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上册
作者:掉坑王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25.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西门豹
(水利专家)
西门豹
西门豹,生卒年不详,与吴起同时代。名豹,战国魏国人(今山西运城)。
漳河南岸,一年一次的“河伯娶妻”正隆重举行,县里乡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
西门豹不动声色地问道:“都准备好了?”
巫婆满脸堆笑,上前说道:“都准备好了。你看这女孩不错吧,她可是我挨家挨户、好不容易才找到的。”
“我看看。不行,这个不够漂亮。这样吧,你下去跟河伯说声,过两天我再挑个好的送去。”
巫婆一愣:“大人,台词念错了;剧本不是这么写的!”
西门豹摆摆手,侍卫上来,抓起巫婆“吧叽”就给扔河里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西门豹指了指经常跟着巫婆去抓人的三个妇人:“你们去告诉你们师傅,叫她快点;大家还要赶着回家掏米做饭呢。”
“不要呀,大人。我们跟她不熟呀,我们跟河伯也不熟呀。不要呀。。。。。。”
三个女弟子也被扔了下去。又过了好一会儿,西门豹慢悠悠地说:“乡长——”
乡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满头大汗,浑身哆嗦:“别扔我,别扔我。我不会水呀,我不会水呀。”
“女人做事比较磨蹭,可能在跟河伯拉家常。乡长你去催一催。不会水,没事,会沉就行。”
老乡长也被生拉硬拽地扔进河里。又等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有丁点消息。西门豹转过身来,那些乡绅土豪吓得哗啦一下,全趴到地上,死命磕头求饶。
“哼,平常你们扔穷人家的孩子,丧心病狂,毫不留情,今天也扔你们试试!下次有谁再借河伯娶妻这玩意骗人,我就扔谁!回头把你们这些年贪的、抢的翻倍上交,做为百姓开荒、修缮的公款——跟我玩阴的,我阴死你们!”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是说西门豹惩治那些残害百姓的奸官恶人的事。
西门豹原来可能不姓西门。他应该是后来立过战功,被魏文侯赐居在魏国都城安邑的西门(当时还没迁往大梁),所以改称为西门豹。之后他的后代子孙,就以西门为姓氏,是西门姓氏的来源之一。
姓西门的现实有名人物不多,倒是小说里有不少。比如名声很大却很色迷迷的大官人西门庆、秃头又丑得不行的大侠西门吹雪(好吧,这个怪异形象是一部搞笑电影里的形象),等等。
西门豹的早年事迹不详,只知道他出生在都城安邑,是个普通老百姓。不过他应该很有能力,并且聪明,还比较冷,也参过军打过仗,后来在官府中任职。
大概在油腻中年时,他被派去任邺(念“业”)城的地方行政长官——县长。
邺城位于河北河南的交界处,在今河北临漳西和河南安阳北一带。它是三国曹操最早的建都之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铜雀台,就建在这里。另外,五胡十六国时有五个国家,也都在这里建都城,一直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的美誉。
当时它距离赵国都城中牟和重城邯郸很近(当时邯郸还不是赵国首都,要再过二十来年才搬过去),才几十公里,是阻挡赵国的桥头堡,所以位置十分重要。
这样一个地方,肯定要派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行。于是当时的副相国翟璜(念“黄”)推荐了西门豹。
这翟璜要说一说,这人眼光太毒了(好吧,是太准了)。之前吴起任西河郡守就是他推荐的,之后他还推荐了本文的西门豹,攻占 中山国的乐羊,以及推荐李悝去中山国任相国,而且这些人后来个个都业绩出众。他肯定是春秋战国时一个身怀特异功能的人士!
