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宋
作者:懒散的兔子 | 分类: | 字数:56.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章 震惊朝野
原来是允浩的家人们。
方七佛哪里敢怠慢,连忙招呼身边二人说道,你们拿我的虎符,跟着紫薇姑娘,如果路上再遇到那个队伍,有什么事我拿你是问。
那日一别,不想却见不到了,他有些叹息。
不过姑娘你真是好福气。
说完上马疾驰而去,留下一脸错愕的几人。
紫衣少女有些尴尬,这人怎么回事,说的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话,真是莫名其妙。
回到队伍里,一群人急忙围了上来,唯有周文一脸的尴尬,他就站在妹妹身边,而那个方匪头目,都没看自己一眼,只是和妹妹打了个招呼,让她很是无语。
周大人,早就看到对面的人马走了,心里才放下。
山路虽然崎岖但也只能前行,人群继续赶路,只是这一路会怎样,他们不得而知,但至少眼下的危机过去了。
同一时间,
禹朝的大人们已经讨论了一个上午,有人觉得应该立刻出兵剿贼,有人却觉得不能出兵。
一时间,整个垂拱殿,人声鼎沸,嘈杂的声音令皇帝极很是不满
换了平日里他早就发火了,奈何今日不同往日。
荒谬至极,无稽之谈。
你王大人的话就是对的么,如今南方大乱已起,方匪气势惊人,如果再不发兵,那么这群贼人会打到哪里,王大人心里有底么。
是啊,这如何是好,诸位大臣窃窃私语起来。
出兵岂是小事儿,军汉要不要吃饭,多少人合适,粮草几何,柳大人你的心里可也有数么,这人很是不忿的质问。
这样的争吵不时发生,这让一些没有多少话语权的他们,心里极为的着急,
他们这些大臣,有很多的家人可都在富裕繁华的苏杭一带,如果匪人打下苏杭还不停下,继续肆虐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们的根基岂不是…
不过他们根本插不上话,只能是心里着急,却无计可施。
而北方的一些大佬,则是干脆闭口不言,一副看戏的模样。
这让一些南方的派系很是恼火。
上午的朝会,就在这吵闹声,结束了,不过依然没有结束。
一连三日的朝会,开了武佶这个皇帝的先河了,不过依然还是每日吵闹不休,甚至有大臣大打出手了。
结果被武佶轰出殿外,今日要是再不商量出对策,武佶真的有些害怕了。
这些人平日里都是一副很有能力的人,可怎么到了用他们的时候,都只顾着扯皮斗嘴,来来回回,说的就是那几句话而已。
这让武佶感到害怕,也让他感到如此的陌生。
这几日他与蔡京潼贯兵部言冰云都有过好几次的谈话,可他言冰云能干什么。
让她诧异的是,蔡京潼贯两个人,居然不发一言,这让武佶更是头大,言冰云倒是不时发言,
可是。
今日朝会后,武佶还是留蔡京几人在紫宸殿议事了。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蔡京潼贯二人正在较劲,看谁先服软而已。
这潼贯什么都有了,此次方腊大贼是不小,但与之西北一战算个毛,他潼贯会在乎么,更何况,他西北大战时,谁起了坏心思的,这种事,岂能瞒过他。
潼贯想的猜的都对,他潼贯在江南可没有家人,就算有,与他一个阉人有何关系,他岂会不知自己死后是个什么归宿。
而这些人就不同了,他抓的就是这一点。
你蔡京可不能怪我给你做十五,本来殿前司一职你要是给本王,那么这次会帮他的,可是你没那个能力,就不能怪我了。
想到这,他换了一个姿势,继续坐着,依然不语,皇帝一时也没了办法。
虽然他是枢密院事,但六部还是为主的,还是要言冰云主事的。
所以私下里可以骂潼贯,但在这里,他没什么理由骂他,不出意外,谈话作对,又一次以失败告终了。
他也是有些心烦的挥了挥手,众人这才走了出去。
一声轻叹,在皇帝口中发出,诺大的紫宸殿中,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这里,犹如石化般,一动不动。
入夜,潼贯府。
这次的决定甚好,我大禹除王爷外,谁可掌兵事,这次蔡太师怕是要头疼死了。
说话的这人是枢密院的武将,名叫尚南忠,深的潼贯的信任,不然也不会说出这样的一段话。
还有几人作陪,都是潼贯的心腹,言冰云自然也在其中。
