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作者:倚夜听雨 | 分类:历史 | 字数:231.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百二十七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
李泰这些年的努力耕耘,至少现在整个大唐都承认李泰在农业上的天赋。
各种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农作物育种的实验,罐头以及各种特产的开发,以及冬日种植的研究……虽李泰只是动动嘴,但所有方向都是李泰所提出来的。
再加上自己偶尔也是有动手的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甚至有百姓给李泰立庙。
而李泰出面为这些黑土地作保,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杜如晦都是相信李泰的。
因为整个大唐,已经没有人比魏王在农业方面更具有权威了。
而且就算回归现实,如果没这么大利益,也不值得魏王如此投入,去修建辽难运河。
一边的刘自崔仁师杨弘礼等人此刻默默听话,但是看着他们有些发亮的目光,很显然他们也非常清楚,魏王所说的这些东西的价值,记下来终归不会有错的。
“修路不行吗?”杜如晦稍稍收敛情绪,看着李泰道,“既然是在路上应该能修路吧!”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点点头又摇摇头,开口道,“正常来说,您所说的应该没问题。
但是幽州以北的情况有点特殊,这里的道路夏天极其的泥泞,而到了冬天又极其冷硬。
在这诡异气候下,想要修出道路来,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像这样的地形,王玄策已在西海郡死磕了好些年了,这道路还是没修建起来!”
当然,李泰稍稍有一点点的说谎了,东北这边虽然也是冻土,但不像是青藏高原上那种永冻土,那里想修建道路,真的是一个天坑,现在都还没解决。
而东北这边虽然没青藏高原上的永冻土那么夸张,但想要修路容易,可每年的维护却是个天文数字。
说实话,别看李泰花起钱来好像如同流水一般,但实际上李泰是相当考虑成本的。
李泰仔细计算过如果想在青海这边修路,那自己接下来至少一百年时间不需要干别得事了,都需要把资源与人口砸进去!
但实际上完全不需要这么操作,只要学习杨广强行打通辽水跟那水(松花江),让河流能够顺利的通到松嫩平原的黑土地,那世家闻着味就扑上去了,自己赶都赶不走的那种。
到时候,就不是需要自己砸钱进去了,而是开始坐地起价了。
没办法,整个黑土地距离大唐的核心区域太远了,而进出的唯一通道便是这条将要修建的辽那运河,自己就算收过路费,怕也会收到手软。
可以说,在工业化没到来时,想把东北这些地区盘活,甚至发展起来。
那唯一方法就是要把辽水与松花江打通,河流大概经过现在长春所处的位置,利用好长春地区的矿产资源,这几乎是这个地方发展的唯一办法。
否则,你发现了黑土地也没有意义,这里冬天都是冰土,夏天都是沼泽,种植只能种植一季,而且运输成本高的恐怖,哪怕都知道这里有黑土地,也完全发展不起来。
除非能够出一个类似李冰父子一样的神人,在这边完成类似都江堰的大型工程。
事实上,辽水到松花江的运河真的能打通,那就算到现在也都有相当大价值。
别得不说,黑龙江就不需要千辛万苦的走俄国受到相当大限制的水道,而是能直接走辽水到大连或者旅顺,从而让黑龙江的货物能顺利从黑龙江走出去,下降黑龙江的运输成本。
当然,随着地区关系的密切,黑龙江出海口的问题,也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但即使如此,旅顺是不冻港,库页岛所在的港口可不是,相对来说,如果有这么条运河,对东北物资的运转会更加方便。
不过,就内陆地区随着高铁技术的不断拔升,会让运河这种运输渠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但就这个时代来说,航运是比陆运更好的选择,也是李泰坚持直接修建运河的原因。
“所以修一条辽水到那水的运河,就是最方便的操作,而且东北这边还有相当丰富的石炭资源,修建这辽水后,也能把这些物资开采出来了!”李泰说到却是相当欣喜。
“石炭?”杜如晦倒是有几分好奇的看着李泰道,“魏王好像很看中这资源!”
整个大唐都是知道李泰几乎统一了整个大唐的石炭资源,但这种东西朝廷不专卖,真正把煤炭资源重视起来,进入官方管制,却要等到宋朝再说。
所以,朝廷的人不知道李泰这般重视煤炭资源做什么,不过他们唯一知道的是,随着煤炭被李泰统一之后,市面上的煤炭价格变得便宜了很多。
就算是百姓在冬天也不会出现缺少煤炭的情况,甚至有些百姓在长安混不下去,除了去搬砖以外,去挖煤也是一个选择。
但也只是到此为止了,更进一步的发挥这种煤炭的作用,他们是真想不到。
而实际上他们想不到也是正常的,至少在蒸汽机这种东西真的能稳定提供动能前,煤炭所能够带来的最主要作用,还是冬天取暖,而大唐这边冬天越来越暖了!
第五百二十七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
“嗯!”李泰点头道,“东北这地方跟我们长安好像有些不一样,这里想要生存下来,一是需要粮食,二是需要石炭,如果没这两样东西这一片区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这边温季的时间较短,若提前出现寒潮什么的,有了石炭冬日也能正常种植。
所以相对来说,我会重视石炭资源,所以这辽那运河在开凿时,尽可能靠近有煤矿的区域,这样东北这边就算发展也容易得多了。”
“石炭能让作物冬日种植?”杨弘礼听到李泰的话,倒有几分惊讶。
“一般用得比较少,主要是提供冬日耕种所需要的燃料。”李泰看着众人道,
“不过像绿菜或瓜果,想在冬日反节气的种植出来,总归需要提供一定程度热源的!”
