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三国
作者:飞砂风中转 | 分类:历史 | 字数:105.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一章 重演历史?
可惜最后还是没能追回袁澜。
刘晔派出的侍卫虽然尽心竭力办事,无奈还没往西追上一里路,泼天的冰雨伴随着惊雷声滚滚而下!
等到这侍卫冒着寒风骤雨走江边陆路终于看到了船队的时候,急来的暴雨却是已经导致江水大为上涨。上游江面已经朝下游涌来一波波洪峰。
眼看风浪云雾将船队湮没,这侍卫却是在也不敢追了。江边土路已经泥泞不堪,马已经无法再骑了。而且现在风向已经转变成了强劲的东风,已经不是逆风的船舶已经不是步行奔跑能追上的。
……
曹军淮河之北一战,又是折损两万多人马!
先是八千后军被张绣急袭击溃。再接着曹军又被埋伏,又扔下了四千殿后曹军。还有张绣军骑兵对曹军主力穷追不舍,丧失锐气的曹军还尝试留下数千兵马阻挡,却是因为没有重型兵甲,而没能顶住一千西凉铁骑一个冲锋。一败再败且体力消耗殆尽的曹军终于丧失了斗志,四散奔逃。又被张绣军轻骑和羌胡弓骑砍杀射杀了数千!
其实,如果曹操和荀攸当时稳定住了心绪,不被张绣一直算计他们而影响了对大局的判断,当场指挥中军在被包围的时候就地作战,也不至于一来一回的奔跑白白消耗掉了曹军最后积攒起来的体力精力。甚至不用等到前军骑兵和轻兵的回援,仅凭中军曹军便可与只是两万五千山寨山贼和一万张绣军疲军弱军一战。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曹操的错误决定致使曹军失去了最后扳回一局的机会。
十五万曹军,四天三夜便折损到不到三成,所有粮草辎重更是丢失无遗,这一战,曹操可谓惨败!
如果加上蕲阳折损的数万曹军,曹操此征淮南,前后折损的青壮兵员不下十五万!
诚然蕲阳之战曹军折损的大都是一些民夫乡兵性质的山寨曹军,但是那也是曹操的预备役军队,是曹操扩充军队的第一替补梯队。在这人丁锐减的汉末乱世,中原之地诚然还能凑出百万青壮之士,但是一个国家不可能把所有精壮都用来扩充军队。
否则,那就是好比袁术一般的穷兵黩武了。整个淮南的精壮男丁基本都被袁术强征入伍,导致本就荒芜被废弃的农田更是没有充足劳动力耕作,这也是历史上为何淮南饥荒极其严重以及为何饥荒先于旱灾爆发的最重要原因!
在这个高出生率却也高死亡率的乱世,男丁的数量也是决定实力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曹操八十万大军赤壁一战湮灭之后,将北方精壮男丁一战而损失殆尽的曹氏集团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休养生息和战略防守的状态。以至于刘备和孙吴能够轻易挥军淮南合肥,瓜分荆州。甚至还让刘备挺过了积蓄实力的阶段,让刘备得以进军西川。
而此时的曹操对付偏安西北蛮荒之地的马超韩遂等西凉军阀都费了老大劲,情况危急时甚至被马超攻取了长安!一直等到刘备安定了益州,进军汉中的时候,曹操才同样进军汉中。
但是还没休养得缓过劲的曹军此时还是没有像以前那样对刘备军有绝对优势,不得已高呼着鸡肋的曹操不得已只能放弃了攻取西川的打算。
赤壁之战之后,靠北方常年处于战乱的地区再也没有发生过超过五十万人的会战。因为北方势力已经难以再聚集如此多的兵力。
但是汉末以来长久处于休养生息状态的荆州益州和江南却是人丁兴旺。南方地区倒是爆发过据说双方百万军兵参战的夷陵之战!
这便是三国的人丁实况!
