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化:朕就是昏庸之君
作者:五与六 | 分类:历史 | 字数:86.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6章 朱见深:换你们的人,就不处置了
第127章 126.朱见深换你们的人,就不处置了?
望着朱见深离开的身影,吴氏思来想去,依旧觉得不妥,但她劝朱见深的话似乎没有用。
随即打发身边宫人,去给父亲吴俊和哥哥吴瑛传话。
“陛下……”
朱见深迈步进入武英殿,看眼成国公朱仪,在圈儿椅上坐了。
成国公朱仪在朱见深下首处,恭敬俯首,等朱见深喝茶结束。
“要回南京,营里的事怎么办?”
“臣已经安排好了,英国公代劳。”
“好,就这样……目前最重要的还是缓解荆襄的事,其他的事情,等这件事过后再说,你在南京那边也做好该做的准备。
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什么事都有始无终。”
朱见深用最平常的语气说话。
站在旁边等候的武靖伯赵辅,听着朱见深说话,平平和和,给人一种从容自信的感觉,十分沉稳,他无疑很喜欢这样的人。
“陛下,那……臣告退。”
朱仪看眼朱见深,他也是想留在京师,但镇守南京也是大事。那边的事情也很多。
躬身对着朱见深行过数礼,退出武英殿。
站在旁边的赵辅道:“陛下,广西阵亡的将士家眷,臣让人安排照料,朝廷立碑写传。
只是有些将士家眷妻儿,如今难以生活,抚恤银怕是只能顶一时之需。”
“皇庄里还缺百人,问她们愿不愿意去皇庄干活,愿意就安排,每月月钱和米粮双倍发放,得让活着的将士觉得他们值得效忠大明。”
赵辅似是想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想。
食指和无名指在身侧捻来捻去有些紧张。听到朱见深的准话,他才高兴的双手有些颤抖。
这安排,他很满意。
不等他跟赵辅说完话。
张敏匆匆进来:“陛下,陛下。”
“说。”
“荆襄奏报,抚宁侯……兵败,河说是河南的叛军进攻邓州,汉中等地。”
赵辅看向朱见深,眼里带着吃惊。
抚宁侯历来战场勇将,这次怎么兵败!
陛下可不要气到才是,万一生气要砍抚宁侯朱永怎么办。
自己得在陛下发火前劝住陛下。
该怎么劝,胜败乃兵家常事,还是替抚宁侯解释几句。
还是求情吧……赵辅准备好开口,他要先安抚年轻的皇帝陛下。
不能看着陛下气的急火攻心。
“张敏,宣几位学士和六部的官员来议事,到国策殿把荆襄与图取来。”
“奴婢遵旨。”
朱见深并没有任何愤怒。
遇事一定要冷静,冷静下来理智才能派上用场,一定要镇定,找出问题的本质。
成化元年,五月三十日。
京师四周的柳树上蝉鸣已经若有若无的起伏,连续一个月不下雨,空气显得干热,所有人都汗流浃背。
李贤在武英殿中略有些焦躁的走动着,彭时则是在宫凳上安坐,但额头也冒着黄豆汗珠,就差拿把蒲扇扇着。
“陛下,这次耽误战机,都是抚宁侯主责,臣请撤他靖虏大将军职,夺靖虏将军印,回京师发落。”
兵部官员沉声说道。
“抚宁侯不适再领兵,该另择一大将前往荆襄!”
工部出列请求道。
“陛下,不能仅凭一封奏报就断抚宁侯之过啊。”坐在最边上的赵辅忍不住插了句话。
从收到奏报,朱见深看完整个奏报都发现一个问题,王复不断的强调并得意自己消耗敌军,斩近万叛民的事。
寥寥几句提起朱永,生病的话。
这其中简略的信息,朱见深有些怀疑。
“李卿,你怎么看。”
朱见深合上奏报,询问李贤。
从三月得知荆襄叛乱,各地以两京为主,立刻派遣各路驻军前往荆襄一带抗叛民。
又于五月初,朱永带着大军用最快的速度到达荆襄,刚到月底,百里加急奏报就说败了,都是朱永的锅。
跟广西大藤峡不同,广西主要是瑶族这类叛乱。
荆襄是流民叛乱,且达到百万之众的流民。
因此,两京的六部都对河南,荆襄和陕西,四川等地状况十分关注。
文臣对武将战斗力的怀疑,武将对文臣出兵和粮草供应效率怀疑,双方各持意见,所以很多府县都是就近支援。
朱见深的锦衣卫探子,也是紧密盯着战况。
甚至王清和王源两个混进流民里如今还没有传回来消息。
所以情报工作锦衣卫比去年更加的任务重。
四月到五月,叛民陆续向河南和陕西等地攻进。
陕西跟河南等府县与荆襄相近的地方,都是采取朱见深最初的预案,城内县衙府衙囤积粮食,器械。
甚至平时巡逻的衙差就住在这些地方看守,随时带府县百姓防备,免得叛民烧杀,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随着朝廷各路大军不断的前往荆襄之地,府县的百姓也都安定下来,大家只要看到朝廷在解决,就相信他们今年还是能有个太平的。
听到朱见深询问,李贤不由的开口道:“臣需要斟酌,方可下定论。”