“如此说来,魏王对开发东北倒是准备的相当充足啊!”杜如晦若有所思。
没办法,李泰一系列的准备实在太充足了,从一开始就掌握的煤炭体系,有冬日种植技术,有冬日生活物资,甚至整个幽州,都能为东北这边提供基础的物资供应。
尤其是航运,随着高句丽被彻底的压制,渤海成为了大唐的内海。
本来而言,随着高句丽被解决,渤海这一圈经济肯定会受到影响,说不定隐约有些发展海业会陷入到了停滞。
但现在不一样了,如果真要修辽那运河,那渤海湾这边的航海业还要加大投资。
毕竟就算世家生产出各种粮食出来,也肯定不是存在哪里的,肯定要拿出来出售的。
而只要粮食出售,幽州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而渤海湾这一圈的发展也就指日可待了。
可以说,原本幽州的发展也就只是到这里为止了,但随着辽那运河的开通,仿佛幽州这边又找到了新的活力!
杜如晦思索了一圈,开口道,“不过,若是想要把东北开发出来,怕需要花大力气啊!”
“杜相的意思我明白,就实际来说,物资消耗倒好说,稳步推进也就是了。
但真正问题是人,所以高句丽必须要拿下,高句丽人口也需要拆分,把底层百姓运输到渤海沿岸,以充实这个计划所需人口。
不过即使如此,距离开发东北倒是远得很,至少在辽那运河彻底开通前,想要把这黑土地开发出来怕是太难太难了!”
李泰说道这里,不由带着几分的唏嘘,“这真是个需要十年起步的计划,真正把这东北开发成大唐如同蜀地一般的双翼,更需要百年才行!”
对李泰所说的,需要百年才能够彻底开发出幽州的想法,杜如晦并不反对。
甚至听李泰的话,感觉魏王还是那个魏王,做起事情来动不动就是十年二十年计划起步,然后稳步推进。
别得不说,像是捕鱼计划,逐渐让幽州海边的渔业以及航运业逐渐兴起,现在更是成为了大唐攻打高句丽的重要计划,这就是魏王所规划计划的价值啊!
“那你准备如何开发这地区?”李世民不由对李泰开口问道。
对比起这片黑土地,李世民突然感觉只剩下了一口气的高句丽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只不过该灭还是要灭,只不过灭高句丽的心更坚定了几分,毕竟这黑土地大唐要了。
此刻,李泰开口道,“先期投资不是我看不起世家,而是就算世家知道那片黑土地能够每亩生产五石的产业,但真正愿意投入其中的人怕也是寥寥。
因为这片黑土地还不是在华夏的掌控中,它自身开发环境相当的恶劣也就算了,而且周边还有各种异族。
就算好不容易开辟出了田地,没有足够的物资补给,说不定一个冬天过去,就整个没了。
所以辽那运河顺利开通前,我觉得这块土地可以告知世家,但没必要让世家过多参与。
但在辽那运河顺利开通后,想要开发这一片黑土地,需要得是人口与物资,最重要得是这一片土地耕开荒出来后,耕种个两三年,相信就会有回报。
这时候再让世家介入其中,那就能用世家的力量去开发这一片土地了!”
“我还以为,你会主动提议让世家加入其中呢!”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感叹。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因为一直以来,李世民看着李泰驱使世家,都驱使的得心应手,不免有几分意外。
“这里距离长安洛阳太远,所以这条唯一进出东北腹地的水道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否则若有任何一家世家参与进来,只要把水道把持住,那就很容易成为辽东王!”
李泰说到这里微微对李世民一笑,然后继续道,“但长安那边不一样。
陇西贵族,本地士族,甚至还有我们皇室宗亲,成分本就复杂,就算各种势力在里面纠纷,但就本质来说,也是阿耶一言而决。
所以丝绸之路能给大家分润,因为说到底他们在关西翻不了天的。”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倒也认可了李泰的判断。
尤其对世家既用又防,能明白世家的作用,也清楚世家的威胁,李世民认可李泰的态度。
“但没世家加入的话,你准备第一步投入,打算全部自己投入吗?”李世民不由沉声道。
“第一步的人员,就让这二十万徭,每年在这里轮值修缮也就是了!”李泰对李世民道,
“这二十万徭役里有突厥异族,有幽州异族,也有吐蕃蛮族,更多还有我们大汉本地人。
让他们从此扎根在这里不太可能,但是从他们中挑选,十万人留下来推进工程。
然后三年一换,稳步推进,我想以他们的工作效率,这个工程推进的会非常快的!”
李泰带着几分的理所当然对李世民道,“剩下来的徭役,若阿耶有什么宫殿要修建,可以让他们安排。
若没有的话,等到回去后,长安到秦州的驰道需要安排上路程了!”
说实话,李泰提出这个工程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徭役给支开,让他们至少短时间内先别回来了,从而让李世民安心。
毕竟,李泰不知道李世民对未来军事上的规划,更不知道李世民想要他跟着李靖对大唐军队进行改革。
所以,李泰暴露了自己二十万一天赋的徭役,甚至在自己指挥下能到达二天赋的战斗力,这样一支力量直接就跟着自己回长安,就算李世民,李泰也有些怀疑晚上能不能睡得安稳。
这就是为什么,在发现了黑土地后,李泰第一时间便把辽那运河的计划,丢到李世民面前,就是想表示等打灭高句丽,这些徭役不会回长安,而是会在边疆地区修筑运河。
至于剩下来的十万徭役,也丢出去丝绸之路,至于真的遇到什么危险,李泰觉得有薛仁贵在宫内,有田长耕在宫外,就算是自己的亲兵,只要带着自己冲到有徭役的地方,基本上都能够让自己安全下来。
所以自己不需要那么多的兵权,自己需要得是要让李世民放心!
而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深深看了李泰一眼,道,“这事就先计上,把高句丽打下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