……
曹操这一去,张绣敢说,没三四年蓄力,曹操是不可能再征讨淮南了。
也并不完全是曹操没有再次征讨淮南的实力,只是因为,整个天下局势的变化已经不允许他再向南用兵了。
曹操统一兖州豫州司州徐州的速度因为张绣的穿越,已经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时间。
历史上建安二年冬天,曹操联合吕布发动对称帝作死的袁术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袁术元气大伤,但却还不至于灭亡,粮草吃尽的曹操和吕布联军一直没攻下寿春,不得已退兵而去。
而现在因为张绣穿越,张绣舍弃南阳转战中原,使得曹操省去了对张绣三次战败的过程。袁术在建安二年便灭亡,曹操也在这一年控制了天下中枢南阳。也是因为没有对张绣的三次战败,实力比历史上强大的多的曹操迅速了结了吕布刘备这两个心腹大患。
甚至还有余力在短暂准备后,便能发动对淮南的征服之战。
但是在其中有些历史并不因张绣的改变而消失,还是上演了。比如曹操“淫人妻”、张绣先投降又叛变、典韦战死等等一些事情。
相比于曹操的东征西讨滚雪球似的发展速度,信奉“一步一个脚印”的袁绍却是迟迟没有一统河北。纵然在河北袁绍最大的阻碍公孙瓒集团因为自身原因日趋衰落,不再对冀州青州并州构成威胁。但是一心只求稳健发展的袁绍却是做不到锐意进取,灭了这个阻碍自己王霸大业的绊脚石。
顺便说说公孙瓒和袁绍这一对对手,可谓真是奇葩一对。公孙瓒过于好大冒进,自己只是一郡太守的身份,却敢依仗兵势强盛,只是攻取了青州主城,便自己肆意任命了青州牧、兖州牧、冀州牧,可谓轻狂不可一世。
而袁绍除了开局用计吞并了韩馥的冀州之后,便再无任何大的动作。在公孙瓒强劲的幽州兵势下,袁绍势力甚至处于下风。
好在老天总是看不惯喜欢作死的人,公孙瓒就成功做到让老天爷看不惯。先是公然对幽州牧刘虞不敬,惹得老实人刘虞终于忍无可忍,宣布收回公孙瓒兵权,并纠集了忠于自己的军队攻打公孙瓒。
刘虞的十万大军却是和刘虞一样不习武事,被公孙瓒的少数部队打得大败,一代著名皇室宗亲刘虞不到一个月便被公孙瓒俘虏杀害。
后院起火的公孙瓒一时顾不上前院,憋在冀州可劲攒兵攒粮的袁绍终于敢出手,趁火打劫地抢下了公孙瓒控制的青州部分。
刘虞此人在三国出场很早,刘备之所以放弃编草鞋而从军,就是因为看到了时任幽州刺史的刘虞的招兵榜。刘虞也是便是他第一个承认刘备的汉室宗亲的名分,使得刘备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终于有了可以吹嘘的资本。
刘虞在汉末是汉室皇族皇亲里面是为政能力最强的,但是相比于同辈的刘焉,却是缺少了一些战略眼光和为人谋事。
他主政幽州的时候,实行宽仁政策,积极接纳外州难民垦荒幽州,通过各种政策积极发展幽州经济,使得幽州从一个苦寒穷地一跃成为河北仅次于冀州的安居乐业之地。同时,刘虞还以怀柔政策对待塞外鲜卑乌丸等族,为人勤勉有诚信,因而不论是在外族还是内民,刘虞的威望都很高。
但是威望再高,生命在大,也怕刀砍。信奉武力至高无上的幽州兵马统领公孙瓒便是刘虞在政治上的分歧者。强硬派的公孙瓒主张用铁血手段对待外族,并且用自己的“白马义从”亲身做到了铁血政策。对待外族绝不容忍,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
