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周隋之际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 分类:历史 | 字数:136.9万

第362章 李密东奔

书名:重生周隋之际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字数:2156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03

第363章 李密东奔

杨坚也没指望真的能通过强召的方式,能让崔澈自觉放下在燕地的权力,逼迫他回朝。

此举不过是想陷他于不义,毕竟从诏令中来看,杨坚并不是要将崔澈闲置,而是要为其拜相。

若崔澈拒绝入朝,其反叛之心,也能为世人所共知。

杨坚派遣刑部尚书、万安郡公李圆通接任幽州总管,又派遣蒲城郡公郭荣前往营州,接任营州总管。

李圆通与郭荣都是杨坚的潜邸之臣,尤其是李圆通,本就是杨氏奴仆出生,此前担任并州总管府长史期间,由于未能规劝秦王杨俊,受到牵连,而被免职。

但他早年数次拼死护卫杨坚,凭着这份情谊,在不久后,又重新受到了启用。

在强行征召崔澈入朝的同时,杨坚也没忘了剪除崔澈在地方的羽翼。

定州总管刘方改授广州总管,其余刺史,如秦琼、裴秀、黄百吉等人,也纷纷被调离河北、山东等地。

其中,又以工部尚书杨达为定州总管。

这些诏令一经发出,关中有识之士无不哗然。

隐居在华山读书的李密听闻消息,当即收拾行囊,打算带着家人前往幽州,投奔崔澈。

李密之父李宽已故,他承袭父亲爵位,为蒲山郡公。

但政治上的失意,却让李密对朝廷,尤其是杨广心怀不满。

与其他勋贵子弟一般,早些年李密离开渭水书院,就去了禁军任职。

他起家左亲卫府大都督,又迁东宫千牛备身。

作为东宫卫戍部队的将领,李密本应该前途无量,且与杨广关系亲密,毕竟李密少年时,就曾在崔澈的燕国府与杨广有过一面之缘。

但不曾想,杨广却觉得成年后的李密,顾盼之际,神色异于常人,不能将他留在身边宿卫,于是派遣亲信宇文述,将李密婉言劝走。

‘贤弟的资质这么好,应该以才学取官,何必留在东宫,东宫事务繁琐,也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

宇文述的说辞看上去有道理,但哪怕是蠢汉,也都知道留在东宫,便是储君的潜邸之臣。

当初崔澈为了潜邸之臣这个名头,不惜冒险往尉迟迥的身边作为内应。

但李密还是欣然离职,他清楚,不是宇文述让自己走,而是太子杨广。

李密无疑是有大志向的,如今隐居在山林,不代表他就甘于庸碌一世。

虽说是关陇勋贵出身,可被太子杨广忌惮,将来这新朝,只怕自己难有作为。

如今朝堂中央,与崔澈为首的河北地方势力,矛盾几乎被摆在了明面上。李密认定自己师兄的势力与能力,定有大作为,便也想着跟他干一番事业。

他相信,崔澈早已暗中谋划许久。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点,从两年前,在裴乐去往河北任职后,杨丽华又为李敏向杨坚求得外放就能够看出。

只是当时杨坚因为崔澈主动入朝,而放松了警惕,没有察觉。

就在李密一家准备离开的时候,一名来客登门,正是与他有同门之谊的杨玄感。

杨玄感看着被收拾好的大包小包,问道:

“贤弟这是要去往何处?”

李密解释道:

“正打算出门游历,寄情山水。”

杨玄感脸上露出一丝怪异的笑容,说道:

“贤弟只怕是要去燕地,看一看边塞风光?”

李密并不隐瞒,他笑道:

“正有此意,想来,前往燕地游览山川,总不能算是罪过吧。”

杨玄感颔首道:

“这当然不是罪过。”

说着,却话锋一转,杨玄感压低了嗓音,沉声道:

“但从逆之举,可是灭门的罪责。”

杨玄感将事情挑破,但李密并不慌张,二人本就是至交好友,李密深知对方性情,他笑道:

“如今四海升平,哪有叛乱,玄感,话可不能乱说。”

杨玄感闻言,一阵哈哈大笑,便将此事揭了过去。

在与李密小酌几杯后,杨玄感向他告辞。

二人行至门外,杨玄感突然感慨道:

“今日一别,将来再见之时,你我各为其主,定然是刀兵相见的场面。

“你去了蓟县,记得转告子澄,到时候两军对垒,杨某可不会顾念旧谊。”

李密被杨广厌恶,郁郁不得志,只能去投师兄。

可杨玄感不同,其父杨素,位极人臣,都是给人当臣子,杨玄感又怎么可能冒着灭族的风险,参与这场即将发生的叛乱。

就杨玄感而言,站在朝廷一方,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毕竟就算崔澈杀入关中,凭着少年时的情谊,也能在新朝混得风生水起。

若是跟了崔澈,一旦隋军打进蓟县,则必死无疑。

也正是清楚这一点,在二人对饮的时候,李密并没有劝说杨玄感与自己同行。

只是听杨玄感说自己不会再战场上留情,还是把李密逗笑了,李密笑道:

“圣人本就多疑,太子更胜其父,以玄感与子澄的交情,又哪有领兵的机会。”

杨玄感无奈叹息,他也知道李密所言不假。

送走心事重重的杨玄感后,李密来不及收拾家中剩余浮财,慌慌忙忙带着妻儿启程。

他信任杨玄感不假,但李密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

与此同时,等不及留在大兴度过新年,新任幽州总管李圆通、营州总管郭荣、定州总管杨达等人便在杨坚的催促下,匆匆上路。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二月初三,众人抵达河北,却不敢冒然前往属地。

犹记得,当年杨坚上位,计划将尉迟迥征召入朝,派遣韦孝宽前往接任相州总管一职。

若不是有人通风报信,韦孝宽早就被尉迟迥伏杀。

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刘方等人陆续收到了朝廷的调令,应下之余,却没有急着启程,而是纷纷遣使去往燕州,向崔澈禀报此事。

而此时,崔澈正以平定奚族叛乱为名,在燕州聚集将士。

燕地八万骑卒,三万契丹步骑,尽数云集。

更有五千辽东骑兵也由崔兴武统领,来到了燕州听命。

这也是李圆通、郭荣、杨达等人不敢妄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