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秦京茹的幸福生活
作者:草野风狂 | 分类: | 字数:34.9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9章 被易中海拿捏住了
形势已经对秦京茹很不利了,李德福望了望她,想出来说话,可又不知该怎么反驳易中海。
这可是六十年代,人们的观念里,孝顺还是占比很重的。
生恩大于天,很有市场。
秦京茹虽然是穿越而来,也难以反驳。
如果她敢反驳生恩大于天,那立马会被骂得狗血喷头,成为人人唾弃的白眼狼。
这个问题,恐怕就是再过一个世纪,也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答案。
也许,永远都没有答案。
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无疑就是个死胡同,自己永远都会处在口诛笔伐的被动位置上。
既然如此,不如……
此时的易中海,得意洋洋,他祭出的武器,绝对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是人们只能仰望的存在。
你秦京茹不是厉害吗,那你破解给我看看。
就等着乖乖地把院子交给秦海洋吧,等着每月给大伙交房租吧。
当然,他所得到的,绝不是这一点。
秦三愣亲口答应他,把跨院的两间厢房,给贾张氏。
这是易中海在还贾张氏的欠账。
这个欠账,易中海对贾张氏许诺好多年。
起先目标是傻柱的房子。
当年设计让何大清掉进白寡妇的温柔陷阱中,不得不离开四九城跟白寡妇去保定。
随后,他再以亲情打动傻柱,带着雨水去保定找何大清。
他的意思是,傻柱兄妹只要赖在保定,那房子,他就可以给了贾张氏了。
结果,傻柱带着雨水回来了,计划泡汤。
后来,他盯上了聋老太的房子。就让一大妈经常去照顾聋老太,负责她的养老事宜,就是想聋老太走后,房子留给他,他好兑现对贾张氏的承诺。
可是,最近风向有点不对了。
聋老太都要明说了,就是走后,把房子留给傻柱。
傻柱现在跟在秦京茹后面跪舔,这两人一结婚,那房子也就成了秦京茹的了。
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秦三愣一家的出现,让他看到了转机。
这一家人,都是那种极端自私自利的人,让他们夺了秦京茹的跨院,以后可就有好戏看了。
所以,他让贾张氏主动接近秦三愣夫妇,要舍得花钱,当然花的钱,由他来出。
贾张氏没有让他失望,很快就跟秦三愣夫妇成了统一战线。
只要秦京茹没有了这跨院,再不断提高私塾房的房租,提高到高于她的工资,她也就呆不住了。
再想办法,利用秦华茹勾住傻柱,制造桃色事件,就能拆散秦京茹和傻柱。
只要秦京茹离开了院子,傻柱还是他的养老对象。
到那时候,再调转枪头,赶走秦三愣一家,那就是小菜一碟。
易中海意气风发,终于可以战胜秦京茹了。
哼,李德福来了又怎么样,还不是乖乖地听自己的戏耍?
“一大爷说的是,我刘海中坚决主持,我相信,我们院子里的邻里乡亲,也一定会支持一大爷这个意见的。”
这时候,刘海中也站了出来。
对于孝这个话题上,刘海中是有着切肤之痛。
一直以来,刘海中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
在他家里,他就是个暴君,不管孩子们说什么,只要他不想听不高兴,抬手就打,张嘴就骂。
他认为只有这样,子女们才能孝顺他们。
可事实上,随着孩子们长大了,一个个都开始跟他翻眼顶撞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上,他已经不是三个儿子的对手了。
就前几天,他一怒之下,打了二儿子一拳,结果刘光天直接还手了。
他哪里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对手,一个趔趄,就倒在了地上。
气得他到现在,还胸闷呢。
更让他气愤的,是有人说他家是,父母不慈儿女不孝。
简直活活的快要把他给气死了。
易中海的话,正好挠到了他的痒痒之处。
从酒宴开始,他不知开了厂领导那边多少次。
刘海中是个官迷,因为自己是初小文化还是高小文化,骂过老婆,打过儿子。
官迷有个普遍性的心理,那就是惧官。
有轧钢厂那么多领导坐在那里,他真的不敢说话。
一直当鹌鹑,忽略自己的存在感。
纠察队长被李德福撤了,心里气得要死,在心里骂了李德福数以亿计,可一句都没敢骂出口。
直到易中海祭出生恩大于天这个大杀器,他看到李德福都一脸无奈,没敢为秦京茹出头。
这个时候,当然不能再怂了,该是亮明态度的时候了。
否则,以后在院子里,什么都不是了。
此前,他在院子大会上宣布了易中海下台,那个时候,他还是厂里纠察队长。
等他被撤了之后,他发现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易中海,又开始活跃了。
一大爷还是一大爷,他这个二大爷,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在院子里,他成了一个边缘人。
厂里当不了干部,起码得保住二大爷这个位置吧。
所以,他抓住时机,站了出来,跟易中海冰释前嫌。
用他这个坚决的态度,向易中海认错,相信易中海在这个时候,会接受他的。
果然,易中海笑着向他点了点头,说道:“二大爷就是明事理。”
这一句,就够了,他们重新携手,管理院子了。
此时,最难抉择的,就是闫埠贵了。
他跟刘海中一样,对儿女之孝,有着切肤之痛。
刘海中是被儿子揍了,而他,是被儿女们算计了。
闫埠贵自从孩子们出生后,灌服给他们的,就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生穷。
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家里,都变成了三国了。
一个个都跟谋士似的,不管大事小事,都要算计一番。
就拿星期六晚上来说吧,三儿一女,都在饭桌上振振有词,说自己明天的事情,多么多么重要,需要骑自行车。
而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不可能满足儿女们的要求。
闫埠贵对儿女们的要求,都给予充分肯定,不过都用了个“但是”转折了一下,予以否定,鼓励他们以更安全更健康的方式出行。
自行车,自然是由他骑去钓鱼了。
原剧中,第二天车轮被傻柱偷去卖了,谁也没骑成。
闫埠贵想转嫁修车费,又找大儿子谈话。
如此算计成风,让他感受不到一点点的亲情。
他和儿女之间,都在彼此算计。
这哪有什么孝顺可言?
现在,提到了这样的话题,他当然不能不说话。
何况,院子里三个大爷,两个都表态了,他还能当鹌鹑吗?