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话注

作者:李空心 | 分类:游戏 | 字数:2.2万

第一回评说

书名:三话注 作者:李空心 字数:2799 更新时间:2025-01-24 01:39:48

第一回,非开宗明义之回,李三民自谓甚明:“拾遗补漏续缀文成。”故罕有人考证含义,不过犹以竹册前金三回可否归入《笑话》之考为重。

▲тt kan▲¢ O

丙申,瑶人有《评书》,道此用李文(麟文)撰成,原文难看,故究根知底少也。依其饰文,直译版同竹册,力证竹册前金三回之实,于是无疑义。

己亥年,郑元李乐二人复质疑其说,“幼儿何能成此书乎?吾等皆不能也。其附李三民罕谓,定然他人遭披头换面篡改是非。”

由是,李空心引申胡说道:

「为超长篇系列小说《三话》,它的开头总是令人云里雾里的,曾有多人试图解释。由于年代久远,在下也只是随便解释,不必当真。

第一回,创作于作者两三岁(实岁),明显在胡言乱语,文笔幼稚不成熟。但作者此时有句话说得好:“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作者曾经在不懂中文、英文的情况下乱打字跟人聊天,结果对方还能正常对话;作者也曾经让两个人用一个号在公屏吵架,结果公屏中总会有一个人把自己代入其中加入对话......这些例子都说明有时候乱写的东西的确跟认真写的东西没什么区别,故有作“胡言乱语只为云”。

首先一“咳”,引人注意,但不是作者的创意,后人按惯例加的,是为那些在公共场合念的书准备的=。或云此为评书遗留=之言,实非也。评书无头尾,直取精彩,《笑话》是从第四回讲起的。因纯属特色,不愿解释,故《三话注》正文删去此字句,补注于后。

下一段开头,“三,三,四”,音韵和谐,有节奏感,又代表着这一段分开讲的内容:①几、旗、字,而字又正好“前后皆书三”;②砚、纸、笔,但又插入个墨;③人之二问二求。这被评为“三中有四,四中有三,三四之外有其它。”这正是《三话》(或说《四话》)的特点。

①作者当年曾模仿此文当三日神棍,有人以为这是原型,实在谬矣,实际上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超我”,并不存在。几、一、三数字,则表明作者早先提出的“多归一,一生三”本源思想。

②关于“几上唯砚、笔、纸各一”一句,有人说是李文(作者在学习汉字前发明的一种文字,在小部分好事者间流行,一直濒临失传,作者就是用李文夹杂中、英、德三种文字写的前三回,后改为主要中文辅以英文,但英文稿基本已佚——实际上英文稿除了个别常规句子外,其他句子几乎是乱写一通,不能翻译)翻译过来的差错(今已不可考证),按俗语“笔墨纸砚”,故正确顺序应为“笔、纸、砚”,意味“无墨(魔)”,表示此处的是作者的善(即超我)。李某不以为然,说:之所以排成砚、纸、笔,是因为常规的砚乃石墨,五行属土,而作者(当时)认为时间(即“岁月”)主土(“时间属土”体现于作者日记中),土生金,纸五行属金(也有人以为是木而驳斥此论),砚和笔都出现在“三话”中,唯有《有话》里讲到了纸。作者认为,就是自己不想按套路出牌,再加上当时学力等同文盲啥也不懂,脑子一抽就这么安排了。

