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定远候班超

作者:苍海荒岛 | 分类:历史 | 字数:217.7万

第十二章 背剑农夫

书名:定远候班超 作者:苍海荒岛 字数:2434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13

光武中兴后,因循前汉实行名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赏赐功臣,并按照《二年律》以军功爵位为基础,对全国人口授田。普通庶民、士人,按立户时间先后,约一丁百亩,先授田,后授宅。

五陵原当时十室九空,前汉时从楚地迁徙而来的伎舞倡优人家,与世家大族一起死伤殆尽。东汉中兴后,田地撂荒,授田主要集中在安陵邑周边。而离安陵邑较远的荒地,一度无人问津。

为鼓励耕作,右扶风隗里县允许天下安定后从蜀中和楚地重新迁徙回来的豪强大族、大商巨贾,出资认购荒地耕种,因此原来班家位于河畔的膏田便被弓、冯两大家族瓜分。

班彪当时身在河西军中,隗里县照顾功臣,同时也想送给班彪一个大大的人情,便将残存的三进小宅院发还班家,并命班家的老仆人班伍看管照料。而河畔的田地已经被瓜分耕种,只好将无人问津的阜顶两顷(注:汉大亩,一顷百亩)薄地划归班家,并由班家原来的徒附负责耕种。

十七户人家,六十余口人,两顷蒲田是无论如何也养活不了的。又允班家徒附们将阜顶无人耕作的荒地自行开垦,又得了约十五六顷。只是租税,仍按两顷征收谷物与刍稿(注:即喂养牲畜的草饲料,秦汉时税种之一,按田亩计算)。

班二公子只知刀剑,他那里懂得耕作之难。身后马蹄响,班前带着班家的徒附龙三来了。龙三是陇右人,比班超大两岁。光武年间,高原羌人时常作乱,他的家园在战乱中被毁,便流落五陵原,为班伍收留。于是,光棍汉龙三,便成为班家徒附之首。班家迁徙回安陵前,田地事务全由龙三做主。

“禀报公子,班家田地尽在垅上,地高缺水,田地较薄。风调雨顺时,每亩勉强能打一石栗。遇上干旱年份,常常绝收……”

龙三的话,给正想大显身手的班超浇了一盆冷水。一家人就得靠这两顷薄地讨生活,旱怎么了,田地绝收一家人还怎么活?他没让龙三说下去,“哼,这里离河边这么近,即使有旱,不过人辛苦些罢了……”

见班二公子不愿听这些扫兴的话,龙三与班前都不敢多嘴了。

班超却问道,“种好这两顷地,外加这十几顷拾边荒地,都需要什么?种子都有么?”

龙三是徒附之首,他数着手指道,“往年靠借冯家水牛犁田,只能乘空,不赶季节。栗种早已留存,然要侍弄好这十几顷地,最少需要两头壮牛,农具若干。需要挖渠,以备旱时输水用。冬闲时,需要平整田地……”

“好,就按汝说的办。通知各户提前朝食,朝食后整修田舍。吾要常住田舍中,亲自耕作。弄好田舍,便挖渠整地。”

说干便干,当天,班超就带着这十七户徒附轰轰烈烈地干开了。

安葬完班彪后,班家此时只剩下七千钱。闻班超要买牛,樊儇无一丝犹豫,由夜玉出面,又从冯家借了五千钱,全部交给二公子。

此时,樊儇已经将全家存活下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已经“浑浑噩噩”二十二年的二公子班超身上。

班超请冯垦一起来到过河到渭城(注:即今咸阳),先是花八千钱买了两头耕牛,又购置了铁锄、铁钁、铁铧等农具。他与虞四月带着家中的仆人和十七家徒附,用十余天时间,将田舍整修一新。然后又开始大规模挖沟挑渠,平整土地。并将阜顶无主荒地,凡能勉强耕作的,全部开垦出来,竟然又得了三十余顷。

这段时间,班超常居田舍,与龙三带着徒附们起早贪黑地干,有板有眼地下地耕作。到四月上旬,便已经抢得农时,提前将两顷好地、几十顷拾荒地全部种上春栗。

班超在田地内耕作,夜玉、樊儇则在家纺纱织帻、种菜养猪。

天遂人愿,这一年春夏秋三季天并没有大旱,苗出得又不错。龙三带着徒附们间苗、压苗、锄草、浇水、追粪,忙活了一年,收成不错,第二年春荒时节,连徒附们也第一次没有闹春荒。但是,第二年却遭了春旱,只到夏季雨勤墒好了才种上栗,没想到,晚种的夏栗到了秋季,这几十顷薄田又是大熟。

两年风调雨顺,班家总算渡过最大的危机,勉强不用饿肚皮了。

但由于经历了十年军阀混战,水利、农田受到破坏,前汉时四通八达的灌溉水渠多已荒废,关中平原水患、旱患频乃,渭西五陵原农地田地望天收。班家的薄地,即便这两年较好的年份,亩产不过一石多一点。交完租税,还足徒附,便所剩无几。到了青黄不接的春荒时候,全家还是十分艰难。

这十七家徒附,都是前汉时班府的雇户。十年战乱,十剩其一,老弱病残,靠租种班家的二顷(注,汉顷约为今半顷)耕地及自己垦植的几顷荒地为生。东汉初年,地主与雇户一般五五分成,也有六四、七三分成的。而班稚当年立下规矩,班家与雇户却是四六分成。

班超便沿袭祖宗定制,仍与徒附们四六分成。

此时的班家,在安陵邑几家大族和无数小户中,仅是渭西的一个小小的小地主。连班家生计都是如此艰难,渭西庶民百姓生活之困苦,可以想象。

班超迁徙到五陵原的两年,除了学会耕作,还带着徒附们重建了班家村。

这些徒附,原来都与普通庶民一样,居住在半地穴式的草棚之内。这种草棚一般先在地下挖穴,约半人深。然后再在四周夯土为墙,顶上有梁,梁上苫芦苇与茅草为顶。草棚虽然冬暖夏凉,但却低矮阴暗潮湿,卫生极差。

班超与虞四月利用农闲时间,在成国渠河畔邻近班家田地处另外择地,带着徒附们建起十七座草屋院落。每座草屋三间正房,两间厢房,以夯土墙为院落。新居仍命名为班家村,也正因为此,班家的徒附也最是忠心。

两汉时候,民间每户都要养豕(注:汉时称猪为豕),年底过年前杀猪卖肉,挣足零用钱,再留一点肉过年用。那时候百姓养猪,猪圈都和茅厕建在一起。茅厕在猪圈边上一隅,人的粪便落下被猪吃掉。班家是读书之人,班超觉得不雅,便将茅厕与猪圈分开建造。

传播此风的,就是冯垦兄妹俩。自从班家来安陵邑后,年仅十二岁的冯菟便仅吃班家养的猪肉。后来,兄冯垦请班超帮着改建了自己家的猪舍,此风很快在渭水西边大户人家流传开来。

而一般农户,仍是茅厕与猪圈相连建筑。此风直至明清,未尝有变。

返回安陵邑的当年,班超改建了猪舍后,樊儇、夜玉与雁旋带着侍婢,在繁重的纺织之余,还养了三头猪,原来想交一头给官府(注:两汉时规定,民每户必养猪两头以上,一头为赋税),另两头到了过年的时候,便杀了让全家过个好年。

可没想到,小猪养不久都先后生病死了,让已然拮据的班家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