当中央下派的干部西门豹同志来到邺城时,才知道为什么要特意派他到这个鬼地方。
坐着轿车,哦,不是,是马车的西门豹同志,一路看到的都是残垣断壁,荒废田地,一片凄凉。进了邺城,城内也是空荡荡的,家家门户紧闭,少有人气,纯粹鬼城一座。
经过深入暗访加实地摸排,西门豹才得知,原来邺城紧靠漳河(流经河南河北的那条),经常闹水灾,老百姓深受其害。更可恶的是,当地乡镇干部三老和廷掾(念“院”)等,不但不想法治水,还和巫婆及地方恶霸势力勾结,借着水灾,弄了个“河伯娶妻”,到处乱收赋税,搜刮钱财。
解释一下。这里的三老,是一个官职名称,相当于乡长,正科级的基层干部;不是三个老头。其主要是负责调停民事纠纷,教化百姓,以及管理税收。因为是乡镇头头,所以很有实权;“凡事要好,先问三老”,说的就是这个。不过后来它也指年龄大、学问好的真老头。
廷掾也是一个官名,辅助县令的官,就是县令的助手。这里廷指官署,地方官员办事的地方;掾则是副官、属官的通称。
“河伯娶妻”,则是他们和巫婆一起编出来的。就是说漳河的河神叫河伯,比较色,喜欢年轻漂亮女孩,而且还要每年送一个,不然他就要发脾气、闹灾(这种消灾的方法后代还常用,有时用人,有时用牲畜)。然后老巫婆就到处抓女孩,而三老他们则巧立名目,借河伯结婚税、喜酒钱等,借机敛财。
这么一搞,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尤其那些家里有闺女的,都争相逃往外地,使得邺城十室九空,百业萧条。
为了对付这些杂碎,就出现了开头一幕。西门豹不动声色把三老、巫婆他们给扔到河里,三下两下破除了巫风迷信,惩治了地方黑恶势力。当地百姓欢欣鼓舞,心里那个痛快,很多人听说了,又重新搬回了邺城。
所以说,基层干部真的很重要。
扔完人后,为了消除漳河水患,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西门豹又亲自勘测水源,鼓励发动百姓,开掘修建了漳河渠。
漳河渠也叫引漳十二渠、西门豹渠。它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筑了十二道拦水坝,每一道水坝都引一条渠道,并在进水口设有闸门,以控制水量。
之所以要开十二道渠口,是因为漳河水比较浑浊,多泥沙,所以用多个渠口引水,可以避免泥沙淤积,也利于清理。这种多渠口引水的方法,既能调节水量,灌溉农田,又能拦洪防水,防止河道堵塞,在世界水利史上都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漳河渠不仅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多首制引水工程(多首,就是从多处引水,多个渠口),它还和前面的芍陂,后面的都江堰、郑国渠,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它为当地的农业灌溉、经济发展和防洪防灾,起到了巨大作用。并且它一直恩惠于后代,直到民国时还在用。新中国之后,在漳河上修建了岳城水库,两岸从水库里引水,漳河渠这才被替代。
因为西门豹的贡献,在他死后,当地百姓不仅建立祠堂纪念他,还世代死命保护漳河渠。据说在汉朝时,官府修路要改道水渠,当地百姓不肯,一个个脱光了衣服,躺在水渠旁抗议,最后官府只好让步。
但是西门豹治邺并不顺利。因为他不巴结上面的朝廷近臣,又对部下官员严格要求,这些人就联合起来,在魏文侯面前大说他坏话。一年后,当西门豹去都城向领导汇报工作时,魏文侯就要收回他的官印。
西门豹没多吭声,只坚持申请再干一年。他有想法。这一年,他故意加重税收,吃喝玩乐,用公款讨好魏文侯左右的人,放纵手下人乱搞。在年终考核时,他竟然得到魏文侯大力赞扬,要给他升官。
西门豹却掏出官印一扔,原来我廉洁奉公要被罢官,贪污腐败却得到嘉奖,不好意思,偶不干了。言外之意就是,你这领导不咋地!
魏文侯本来就是战国第一雄主,马上承认错误,紧紧拉住西门豹,兄弟,别走,好说。于是西门豹又顺利回去继续当城主。当然,这种做法只适合当时群雄并起的年代,在后来皇权时代可就吃不开了。
但那些人不甘心。没多久,他们又以邺城粮仓没粮食,钱库没金钱,军队没装备等等(这一看就知道是下面个别基层人员干的),向魏文侯告状。
毕竟邺城是抗战第一线,魏文侯还是不放心,就找了个借口,亲自去邺城巡查。结果发现,真的有这些情况。
魏文侯正要发火,西门豹一招手,跟我来。他走上城楼,敲了一阵代表集结的鼓声,城中的老百姓立马披盔戴甲、提着马刀就奔过来了。魏文侯的汗也下来了。
西门豹又敲了第二阵鼓声,另一批百姓推着粮车又赶来了。西门豹说,这是“寓兵于农、藏粮于民”,就是藏富于民,人人皆兵,这样的城,谁能打得动。魏文侯擦着汗,连连点头。
这也是古代“藏富于民”最早的事例。
西门豹在邺城呆了很久。他为官清正,廉洁无私,懂得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在任期间大力发展经济,鼓励百姓经商,使邺城民富兵强,老百姓非常拥戴他。另外,他军事能力也不错,几次打败赵国的攻击,稳稳守住魏国的北大门,使赵国一直无法向南发展。
由于他的非凡业绩和能力,很受魏文侯的赞赏和信任。在魏文侯死时,还特意将他召回,把儿子魏武侯托付给他和李悝、吴起等人。
后来他在魏国去世。
西门豹是个全才,既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这个史料不多),还是水利专家。他修建的漳河渠,恩泽后代,惠及千秋,后来司马迁高度评价他是大大的好官。
另外,他也富有胆识和谋略,会挖坑,无声无息中要你命三千。他惩治三老、巫婆等的事例,很有幽默戏剧性,除了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还被编成戏剧、电视等,广为流传,知名度很高的。
这里说明一下。
司马迁死后,他所写的《史记》遗失了十篇,之后也是西汉(后期)的褚(念“储”)少孙对其进行补充、修整。关于西门豹的事迹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说到《西门豹治邺》的作者,写成褚少孙也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