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诸子百家上册

作者:掉坑王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25.1万

屈原

书名:诸子百家上册 作者:掉坑王子 字数:3985 更新时间:2024-10-11 10:52:01

屈原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国人(今湖北秭〈念“紫”〉归)。

屈原急急忙忙地跑到楚王宫门前,守卫一把拦住他。

“三闾大夫,你这是要去哪呀?”

“废话,到这里当然是要见大王,难道找你唠嗑!赶紧帮我通报一声。对了,张仪那老小子是不是走了?”

“是呀,走了。不过他人真不错,走时还跟我们一一握手,每人都给了个大红包。咦,大人你抢我长戟干嘛,还这么瞪我,我跟你无冤无仇——喂,你们拉住大人,我去给他通报。”

宫殿里,看着楚怀王,屈原气就不打一处来。

“齐国当初多好呀,大老远的,还跑来帮我们一起打秦国。结果你贪心张仪的六百里地,把齐国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骂了。然后好了,人家一转脸,六百里变六里。你气不过,死命跟秦国死磕,可又磕不过。这一年多里,我们死了多少人,丢了多少地!”

“大夫,那个,说点别的好吗?”

“我知道,你恨张仪恨得牙痒痒。这次秦惠王为了跟我们讲和,想把汉中一带还给我们(之前刚被秦国占领),你都不要,说只要张仪。结果人家来了,你是把他给关起来,可现在怎么又给放了,还好吃好喝地送走呢?”

楚怀王支支吾吾地说:“人家上次也是有苦衷的,各为其主嘛。而且张先生说了,这次不仅地照给,他还可以牵线,回去将秦国公主嫁给我,两国永结兄弟友邦呢。”

“就他那种能把活人说死、铁棒说弯的人,你也能信?”

“再信一次吧!你看,又有地拿,还赚一个小老婆,这多好,又不亏。我还蛮期待的!”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是可怜的楚怀王又一次被张仪忽悠,虽然后来得到了小老婆,但大头张仪跑了,土地最终也没拿到手。

屈原和孙叔敖一样,也是芈姓,不过他和楚国王室的关系更近些。他的先祖,是孙叔敖先祖楚厉王的弟弟楚武王,后来当了国君,成了王室正统。

之后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成为君主,而文王的亲弟弟熊瑕(也称屈瑕),则被封到屈邑(今湖北秭归),于是后代就以封地为姓氏,称屈氏。屈原就是熊瑕后裔。

屈原小时候非常聪明,又因为家族显赫,受过良好教育,读过很多书,而且人还不错。据说他从小就懂得同情贫民,体恤百姓,声誉很好。

在20岁左右,秦国发兵来犯(当时秭归县靠近楚国西边边境,离秦不远),屈原协助军民,一起帮着打退秦军,展示了他不凡的能力。再加上之前的名声,他得到楚怀王的关注,第二年被任为鄂渚(今湖北武昌内)的县令。

由于治下业绩好,又一年他被直接调回都城,担任左徒(楚国特有的官职,类似谏官兼外交官,有很大权力;之后的春申君黄歇也当过)。当年,他还被派去出使齐国。

此时公孙衍已被张仪赶到了楚国,正在拼老命搞第二次合纵。屈原也没闲着,除了肯定支持公孙衍,还忙于内政外交和进行变法改革。

之后,公孙衍被召回魏国做相国,不过第二次合纵也搞成了。然后就是楚怀王总是心太软,当着纵约长,还拿钱不办事,最后第二次合纵攻秦失败。

说说楚怀王吧,他其实也是个苦主。

楚怀王的前十几年还是不错的。在他即位时,经过上几代先辈的努力和扩展,正是楚国最强盛、地盘最大的时候。

楚怀王也不丢脸。他上位后,大力改革,发展经济,并重用昭阳(海扁张仪的那位)、唐昧、屈原,以及后来的公孙衍、陈轸(念“诊”)等人,还把病殃殃的魏惠王打得更加病殃殃。

当时楚国的经济,是诸侯国中最发达的。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也是在楚怀王时铸造的,叫“郢爰(念‘元’)”,也叫印子金等。据说因为楚国金子多,楚怀王还用它铸了个艺术品。这艺术品是一套各诸侯国君的人像,然后楚怀王自己坐在金车上,而其他国君则为他拉马、赶车、抬凳,或者打扇子什么的。很好玩。

但遇到张仪后,就不好玩了,楚怀王一路衰到底。先是被张仪一再忽悠,再连着几次被秦国打得国力大衰,还被魏、韩、齐围殴过。期间虽然灭掉已经衰落的越国,但楚国自己也开始走向没落。

而这还没衰完。在去世前三年,他又被秦昭王骗去秦国喝茶,结果被绑架扣押。之间他曾成功越狱一次,逃到赵国边境。但赵国不敢收,他又被抓回秦国,最后客死在秦国。

不过,这绑架君主的习惯,倒不是秦昭王的专利,反倒是楚怀王的先祖楚成王(楚庄王的爷爷)开的先例。这楚成王更是在几个诸侯国君会盟时,把有争议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给拐回楚国囚禁起来。

所以,当时秦昭王肯定想,不怪我,要怪就怪你的老祖吧。可楚怀王应该也会想,人家宋襄公后来被放回去了,奶奶的,你倒好,关我关上瘾了!

