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从1900开始
作者:清波凡人 | 分类:历史 | 字数:210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27章 南北停战,划江而治
北洋军精锐,第七协旅长陈光远,连滚带爬地跑到孝感,向镇师长,上将军王遇甲哭诉,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得个昏天黑地。
第七协旅的惨败,王遇甲也是吃惊不小啊,没想到革命军竟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让他目瞪口呆。
王遇甲,本就是湖北武昌人士,日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跟爱新觉罗-良弼等人是同班同学,他也是第一次遭遇到这样的惨败。
陈光远的协旅被打残了,王遇甲手下只有一个步兵协旅和一个炮团,他都不敢再战了,要是明天再被打残,那他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呀。
玛的,好不容易爬到镇师长这个位置,多不容易啊,兵卒就是他的本钱,人马打光了,他就是一堆臭狗屎,也就没了任何价值。
这点,王遇甲心里非常明白,所以,他连夜骑马赶到信阳,在冯国璋面前跪着哭诉,同样是眼泪鼻涕一起上,说啥都不愿再战了,请给他第四镇师留点种子啊。
刚好,汉口刘家庙之战,也让清军损失六千余,还包括北洋军的两个炮营,冯国璋也不好意思,一味去责怪王遇甲无能什么的,整个作战计划都是军司令部制定,由他签发。
就这一天,汉口和汉阳两边战场合计,让清军损兵折将九千余众,其中七千人马,竟都是北洋嫡系,这个结果相当于割了冯国璋的一大块肉啊。
远在北京的袁宫保,正准备从奕劻手里接过内阁总理之位,突然听到湖北前线传来的电文,让他大吃一惊。
不是刚开始的三道桥战斗打得很好嘛,开局大捷,他正踌躇满志地去赴任,却传来这么个噩耗,他那里坐得住,当晚,他乘专列到了信阳。
翌日清晨,袁宫保到了信阳行辕,听取冯国璋,王遇甲,王占元,张彪等人的具体汇报。
二个多小时的汇报,汇总起来就是这么个意思:
就目前形势而言,清军想要占领武汉三镇,似乎很难,除非把冯国璋的第一路军,和段祺瑞的第二路军都扑上去拚,还要洋人们的舰炮介入,最终也只能是拚得两败俱伤。
这可不是袁宫保所希望得到的结果,第一路军和第二路军,是他北洋系的主力,拚光了他拿什么去平定天下,没有了军队,也就没有了威摄力和控制权,朝廷和洋人们都会抛弃他的。
“不要再打了,守住现有地盘,想必陈天华也不敢轻易进攻,我回京城先将内阁组建起来,同时跟英美公使商议,该怎么办?”袁宫保命令道。
其实,他派兵攻打武汉三镇,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内阁总理这个位置,若冯国璋能打进汉口,攻克汉阳,最后灭了武昌革命军,那果然好,就算灭不了,取得一定成度上的胜利也成,为他的组阁之路增光添彩。
可万万没有想到,不但没啃动汉口、汉阳,反而崩落了几颗大牙,这就得不偿失了。
“明白了,大人。”冯国璋等人躬身应允。
下达完训令,袁宫保来不及追究冯国璋等败军之将的责任,当即乘专列返回京城,并于当夜密会英美公使,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世间罕见。
清军在军事上的失败,同样刺激着几个西方列强公使的神经,既然消灭不了对方,那就和谈,来个南北相望,划江而治,也不失为上策。
袁宫保当然完全赞同,因为长江以北也有许多蠢蠢欲动的革命党人,和谋求独立的野心家,这需要他花精力去摆平,南方现在已经是群雄割据,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心里明白,让洋人介入内战,既不明智,也不可取,况且英美德他们也无心介入,南北朝格局,也符合西洋列强们的国家利益。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英公使朱尔典成了南北调停的一个中心人物,汉口总领事葛福是他的全权代表,在北洋军与武汉革命军之间穿梭来去。
朱尔典还从上海请来了陈天华的好友伊恩,作为英方特使参与会唔之中。
与此同时,在长江江面上,十九艘六国军舰到处游弋示威,虽高度战备,但这次只作观望恣态。
这种软硬兼施的伎俩,主要是害怕陈天华不接受南北停战,谈判和解。
英美法德等国在武汉的军力,现在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避免失策,他们绝不想失去江南,也就是长江中下游的权益,深知不能再去惹恼陈天华。
随着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地发展,他们对腐败得不堪一击的清政府,失去了信心,对北洋军扑灭革命火种宣告无望,于是,也只好策动袁宫保代表清王朝,与陈天华为代表的武汉军政府进行停战议和。
而此时的陈天华呢,他也并不想跟北洋军干耗在武汉三镇,现在全国范围内群雄割据,表面上乘机脱离清王朝,实际他们都在做一方诸侯的土皇帝之梦,这无助于国家与民族兴旺,社会发展。
他的谋略在先,既不会永远匍匐于列强们的脚下,也不会从海内外革命会党中分一杯残羹,他要借武汉起事撼动狂飙惊雷,创造一个归属于民主的中华共和国,彻底改变历史进程,避开二十年的军阀混战,和日寇发动的侵华战争。
现在,国家动乱,他并不想一味地通过战争来解决一切问题,战争只是政治的一部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战争持续,城市毁坏,生灵涂炭,遭受灾难的是民众,这违背了让他穿越而来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个穿越时代的革命者,理想也许很美好,但是也应考虑到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利,抛头颅洒热血,任何时代也只是少数人的事。
随后,汉口英总领事葛福和特使伊恩到武昌,拜望陈天华,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会晤。
接着,陈天华派出了许云媛,孙武,顾祝年三人为全权代表,前往汉口英领事馆回访,南北停战议和的策划,在长江两岸紧锣密鼓地酝酿。
宣统元年农历十月上旬,陈天华军政府的代表,许云媛,顾祝年等人,与清政府内阁总理袁宫保的代表,徐世昌和杨度等,在英领事馆签署南北停战协议。
第二天开始,南北停战正式生效,双方就一些具体细节,签署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