朱见深点头。
李贤在朝中有威望,有他的支持更容易平息朝中争论。
“陛下,王尚书这封奏报里详细陈述这次战事,并在奏报中说,战败只是一时大意,他们斩杀近万叛军,只需要我们再调粮草,就可以耗死他们。”
刘吉说完,也就在此时,朱见深的声音徒然传来:“天气炎热,带众位卿家去偏殿喝茶歇息,两个时辰后再回来议事。”
众人面面相觑,这陛下怎么突然让大家喝茶歇息。
偏殿。
李贤看了眼刘吉:“荆襄之事该速战速决才好,佑之你是怎么了。”
听到李贤询问自己,刘吉不由开口道:“王尚书奏报清楚说了,抚宁侯病倒以后,他靠着“耗”拖死近万叛民,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商辂听了,转过头,他虽然在众人眼里不是李贤举荐,但论才能,要比刘吉更高,气度也沉稳。
“佑之兄只看到王尚书奏报拖死近万叛民,却没有听他说,朝廷大军死伤多少,消耗的粮草,原本是给今后漠北和辽东一带准备的。
这样一来,各地送往荆襄粮草都已经不支,若是如广西大藤峡那般,速战速决也好,但目前看来,很难。
王尚书杀那么多俘虏,就是在积累叛民怨气,叛民更加团结,他这就是一步昏招。”
李贤也点头:“佑之,伱不能因为你与王尚书关系交好,就那样提议,若是陛下发怒,你该如何?”
一直没有说话的彭时道:“佑之兄也是替我们的人说话,总不能向着那个抚宁侯!”
商辂看了眼四周,幸亏他们四人单独而坐,道:“彭兄慎言!哪里有什么我们的人,他们的人。只有大明朝廷的臣,没有谁的人。”
“是我失言。”彭时连忙认错:“商公指点的好,不过抚宁侯平日在朝中目中无人,这次总要处置他的,李公,你觉得呢。”
“都好好的想想,这一次该怎么挽救才是。”
李贤总结性结尾。
这边儿,朱见深坐在殿内,看着张敏道:“袁彬不是说派去荆襄的人昨天就会回,怎么回事,去催催。”
怀恩看了眼朱见深,叹了口气准备离开,这不是都有王复的奏报了,怎么还要催锦衣卫的。
“怀恩,你叹气干什么,你是最近又太闲了!”
“回陛下,奴婢不敢。”
“滚出去!”
“哎,奴婢遵旨。”
怀恩在地上滚到门槛,起身出殿。
朱见深舒了口气,看着坐在那里的赵辅:“王复的奏报里,说叛民都往襄阳流窜去了,流窜很快,他费力才阻拦住的,朕不信。
你也是带兵行军的,带过兵就知道一条道路供应不了多少士兵,那叛民流窜襄阳,不会带多少补给,只能靠着沿途抢掠所得。
前面的叛民抢过粮食军械,后面的就没什么可抢,就要挨饿,所以他们一定会四散而行,通过多条路,多条方向抢掠供养。
王复说的都是涌向一条路抢掠,这些城池府县都在一个方向,粮食肯定是定量的,显然朕不太信他的话,再等一等吧。”
赵辅点头,心里莫名松了口气。
陛下还是有自己判断的,且按这个推断,似乎陛下的话可信,他带兵打仗也是这样。
一路兵不可能同时都涌向那一个目标的。
“所以陛下觉得王复隐瞒军情?”
“他有些话不实,至少朕以前跟朱永讨论荆襄之事时,不是这样。”
“看问题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收获,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赵辅抬头看了眼朱见深,怎么总感觉他这个带兵的还不如坐在宫里的陛下分析。
思绪还未完全理清楚,正想继续讨论,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怀恩却带着一个黑瘦的人进来。
朱见深有些惊讶。
那人正是王清。
…………
众官员歇息好,过来大殿时,朱见深手边单独放着一份王清带回来的奏报。
殿内气氛也十分的不好。
六部官员呼呼的喘气,刘吉偷偷看了一眼朱见深,又快速低下头去。
“现在还有一份奏报,里面的内容和王复所言不同,有些出入,战败主责在于王复,而不是朱永。
你们要不要处置王复?把他召回京来撤职查办啊!”
工部侍郎道:“陛下,不能仅凭锦衣卫的奏报就断定主责之人。”
“陛下,王尚书不会乱言的。”
前面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第一封王复的奏报,你们都说要处置抚宁侯,这会儿到了王复,换了你们的人,你们就不让处置了,你们的刚正不阿去哪里了?”
众人不说话,虽然大殿里已经十分凉快,但几人还是满头大汗。
朱见深打量几人一眼:“到底该不该处置,处置谁,怎么处置,都先暂且搁置。
等商讨完军务,朕再跟你们好好的说道说道王复与朱永的事!”
不等几人回话,朱见深看了一遍殿中官员,语气温和又道:
“李卿,商卿,现在你们都有对策了吧,朕先说说朕的意思。”
商辂道:“陛下,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