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怀抱温暖娇软夫郎
作者:冬无刁刁 | 分类: | 字数:62.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0章 过年
安宜岚每日在后山里训练。
就这样日子有条不紊的过着。
在腊月二十四小年这天,安宜岚终于从后山下来给一群人放了假。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祭灶前后,扫尘除垢。
过小年意味着离过春节不远了,小年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彻底打扫室内卫生,俗称为扫尘。
今年她们家奢侈了一把,买了许多麦芽糖回来,也就是灶糖,糖瓜。
小年这一天,还有吃灶糖的习俗。
据说是人们认为灶糖富有粘性,用糖祀灶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上天后无法说人的坏话和过错。
又因为其味甜,灶王爷吃糖后嘴甜,就会多说好话。
安言枝对这些风俗习惯不太了解,并不知道过年还有这么多讲究。
她觉得非常有意思。
她在现代时每年也只有除夕那晚一大家子三四十人聚在一起吃一顿饭。
之后就是该干嘛就干嘛。
安言枝完全不知道过年前还有这么多寓意美好的风俗。
幸好她都是和卫旭熙一起完成,有卫旭熙在一旁给她讲解,安言枝也没露馅。
当然,这只是她认为的没有露馅。
殊不知安宜岚和李则山早就知道了。
安言枝欢天喜地的跟着一群人忙活着。
却不想没过两天安言枝就被杨安生的话给雷到了。
虽然她听说过民间赶乱婚一说。
民谣也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但杨安生想要春节前成亲是不是有些太赶了。
她要是早点和吴锦定下来,早就像杨美云一样抱得美人归了。
哪还像现在着急上了。
听说两人前些天才在长辈面前过明路。
“既然年后也有好日子,也不需要这么赶。”
安言枝将自己的看法说给杨安生听。
“知道你希望早点将人带回家,但你也得有所准备吧。”
“总不能成亲后还在章晓家住着?那章晓多难受啊。”
安言枝看着杨安生不像刚开始那么急切,反而在认真思考,继而接着说。
“你和章晓教那群孩子练武,我可是给你们发了不少工钱。你年后盖个小院肯定是足够的。”
“等有了房子,也有底气了不是?”
杨安生还真的听进去了,认同的点点头。
她想到上次去吴锦家吃饭,大当家将她拉走单独说的话。
她现在这情况还属于接住章晓家呢,她总不能厚着脸拖家带口的还继续占章晓家的房子。
大当家也提起过可以先住在家里,但她也知道要是正住吴锦家里了,少不了被说闲话。
她是不在意,但也不能让吴锦受委屈。
言枝说的对,但吴锦等不了啊。
再过一年吴锦都二十了,要是让人知道又免不了成为村里那群人的谈资。
“不然就先定亲,等过一两月你那房子建好了再成亲?”
安言枝在一旁出瞎主意。
杨安生却觉得这主意不错,等年后初八找人就动工。
她也能趁着时间好好的计划一下,不说办个和言枝一样盛大的宴席,总要办个不错的让吴锦面上有光,叫大当家安心。
“我知道了,言枝,到时候我成亲你可一定要来给我帮忙出主意啊。”
杨安生想明白风风火火的离开了,就像她来的时候一样。
安言枝看着她离开,心说当然会帮忙。
她还记得那天杨安生推她的那一下呢,到时候说什么也得还回来。
↓
听说后来杨安生在山脚下买了块地,地契写的都是吴锦名字。
他拿着地契和聘礼找上媒婆就去了吴锦家。
大当家看着写了自家儿子名字的地契,那叫一个火冒三丈。
她本想再留吴锦一段时间的,结果被这人先斩后奏弄得毫无办法。
非亲非故的地契都送来了,她能怎么办只能同意了这门婚事。
还好这人选的地离她们家比较近,不然就算地契白送她都不会同意。
吴千河心里还挺满意杨安生的,再一个杨安生跟在安言枝身边学了不少,却是把最重要的学了去。
杨安生对着吴千河和吴来云发毒誓,除了吴锦这辈子不会再娶别人。
吴锦听了那是一个感动。
他本以为自己会在山里窝一辈子,后来他出来了还遇到了满心满眼都是他的人。
一辈子,只他一人。
这是多么的令人向往。
至此两人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时间在来年三月初六。
人生大事解决了,杨安生心里也没有那么着急了。
她和章晓轮流去镇上教那群孩子练武,不去的时候就会在后山打猎或者去安姨那地方学习。
这日子过得可比她们之前在村子里混要充实多了。
又过了几天,终于迎来了众人期盼已久的春节。
除夕这日上午杨花村的村民们一个个都不在家里,众人来到祠堂对祖先祭奠。
山脚便除了安家剩余的人一上午都没有出门。
她们逃难来时已经把祠堂拆了,即使如此她们也会在自家的专门排放牌位的屋子里进行祭拜已经逝去的人。
对于她们来说这是在临阳过的最意义重大的年。
每人都叙说着这一年的变化,对安家表示感谢,对安家落户的喜悦,感谢祖先们的庇佑。
安宜岚带着人也祭拜了她的师傅。
祭祖后紧接着就是贴春联,春联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村里人识字的不多,平常大家都是买了红纸给杨月华写。
今年就不一样了,好多人家都来找安宜岚安言枝写春联,就连卫旭熙都帮着写了几对。
当然也有自己动手的,比如杨安生和章晓,她们也学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字,刚好可以展示一番。
下午天空渐渐飘起了细雪,零星点点,好似知道人间的热闹,也过来凑上一份。
整个村子都贴上了大红的对联,喜气洋洋。
当孩子们在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大人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
这时家家户户锅碗瓢盆叮当作响,配合着是不是传出的爆竹声,村里人们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奏响了一曲和谐欢快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