这里插一下。这陈轸也要交待下,他也是张仪的仇人之一。他的祖上是陈国的国君,和孙武还有远亲关系呢。后来他来到秦国做事,和公孙衍同朝(也是难兄难弟),很受重用,不过之后也被张仪赶跑,就去了楚国。他也是当时有名的辩士,还很会讲故事,成语“画蛇添足”、“坐山观虎斗”等,都是出自于他的。

合纵攻秦失败后,楚怀王财名双收,整天乐呵呵。而屈原却整天苦着脸,因为他的改革。

其实屈原不仅是文学家,还是很杰出的政治家。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修明法度,推行法制,选举贤能,唯才是用,同时严明赏罚,限制贵族的种种特权等。有点像吴起的那次。

这就不讨人好了。所以很多人反对,阻力很大,尤其是那些旧贵族,特怨恨他。

终于在四年后,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一个姓上官的官员)等人的谗言,免去屈原官职。屈原只好回到老家,开始写《离骚》。

然后,张仪来了。然后,楚怀王很受伤,不仅感情被骗,和齐国撕破脸,还一直打不过秦国。不得已,他只好重新启用屈原,任他为三闾大夫,并出使齐国,去缓和当初骂人家十八代祖宗的关系。

这三闾大夫和左徒一样,都是楚国特有的官职,主要是负责当时楚国三大家族屈、景、昭的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后人也常以三闾大夫来代指屈原。

谁知屈原还没回来,楚怀王又被忽悠,听从小老婆郑袖的话,把送上门的张仪给放跑了。气得屈原直吐血,自己在《离骚》里白说了楚怀王那么多好话(也说了不少坏话)。

接下来几年倒是比较安逸,因为张仪死了。再加上秦昭王刚即位没多久,国内政局不稳,没空折腾。这期间,楚怀王还趁越国内乱,把越国灭了。

越国被灭的第二年,楚国和秦国联了婚。再一年,秦昭王第一次约楚怀王在黄棘(今河南南阳)喝茶。不过这次他倒没使坏,两国签定了“黄棘之盟”,互相手牵手、哥俩好。

这两件事,屈原一直很反对。他认为应该和齐、魏等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因为秦国威胁最大。但楚怀王不听,还有点烦他。再加上楚怀王次子子兰(名字挺好听,人却坏得很)为首的一班贵族,对之前屈原的改革怀恨在心,时常说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耳根软。于是在黄棘之盟的同年,屈原再次被贬,并流放到汉北地区(今湖北襄阳一带)。这是屈原第一次被流放,他开始写《天问》及《九章》诸篇。

在屈原被流放期间,齐国恼怒楚国和秦国哥俩好,联合魏、韩一起来打楚国。第二年,秦昭王借楚国太子横(就是后来被女神迷得迷迷噔噔的楚顷襄王,当时在秦国做人质)杀人逃回楚国事件,也来打楚国。

楚怀王四面受敌,焦头烂额,最后又想起了屈原。于是在外流放了三四年,屈原又被召回,去和齐国言和。然后,就是秦昭王再次邀楚怀王去喝茶了。

屈原从形势上分析,认为秦昭王这次很可能使坏,所以极力劝阻。但子兰出于私心,却一直怂恿老爹赶紧去送死。然后,楚怀王就被绑票了。三年后,他死在了秦国。

不过要说一下,楚怀王在秦国还是很硬气的。秦昭王要他拿楚地来赎身,但楚怀王始终不肯。虽然他在遇到张仪后,经常丧失理智,但在楚国人的心里,地位还是很高的。

所以他死后,楚国百姓都很可怜和怀念他;他的谥号“怀”就是这么来的。后来秦末项羽的叔父项梁(项燕的儿子)起义时,就是用楚怀王的名号立的新君(其实这新楚怀王也是旧楚怀王的一个孙子),以招揽民心。

在楚怀王被绑票没多久,楚顷襄王就即位了(所以楚怀王立马没了勒索价值,怪可怜见的)。当楚怀王死后,屈原伤心又愤怒。他痛恨当初子兰怂恿老爹去送死,经常唾骂子兰,还把楚顷襄王等一干君臣也捎带上。

楚顷襄王和子兰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屈原放逐到江南之地(和上册《老莱子》篇中的江南一样,今湖南沅湘一带)。

这是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在南方的荒僻地区,他前后流浪了十八年之久。直到白起攻下郢都后,屈原在极度苦闷和绝望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今湖南汨罗市凤凰乡河泊潭村)自尽了。

屈原写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招魂》等作品,其中《离骚》《九歌》《天问》,是他的作品代表。这里的骚,是愁的意思,不是卖弄风骚。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被誉为“中华诗祖”。他还是“楚辞”的开创者,并和荀子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他的作品,内容宏大壮阔,感情真挚深沉,想象绚丽多彩,语言热情奔放,辞藻华美绮丽,形式自由灵活,富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深的爱国之情,和对现实不屈、不与世同的高风亮节。

屈原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楚辞诗歌新体裁,浪漫主义文学思想,“香草美人”(指忠诚贤良的人,用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不是又香又美的女人)的象征手法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同时,他热烈深厚、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坚持理想、追求真理的执着,反抗现实、宁死不屈的气节,都为后人所深深敬佩景仰。

当然,还有一个影响,就是端午节。

其实端午节的起源,是来自古代吴越部落图腾祭祀的节日。早在屈原之前,吴越一带就有农历五月初五时,以划龙舟的形式举行祭祀的习俗。后来因为屈原也是在这一天死去,所以又演变成了纪念他的传统节日,一直流传至今(也有纪念伍子胥等的说法)。

至于吃粽子,则起源于春秋战国之前,用黍(念“蜀”;坏蜀黍!)祭祀的习俗。到汉代时,才出现用粽叶来包裹,不过包的还是黍,当时叫角黍(包成牛角形的黄米团),并且整个夏天都可以吃。到了晋朝时,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并开始用糯米来取代黍。

(说着说着又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