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爆全球从写歌开始
作者:蛋老师 | 分类: | 字数:51.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2章 资助
第二天的节目录制,大家再次回到传统器乐协会。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帮协会为各大中小学学校,配送乐器。
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每年,也会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一些乐器,这些乐器都是方便携带,入门也相对简单,希望他们在大山里,也能享受音乐世界吧。”
安唯想到摘樱桃时的小学,“我记得之前去过一个学校,那里有口琴,算是符合你们的标准吧。”
负责人点头,“确实,相比古琴古筝这些,口琴无论是携带还是运输,都比较方便,甚至不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进行保养和维护。”
萧正清说皱眉,“可是他们师资力量有限,能学会吗?”
其他人可能还会顾虑摄像头,但萧正清想什么就说什么。
“如果没人教他们,这些东西也是浪费吧,还不如一些学习用品来的实在。”
几人忍不住看向萧正清,惊讶他的敢说,不过这也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负责人丝毫没有恼怒,反而很认同他的观点。
“这确实是我们考虑过的情况,所以我们每年都会资助很多支教老师。”
男人把大家带到一面照片墙前,“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年资助的老师。除了国家会发的补贴外,我们也会有相应的奖励。”
安唯恍然,“就是让他们在课程以外,再教音乐?”
对方点头,“我们会问前往的老师会不会乐器,如果会,我们会酌情看看,能否资助给对应的学校,如果对方不会,或者乐器不方便资助,那么我们也会提供教学。当然,对老师们也有一定要求。”
“也就是说,先让老师学习,然后再交给学生。”邵晨皱眉,“一件乐器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吧。”
“一些简单的乐器是很容易的,更多的还是在于后期长时间的练习,比如这个葫芦丝。”
男人拿起旁边架子上的葫芦丝,“只需要用几天时间学会1234的发音方法,然后学会看曲谱,在根据几个简单的曲子练习一下,就可以了。”
汪思远明白了,“只要会吹奏基本的音阶,然后会看曲谱,其他音乐跟着曲谱练,多练一段时间还是很容易学会的。”
“对的。”男人笑着放下手里的葫芦丝,“所以我们每次都会一起捐赠一些曲谱,这些曲谱由入门到精通,也是希望他们能在闲暇时候,可以自己享受音乐。”
“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法。”孟牛也有些心动,“感觉好像很简单的样子,我也想学学试试了。”
胡杨就说,“其实有些乐器确实很简单,比如葫芦丝,你学一两个月,然后把一首曲子练会,出去吹给别人听,别人也信你从小学到大。”
“但前提是别吹其他曲子,不然就露馅了。”葛良鹏提醒他,“任何乐器想要精通,都没有捷径可言的。”
负责人也提醒大家,“我们也只是给出一个可以入门的机会,如果有哪个孩子对这一方面非常感兴趣,或者非常有天赋,那么,也可以为他找到另一条路。”
安唯看着墙上的照片,问他,“那这么多年来,有没有遇到因为音乐而改变了人生的孩子呢?”
“当然有。”
男人指着其中一张照片,那是一个女孩抱着笛子的照片。
“这个女孩就非常有天赋,当时的老师推荐给我们,我们进行了后续资助,现在她已经考上了省里音乐大学附中高中部,文化课成绩也不错,有极大地可能考入音乐学院。”
看着这个女孩,负责人叹一口气,“山里的孩子有个学习机会不容易,女孩子就更难了,当时我们和老师耗费了非常大的精力,才劝说对方父母,同意这个女孩继续上学。”
提起这个话题,几人心情都非常复杂,这是一个难题,思想上的观念,不会因为经济条件有多好、科技多么发达就能改变的。
更何况是那么一个封闭的山区。
这些东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努力,去告诉所有人,这个世界不一样了。
略过这个话题,负责人又指了指另一张照片上的男孩,男孩手里抱着的是唢呐,“这个男孩学得是唢呐,旁边还有给我们写的感谢信。”
几人凑上去看,负责人在旁边介绍。
“当时的老师会一点唢呐,我们考虑到唢呐在山区也会有人需要,所以就捐赠了一批。”
旁边还有男老师和一群学生的合照。
“一群孩子中,只有他学得最认真。
那个老师虽然只教了两年,但这孩子却一直在坚持练习唢呐,他说在他们那里,红白事都需要唢呐,他学习不好,可能一辈子也离不开那座大山,所以想要学会这门手艺,以后也能养家糊口。”
“那个孩子现在呢?”
