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就认秦始皇为爹
作者:狐狸不吃西红柿 | 分类: | 字数:19.6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十一章 施粥(二)
第51章 施粥(二)
收到扶苏的视线,赵景对此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没有想象中的责骂,扶苏愣了一下。
直到又有人过来询问,“大公子,我力气大,我能拿两个馍吗?”
扶苏回头忙说:“可以,愿意加入救援队伍的,都可以。”
这下,看着一个二个都成功了,众人皆涌上前来。
侍卫们见状赶紧走到人群前,手举着刀,提醒大家有序排队,禁止哄抢!
有的身残,却饿了好几天的,扶苏也不忍心赶他走,给了一块馍,让他再忍忍。
扶苏的善心在这一刻感动了这些难民。
赵景在旁边看着,觉得扶苏差不多可以自己控场了,便带着其他人,选个空旷的场地架起大锅开始烧火,加水。
等扶苏这边的干馍发放完,人也都凑了几十余。
没了干馍,大家一哄而散,留下那些真正愿意跟着扶苏一起救援的。
扶苏回头寻找了一下赵景的身影,发现他正在与他收留的那些人一起煮粥,也就不好意思再去麻烦。
回过神来一看,那几十双眼睛又都盯着自己,等着他的指令。
扶苏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安排起人数。
二十名侍卫加上十名暗影卫,一共三十名自己人。
扶苏就让每两名侍卫为小组负责人,共十组。
后面加入的自愿者们五个人为一组,跟着两位侍卫一起出发去寻找废墟下,仍在受苦的人,让他们自己内部分工合作。
又让四名暗影卫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负责传递消息或者帮忙。
其余的人就跟着扶苏,留下四名暗影卫保卫他的安全,其他的就是哪有需要就往哪去。
最主要的还是运输受伤人员或死者。
在明确的分工下,大家很快就开始了行动。
而一直分着注意力,观察着这边的赵景在看到扶苏能如此清晰地分工安排,他倍感欣慰。
扶苏这人虽然性格有点内向,但胜在他遇事有担当,处理事情很有头脑。
虽他作为秦朝的储君仍有不足,可就目前来说,扶苏还是最适合的。
只要让这孩子自信起来,别那么内向卑微。
……
扶苏这边安排好就已经出发了。
赵景这,却遇到一个难题。
“赵大人,粟米好像不够了。”负责米的侍卫过来汇报,他神情慌张,看着周围越来越多的难民,十分的为难。
赵景伸长脖子看了眼,确实快见底了。
这次他们拿了贾府一半的粮出来,还拿了三个大锅一起煮。
为的就是让煮粥的时间减少,让难民们尽快吃饱。
可眼下还只过去一天,一半的粮食就快见底了。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赵景闻言,也是料到了这种情况。
他喊来了前面收留的一个小孩,十一二岁的模样,叫虎子。
“虎子,你带着他去把红薯袋子搬过来。”
虎子是个放牛娃,平日里就帮乡里的农户放放牛,赚点小零钱。
家境贫寒,父母原是住在深山,靠父亲打猎,母亲在山间种点野菜为生。
日子清苦,对他们来说倒也幸福。
结果一个地震,上山打猎的父亲被山顶滚落的石头砸死,山间种菜的母亲又被泥石流淹没。
唯独在空旷平地上喂牛的他幸存下来,然后被雅子晋一行人捡到。
虎子是个手脚麻利,聪明能干的小孩。
也是那群人里的孩子王。
虎子听到赵景在喊他,仔细听了会儿具体内容,便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跳下驴车,将护在自己身后的红薯袋子搬了下来。
侍卫赶紧上前,与虎子一同搬着这沉重的一袋。
来到赵景跟前,赵景借着菜刀,将袋子划破,拿出里面比拳头还大一倍的红薯。
先洗去表面少许泥土,然后哐哐几下,将其砍得只有大拇指大小。
而一整个红薯分出来,居然连两手都兜不住!
众人看楞了眼。
赵景再把红薯块倒进锅里,一大口有半个人那么高的锅,五个红薯切成块,基本上就能供应不少人吃饱。
大家一看这行啊,纷纷效仿起来。
有了红薯的加入,让原本还不够的米粥,瞬间饱满起来,甚至还剩余了拿出来的三分之一,以做备用。
待粟米红薯成熟,这锅红薯粥飘出香味后,顿时吸引了不少人。
清甜的香味勾起不少,饿得失去知觉的人难以忍耐。
咕噜的叫声此起彼伏。
要不是旁边的侍卫刀尖锋利,恐怕此时此刻有多少人,会不顾滚烫的温度,冲上来大吃特吃!
……
在红薯粥香气四溢的面前,煎熬地挺过了许久。
终于,赵景宣布熄火,“现在红薯、粟米都熟了,熄火让粥凉一会。”
赵景又对旁边的侍卫说,“再等个半刻钟,就可以去敲锣了。”
“诺。”早就准备好铜锣的侍卫应声。
半刻钟一到,侍卫便敲响了第一声铜锣,出发向其他地方。
周围人一看锣都敲响了,那就说明可以吃了啊!
大家争前恐后地赶来排队。
却也不敢推搡,乱了次序。
生怕自己粥没喝上,还要跟贪官关一屋!
扶苏那边进行的很顺利。
因在救援队伍里,大多数都是受难的自愿者,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被埋、被压在哪里,所以救援行动都很迅速。
在忙活了一大早,太阳从东边直直照射在头顶时,从远处终于响起了让他们魂牵梦萦的敲锣声!
大家一涌而往,却也不敢忘手上的伤者。
扶苏让侍卫们接过手,对自愿者们说,“去吧,都去吃。”
转头又对自己人道:“今日就辛苦一下各位,将伤者转移到空地上去。”
“诺。”
侍卫们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心底也在暗自庆幸,出发前赵大人让他们都把肚子填饱了。
……
在确保颍州还活着的人都吃上香甜可口的粥后,赵景就跟大家闲聊起来。
有的看到扶苏那边还在进行着救援。吃饱了有力气了,便不少热心肠的跑过去帮忙。
赵景跟难民们聊天,问的都是看他们能不能接受以工代赈,离开颍州去往其他地方发展海边经济,红薯种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