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医者江湖

作者:叶杆子 | 分类: | 字数:42.1万

第154章 离经易道与疫

书名:医者江湖 作者:叶杆子 字数:2465 更新时间:2025-02-24 10:37:17

内伤会消耗元气,外伤则会流失元气。

而元气并非不可补充,每个人的元气都会随着食物的摄入,气血的充沛,而缓慢恢复。

万花医术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只要这个人还活着,只要这个人的元气没有消散。

哪怕就剩一口气,万花医术也能最大限度的激活病人的元气,让其转危为安。

等元气被激发,人体开始展现自行恢复的苗头之后,接下来就简单了。

无论是施针也好,辅以汤药也罢,这些都是后天因素,是外力。

而只有病人自身的元气稳定,才是根本。

不过离经易道的弟子也并非一门心思只修心法。

针对元气固然是离经易道立身之本,但外力也同样重要。

所以《黄帝内经》基本上就是每个弟子必备的基础教材。

因为《黄帝内经》自成书传承以来,通过各方名家鉴定,是一本综合性极强的典籍。

不光是人与气,人与天地,人与环境,就连药理病理养生都包含在内。

除了《黄帝内经》,还有《神农本草经》。

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黄帝内经》是让弟子们给离经易道的元气医术打下基础的话。

《神农本草经》就是对外力的应用,也就是药理,利用药物辅助医治。

裴无咎没有离经易道的医治,他无法将病人的元气激发出来,所以无法修行离经易道。

但在孙思邈的要求下,裴无咎对《神农本草经》倒背如流,也学了一手好药理。

这也是为什么裴无咎会被特批拥有一处药园的原因。

扯远了,拉回正题,离经易道的修炼不止看医书,看医书只是为了给修行打下基础。

而等到医书熟读之后,才能开始学习心法,研习药理。

之前说过,练武需要找对手切磋来完善自身,医术上也是一样。

就像郑鑫之前讲的,没有哪个医者是自己读书觉得医术精通了才出来行医。

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书本上的。

不过万花谷没个月都会有医者开办课堂,这些医者或是离经易道的前辈,又或者是外来的名家。

会在万花谷中滞留几天,来办课堂,交流自己在医术上的心得。

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能来办这种课堂的人,大多都是抱着和孙思邈一样的想法。

想让天下人有药可吃,有病能医。

这样的课堂,几乎每个离经易道的弟子都会去参加。

修为低也好,刚刚入门也好,不怕听不懂,就怕听不到。

叶扉羽算是例外,在进入万花谷之前,他完全就是一个门外汉。

对于医术的了解也仅限于风寒时要喝上一碗热水,发发汗。

这还是他爹教他的,虽然并不是每次都好用。

而在孙思邈的传道下,意外将自己体内淤积的药力全都转化成了修为。

所以叶扉羽算是变相的跳过了离经易道的基础。

而这是不对的,只有心法不懂医术的人,就像你有一把绝世兵器,但却不会合理使用。

总有一天,会伤害他人,更会伤害自己。

所以哪怕叶扉羽已经有了离经易道的修为,也能感受到元气的波动,调动元气。

还是要乖乖的将医术基础打好,稳扎稳打的看医书。

刚迈入大殿,叶扉羽就看到了孙思邈已经在书案前坐着了。

规规矩矩的上前行了一礼,叶扉羽开口道,“师尊,我来了。”

孙思邈将书页合上,抬头看了看叶扉羽,点了点头。

随即又好像发现了什么,开口问道,“你修行花间游了?”。

叶扉羽心头一惊,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以孙思邈的修为和能力,看出自己的情况来,并不奇怪。

或者说,看不出来才会奇怪。

“昨夜二位师兄指导了我,拆解了一些混元气。”

叶扉羽没有隐瞒,应该说,自从他知道孙思邈放着周奇桧不管是打着磨砺他的心思之后,他对这个一心为医的老人就没有了偏见。

“不过师兄还并未传我心法,所以我也只能是先将混元气存于体内。”

孙思邈点了点头,他自然是一眼就能看出叶扉羽身上藏匿着的混元气。

“只一晚就能拆解出混元气,你的悟性看来不止在医术上。”

叶扉羽挠了挠头,“师尊过誉了。”

孙思邈摆了摆手,“去吧,去看书吧,有什么不会的再来问我,我就在这。”

叶扉羽点了点头,又行了一礼,这才走向了书架。

之前关于分娩的部分已经看完了,期间也问了孙思邈很多问题。

孙思邈不亏是当世药王,叶扉羽眼中的每个难点在孙思邈口中都显得信手拈来一般轻松。

最重要的是,按照孙思邈所指的解法出处一一对照,孙思邈所言句句都是正确的。

乍一听觉得理所当然吧?这是药王爷啊?药王爷的医术怎么会错?

但是你仔细琢磨,叶扉羽之前看的什么书,那是关于分娩的医书。

还记得之前说的三姑六婆么?分娩接生,那是稳婆的活。

孙思邈是男的啊,而且孙思邈一辈子到老都未曾娶妻生子,他怎么对接生这么了解的?又或者说,孙思邈为了研究透彻接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啊。

以男儿之身研究接生之事,还能研究的如此透彻,叶扉羽对孙思邈的敬佩更添一分。

叶扉羽摇了摇头,抛开的心中杂念,走到书架旁,抽出架子上的医书。

这次他要看的,是全新的一类,名录也十分简洁,就只有一个字。

而就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在叶扉羽看来仿佛看到了满天血红,遍地枯骨。

只见那书卷上,一笔一划所勾勒的字,是疫。

再任何朝代,瘟疫都是死亡的代名词。

传染速度快,发病速度快,病死率高,抑制手段极少。

《黄帝内经》也有记载。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素问·本能病》篇:“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

还有之前裴元让张林给他带来的医书抄本。

《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瘟疫,在医者眼里都是如此,而在那些愚昧者眼中呢?

叶扉羽以前听他爹说过,戍边之地,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

而有人将瘟疫归咎于天地鬼神,说是上天派来杀死他们的。

很可笑是吧?可那些官信了,他们在城内散播火油柴薪,然后关闭城门。

最后一支烧着火苗的箭,跃过城墙飞入城中。

漫天大火一连烧了几天,直烧得空气中都是令人作呕的焦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