男人笑着说,“他已经不上学了,走街串巷给人吹唢呐,说赚了不少钱,每次都有肉吃,这已经是他们一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安唯看着这个男孩,“这真的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知道自己学习不好,所以紧紧抓住那个机会,为自己谋了个可以吃一辈子的饭碗。
当其他孩子因为贪玩或因为老师的离开而放弃时,他却依旧能坚持下去,这本身就是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在红白事上帮人吹唢呐,并不算是什么好工作。
为了这么个所谓的工作去努力,实在是蠢笨的很。
但在以他有限的见识里,这已经是他能牢牢抓在手里的、唯一能让自己一家过得更好的途径。
负责人给大家挨个介绍了这些照片,他甚至能够记住每一个孩子和老师。
“我们知道,捐赠这些乐器,很可能会被对方扔在角落尘埃里,但哪怕一万个孩子里,有一个能因为它们而变得更好,我们也不会放弃这些捐赠和教学的。”
:感动了。
:捐赠那么多,只为了万分之一的可能。
:其实也很好,那个男孩就非常聪明。
:我老家也有这种吹唢呐的,很赚钱的!
:把握住能看见的、能把握的,已经很棒了。
:搞得我也想学个乐器了。
:请问需要外界捐赠吗?虽然不算很有钱,但也希望能尽一点绵薄之力。
:他们官网好像有每一年的捐赠情况,但没有开放对外募捐。
:我还是更愿意给孩子们一些学习用品,或者生活用品之类的,乐器本来就不是必需品。
:我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是学习用品还是乐器,只要他们从中学习到一技之长,能因此过得更好,就可以了。
:他们的捐赠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希望他们能多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就像那个从事了红白事的男孩,学习不好,没有其他技能,那么等待他的,可能就是辍学后和祖祖辈辈一样,在大山里种那一点点可怜的粮食,然后继续延续祖辈的命运。
:对的,还有那个女孩,因为有天赋,所以她可以凭借着这些天赋去往从未见过的世界,这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也有一些不赞同的声音,但还是好评居多。
再遇到说话难听的,怼一句“那你出钱捐不就好了,别人出钱了捐什么是他们的自由,看不惯你上啊”。如此便能击退大多数人。
见过了各种乐器,听过了许多故事,他们开始前往不同的学校分配乐器。
安唯和萧正清去的是附近一所小学,也是这里的重点小学。
送来的乐器有琵琶、古筝、古琴、笛子、腰鼓等等,校长亲自把他们迎进来。
“谢谢谢谢,真的是太感谢了!”
安唯和他握手,“不用客气,我们也只是帮忙跑个腿。”
校长笑呵呵的请他们往里走,“要不、我带你们去看看学校的音乐室?”
“可以啊。”
搬运工在老师的指挥下摆放乐器,安唯几人一起进了艺术楼。
这里分配有舞室、音乐、印染、书法、国画、手工……一栋楼几乎囊括了华国所有常见的传统文化。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我相信,在我们下一代手里,华国璀璨的文化一定会发扬光大!”
“这都是学生们的作品吗?”
安唯指着旁边的展示架,有印染的布包、有画画题字的折扇和陶瓷、有手工制作的灯笼和玩具。
萧正清震惊,“这可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小时候我们学校可没有这些,最多的是那种科学实验室。”
校长说,“我们也有科学实验室,就在旁边的实验楼里,孩子们还小,正是探索发现的时候,我们会提供更多的可能,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世界。”
几人随着校长,一边参观一边听他讲学校的历史,老师的实力,以及他们的教学成果。
看着这么好的学校,安唯心里都有些发酸,还有些羡慕。
难怪那么多人挤破了头都要进好学校,这里东西就是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