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刘备打下的江山
作者:弢箭 | 分类:历史 | 字数:29.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十二章 鲁子敬力主抗曹
经过鲁肃一番讲解,刘备算是明白了江东的基本情况及目前实力。
刚到樊口不久,曹操率军自江陵顺流东下,继续追击刘备,并且,想趁机一举拿下江东。
诸葛亮向刘备建议:“火烧眉毛了,得赶紧向孙将军求救,请允许我亲自前往劝说孙将军发兵。”
于是,诸葛亮同鲁肃一同来到柴桑,拜见孙权。也没时间绕弯子了,诸葛亮用上激将法游说孙权:“四海大乱,曹操已经平定得差不多了,现在又破了荆州,唯有将军在江东抵抗,刘豫州在汉南抵抗。但现在英雄无用武之地,刘豫州征战一生,现在还是落了个逃难至此的下场,希望将军量力而为,不要白白做了炮灰,误了卿卿性命。”
孙权作为一方之主,怎么看不出激将法呢。不过,自己派鲁肃迎接刘备,就是要联合的,现在明知道诸葛亮来游说,不过是在配合,大家都在互相配合,心照不宣。就顺着诸葛亮的话问:“怎么误了性命呢?还请赐教。”
诸葛亮开始给孙权解析:“如果将军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那就早下决断;如果自认为不是曹操的对手,那就赶紧献上降书顺表。现在将军表面上表示臣服曹操,而心里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大祸已经临头了。”
孙权就问了:“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刘豫州为啥不投降曹操呀?”
诸葛亮开始吹刘备了:“刘豫州乃是皇室贵胄,盖世英才,天下贤才无不仰慕,纷纷投效,犹如江河归海。这等情况下,如果仍然不能成就大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那只能说是天命难违。就算如此,只要一天没死,刘豫州就一天不停止奋斗。谁让俺家刘豫州身上流着皇家血脉呢。”
听到这儿,明知道是激将法,孙权也恼了。咋啦,就你们刘豫州有血性,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难不成我孙某人成软蛋啦。当下对诸葛亮吼道:“住口,我虽非皇室血脉,然对朝廷的拳拳忠心不比刘豫州少。现在我脚下是江东全境,手中十万雄兵,绝对不能向奸相曹操低头。”
“既然将军决定了,那就应该明白,当今天下,除了刘豫州,没人敢跟曹操叫板,您现在只有联合刘豫州,才能同谋大事。”诸葛亮趁热打铁地劝说。
孙权看诸葛亮一再强调要与刘备联合,玩味地问:“我知道除了刘豫州没人敢对抗曹操,可是,刘豫州刚刚兵败,现在能有多少力量与曹贼抗衡呢?”
孙权这意思很明白,抗曹可以,不过,我自己就行了,你们不要抢人头。现在说清楚,别等到最后你们来分功劳。
诸葛亮说:“刘豫州虽然刚刚兵败长坂,但是,现在将士归还聚拢的加上关羽手下水军,共带甲万余。刘琦在江夏,麾下也有万余精锐。曹操虽然兵多,但是远来疲敝,追击刘豫州的时候,轻骑一日一夜奔行三百余里。这就叫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乃是兵法大忌。曹操麾下多是北方人,不善水战,荆州兵卒被迫投降,曹操还没能收服众心。现在只要孙刘两家合力同心,必能大败曹军。只要曹操兵败,只能北还,如此,荆、吴实力增强,则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孙权看诸葛亮说的头头是道,当下老怀大悦,一边安排诸葛亮休息,一边召集麾下文武一起谋划。
正好曹操派人送来了书信,信上说:“近来老夫奉天子诏书,讨伐不臣,剑指南方,刘琮束手就擒。现在我曹某训练了八十万水军,准备与将军在吴地见个面。”
信中既没有招降之意,也没有恐吓之词,但是,字里行间却火/药味十足。我有八十万大军,刘琮都投降了,就看你孙权投不投降。
孙权将信给众人看了,个个惊慌失措。八十万大军呀,那可是八十万呀,江东六郡总人口加起来才多少呀,这仗怎么打呀。
以长史张昭等为首的一批投降派,纷纷劝说孙权投降朝廷:“曹操,那可是如同虎豹豺狼一样的存在,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来压人。现在我们如果起兵抗拒,那就相当于是逆天而行。”
“将军以为自己能够抗衡曹公,不过是想凭借长江天险。可是现在曹公拿下荆州,直接就顺江而下,长江已经不足为凭。”
“不仅仅是长江天险不存在了,更主要的是,曹公得了荆州水军相助,战船物资丰富,到时候水陆俱下,敌众我寡,如何抗拒?”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一致劝说孙权:“不如直接恭迎王师,向朝廷输诚。”
只有鲁肃一言不发,趁孙权上厕所的机会,直接追出去。孙权知道鲁肃是主战派,被那帮投降派吵得脑袋疼,现在看到鲁肃,赶紧拉着鲁肃的手问:“子敬可有良策教我?”
鲁肃说:“刚才看了众人的行为,都是在误导将军,不是成大事的料。将军您想想,现在谁都可以投降,唯独您不能投降呀。”
孙权疑惑:“为何大家都可投降,唯独我不能投降?子敬此话何解?”
鲁肃解释说:“我等如果投降,混的好,可以入朝为官,混不好,至少回到家乡,也都是有名望的人。无论如何,车少不了,房子少不了,姬妾少不了。可是将军您呢,一旦投降,从人主变为人臣。车子最多不过一辆,宅子最多不过一处,兵马最多不过几十个护卫。过个三五年,等你被软禁得名声不显了,被世人遗忘了,一杯毒酒就来了。将军,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呀!”
孙权叹息:“众人个个争着投降,甚是让我失望,只有子敬你,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鲁肃继续说:“现在周瑜正在鄱阳,将军为何不把他调回来,向他征求意见呢?”
于是,孙权下诏,命周瑜即刻前往柴桑,共议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