各位,该把手下的人约束一下,最迟后日,如果本王所料不差的话,蔡京这两日也该过来了。
潼贯府大门外,
一驾马车停在了大门前。
守卫以为是哪个狗东西喝醉了,刚要骂他们滚远点。
结果,看到马车上下来的人,把他吓了一跳,而后赶紧来到这人身边,太师驾到,我这就去通传王爷。
蔡京看都不看他,而是看向潼贯府们上的字,没什么表情的脸,罕见的笑了笑。
而后,不疾不徐的走了进去。
又过了一柱香的时间,潼贯亲自送他出府而去。
第二日,朝会结束后,汴梁便被一个惊世骇俗的消息,震惊的无以复加,大多数人是一脸的懵逼。
无论是百姓,还是一些行脚商客都被这个消息所震撼了。
原来今日朝会,定下了基调,武佶一纸诏书席文砸了下来。
另整个禹朝都为之震动。
朕,即继位时起,务求禹朝之安稳,国家之安踏,奈何总有宵小损我大禹之根基。
南方乃是国之根本,如今更有方匪及其党羽无数,在苏杭作乱,以至于至苏杭一带混乱不堪,百姓苦不堪言。
至此危难之际。
即日起,着潼贯起兵三十万,南下,户部,吏部,兵部,工部,及以上四部,着枢密院调遣,调令一到四部听宣,如有怠慢者,从严不待。
大军三日后开拔南下缴贼,刻不容缓。
禹朝这个战争机器动了。
这道席文看完,汴梁的老百姓无不震惊,南方有人造反了,这是真的么。
而后引起轩然大波,
汴梁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毕竟相距千里之外,这些人如何能不夸夸其谈指点江山呢。
一时间,酒楼茶肆瞬间火爆起来,讨论的事,大多都是皇帝的席文,和潼贯的起兵之事。
这就是禹朝的现状,毕竟已经成平百于年了,老百姓许久都未曾感受到战斗硝烟了,讨论起来可谓是津津有味。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而潼贯却是有些忧心。
今日之汴梁,真是热闹的一塌糊涂,比之新年都要热闹,原因不需多说。
街上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的,都在等着潼贯的誓师出兵。
上午辰时三刻,武佶的勉车到了午门,而后潼贯蔡京等大臣,也都走了出来,士卒们都是一脸的肃穆。
皇帝被人扶着走上城楼,看着诺大的校场,心里平静了很多,虽然他一夜都没睡,此刻依然有些焦虑,但还好事情总算定了。
没过多久,九声炮响后,潼贯骑着高头大马走了出来,威风凛凛。
无数的士卒注视着他,他们心里清楚,今日就要开拔南下了,有的兴奋,有的心头惶恐,有的则是一脸麻木。
潼贯坐在马上,也是一脸肃穆的看着无数的将士。
他看了眼身边的副将,身边的武将顿时明白,有酒被抬了上来。
而后逐一满上,潼贯的声音随后也在风中响了起。
各位将士袍泽,我们都是军人,是为了陛下为了大禹,也是为了我大禹百姓苍生而存在的。
而今南方有大贼,意图谋反,我等军人,该做些什么了。
杀杀杀。
一连三声咆哮,真震的汴梁的城墙好似都动了动,这让潼贯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他不知道的是,城墙上的武佶被吓的一哆嗦,还好没人发现。
她也没想到,这些士卒会有如此的势气,不免自豪感升起,看我禹朝江山谁人能动。
朕,这些年兢兢业业的付出,总是没有白费的,他很是欣慰。
看了眼身边的人,心中也是非常满意。
只有一旁的蔡京不动声色的看了他一眼,不过他依然没有表情。
见众人的情绪差不多了,潼贯这才说道。
而今方匪作乱于杭州,百姓深受其害,我们做军人的该做什么。
杀杀杀。
又是呐喊,声音响彻云霄的声音,在校场久久不散。
潼贯举起手中碗,诸位将士,我们满饮此碗,待得来日,灭方匪,平叛乱,回到汴梁之时,我们在共同畅饮一番,待到那时,官家会亲自迎接我们的。
士卒动作虽然不是整齐,但气势足够了。
我们出发。
城楼上的皇帝,很满意潼贯的做法,他的心思,也就不在意了。
路边的百姓更是激动的连连叫好,更有百姓自发的跟着士卒一路走一路叫,显得格外兴奋,只是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回不来了。
武佶,下了城楼,他可是累坏了。
坐在马车上的皇帝,心情沉重,狗奴才,你可不要让朕失望才好。
本章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