③名什么而不应,非无名,忘名也;求卜卦而不言,非无知,不知道也;问原因而答,有执念之人,需放下;知心而消失,是不愿,需释然。然而此段先道物后谈人,何哉?后文有解 ,“胡言乱语仅为证那轮回中人不如沧海一粟耳”。但若此时以凡人先入,则成了寻常小说——《三话》剧情有个特性,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譬如前三回本是吸引读者的,作者特意写得十分无趣,令人跳过)——所以此时,以“有人”代部分人,即整体,“他”代个人,即个体。这里看似是人与人的交流,实际上,据陈某言,是(个人与群体)的博弈,代表了作者当时“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同砚”,同学也,原型为林惟熙。“无他释然”,深层含义就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良心,那么他其实已经死了。但前面加了个“久而久之”,又说明,初心终究是初心,人总是会变的,当人脱离了幼稚蜕变成熟之后,过去的初心便很难再找到了。作者以自身为例,早期认为婴儿有本源“阿耶难识”(或作“阿耶赖识”,作者因不知道而乱写的,即所谓第八感“阿赖耶识”,आलयविज्ञान),但本源逐渐被世俗污染,最终不再清明。

第三(二)段过渡,是给执意要说这回的人留的,不过也没人傻到评书从不精彩的地方讲起。“砚墨大之,可见生物,偶闻惊雷,有机合成”言生物由来,简略囊括造物,而后“道是”内容皆为墨中一方世界,极为复杂,不能细述。“至于跳出五行三界者,却应另当别论”,指开端的“他”和末尾的“伊”(注:此处的“他”“伊”具无性别,故亦有都作“祂”的版本),在《话四》(亦称《话三》,一种模型,代表四维[也有人认为只是三维]而得名。)的启发下可以根据种种细节得出结论,这两者在五维,最后去了六维。而后(从中间摘引的赋亦可看出)论及“尽头”——“和平”,即临界(零界),一个在作者提供的传说中起着沟通着各个三维世界交点(也就是四维空间,或者伪四维空间),因而异人与友的怪异举动不算奇怪、掌握着超光速旅行技术亦并非难事,只是在三维宇宙中可能(因为在书中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突破了这一技术)效果会遭削减,并未有那么夸张。至于他们所议论的内容,无非是作者当时内心对出世还是入世的纠结罢了,但就算作者在文中选择了出世,最终还是如同二者的举动(驶往地星)入世,可见人力意志也有不可为之事。所以开篇看似平平无奇,然而由顺延降维,涉及内容较广,不似平常小说,所以有人称之为“开谈风雨迅,下笔鬼神惊”。(注:作者在推测光速最快都只是一定的速度后根据民科的思维认为可能出现了“虚空”的介质使得光速无法僭越,因而得出超光速就会到达另一维度的伪结论,继而提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动成“间”,“间”动成“國”的奇葩思想,所以有四维、五维之意思,但无法理解六维,故以此为终极。而更离谱的是,这一观点被驳倒是因为作为同样没学过科学的同学提出“光速不能被准确测量”。)

本回论其中心,就是作者凭空捏造而又真实到一言难尽的旁人无法体会的孤独。所以有人认为,本回的文眼在“奇”,中心在引人深思后哭笑不得,认为是“以‘祺山’、‘旌旗’为引,奇人奇事为辅,雄奇壮丽,趣不可及。”亦可算有道理,因为这正是《笑话》的内涵,暗示在“定觉其人物具不凡”之中了。总而言之,正如作者多年后方才真的经历了“一时腥膻毁汤汁,只得罢著不得吃”一般,一切仿如梦幻,全都是杜撰的,却又在冥冥之中影射到了作者的未来现实中,所以按理来说要真正解《三话》,除非是作者知己,不然非得真的了解作者生平才可以。」

今有林李和避重就轻,据当时李文(凤文)直译说原文对句当是“隐居好哇隐居妙呀隐去俗事凡情了啦”“功利好啊功利妙哈功德无量升天馨嚓”“世人鄙视嗒谓我避世嗐我却要道非世蔽噜我何以如此呼”“离名义嘅离名义啋名义肆丢弃咹弃到头来害自己咦”...“山水妙”“风景好”“忘名利”“听自然”“不知天有涯”“已然花迷时”“飞鹤伴渔樵”(无),重证竹册之实。

然而具体如何,到底已不能知晓。本回含义揣测难说,确实各人各解众说纷纭,盖其无领统之心,而成统领之旨,故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