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作者:边塞man | 分类:历史 | 字数:43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小孩子(下)
我们来看一看《宋史·司马光传》对他童年时救人的记载。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对他评价可真是高,说他七岁就是个小大人,就能用成人的思维和方式去处理事情,尤其是能够粗通《左传》大义,然而他读书很厉害的同时又不是书呆子,能够灵活变通去处理问题。
当时一群小朋友在庭院中嬉戏,一位小朋友登上了一坛瓮,注意,这里一定要注意,是瓮,咱们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讲,司马光砸缸,其实那砸的不是缸,是瓮,瓮和缸有很大的不同,瓮开口小肚子大,呈现出梨形,而缸呢,则是开口大,肚子略小,当时的生产力是造不出缸这种器皿的,大家一定要留意这个细节,不过这个细节不影响这个故事的表意传达。
不管是缸还是瓮,都能看出小司马光的机智,当他的一位小伙伴一不小心失足掉到了瓮中,那个瓮里头装满了水,而这个小朋友肯定是不会游泳,很快就沉下去了。
这对于在场的所有人来说都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在这个时候,需要智慧,更需要决断力,需要立即思考一个办法:既要解救自己的小伙伴,又不能让他受太重的伤,还要兼顾两个问题:第一,不能让自己也陷入危险之中,所以说自己跳进瓮中这种方法就要首先排除,这样既救不了小伙伴,还会让自己身处危险之中。第二,要快,越快越好,你要是在这个问题上思考上半个小时,别说半个小时了,就是思考五分钟,那小伙伴也断然是没救了,所以就要应急处置,立即想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宋史》中对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作了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呢?《宋史》中说,“众皆弃去”,也就是抛弃了小伙伴,哇的一下四散奔逃了,这很正常,司马光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完全没有办法这也是在常理之中,这虽然有些不仗义,但是考虑到他们的年龄,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所以这也无可厚非。不过司马光的主角光环很快就来了,他急中生智,迅速拿石头砸碎了瓮,水从瓮中迸出,小伙伴于是得以活了下来。
司马光后来能当宰相,能领导整个保守派跟王安石硬刚几十年,能写出《资治通鉴》,其实从小时候的这个故事里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他泰然自若,这是处变不惊,后来他当了宰相,能做到镇定自若,从很小的时候就有这个表现,所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此话不虚。
小伙伴们都跑了,而他思考解决办法,说明他有责任心,前面的文章中写他拯救大臣苏轼,读者可以再回去温习一下。
所以司马光小时候就这么牛,长大了绝对差不了。建功立业只是时间问题。
小司马光的故事讲完了,最后咱们再讲一讲小文彦博的故事。
他的故事也跟水有关,只不过司马光是让水流出来,文彦博则是把水灌进去。
文彦博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踢皮球,结果把皮球给踢到树洞里去了。
这可怎么办呢?大家很着急,伸手去树洞里摸,可是根本就摸不到,树洞很深很深,那个皮球很有可能就在树洞的最深处。小伙伴们有很多尝试着爬到树洞里把球捡起来,可很快宣告失败,树洞虽然很深,但是也很窄,连一个小朋友都无法容纳。
小文彦博并没有像其他的小伙伴那样急不可耐的去捡球,而是在一边很冷静的分析这个问题,突然,他灵光一现,告诉他的小伙伴们:“大家快行动起来,往树洞里灌水。”
大家照办,不一会儿,那皮球便顺着水流出来了。
大家问小文彦博,你是怎么想到通过这个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文彦博嘴角一扬,笑笑说:“我平时看到水池里有东西浮在上面,就知道水有浮力,利用这个浮力,球自己就可以顺着水跑出来。”
小伙伴们对文彦博格外佩服。
这就是三位大宋小孩子的故事,其中司马光、文彦博还官至宰相,写完他们的故事,真的很感慨,小孩子也是不可轻视的,有些时候,他们可是比大人还厉害。最后用一段相声贯口作为结尾。
贯口《小孩子》台词:
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就懂让梨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有宰相之才。
吴周瑜一十三岁拜为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使苦肉,献连环,借东风,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中之魁首。这些小孩子你比得了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