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鸣镝风云录
作者:黄达苍 | 分类:历史 | 字数:23.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章 计算形势
我匆匆忙忙赶回宫中之时,才知道是国师空灵因为这几天出宫查找那个施行迷心摄魂术的道人已有了下落,因事情重大,需要先行禀报于我之后方敢有所行动。
“说吧,国师。”
“陛下,根据臣这几天的明查暗访,终于查出了一点眉目,施术人原来是我华山一败类,叫空心,是我的大师兄。当年因为与我师父有一点小龌龊,先行满师出山。后来我们其它师兄弟出师时空心早已不知所踪,也不见他在江湖上有什么劣迹。”
“哦,这施术者是华山子弟倒是朕想不到的喔。那他现在隐藏在哪,继续说。”
“哦……”
“国师,你别担心,朕早有心理准备,你说,是藏在蔡王府还是在申王府?”
空灵惊奇地瞧了我一眼,微笑道:“陛下这次你可猜得不太对了,这败类却是藏身于莘王赵俣的府中,不过却与蔡王赵似府中的有些来往,据说还是申王赵伈介绍去的,应该是有所牵连。”
“哼。”我不置一言。
“陛下,你看这事咋办?”
“有劳国师继续监视,只是现在朝中和国内局势均末稳定,待朕稳住阵脚才与他们清算,如这贼子不出京师,可先行隐住,不可打草惊蛇,如若敢踏出京师一步,则杀无赦。”
“臣谨遵圣命,绝不让这贼子逃出京师。”
“好吧,朕有点累了,你跪安吧。”
空灵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我眯着眼睛,记得西方有一位哲人说过的一句话,如果说一个人能够回到过去,那么他百分之百会成为一个伟人。
我会成为伟人吗?
我能够改变这个时代吗?我有办法改变这个世界吗?
我知道它是一个气势磅礴的王朝,而且是一个凄凄惨惨的王朝,这是一个让国人骄傲许久的王朝,却也是让华夏子孙唏嘘不已的王朝。宋王朝的科技发展举世瞩目。但商业和科技的发展为何没有产生类似西方的工业革命?文学大师、哲学大师的风云际会为何没有产生西方文艺复兴相似的结果?
仁宗时的宋王朝达到了经济文化的顶峰,由于和西夏和辽的和议,长期的和平使大宋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巨大的工商税赋总额、汴京繁华的街市以及泉州千帆竞发的港口,都昭示着大宋王朝的经济繁荣。市民的富裕闲暇的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发展。三苏、欧阳修、范仲淹等文学大家争相闪耀光芒。
这个朝代到底怎么了?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凭着我多出这时代中的人九百多年的经验积累,凭着我对这个时代历史的一点了解,历史,将在这里开始转折。
从童贯那儿和刚才的微服出游让我大略了解到目前朝廷上下的状况及大宋社会目前的形势,也让我深深明白自己当前的处境是相当的艰难,到处危机四伏。
宫里、朝中、朝外,根基不稳的赵佶,那是举步艰维啊。那也难怪,如果我还是原来的中了迷心摄魂术的赵佶,必定会不知所以,一心要整顿朝纲、勤修内政,结果只能如原来一样,给朝中的党争和派别所牵引和掣肘,只会四处碰壁,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纵情于声色犬马,一心向道罢。
我不会,也不要走这一条老路,这一条路的结果只能是导致一个凄凄惨惨的靖康之耻的下场。这样一想,使我不由自已的静下心来,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朝中,现在朝中新旧二党纷争不已,为几个六部尚书的位置朝堂上的百官争论不休,由讨论上升为对彼此不同政见者的人身攻击,最后发展成朝堂之上的政治气氛急速恶化,由道义之争蜕变成私利、意气与权力之争。
宫中,刘太后与宦官李宪、黄经臣沆瀣一气,内与朝堂中一些奸臣阴结,外连几个亲王,在宫中横行无忌。要不是当初向太皇太后力挺赵佶,改以孟太后复位,现在恐怕应该是刘太后听政了。而孟太后在宫中也有一定的势力,手下的杨戬、应成等人,那一个在宫中不是呼风唤雨之辈,双方一直在暗中叫板。而代表天赐皇权的我,掌管着禁军中的精锐——班直,并且由宦官掌管的另一支禁军大内侍卫也落在忠心于我的童贯手上,使其它人并不敢轻举妄动。本来宫中还有一中间力量,即华山一派的国师们,但那天陆判与黑判幻化成的陈抟与郑印却帮了我的大忙,华山国师们认为既然祖师显灵,那赵佶一定是真龙天子,所以他们则完全倒向了我这一边,让我在宫中胜算大增。
朝外,几个野心勃勃的亲王如简王赵似、申王赵伈、燕王赵俣等人则内联外引,蠢蠢欲动。
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飘摇,一些赵氏子孙终于明白了当初太祖为什么限制武将掌权,他并非鉴于唐朝藩镇割据之祸,而是让军队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不能让武将名义上掌管军队,以防止非皇储的皇子利用军队扰乱朝政朝纲。
在禁军上四军的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诸军中,各亲王到底安插了多少党羽,我完全不清楚。甚至在殿前、步军、马军三司中,也有不少是忠于其它各王的将领。我思忖良久,觉得当务之急是让自己的亲信插手军队,抓住兵权。记得在我前生陆长天的记忆中,有一位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只要抓住了军队,那么大多数问题均可迎刃而解。我才不会傻得去朝中和那帮儒生和老夫子们耍嘴皮子,弄得两头受气。其实在历史上的宋徽宗赵佶大约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政和年间进行军制改革,但他只是在军职上有所改变,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大宋军制问题。
那我现在该到哪里去找这么多亲信或是忠心于我的人呢?我突然想起今天中午遇见的朱武和宗泽诸人,心中一动,不由有了定计,并暗骂自己怎么这么笨。既然京中诸人均是不甚可靠,那为什么不到地方官中去找呢,这今年不是三年一次吏考吗,除了宗泽,张商英、吕惠卿不也要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