
邓属行完礼,对我说道:“先生,刚刚得到消息,明日‘岁终大祭’不去南郊了,要在宫内的三清殿举行。”
“陛下病入膏肓,不去南郊也不奇怪。在三清殿举行,虽不合礼法,却是不得不为。到时或许会有人置以微词,不过大臣们应该都能体谅。此事不会翻起波浪,无妨!”我接过邓属的话,说道。
邓属又说:“明日金堂长公主要去玄都观上香,二公子问,是否要安排先生与他见一面?”
“为何要明日去见他?”马新莹在一旁插话道。
邓属看着马新莹,对他解释道:“二公子说,金堂长公主自从搬去公主府,寡居至今,一直都极少露面。‘岁终大祭’时,郭靖节需跟着去参加祭祀,而金堂长公主是女儿身,自然无法参加。因此每年的这一日,长公主便会去玄都观上香,悼念亡人。所以明日是一个与长公主相见的好机会,既有借口去玄都观,又不会与郭靖节碰到。”
“那就明日去与长公主见上一面吧。”我听完邓属所说,也觉得机会难得,而且此时相见不早不晚,正合适,便一口答应下来。
邓属没有坐下,而是对我接着说道:“那我这即去安排,今日琐事繁多,就不陪先生了。”
“有新莹在此,邓领卫不必分心,且去忙吧!”我对邓属回道。
邓属点点头,接着便行礼离去。我目送邓属出门,再回过神看马新莹,只见他歪着脑袋,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时茶壶里的水翻滚起来,马新莹一抬眼,见我正笑着注视他。他一边起身去侍弄茶壶,一边娇嫚道:“看什么看?没见过美人啊?”
我被他逗乐了,不过见他没了那日的羞涩,倒是让我想起,他曾跟我说过,他记性不好的事来。
仔细想想,记性不好也并非坏事。这世间太多烦恼都只是因为记得过往,若记不住也就不烦恼了。
随后,我便笑着冲他吟道:
淡水一壶同叶煮,清烟沸雾透茶香。
谁人竟惹娥眉蹙?两鬓扶风艳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