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作者:我是森哥 | 分类: | 字数:32.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3章 李云龙包打三大要塞
黑河要塞,位于黑河市区西南台地,幸福乡红兴村与高地营子村之间的群山之中。
1934年春天开始施工,1937年末完工。1938年春,满洲第七国境守备队编成入驻黑河要塞。
黑河要塞炮兵配置为:90式野战炮和10厘米榴弹各10门,92式步兵炮8门、高射炮20门、94式37毫米火炮16门、迫击炮28门。
另配有15厘米加农炮2门,可纵射黑龙江的结雅河口及西伯利亚大铁路阿穆尔州部分干线。
主要用于配合地面部队进攻,封锁黑龙江江面,阻击苏联军队,截断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交通。
黑河要塞东西纵深2.6千米,南北翼展2.5千米,总占地面积650万平方米,筑有地下永备工事4组,每组地下永备工事一般都设有2个以上出入口,大型地下永备工事隧道主通道宽2米、高2.3米,士兵可分左右两侧上下同行。
单兵通道宽0.8米、高1.4米。地下通道通过竖井与地面碉堡、炮位、炮台相连,通道转弯处设有阻击孔。
黑河要塞地下永备工事采用开掘式的施工方式施工,地下设施与通道多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被覆厚度根据用途不同一般在0.25米至1米。
日军从1944年4月起陆续向太平洋战场和日本本土抽调驻满洲部队。此时,黑河要塞部分重炮被拆除调往太平洋战场。
1945年2月,黑河要塞驻军满洲第七国境守备队编入新组建的日本关东军153师团。同年4月,黑河要塞驻军大部随日本关东军153师团调往通化,
日本关东军153师团此时已经被孔捷的第三兵团歼灭。
此后,黑河要塞部分装备及留守人员于同年7月编入新组建的日本关东军独立混成135旅团。
1945年6月3日上午7时,东北抗日先遣军第一兵团司令员李云龙,开始分配任务,准备全线攻击。
1942年6月2日,前一天的夜里,黑河要塞周围,跟其他地方一样寂静无声,凌晨两点钟,第一纵队的突击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潜伏到了预定的黑河要塞附近的攻击位置。
对面正在熟睡中的关东军不会想到,一个小时后,战争会从这里首先爆发。
战争开始前,第1兵团司令员李云龙对着全体指战员训话:“咱们的阵地距离黑河要塞仅有一公里,只需要一次冲锋就能轻易拿下!”
6月2日,凌晨三点钟的时候,猛烈的炮火声打破了夏夜的宁静,第一纵队对黑河要塞发动了突袭,大战开始爆发,在要塞驻守的日军死伤惨重。
在6月3日这一整天内,抗日先遣军第一纵队对黑河要塞的四个堡垒发动了数次猛烈进攻。
在要塞被包围前,驻守日军撤离出了相当一部分辅助人员和伤者,被抗日先遣军彻底围困时,要塞中仅剩下3000人左右的官兵。
此次抗日先遣军第一兵团,足足有6个纵队,大概12万人攻打三大要塞。
抗日先遣军第一兵团的主要作战任务为:消灭瑷珲、黑河、法别拉三个要塞的关东军。
抗日先遣军第一兵团攻击方向正面驻守着日本关东军独立第四军213师团,师团长北泽贞治郎中将,总兵力余人。
在上百公里国境线上筑有坚固的瑷珲、黑河、法别拉军事要塞,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6月3日上午8时,第一兵团集中炮火对黑河日军目标进行长达数小时的轰炸。
6月3日中午12时,第一兵团突袭摧毁多个日军火力点。
对日军的炮击拉开了抗日先遣军向黑河全面进攻的序幕。
第一纵队先遣支队开始快速向黑河城区推进,扩大战果。
第一兵团连夜占领“第七国境阵地”(黑河要塞),黑河百姓走上街头欢迎抗日先遣军,当时群众夹道欢迎抗日先遣军进城,欢天喜地的情绪洋溢在黑河上空,举办了一场庄严盛大的入城仪式,这是民心所向、民意所请,更是民族所愿,十几年了,终于看到自己国家的军队打回来了!
赵刚政委派出宣传车安民,同时,东北抗日先遣军卫戍司令部在黑河成立。
第一兵团分别在黑河、孙吴、奇克等上百公里的边境上,兵分三路突破日军防线,进逼日军主要防御阵地——瑷珲要塞、法别拉要塞,在向纵深推进中。
瑷珲要塞为日军“第六国境阵地”驻有混编136旅团,守敌依仗工事坚固,兵员充足,妄图阻止抗日先遣军的进攻。
战斗一开始就打的异常激烈,第一兵团投入坦克、步兵反复争夺阵地,日军肉弹敢死队员手抱炸药包不断扑向抗日先遣军坦克,抗日先遣军的进攻受阻。
6月4日,第一兵团司令员李云龙及时调整战术,从全线进攻改为定点清除,一段战壕一段战壕同日军守敌展开争夺。
在这个战斗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