好在公孙瓒不过是北平太守,只是代为统领幽州兵马。钱粮军需一直依赖刘虞,所以也一直没有做的太出格。除了杀杀外族遣来进贡的使者,倒也没干啥更大的事儿。而觉得幽州在乱世得有武力保证的刘虞一直也隐忍着公孙瓒的阴奉阳违,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公孙瓒攻占了青州,不再依赖刘虞的后勤支援,公孙瓒终于感觉可以不用鸟刘虞了才被打破。私自任命州牧并公然实施暴虐手段的公孙瓒终于超出了老实人刘虞的底线,也惹得刘虞亲自发兵。
只是刘虞的兵马实在太渣,因为平时有战事都是公孙瓒带他的兵上,刘虞的部卒基本都是没打过仗的。这一亲自操刀上阵,才感觉坏了。于是被公孙瓒打得稀里哗啦。十万大军包围只有千八百人的公孙瓒,攻城十几天没拿下还被反杀。退守居庸却被公孙瓒三天攻破。
目空一切的公孙瓒终于撕下了他对大汉朝廷的忠诚伪装,在中央朝廷派出使者前来幽州的情况下,公孙瓒直接诬陷刘虞勾结袁绍谋取称帝,胁迫朝廷使者段训处死了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虞。
其实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谁会称帝,但唯独刘虞却是对皇帝的位置不感兴趣的。因为早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j冀州韩馥和袁绍便曾提议过让刘虞在关东称帝,以此大大削弱董卓控制的献帝的政治影响力。而且当时对大汉天下还都保持着一定忠诚和尊敬的众位诸侯都一致赞同有仁德有能力的刘虞上位皇帝之职。
所谓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十八路诸侯之所以讨伐董卓,当时主要还是想匡扶汉室的,目的主要也是政治上的,使得中央朝廷得以自立自强,当然,手段自然是军事。
但是天下纷乱,年幼的汉献帝似乎不足以安定黄巾之乱之后的纷乱,众人于是想到了成熟而又有为政能力的刘虞。
之所以说刘虞是位君子,也是体现在这件事上。因为在汉灵帝死的时候,便有人推举刘虞做皇帝。只是这只是民间名士的密谋,刘虞本人极其不愿意。最后新帝登基,朝廷却罢免了刘虞的官职,一直等到黄巾之乱爆发,才又让刘虞主政幽州。
当时是没有强大的实力保证,刘虞不肯出面争夺储君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次天时地利人和刘虞都具备了,机会好到十八辈子积了泼天大德,但是刘虞还是拒绝了。说献帝登基是灵帝的遗诏,也是经过正规程序的,是合法皇帝。我作为汉室臣子应当支持这个侄子。
如果这这些事发生以后,还有人拿刘虞称帝的事做文章,世人都会大笑其绝对天字第一号傻逼,但是简单粗暴的公孙瓒不管这些,撕破脸不管用啥理由就得弄死。
丧失了刘虞在政治上的护佑,公孙瓒为中央朝廷所不容,也为幽州边塞的外族所敌视,更为幽州军民所不齿。
被这三大问题困扰的公孙瓒从此势力仅限于幽州。然而这并不算完。刘虞虽然丝毫不会打仗,但是他的儿子刘和和曾经部下阎柔会,在幽州军民忍受不了公孙瓒穷兵黩武不施文德的暴政时刻,阎柔和潜逃的刘和举旗造反,刘虞曾经部下鲜于辅、鲜于银、齐周响应,还一并拉拢来了对公孙瓒深恶痛绝的乌丸鲜卑族。
这段时期还在积攒钱粮招募训练兵马不肯主动出击的袁绍又等来了机会,联合阎柔刘和鲜卑的军队,袁绍终于把公孙瓒一战打到生活不能自理,逼得公孙瓒退守易京,幽州从此并入袁绍势力范围,而且还获得了乌丸鲜卑的好感,袁绍这波大赚。
公孙瓒,就是如此作死的一个诸侯。在汉末诸侯里面,也只有他能跟袁术一争作死之王的头衔。
喜欢闷头发展的袁术不愧袁大头之名,一直躺赢便成为了河北第一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